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作业设计_第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作业设计_第2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作业设计_第3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作业设计_第4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安庆市第十四中学王金双陆旭鲍顺

(84081479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 构成的奥秘单元组

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3.1分子和原子2原子的构成3.2原子的结构3物质由宏观元素组成3.3元素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4、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5、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6、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7、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根据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通过对微观粒子及运动特点的不断探究和发现来认识并解释宏观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现代科学关于物质世界认识的重要成果。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熟练运用有关化学术语和用语,是学习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基本计算等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和工具。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单元的内容结构如图所示: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领域的开始,学习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而且前面所学的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能提供的感性经验有限,1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宏观现象的分析推理,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并通过对有关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初步树立微粒的观点,并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教学中可以仿照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进程,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证据推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组成,建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这一学科大概念。学习时需要学生要充分养成和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微观思维能力,透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表象,构想和构造出本质的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化学的本质。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初步从宏观元素和微观粒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成分。2.知道如何用化学用语符号进行研究和交流。3.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4.知道利用微观示意图表达宏观物质研究过程和本质。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以“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和创造物质”大概念为统摄,按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级大概念、核心概念整理出本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所示。 根据知识结构,整理出本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进行课时作业设计。2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步形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微观视角;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知道微粒的基本性质;知道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及化学反应的实质。作业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八月桂花遍地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将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蔗糖放入水中会逐渐消失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D.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重新鼓起来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B、C,对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实际应用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利用分子性质解释生活实际现象,测评学生对分子性质及其应用的认识。作业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构成物质 B.化学变化中是否能再分C.质量和体积大小1.参考答案:BD.是否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混淆了物质构成概念与分子与原子关系;错选C,混淆分子与原子性质的应用背景;错选D,没有明确理解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概念。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测评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分子基本性质、分子与原子等知识的认识。 作业3.我国科学家在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后,有三种生成物

C.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中变化微粒是原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化合反应概念不清楚;错选B,没有正确理解微观示意图表达的意义;错选C,没有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3选择我国科学家成就作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成果,培养爱国情感。测评学生对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反应类型、微观示意图的认识及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作业4.如图所示,烧瓶A中盛有浓盐酸,烧瓶B中盛有浓氨水,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d、e、f三个标记。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HCl),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1)写出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实验开始时打开开关a、b,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3)实验时观察到d处最先产生白烟,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率()(填“快”或“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据此推测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其质量成()(填“正”或“反”)比。1.参考答案:(1)氯化氢+氨气→氯化氢(2)分子不断运动(3)慢反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

(1)空白或错写,对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等分不清;

(2)错写,对分子基本性质知识不了解;

(3)错选“快”“正”,审题不仔细,对知识应用能力欠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书写个别反

应物、生成物能书写出反 应的反应

物、生成物能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根据反应

物、生成物写出反应表达式(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知道分子的个别性质知道分子的部分性质认识物质的多种性质运用微观知识解释各种现象(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了解分子质量与运动速率关系理解资料信息并能归纳运用从微观分子角度分析总结结合微观本质分析解答实际宏观现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综合性实验探究,测评学生对化学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课时原子的构成

课时目标:通过类比、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初步形成抽象推理的科学思维;知道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认识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应用;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的形成;能正确画出不同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作业1.证据推理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4 C.分子、原子都不显电性,所以不显电性的微粒就是分子或原子

D.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实际质量也越大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1-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因为不了解构成物质的多种粒子;错选B,是因为对电子等带负电粒子不清楚;错选C则不清楚构成原子的微粒的电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文字叙述,测评学生的对分子、离子、构成原子的微粒、相对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的辨识能力。作业2.如图为锌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原子的质子数为30

B.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C.锌原子的第三层电子数为18

D.锌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1.参考答案:1.B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不清楚核电荷数数值等于质子数;错选C,不清楚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弧线及其数值表示的意义;错选D,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认识不清。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设置问题,测评学生对原子结构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的理解程度。 作业3.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mg,金属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则一个银原子的质量为()𝑚 𝑚A.9mgB.108mC.9D.108g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B,是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不清楚;错选C,可能是变换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错误;错选D,未明确理解作为标准“1”的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出的标准原子的质量和待求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设置问题,测评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及运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作业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的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的冬奥场馆。这项技术不仅环保节能,而且制冷非常均匀,可打造“最快的冰”。其原理和空调中的制冷剂循环类似: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在施加一定高压后,二氧化碳会变为临界状态的流体;这些流体随后被送到需要制冷的区域,在其蒸发过程中会大量吸热,进而达到将水降温制冰的目的。 (1)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5(2)请画出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从微观角度解释施压后二氧化碳从气态变为液态()。1.参考答案:(1)二氧化碳分子(2) (3)气体分子间间距大,施压后分子间间距减小

