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市赛一等奖_第1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市赛一等奖_第2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市赛一等奖_第3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市赛一等奖_第4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市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节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使世界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它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第二国际的破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因此,十月革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广阔道路。李大钊在一九一九年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上写道:“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而自一九一八年马克思诞生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1这一段话,清楚地说明了:由于十月革命的爆发,才使全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另眼看待,因而在十月革命后的一年中,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介绍和传播;在这种介绍和传播中,中国人才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当然,在帝国主义对苏维埃国家武装干涉和封锁的情况下,中国人阅读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倒不一定来自俄国。但是,不论直接或间接,却都是由于十月革命的结果。因此,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十月革命有着伟大的世界意义,但它在各个国家中发生的影响并不是相同的,这主要是由于各国国内条件不同:当时,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条件是:第一,中国是帝国主义争夺的中心地区,它是帝国主义在东方矛盾的焦点,又是革命和反革命斗争的焦点。中国人民有着英勇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的传统。从外国强盗入侵中国的第一天起,中国人民就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三元里人民以原始农具和敌人搏斗,义和团壮士以血肉之躯抵挡敌人枪炮;太平天国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辛亥革命就其实质说来,是“革帝国主义的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民族危机的严重,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不断出现高潮,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协定》的斗争,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要革命,就需要革命的学说;要反帝,就需要反帝的武器。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一种学说和武器。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即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阵下来,宣告破产了。”3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遇到了十月革命,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又经过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人民立即接受这种革命和反帝的理论并展开学习它的热潮。中国人民是革命的人民,有着反帝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传播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如果不革命,不反帝,那也就根本用不着马克思主义了。第二,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一支壮大了的工人阶级队伍,并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自己的力量。战斗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的又一重要条件。第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中国思想界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反封建文化的斗争。“立”和“破”,是分不开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五四”前夕的启蒙运动对封建文化是经过了一个大“破”的过程的。那时所“立”的虽然还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但是经过了这个“破”的过程,在客观上却极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正如列宁所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资产阶级革命对无产阶级要比对资产阶级更加有利。”4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传播的三个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是通过李大钊等这样一批思想界的前驱,而传播开来的。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所写的几篇关于十月革命的著名论文(《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而且文字热情洋溢、从其内容来看也有些不够恰当的地方,但它们却在相当程度上表达了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应该看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一九一九年初,在李大钊所发表的一批文章中,对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着比较深刻的阐述。例如,他发表的《大亚细亚主义和新亚细亚主义》(一九一九年二月),指出日本侵略者所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是“并吞中国主义的隐语”,是“大日本主义的变名”,并说:“这‘大亚细亚主义’不是平和的主义,是侵略的主义;不是民族自决主义,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国主义”5。在这里,明确地提出了民族自决,反对帝国主义,应该说,在此之前,还没有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这样的阐述问题。再如,他在《战后之妇人问题》(一九一九年二月)中,谈的虽然是妇女问题,但明确地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推翻剥削制度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年五月,《新青年》出版了由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研究号”。6他在这一期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篇两万多字的长文,曾连载两期。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7如果说,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的几篇论十月革命的文章,还只是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的话,那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开始系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标志了。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出版的《每周评论》,在其“名著”栏中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共产党人》后面属于纲须的一段。这一段的译文虽然比较生硬,但却是《共产党宣言》中极重要的一段,因为它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原(译)文写道:“劳工革命的第一步,我们所最希望的,就是把无产阶级高举起来,放他们在统治的地位,以图Democracy的战争的胜利。这些无产阶级的平民,将行使他们政治上的特权,打破一切的阶级,没收中产阶级的资本,把一切的生产机关都收归政府掌管,由这些人去组织一个统治的机关,并且要增加生产的能力,愈速愈妙”。“无产阶级在和中产阶级争战,因为情势所迫,不能不自行组织一种阶级。若是取革命的手段,他们便自居于统治的地位,把一切的旧生产情形,都要废除;并且要把一切阶级的反抗都消灭了;到后来,连他们自己那一阶级的特权,都一并废除。”8这篇译文的前面,还有一段按语。按语指出:“这个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最重大的意见。他们发表的时候,是由一八四七年的十一月到一八四八年的正月,其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的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9这篇文字的具体作者是谁?尚待进一步的考证。但是,这样的文字既然能在《每周评论》上公开发表,根据当时编辑部成员和主要撰稿人的思想情况来看,肯定是为李大钊所同意的。10列宁曾经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11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九一九年的上半年,李大钊不仅承认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而且也承认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因此他在这时已经成为列宁说的那样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就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研究号”后,《新青年》曾连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著名的国民社出版的《国民》杂志,在“五四”前除了登载过李大钊的《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外,并没有发表过专门研究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但在“五四”后这类文章增多起来了。