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作业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作业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作业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作业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作业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1.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他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B.“范进中举”是短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C.《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因为科举制度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意在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D.《儒林外史》不仅具有深邃的主旨,在小说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儒林外史》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1.B《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答案2.名著阅读。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1)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人是

(2)吴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

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

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

笔法。

2.(1)周进(2)士人(或“读书人”“儒生”)理想社会讽刺答案3.[2021重庆中考A卷]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1)下图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请你用一句话概述这个情节。(2)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周进匡超人3.(1)【答案示例】因为家里人多点了一根灯草,严监生觉得浪费,临死都不肯咽气。答案(2)【答案示例】示例一周进:六十多岁的周进在贡院撞号板痛哭,当那群商人答应替他捐监生,让他获得乡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这可笑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六十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示例二匡超人:匡超人进学之后,居然自命不凡,向别人吹噓自己是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让人觉得可笑。这一可笑行为说明他踏进儒林之后就受到了腐蚀,丧失了质朴善良的本性,人格沦丧,因而也是可悲的。【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第(1)题,画面中,油灯下,一个年纪稍长的男子躺在床上,亲友等人陪侍在旁。抓住图中的典型细节,如油灯中的两根灯草、卧床男子竖起的两根手指、榻前女子竖起的一根手指,再结合对《儒林外史》内容的把握,学生不难判断该图描述的是严监生临死前因见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这一情节。第(2)题,要求简析人物的“可笑”与“可悲”。《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它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题干所给的两个人物,均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典型人物。作答时,学生先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物,然后通过描述其言行的荒唐之处来表现他的可笑,最后围绕科举制度对其的毒害来阐述其可悲之处。4.[2020温州中考]《儒林外史》写完儒林士人的故事后,却以四位市井奇人压轴。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参考阅读笔记来回答。4.【答案示例】小说主体部分通过展现功名利禄对周进、匡超人等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批判了荒谬的封建科举制度。在他们之后,作者以四位各怀才艺、淡泊名利的市井奇人作为压轴人物,与儒林群丑形成鲜明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组人物与楔子中品行高洁的王冕呼应,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这一追求。答案《儒林外史》阅读笔记回目人物第1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第2~54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55~56回添四客述往思来弹一曲高山流水……课外古诗词诵读1.古诗词默写。(8分)(1)《定风波》中写苏轼归途中遇雨,却豁达淡定,吟诗漫步的句子是:

,

(2)《临江仙》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于渔唱,表达词人内心寂寞悲凉的句子是:

,__________。

(3)《太常引》中借景抒情,灵动地描写中秋节月亮的句子是:

,

(4)纳兰性德《浣溪沙》中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______,

1.(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2)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4)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每空1分)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定风波[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2分)2.【答案示例】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儿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2分)答案“描绘诗词所展现的画面(场景)”方法归纳描绘古诗词中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找出诗(词)句中所描写的对象(人、物);(2)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3)扣住画面特点,在中心语前添加修饰语,用优美的语言、适当的修辞手法加以描述;(4)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词)人的情感。3.词中的“风雨”一语双关。联系词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含义,并概括这首词所体现的词人的人生态度。(3分)3.【答案示例】“风雨”二字,既指沙湖道中所遇风雨,(1分)又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1分)词人面对苦难镇定从容,体现了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1分)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将古今悲慨,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4.D“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错,词人在追昔抚今中,抒发的是落寞孤寂的情怀。5.【答案示例】对时光飞逝(盛衰兴亡)、豪英零落、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6.“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分)7.“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6.【答案示例】表达了词人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1分)以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1分)7.【答案示例】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词人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使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1分)表达了词人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1分)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8.简要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中“断”字的妙处。(2分)9.请你展开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