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就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改革的定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规律总结二、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生产关系: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工具标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机械化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关系生产资料归属产品分配人与人的关系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奴隶主按资分配上缴/剩余全部归奴隶主地主资产阶级完全归属人身依附雇佣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从内容看:
从性质看:从程度看:1、是在维护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改革2、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有奴隶社会的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1、奴隶社会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中国:管仲改革、鲁国的初税亩2、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外国:大化改新中国: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外国: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中国:张居正改革、洋务运动、王安石变法、(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革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外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罗斯福新政四、改革的原因(背景、目的)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四、改革的原因(背景)
根因:
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或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②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③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④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五、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1、成功的改革: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2、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戊戌变法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重要条件)1)改革内容:根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的发展需要,促进思想解放2)最高权力: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可靠的政权保证3)阶级基础:有支持改革的广泛队层,全社会互动4)政策策略、方法步骤: 5)社会环境: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2)反对势力的强大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习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六、对改革的认识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六、对改革的认识七、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8.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8.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8.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七、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8.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8.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8.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1讲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第1课
走向民主的政治课标要求(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梭伦改革(背景、内容、特点、影响);选择题、材料题高考备考: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背景)民主政治的确立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的统治民主政治的得与失本课提纲BC2000~BC1700BC1400BC16世纪上半BC12世纪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城邦形成BC8世纪BC6世纪希腊复兴本课重要时间线索
①
君主制到贵族制
在爱琴文明和荷马时代,希腊各邦普遍实行君主制荷马时代,王权衰微公元前7世纪,君主制瓦解,雅典的贵族政治确立一、梭伦改革1.背景
(1)国家体制:改革前的雅典实行少数贵族集体统治的贵族政治,普通民众无权参与政府运作。②贵族制的主要机构(前7世纪)设执政官3---9名;战神山议事会作为贵族的议会执政官(执政官员)战神山议事会(选举执政官)原则:集体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③对贵族政治的评价进步性A.彻底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制,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A、少数贵族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局限性:B、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B.在民众中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对于谋求专权者,人人得而诛之,从而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
几个重要概念一.雅典平民:由工商奴隶主、手工业者、小农、贫民;其中主要是由工商业者阶层组成.它是相对于世袭的奴隶主贵族阶层而言。二.雅典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力量和政治力量,通常由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有权利参加行政和司法事务.三.雅典居民公民非公民:外国人.奴隶.妇女.儿童贵族平民一、梭伦改革1.背景(1)国家体制:改革前的雅典实行少数贵族集体统治的贵族政治,普通民众无权参与政府运作。(2)政治危机: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主要原因工商业奴隶主出现原因: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出身:平民矛盾表现:经济:富裕政治:没有地位(与平民站在一起)一、梭伦改革1.背景(1)国家体制:改革前的雅典实行少数贵族集体统治的贵族政治,普通民众无权参与政府运作。(2)政治危机: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3)梭伦执政: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①必要性:②个人因素③导火线:萨拉米岛危机(麦加拉)思路引领A、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贵族统治出现危机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建立僭主政治的尝试—基伦暴动法制改革:《德拉古法典》B、解决危机的尝试失败直接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2、梭伦改革的措施和作用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改革国家权力机构,_________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又创设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财产资格代替血缘资格,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道路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鼓励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提倡节俭,扩大平民的就业机会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土地、人身自由),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形成公民群体颁布解负令: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规定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作用
措施公民大会3、特点2)打击对象:1)改革理念:3)获益者:平民、工商业奴隶主(最大)奴隶主贵族中庸、公平、平等和谐“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4)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5)结果:既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彻底性中庸: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5)目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精读课本
“梭伦的诗歌”它们分别反映了哪些政治主张和原则?其一:缩小贫富差距,节制财富集中;其二:中庸思想和中立的立场;其三:公正、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梭伦改革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梭伦改革包含哪些主要内容?精读课本
