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模块古代诗文阅读_第1页
第二模块古代诗文阅读_第2页
第二模块古代诗文阅读_第3页
第二模块古代诗文阅读_第4页
第二模块古代诗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各省高考题汇编

1.2009年安徽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荀况《劝学》)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曹操《短歌行》)

(3),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o(韩愈《师说》)

⑸,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7),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8),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1)弩马十驾(2)天下归心(3)从菊两开他日泪(4)非吾

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谈笑有鸿儒(6)只是当时已惘然(7)回

首向来萧瑟处(8)薄雾浓云愁永昼

2.2009年广东卷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⑵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⑶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o(李白《蜀道难》)

⑷峰峦如聚,。。(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参考答案】

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⑶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⑷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漳关路。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解析】常出现的错别字是“反”写成“返”,“受任”写成“受命”,“潼关”写成“童关”。

3..2009年重庆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3)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5)“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

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

(6)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一的代表。

【答案】

(1)淮水东边的旧时月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虽有槁暴

(4)乐琴书以消优

(5)罗曼•罗兰

(6)桐城派

4.009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

析其独到之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

寓在景物中)。

5.2009年江西卷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现代小说发物于一时期,《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一。

(2)爱而不见,o自牧归羹,o(《诗经•邺风•静女》)

(3),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

(4)杜甫在《登岳阳楼》诗中,集中抒发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两句是,

(5)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

霖铃》)

【答案】

(1)五四马尔克斯(2)搔首胸蹋洵美且异

(3)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6.2009年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o(《论

语》)

(4),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欧阳修《秋声赋》)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司马迁《报任安书》)

【答案】(1)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2)乱石穿空一时多少豪杰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是谓天地之义气春生秋实

(5)通占今之变是以就极刑而愠色

7.2009年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5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o(屈原《离骚》)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贾谊《过秦论》)

(4)舟遥遥以轻阚,。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江间波浪兼天涌,。(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答案】(1)虽九死其犹未悔

(2)吾尝终日而思矣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风飘飘而吹衣

(5)塞上风云接地阴

(6)回首向来萧瑟处

8.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知者不惑,,.”(《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西当太白有鸟

道,.,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屈心而抑志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谈笑间,。_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2)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

橘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9.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

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

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

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

观点-: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

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

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

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10.20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被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喑写“影”的诗句,

并加以说明。(4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4分)

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4分)

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11.2009年湖北卷填空。(6分)

(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

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

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I

(3)雨果是19世纪(国别)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

惨世界》、《九三年》等。

(4)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边城》、《》

中的主人公。

【答案】(1)①郁乎苍苍②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③焚百家之言④多于南亩之农夫

(3)法国

(4)《围城》

12.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

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喑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

准备,打下了铺垫.

7.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

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

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匕忽然望见这样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

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

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13.2009年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纵一苇之所如,o(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李清照《声声慢》)

(3)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兼葭》)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王勃《腾王阁序》)

(4)故不积此步,______________o(《荀子•劝学》)

文章千古事,_______________。(杜甫《偶题》)

【答案】(1)朝闻道此情可待成追忆

(2)凌万顷之茫然怎敌他晚来风急

(3)在水一方奏流水以何惭

(4)无以至千里得失寸心知

14.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严武阳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

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

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15.2009年山东卷(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目:“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J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日: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

降公。孔子闻而记之,目:“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日:“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

勉而远者归之矣J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剪食故人至

墓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今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目:“不可。以风疾之故

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学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

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

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

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F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苧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

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目:“谨警!敌人旦暮耳至击汝J如是者再三而敌

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

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J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

B.衾天疾风会:适逢

C.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过:经过

【答案】D

【解析】过:错误。

(2).卜一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J攻原得卫者

1假舆马有

B.r待公而食

信w见疑

C.r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I洎牧以谗诛

D.r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1若属只为所虏

【答案】D均为副词,将要。

【解析】A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

个“而”表转折,去除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

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

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

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

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答案】D

【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a.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b.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

c.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分)

【答案】a.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b.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c.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16.2009年湖南卷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张耒)

《诗》不云乎:“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

叨。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

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更土无人

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酉g矣。然自是弱

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躺: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

莫不病焉,况所谓兼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楠代、轮舆、馥

敕、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日:“惟家贫,奉命诗不

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

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门司其收,秦门1:

予世之介土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歆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随人。

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身资养于父母,令则妇子仰

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日:”子之前日,

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兼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

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

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

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

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季,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土也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分析】A项,考生可据构词方式判断。“季秋”应该和“暮春”、“仲夏”之类的意思

