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画派”中的中国大写意_第1页
“巴黎画派”中的中国大写意_第2页
“巴黎画派”中的中国大写意_第3页
“巴黎画派”中的中国大写意_第4页
“巴黎画派”中的中国大写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巴黎画派”中的中国大写意1999年在北京举办的《赵无极六十周年回顾展》曾轰动了整个中国艺术界,并到上海巡展。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专门为画展撰写前言,提到:“赵无极洞彻我们两大民族的感性,使二者融于一身,既属中华,又属法兰西。他的艺术,吸取了我们两国文化的精粹。”也为画展题词“氤氲化醇,融合创新”。这反映了,在世界范围上,赵无极取得的艺术成就。

以“抒情抽象主义”享誉全世界的赵无极,近10年来成了艺术市场的一棵常青树,即使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赵无极的作品《10.1.68》仍能突破6000万港元,创造个人油画作品的最高价格,成为中国油画市场的硬通货。

赵无极的作品能够被国内外的藏家接受,并非一帆风顺,除却赵无极自身的努力外,其间也不乏画廊及画商的操作。可以说,赵无极能够取得如今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在艺术家、画商、收藏家等众多角色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1948年,赵无极赴法后签约的第一家画廊是法国的皮埃尔画廊,当时的画廊负责人洛布率先带领赵无极深入到法国艺术界。然而在赵无极的艺术生涯中,最关键的还要属法兰西画廊(法国最大的私人画廊)。自成立伊始,该画廊只签约了28位艺术家,而赵无极是唯一一个亚洲裔画家。

当时,在负责人米里亚姆・普雷沃的帮助下,赵无极在法国和国外许多画廊与博物馆办了画展,名声扩大到世界各地,并于1960年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影响进一步扩大。1956年,赵无极在纽约时邂逅了当时纽约的艺术经纪人库。后来,在中间人的引荐下,库成为了赵无极的纽约代理,并进一步打通了赵无极在美国艺术圈的人脉,例如收藏蒙德里安作品的大收藏家斯维内等。

由于库喜欢收藏美国画家的大画,赵无极在他的影响下尝试并最终迷恋上了大尺幅的架上创作,赵无极具有代表性的的大幅绘画作品,也都处于那个时期。1960―1967年,由于自己夫人珍妮的病故,库关闭了自己的画廊,但却仍然坚持每两年为赵无极组织一次展览,使其作品进入美国博物馆和重要的私人收藏。

除了上述的皮埃尔、法兰西和库兹画廊外,还有许多画商出于对赵无极作品的欣赏而帮助他,例如皮埃尔・马蒂斯、SusumuYamamoto和扬・克鲁杰等。赵无极在其自传中曾写到:“他们的共同点是对画画都有惊人的了解,而且像收藏家一样爱画。我和他们的关系一向是信任和友谊超过其余的一切,他们欣赏我的创作,而我敬重他们,因为不可能有更好的保护人了,他们使我能够静心工作,把我在与世隔绝的画室中独自完成的作品介绍给人们”。

中国市场是赵无极作品的艺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赵无极的作品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进入台湾,许多台湾的画廊、经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deSarthe画廊的负责人Pascal,赵无极的许多作品都经由他手被台湾藏家收藏。发掘并推广赵无极作品的台湾知名画廊还有大未来画廊、新时代画廊、现代画廊等。

赵无极艺术作品的国内二级市场开始活跃始于近10年时间。在这1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拍卖市场开始频繁出现赵无极的名字,其作品价格也一路升高。截至2012年秋拍,他以作品总成交额253,136万元、千万级作品60余件,位居“中国油画家总成交额排名”和“中国油画家千万元级作品数量排名”榜首。通过对雅昌艺术网站上的数据统计,总结出以下赵无极艺术作品在1998年春到2012年秋期间的成交金额(RMB)变化图(图一)。

从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到,1998年春到2012年秋期间,赵无极作品的市场大致可分为初始阶段、第一增长期、第二增长期、第三增长期、转折调整期、市场回升期、第四增长期、市场回调期八个阶段。下面让我们针对不同阶段进行逐一分析。

初始阶段

赵无极艺术作品的国内市场开启于1998年,当时国内开始有其油画作品拍卖,90年代共有3件作品上拍且全部成交。纵观90年代,赵无极最贵的作品《悠悠蓝天》以66.55万的价格成交,由中国嘉德拍出。2000年到2001年,是赵无极国内市场的启动阶段,在两年期间他只有4件作品上拍,3件成交,总成交额为193.97万元,平均每幅的价格在60―70万之间。

第一增长期

赵无极艺术作品的市场行情上升始于2002年。2002―2004年的春拍是赵无极艺术作品拍卖的第一个增长期。2002年其作品上拍数量达到了12件,其中有7件作品成交,总成交金额为1436.80万元,其中《1.44.66》(三联画)在香港佳士得的秋拍上以800.73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使得赵无极作品的价格层全面提升,逼近千万元级别。

2002年12月,赵无极成为法兰西艺术院的终身院士,这使得他成为了继画家群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华人画家,并且拉动了他的市场行情。2003年秋拍的上拍作品7件,成交率达到100%,成交额为1935.31万,比前三年的成交总额还要高;然而2004年的春拍则有所回落,上拍作品仅4件,成交额也降低至813.94万元。