“梭伦改革”部分,归纳其主要内容。4.影响(1)梭伦改革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2)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①“解负令”使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形成。②以财产多寡确定公民政治权力的规定,打破了_____________的局面,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③公民大会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力。贵族政治专权5、评价:a、物质基础:b、政治基础:c、制度保证:废除债务奴隶制巩固了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局面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1)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2)积极: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3)局限:
a、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梭伦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的多少,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2011·曲师大附中期末考试)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③④解析:
梭伦改革将雅典引向了民主的道路,并不是完善民主制;而且雅典民主并不是所有公民的民主,仍然有财产多少的限制。思维流程:答案:
C梭伦(Solon)▒雅典城邦历史上的三个重要人物伯里克利(Pericles)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
梭伦改革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但是其中庸政治指导思想导致了改革的不能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愿望。改革需要进一步的延续。当时出现的政治派别:平原派——要求恢复贵族制海岸派——维护梭伦创立的民主制度山地派——更激进的民主改革三、克利斯提尼改革1、背景(1)地方政治派别的形式(2)雅典局势的变化
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担任首席执政官,开始进行雅典国家制度进一步民主化的改革2、措施①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这项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②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代替原来的四百人议事会。③十将军委员会④陶片放逐法
最能体现人民权威的改革是其创立的“陶片放逐法”,又称“贝壳放逐法”。这是一项确保民主政权长期存在的法令,可以有效地防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克利斯提尼改革在雅典牢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写下了最后一个休止符。3、意义P6
(2011·广州高二检测)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B.抽签选举组成五百人议事会C.创立“陶片放逐法”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解析:
A项的目的是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C项是为了防止专制势力,D项是在伯里克利时期出现的。B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因为它赋予了雅典公民平等的机会。答案:
B四、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
公元前5世纪,在伯里克利当政的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职官选举多采用抽签或举手表决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平民的参与和选举结果的公正性。伯里克利(公元前499年—前426年)的半身像1、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①公民权力:取消财产资格限制,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全体公民有权通过抽签当选。
②保障制度:津贴制度
③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可以讨论与决定国家一切大事并直接选举与罢免一切官职。常设机构: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闭会期间处理日常事务。④民众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可以终审公职人员任职资格,避免行贿、舞弊现象发生。
⑤人民主权的特征还体现在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上。(十将军委员会)2、意义P7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经历的四步1、从君主制到贵族制:为向民主制的演化准备了条件.(为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性)2、梭伦改革:将国家引向民主的轨道.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和和社会基础(公民范围)贡献:扩大公民范围,创建民主政治3、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贡献:发展民主机构,确立民主保障4、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全面繁荣或“黄金时代”)贡献:完善民主机构,完善保障体制理解(贡献):任期制、选举制;集体决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立法治原则,扩大统治阶层:五、雅典民主制的得失(评价)
1、意义(积极方面)
(1)对后世来说是伟大的创举
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以多数人参政激发每个公民以主人翁的态度,采取群众监督公职人员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创造了民主运行的新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2)雅典民主的优越性: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3)雅典民主带来的文明成就:促进了希腊文化事业的繁荣哲学、历史、戏剧…..蓬勃发展
苏格拉底(前469——前339年)古希腊哲学家。然而这位卓越哲学家却被雅典民主派起诉:“是一个作恶而怪异的人,不敬国家所奉的神而宣传其他的新神,反对民主,毒害青年……”公元前399年,年约70岁的苏格拉底受审判处死刑。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局限民主广场
雅典的民主政治尽管十分优越,但也有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雅典是个奴隶制国家,所以它的民主只是在非常狭小的公民集体范围之内运作,这是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的不同之处。
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只有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大量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被摈弃于民主政治之外。2、消极方面:1)它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2)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3、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民主三、雅典民主制的得失(评价)1、积极方面我们今天也提倡“民主”,想一想,古代雅典的“民主”与我们所提倡的“民主”内涵有何区别?区别:1、我们今天提倡的“民主”是全体公民范围内的现代民主;2、而古代雅典的“民主”是古代民主,它只是在非常狭小的公民集体范围内运作,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被排斥在雅典民主之外,这也是雅典民主的历史局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积极: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机构体现: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公民法庭制度体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陶片放逐法
消极:(历史局限)民主范围狭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奴隶、女性和大量外邦人被排斥于民主政治之外)
从梭伦改革到伯里克利改革,最终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你得到哪些启示?1、说明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制度保证。2、说明改革是克服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3、说明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往往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4、说明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适应社会需要作出变化;5、改革是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2011·海南单科·9)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解析】B梭伦的观点是他要保证平民的荣誉同时也使贵族不遭受不当损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他是主张政府需要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故选B项。53客观题突破最新高考示例【例1】(2009·天津文综,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里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541.(2009·江苏单科,1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雅典有选举权的是成年男性公民,而非“全体”,排除①;采取“抽签选举、轮番而治”会导致素质低下、道德败坏的人参政,难以保证公正无私,排除③。答案:B
2.梭伦语:“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
)A.民主原则 B.公平原则C.财产原则 D.中庸原则解析: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借助材料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对历史现象的概括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更多地指导学生利用材料归纳历史观点。做此类题时,一是要读懂材料,二是要与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才能作出判断。答案:
D3.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种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答案:
D综合探究:如何评价梭伦改革?