例如二卷一号(一九一九年十一月)登载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和《鲍尔锡维克主义底研究》的译文,二卷二、三号连载有《马克思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译文,二卷四号载有《苏维埃俄国底经济组织》、《苏维埃俄国底新农制度》等文。一九一九年十月十二日,《国民》杂志社召开了周年纪念大会。李大钊在会上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五四运动,指出:“此次‘五四运动’,系排斥‘大亚细亚主义’,即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12接着,他又在《国民》二卷一号上发表《再论新亚细亚主义》一文,阐述了亚洲各弱小民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并指出民族解放运动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两大潮流汇合起来,必将冲决帝国主义的统治,他说:“不要震于日本的军国主义、资本主义的势力,轻视弱小民族和那军国主义、资本主义下的民众势力。世界上的军国主义、资本主义,都象唐山煤矿坑上的建筑物一样,他的外形尽管华美崇闳,他的基础,已经被下面的工人挖空了,一旦陷落,轰然一声,归于乌有。我们应该在那威势煊赫的中间,看出真理的威权,因而发生一种勇气与确信,敢与他搏战,信他必可摧拉。”13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外,许多报纸的副刊也从不同的角度大量登载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晨报》副刊是一九一九年二月七日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实现改组的。改组的第一天,就登载了李的论文:《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论文指出:“在这回世界大战的烈焰中间,突然由俄国冲出了一派滚滚的潮流,……这种社会革命的潮流,虽然发轫于德、俄,蔓延于中欧,将来必至弥漫于世界。”14一九一九年五月一日,《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纪念“五一”的开始。李大钊在这个专号上发表了《五一节杂感》,预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他说:“听说俄京莫斯科的去年今日,格外热闹,格外欢喜。因为那日正是马克思的纪念碑除幕的日子。我们中国今年今日注意这纪念日的还少。可是明年以后的今日,或者有些不同了,或者大不同了。”15在马克思诞生一百零一周年纪念日(一九一九年五月五日)的时候,李大钊不但在《新青年》上办了一个“马克思研究”号,并且也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从五月五日到十一月十一日止,在六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专栏共发了五篇论著,其中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河上肇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等。除专栏外,《晨报》副刊还用一定篇幅发表了一些革命领袖(马克思、列宁、李卜克内西等)的传记和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况的文章。一九一九年八月七日至十一日,副刊以《新共产党宣言》为题发表了《第三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宣言》。新文化运动在“五四”后有一个猛烈的发展,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迅速增加,最高达到数百种之多。在这些新刊物中,许多都受到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因此在这些刊物中,不断出现关于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等方面的言论。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起了重大作用(以上所举,还仅限于他在一九一九年内所写的一些文章或所做的工作,至于他在一九二○年及其以后,还写了更大量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在日本留学期间(一九一三至一九一六年)就已接触到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并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但是,象李大钊这样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并不是唯一无二的。如杨匏安、李达、李汉俊等,都比较早地介绍过马克思主义。……“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其“新”是指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即“法兰西文明”,是针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而言的。“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虽然仍包含着原来说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它对封建文化而言,仍是新的),但它在新文化运动中已经不占主导(即“盟长”)的地位了。因为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十月革命的胜利,人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新文化”的弊病,已经不感觉到其“新”,而对其失望了。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一日,《新青年》杂志发表《新青年宣言》说:“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即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即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16这个《宣言》是新青年社“全体社员的公共意见”,应该说很有代表性的。事实也确是这样,在“五四”以后的《新青年》及其他宣传新文化的报刊上,象“五四”前那样热烈鼓吹“法兰西文明”的文章,已经大为减少了。“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其“新”主要是指无产阶级的新文化,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虽然帝国主义时代的一些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如柏格森、尼采、杜威、罗素等人的反动理论,也一度被当作新文化介绍到中国来,但很快即被先进的思想界识破其真面目,而不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如日方升,光采耀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使中国人民的政治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后,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国人民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虽然长期地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但对帝国主义并没有本质的了解,下层劳动人民只是从感性上认识到“洋鬼子”的可恶,上层的知识分子则“学西方”,但不了解“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17从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到中国之后,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本质。例如,李大钊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时说:“原来这回战争的真因,乃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的界限以内,不能涵容他的生产力,所以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拿自己的国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国,成一个经济组织,为自己国内资本家一阶级谋利益。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首先看破他们的野心,不惜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防遏这资本家政府的战争,”18又说:布尔什维克“他们的战争,是阶级战争,是合世界无产庶民对于世界资本家的战争。战争固为他们所反对,但是他们也不恐怕战争。”19一九一九年二月,李大钊在《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一文中,明确地提出了民族自决和帝国主义的概念,应该说,在此以前,中国还没有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这样地阐述问题。上述情况,有力地说明了这样一个科学论断:“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20第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使中国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革命变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革命。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21显然,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革命,只能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才形成的。如大家所知,“五四”以前兴起的文化运动,进化论是它的主导思想,不能深刻地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不能辩证地了解“弱肉”、“强食”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个运动的矛头主要指向封建主义,而没有指向帝国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不同了,它使前期的文化运动增加了反帝国主义的新内容。如大家所知,“五四”以前兴起的文化运动,长期地和政治斗争相脱离,《新青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