差不多,那么,这个“季”就不是“季节”的意思,而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月”的意思。

《礼记》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之句。深秋花事萧瑟,唯菊花独立寒秋,开得异常繁茂。

一阵阵馥馥的香气于东隅飘来,令人神清气爽。

【思路点拨】考生要熟读文言材料,据平时积累,据语感,通过语法分析,再辅以排除

法,一般可以正确作答。

(2)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为变亦酷矣吾其还也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试题为传统题型,所考查的虚词也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中的。考生

可据对照句该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推断(用代入法进行排除)。A项:代词,指

“天地变化”/语气副词,“还是”(表示委婉商量的口气),出自课文《烛之

武退秦师》;B介词“比”/介词“对于",出自课文《五人墓碑记》;C相当于

连词“而”,地,表修饰。对照句出自课文《归去来兮辞》。D代词,"……的

人”/代词,句中停顿,表判断。

【思路点拨】考生可能会在C和D间犹豫。可以仔细辨识,反复推敲。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以《诗经•兼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

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

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

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

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思路的分析。

【解析】有效信息在文章第二段:“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

随至。”而他不快乐的真正原因在这句话的前面:“了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日:予

世之介上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歆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随人。”

因此,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思路点拨】考生一定要仔细核对原文,不要隼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a.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b.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c.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答案】a.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b.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一养活,想不做官也做不到。

c.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采分点】a.的“明”,b.的“仰食于我”c.的判断句式和两个“者”的含义的

区别。

【思路点拨】三个句子,难度不大。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

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

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5)2009年湖南卷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

(4分)

【答案】引用雨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顿、忧患等迁变能使人弥补

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考点】考查对文章构思的分析。

【解析】首先要明确题干中“如何阐述……的道理”的隐含信息就是让考生回答

作者说理的手段、方式、方法。如果把它看作议论文,就是回答议论文''三要素”

的问题。这样转换思路后,结合选文来分析,应该不成问题。另外,第11题的

I)项也可借用。

【思路点拨】作为一篇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往往将叙事与说理、劝勉融

为一体。考生可结合课文知识和相关文体知识进行判断。

17.2009年湖南卷古诗文默写。(6分)

(1)古文默写。(必须默写)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2)古诗默写。(任选一首默写)

①,。,

。盘维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

至》)

②,。,

o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

愤》)

【答案】(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①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IIH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②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8.2009年湖南卷(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

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土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

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土之备选者,其施

设亦皆本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

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译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

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牟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

日:“州之世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立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

治。令刘君在中言于州,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限去。后林君肇至,则日:“古之

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

用民钱作孔子庙,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赵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

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

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

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

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

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

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

本其意以告来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施设亦皆本所见闻而已素:平素

B.讲章句、个文字而已课:抄写

C.而单近世之不然者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纯一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一州之士满二百人,不得立学-未及为值出

Y

今少卿々教以推贤进士人非生W知之者

「即用民钱作孔子庙「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tY

D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问征夫以前路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土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a.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b.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

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19.20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名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包含热爱之情,并为进

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个“望”字写出遗

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

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0.2009年湖南卷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诗经•邺风•静女》中“,”

两名,描写了•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

荀子《劝学》说:";J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

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答案】扈江离与辟芷兮〃爱而不见/搔首蜘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

(2),蝉蜕于浊秽。(司马迁《屈原列传》)

汉代五言诗《迢迢牵牛星》";",写出

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难以排遣的离别之苦。

李白《将进酒》说:“;\

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的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答案】自疏濯淖污泥之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

21.20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孟德传

[宋]苏轼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成秦州。秦中多名

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

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J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

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聿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

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日:“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

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

坐,逡巡舛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日:“吾视汝

非恶人也,类有道者J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

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

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

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

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

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

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般触,序人其一惧,而儿

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改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答案】D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r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f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Y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r-日十病十愈

Y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1).f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Y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答案】C

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碰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儿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答案】B

(4)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a.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3分)

b.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3分)

c.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

【答案】a.(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b.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c.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22.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剌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

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

不严而审。合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

在征敛,人不举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

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

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

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

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

相与言及其事,皆勤;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中绝。既至

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

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

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都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

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

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

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日:“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

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日:“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

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动:招致。

【答案】D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②皆歙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答案】D

(3)卜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

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

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

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I).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

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答案】C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a.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b.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二

【答案】a.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b.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23.2009年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

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目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

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日:“夫儒者难与进

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J高帝日:“得无难乎?”叔孙通日:“臣

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J上日:“可试为之,令易知,尽吾用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日:“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