第二增长期

2004年的秋拍到2006年的春拍是赵无极艺术作品市场的第二个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其作品成交率几乎均在100%,上拍作品数量一般均在10幅左右,成交额为3000万―4000万左右。2005年的春拍则是整个阶段的最大亮点,上拍作品高达23件,成交额为7964.01万,而在此期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作品《6―10月,1985》(三屏)则以1912.24万元的价格成交,突破千万元级别,刷新了之前的高价记录。

第三增长期

2006年的秋拍则是赵无极艺术作品市场的第三个增长期,成交量上升到了18件,然而成交金额却增长到了15255.48万元,突破了亿元的成交总额。根据图表显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期间,赵无极的市场热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一期间成交额在千万元以上的作品共四件,其中三件是在香港佳士得同一拍场创下的,其中《1965.10.25》以1318.64万元成交,《庆典村庄》以1674.80万元成交,《构图第八号》以2624.56万元成交;台湾罗芙奥拍场的作品《5.12.1969》以2332.10万元的价格成交。2007年春拍上拍量有所减少,仅17件,成交了16件,因此成交金额随之减少,共为12340.07万元,同年秋拍上拍量增加到25件,成交率再次达到100%,成交总金额达到历史新高,为15522.69万元,显示了市场热度。2007年的春拍和秋拍,成交金额达到千万元以上的作品有9件,占到全部成交的41件作品中的22%,由此可见,天价作品在赵无极的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转折调整期

2008年的春拍,赵无极的市场仍然保持热度,上拍量增加到28件,成交22件,成交率79%,总成交额为11074.39万元,其中有五件作品的成交价格达到了千万元以上。2008年5月的北京保利春拍中,其作品首次在内地突破千万元。台湾罗芙奥推出的作品《1.12.68(13.2.77)》(赵无极于1968―1977年间创作)以1665.71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本季赵无极作品的最高成交价格。

2008年的秋拍,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赵无极的市场进入调整期,2008年秋拍上拍作品为24件,其中只有11件作品成交,成交率不足50%,总成交额为6922.78万元。然而他仍是中国油画市场的中流砥柱,他的《向杜甫致敬》在2008年的香港佳士得球拍中以4000.48万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当时其个人作品的最高价格记录,目前也处于第二位。

市场回升期

2009年是赵无极艺术作品市场的回升期,其作品价格开始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阴影下走出来,回升到之前的水平。2009年的春拍,上拍作品减少至17件,成交15件,成交率有所回升,达到88%,成交额也回升到了7949.01万元。作品《我们俩》在香港佳士得以3113.44万元的价格成交,超出估价的两倍多,为当时其个人价格纪录的第二位,目前其个人价格记录的第二位。2009年的秋拍,其作品上拍量开始达到41件,其中成交38件,成交额达到15807.96万元,成交总额再次突破以往,其于1964年作的作品《17.4.64》在台湾罗芙奥的卖场上拍出了3362.66万元的价格成交,位于其目前作品高价排行榜中的第五位。

第四增长期

2009年的秋拍2011年的春拍是赵无极艺术作品市场的第四个增长阶段,这一阶段作品的上拍量以成交总额几乎全都直线上升,尤其是2011年的秋拍,其成交总额竟达到了37802.3万元,较之前的成交总额几乎成倍增长。这一阶段也相继拍出了许多天价作品,赵无极单件作品拍卖价格的前十名中,有5件作品来源于这一阶段,分别是:香港佳士得推出的《22.7.64》(1964年作)以2008.70万元的价格位居榜单第十名;香港佳士得推出的《1411.63》(1963年作)以3242.53万元的价格位居榜单第六名;香港佳士得推出的《2.11.59》(1959年作)以3430.02万元的价格位居榜单第四名;台湾罗芙奥推出的《4.4.85》(1985年作)以3616.51万元的价格位居榜单第三位,而香港苏富比推出的《10.1.68》(1968年作)则以5656.36万元的价格位居目前其个人作品单价的榜首,刷新了其个人作品的最高价格记录。

市场回调期

由于2011年末美债危机的影响,2012年的经济呈现回落趋势,2012年的拍卖市场整体表现与整体的经济形势大体趋同,决定市场买气与卖气的收藏家或投资者都表现得异常谨慎,观望情绪明显,一些手中持货原打算售出的藏家,最终也因为行情回落的现实而变得惜售。因此,这一年拍卖公司的征集工作也变得异常困难,很难寻觅到高质量标,“吃老本,玩花样”成了12年拍卖公司的主旋律,在收集工作上,想必赵无极的作品也不例外,今年出现在拍卖市场的作品出现了大量版画及早年小品,精品较难收集到,因此市场也呈现出回落趋势,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赵无极的作品《23.3.68》在2012年的保利春拍上,成交价仍接近2000万元,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象:即赵无极的市场虽表面呈现出回落趋势,但精品仍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可见,除却成交总额之外,单件高价作品也是赵无极艺术作品市场成为艺术市场中坚力量的关键,图二是赵无极单件作品拍卖价格的前十名排名表格。

根据列表,我们可以看出香港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