梭伦奉行中庸、温和的处世哲学,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以达到公民集体的团结。梭伦改革并没有使平民和贵族双方都满意,虽然在经济上袒护平民,改善了平民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但没有满足平民重分土地的要求;他在政治上仍保留了贵族的部分特权,但改革措施沉重打击了贵族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这次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消灭了债务奴隶制,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缓和了公民社会的矛盾,为雅典公民集体的健康发展、独立自主的公民意识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阶级基础。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重新配置了国家权力,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使普通公民能够参与决定国家命运和自身利益的政治活动,从而增强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城邦政体向着民主制方向发展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改革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的经济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没有梭伦改革就不会有雅典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繁荣。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标要求: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整体感知:一、变法的前夕二、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三、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四、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五、收富国强兵之效六、商鞅虽死,秦法未亡-----背景主要内容——结果——影响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吴起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统治者要富国强兵。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改革成为时代潮流一、变法的前夕---背景1、时代背景天下共主①周王室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_________”的地位。②诸侯国打着“_________”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乱不断。③新兴地主阶层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尊王攘夷根本原因:___________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铁器和牛耕问题1: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的历史特征?提示:(1)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2)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3)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材料二: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材料一: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楚、魏、燕、韩、赵……小国十余,……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民众袭用戎狄习俗,“父子无别,同室而居”,贵族身亡,以人殉葬
——《史记·秦本记》
问题: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发展形势如何?问题:秦孝公为什么要下达《求贤令》?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结合课文思考:处在春秋战国大环境下的秦国有没必要变法?为什么?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象画)孝公求贤商鞅入秦(想象画),商鞅入秦能出奇计强秦者,……与之分土。一、变法的前夕---背景
(1)秦国的落后: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1、时代背景2、秦国背景(3)商鞅个人的才能:商鞅从卫国来到秦国:得秦孝公赏识
(2)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必要性可能性论战权贵,扫清障碍。南门徙木,取信于民。说服秦王,获得支持。商鞅入秦,尽显才华为争取变法顺利开展,商鞅做了哪些努力?一、变法的前夕---背景
(1)秦国的落后: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1、时代背景2、秦国背景(3)商鞅个人的才能:商鞅从卫国来到秦国,得秦孝公赏识(说服秦王,获得支持---论战权贵,扫清障碍--南门徙木,取信于民)(2)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4)秦国偏处西部一隅,免受六国干扰
(5)春秋战国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一定的经验教训的客观条件
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虎狼之师?1、军事改革二、变法内容(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20等级军功爵制(意义?)(2)肃军纪(3)什伍编制(意义?)赐田(顷)赐宅(亩)2018019171181621715316144151351412613117121081199109098187276365454543632721819二十级:彻侯(爵位和待遇与三公相同)十九级:关内侯十八级:大庶长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六级:大上造十五级:少上造十四级:右更十三级:中更十二级:左更十一级:右庶长
十级:左庶长九级:五大夫八级:公乘七级:公大夫六级:官大夫五级:大夫四级:不更三级:簪袅二级:上造一级:公士爵位级别民爵官爵秦国的军功赐爵表武士斗兽纹铜镜军功爵制增强了士兵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还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秦始皇陵兵马俑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109年之间,秦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庞大军队需要强大国力的支撑。商鞅用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呢?2、经济改革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根据材料提炼商鞅经济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这是什么政策?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有没实行的必要?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具体做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在法律上(只有秦)正式废除了井田制作用: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措施:奖励耕织具体做法:从事耕织的人免除徭役;弃农经商不事劳作的全家罚为官奴;从三晋招徕无地农民垦荒作用: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保证;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1)废井田,开阡陌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2、经济方面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3)统一秦国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增强了秦的经济实力,有利于秦加强中央集权,完成统一