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

(1)错答为原子,对物质微观构造知识不了解;(2)图画错,对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认识不清;(3)答错,可能对分子性质不清楚。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书写个别物质的微观粒子构成能书写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构成在一定范围书写物质的微粒构成能书写陌生物质的微观粒子构成(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画出部分结构示意图画出较完整结构示意图能区分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能画出不同种类粒子结构示意图(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知道分子的个别性质知道分子的部分性质认识物质的多种性质运用微粒观点解释各种现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2022冬奥场馆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测评学生对物质微粒构成、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性质的认识。 第三课时物质由宏观元素组成

课时目标: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初步建立“宏-微-符”三重表征的化学学科思维,初步形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元素视角;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关系;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作业1.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B.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C.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1.参考答案:1.C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不清楚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的概念;错选B,没有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错选D,没有正确理解元素的概念及区分知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根据元素的概念知识设置问题,测评学生对元素概念、区别及化学变化本质等知识的了解程度。作业2.稀土由“工业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的原子序数是39

C.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g6 D.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

1.参考答案:3.C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对元素的命名方式不了解;错选B,对元素的排序规则不清楚;错选D,对元素格中原子序数与核外电子数关系了解不足。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利用元素周期表中一种元素信息的有关问题,测评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水平。 作业3.二氧化硫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护色、防腐等作用。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的原子序数是16

B.硫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两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D.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

错A,对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理解不正确;错选B,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关系不清楚;错选C,混淆了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和族的概念。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单元格,设计有关元素问题,测评学生对元素单元格信息、元素周期表分布、原子核外电子与化学性质关系等知识的理解程度。 作业4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表显示信息回答问题。(1)从表中查出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填元素符号);

(3)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20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4)与碳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1.参考答案:(1)32.06(2)Na(3)120(4)硅

2.时间要求:4分钟

3.评价设计:

(1)错误加上单位,不清楚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错写,对元素符号书写规则不清楚;(3)错写,对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各信息知识不了解;(4)错写,没有清楚元素周期表知识。7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知道看元素周期表写相对原子质量知道相对原 子质量能计算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能在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能看元素周期表写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书写规则知道根据书写规则写元素符号能书写元素符号和判断书写的对错(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知道原子序数的意思能根据原子序数得到核外电子数知道原子序数与核外电子数关系能利用构成原子的微粒解答相关问题(4)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识别元素周期表的少量信息知道部分有关元素周期表知识知道元素周期的周期、族的关系从本质上了解并运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

根据给出的部分元素周期表设计。学会阅读获取信息;利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知识解决问题。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所以原子不可再分

B.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比原子大

C.物质由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1.参考答案:D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作业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分子、原子角度分析从宏观元素和微观粒子角度分析能认识到物质由元素组成和由粒子构成能结合宏观、微观二个角度分析问题 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

设计结合宏观元素和微观粒子认识物质的结构,测评学生对原子构成、分子与原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 作业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二氧化碳和水制备化学原料,如图为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甲酸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各物质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中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8(3)从图示中能获得的信息是()(写出一条即可)。1.参考答案:(1)都含有氧元素(2)构成的分子不同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甲酸等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从同种分子角度进行分析从构成分子的原子相同角度分析从组成元素角度分析能认识到物质由元素组成和由粒子构成(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从图示的

微粒结构

不同分析从图示和单个分子构成角度分析在理解分子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能指出物质的构成粒子,再从理解微粒概念基础上分析(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从宏观分解产物角度分析从宏观分解产物和元素种类守恒角度分析从宏观元素和微观粒子角度分析结合宏观、微观、符号三个角度分析 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

根据给出的微观反应,建构微观粒子模型,测评学生从宏观元素视角和微观粒子视角认识化学变化和物质。作业3.按要求填写化学符号或写出符号表示的意义:(1)2个氢原子;(2)3Na+:;(3)氮气分子; (4)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1.参考答案:3.(1)2H(2)3个钠离子(3)N2(4)O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作业 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认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能用化学符号书写微粒能用化学符号正确表示常见元素及微粒理解化学符号的表示含义并能正确表示 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有的思维方式,本题测评学生是否知道如何用符号表示物质进行研究和交流。作业4.硒是人体必需的,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x=(),质子数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的电子数为(),硒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质子数为10~18的原子中与硒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原子,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1.参考答案:(1)63462得到(2)硫 2.时间要求:3分钟9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作业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 能根据图示写出质子数、 电子层数认识原子构成及性质、微粒微观示意图并能绘制认识原子构成及相关性质,了解并能绘制微粒结构示意图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根据给出的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设置问题,测评学生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等知识。作业5.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该反应是()反应,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3)根据图示,从宏观角度来说,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二氧化锰

1.参考答案:(1)过氧化氢—→氧气+水(2)分解原子(3)元素的种类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作业 4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个别

正确答案从图示和

物质组成

角度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反应认识物质元素组成、化学变化本质及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