商鞅新法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其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农作的,全家都要罚作官奴。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最大?为什么?重农抑商思考:重农抑商的深远影响?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3、政治方面3)轻罪重刑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思想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5、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者,倍其赋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扶植个体小农增加财政收入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为吸取周天子弱干强枝的深刻教训,加强对地方和人民的控制,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建立县制,官吏国君任免(政)2)推行什伍连坐法(政、军)5)焚烧诗书(思想)4)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经)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
令(下令)民为什伍,而相(互相)牧司(管理)连坐。不告(举报)奸(违法)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3)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政)指导思想宗旨性质范围商鞅变法法家理论富国强兵战国最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3、如何理解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政治上:废分封、世卿世禄制,行县制,军功爵制度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经济上: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有利于封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确立发展问题4: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性质?提示: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体现:(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肯定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3)建立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影响积极作用①对秦国: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的中央集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收富国强兵之效②对历史发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严刑峻法(轻罪重罚、连坐)--易造成暴政文化专制---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重农抑商----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三、变法影响思路引领:如何评价商鞅变法?性质---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突出特点
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十万九千户”,约60万人口,是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该城以里坊制度布局管理,其格局为隋唐长安城、洛阳城所仿效。
“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史记·商君列传》“作法自毙”“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史记·商君列传》
变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处处受到旧贵族的阻挠破坏。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使得新法得以顺利执行。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唆使秦惠文王逮捕商鞅。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受到政府追捕。商鞅带着手下和老母亲逃跑,想找个客栈投宿。客栈的主人不敢收留商鞅,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但是因为他曾带领秦军攻打过魏国,所以也被拒之门外。无奈,商鞅只得重返故地,最后被擒,车裂而死。商鞅变法“人亡法存”,秦惠文王不废新法的原因:新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四、商鞅变法何以取得成功?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提出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改革措施;坚定的决心,不畏权贵,确保新法的推行秦孝公重用商鞅支持其变法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变法立信立威于民,深入人心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根本原因商鞅个人措施执行统治者支持理论基础群众基础商鞅变法的特点:
变法的核心农战法治1)措施最全面、彻底;3)历时最久;4)推行力度最大;5)成效最明显;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
具体措施“破”“立”文化军事政治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军功爵制度什伍组织县制焚烧诗书什伍连坐轻罪重刑法律
作用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当时;后世最彻底影响最深远核心内容法治农战风俗局限性主要特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奖励军功,按功授爵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反作用思考:试以商鞅变法为例,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封建制度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国逐步强盛起来思考:商鞅变法体现了哪家学派的主张?思考: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法家。商鞅变法的特点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农战”“法治”“富国强兵”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奴隶制进行全方位改革进步性:以废除奴隶制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为目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地主阶级的改革彻底性:依法履形式推行各项措施,采取严厉手段加强思想控制,严惩反对派,改变“刑不上大夫”的固有传统有效性:创造一系列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推动政治进步经济发展,不仅为秦国统一奠定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对后世中国历史发展影响重大持久性:商鞅不仅两次大规模推行改革,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被秦国沿用
1、商鞅变法的性质:
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2、历史作用:
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的评价:
3、历史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
(3)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共绿地草坪改造合同
- 文化创意公司文员劳动合同模板
- 医院周边道路施工合同范本
- 办公大楼雨污改造工程合同
- 教育培训招投标政策解读
- 大学校园照明系统施工协议
- 污水处理泵机租赁合同
- 南京市果园租赁合同
- 农村宅基地租赁协议格式及详解
- 城市轨道交通配套道路改造合同
- 13、停电停水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及消防制度
- 大班社会《特殊的车辆》课件
- 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讲座课件
- DB42T1811-2022西瓜设施育苗技术规程
- 早教托育园招商加盟商业计划书
- 光色变奏-色彩基础知识与应用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修绘画
- 前列腺癌的放化疗护理
- 医疗HRP整体解决方案课件
- 电力电缆基础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石材加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 分布式光伏安装清包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