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目地理课题第五单元第1课四大地理区域年级八年级设计人陈红卫审核人魏凤梅时年月日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并记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范围及划分依据。

2结合图片说出四大地理区域内地理景观的差异。3在地图上指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难点】: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2.秦岭一淮河一线

教与学互动设计阅读第4页文字及图5.3,回答下列问题。

(一)自主预习,整体感知“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秦岭一淮河作为南北方分界线,是哪些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阅读第2、3页文字材料及图5.2,回答下列问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除此以外,还应考虑哪些(二)合作交流,多边互动

因素?1.读“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东西向秦岭的存在对我国东部地区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此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哪四个地理区域?

2.读第5页,交流学习分区地理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哪些内

3.“找界线”一找出下列各区域间的大致界线。容?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之间主要以山河为界,“山”为

“河”为;(三)总结回顾,拓展延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相伸

吻合,其间有一段著名的山脉是;同桌互相提问,掌握基础

(3)青藏地区因地势高,与其他区域以青藏高原边缘的山脉为界。知识。

与西北地区主要以和山脉为界,与南方地①填写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区之间最著名的山脉是O

-2-

4.图文结合记忆巩固分界线。②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小结:各地区主要是在______、______两方面的较大差异,进而导(四)检测反馈,展示收获

致在自然景观、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区别,所以我国分《地理填充图》1—3页。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地理区域。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4-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科目课题第五单元第2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年级八年级设计人陈红卫审核人时年月日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南、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差异,了解南北方的区域特征,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南、北农业耕作方式、农作物、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结合本课学习,体会人地协调关系,树立因地制宜。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1o了解南北方的区域特征,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2、举例说出南、北农业耕作方式、农作物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6-

教与学互动设计2、南北方地区工业生产活动的差异

(一)自主预习,整体感知简要说出南方、北方地区的主要资

一、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源种类及工业基地名称。

读课本第6页图5.5“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完成下列问题:

1.指认主要的地形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等山脉,东北平原、华北平三、南北方地区生活文化的差异

原、黄土高原等北方的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南岭等南1、结合课本的一组邮票及基础训练第

方的地形区。5页的“趣味地理”说出我国东北民居、

山西民居、云南民居、陕北民居的特

2.指认主要的河、湖:北方的黑龙江、松花江、黄河;南方的长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等。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读课本第7页图文部分,完成下列表格:2、完成课本第11页连线题,说出南

区域占全国面占全国人主要一般年主要主要方、北方生活文化方面的差异。

积的比例口的比例气候类型降水量地形区土壤类型

黑土地、(二)合作交流,多边互动

黄土地1、北方河湖少、水资源短缺;而南

红土地方河湖多、水资源丰富。分析其主要

紫色盆地的自然原因。

二、南北方地区生产活动的差异

1、读图5.6、5.7完成下列表格2、说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地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区域主要耕地类型主要的农作物以及区、主要树种。

及原因主要水果的名称

3、描述红壤的性质、成因、改良措

施、适宜的主要经济林木。

-8-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最佳辩论手:根据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南方好”?“北方

好”?

(五)资料链接,课外探究

中国各地民居特色与地理关系

蒙古包.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垠,但草原比较潮湿,不适

宜盖砖瓦房,而且蒙古人民大多是以游牧为生,便于携带,防寒,

防潮的居住建筑。蒙古包由牛羊皮毛和几根竹片支撑而成,它抵御

风寒的能力强,夏天能够遮挡阳光,又便于游牧民族的迁徙和移动

傣族居住的竹楼,分为两层。由于当地的土地含水分较多,不

容易盖砖瓦房。人们利用竹子盖竹楼,上层住人,蚊虫少,空气流

通,温度较低。而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傣家竹楼不仅通风、

凉快、清洁、明亮,又还可以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

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

然状况。窑洞内冬暖夏凉,但是由于一些因素,使得窑洞内的采光性

比较差.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洞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口都朝阳,这样便于阳光照射。最简便的窑洞就是直接挖土形成的

窑洞土窑洞;将土窑洞用石头加固,就成石窑洞了,当然,如果用

砖加固就是砖窑洞了。

(六)课堂学习反思(可反思知识收获,方法收获,课堂表现)

-10-

科目课题第五单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年级八年级设计人陈红卫审核人时年月日

【学习目标】: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

【学习重难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学习过程二、世界屋脊

读图5.12,完成下列问题:(熟悉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

(-)自主预习,整体感知1、青藏地区的范围:________以西、__________以北、_________■

以南、______以西;面积、人口。

一、西北地区

2、青藏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人口不足全国的______,四

读图5.8,完成下列问题:(熟悉西北地区的位置)大区域中是人口最少的。

3、青藏地区的主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自治区、

1、西北地区范围:西北地区大致位于以西,・省和________省的西部。

4、青藏地区主要的地形以_____为主,其中青藏高原平均海拨

--以北;

米以上,被称为_________0

2、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约占全国的;5、在图中曲注四名下列地理事物名称:长江、黄河、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

3、西北地区包括的主要省级行政区有自治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玛拉雅山脉、青海湖、察尔汗盐湖。

6、青藏地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自治区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大部分地区。

气候特点是:气温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标注记忆下列地形区名称:7、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谷地和_________谷地

地区。

内蒙古高原、准嘎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

8、青藏地区主要的民族是______________,主要信仰宗教

昆仑山脉、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吐是_____________O

(-)合作交流,多边互动

鲁番盆地。1、坎儿井的水源来源、作用。

读图5.9,完成下列问题:(结合读图,找出西北地区的降水与植被

2、阅读塔里木河概况。

的关系)

1、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有何变化?为什么?

2、西北地区地表植被自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草原・

-12-

-o

3、西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点

是、

、地区面积广大,所以本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

是。

4、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有哪些?

5、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主要面临的环

境问题有哪些?

6、西北地区主要的民族有哪些?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塞外江南”一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

1、青藏地区代表的农作物、动物各有哪些?块块绿洲。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旅游:丝绸之路。兰新铁路与欧亚大陆桥。敦煌莫高窟、秦陵兵

2、拉萨为什么会被称为日光城?马佣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锡林郭勒草原被列入《人

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名录》。

(四)检测反馈,展示收获青藏地区

1、根据问题提示,同桌互相检查。地理: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西段)和阿

2、基础训练第8・9页。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五)资料性接,课外探究气候r高''和“寒”为本区主要自然特征。河谷两岸较温暖湿润,为主

阅读基础训练小资料,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趣事。要农田、村镇、城市分布地区。高寒牧区。经济:三大牲畜——

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耗牛、藏绵羊、藏山羊。主要农业区一~雅鲁藏布江谷地、惶水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谷地。主要农作物一青棵、春小麦。丰富的地热资源和太阳能

西北部。气候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资源。日光城拉萨。羊八井地热电站。“聚宝盆”一柴达木盆地。

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为察尔汗盐湖与全国最大钾肥厂

半干旱、干旱气候卜地形: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大旅游:奇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探险、

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及其中的呼伦贝尔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登山、旅游热点。珠穆朗玛峰。青海湖及其鸟岛。壮丽的雅鲁藏

鄂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阿尔泰山、布江大峡谷。布达拉宫。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准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吐鲁番盆地。

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西北地区地面植被由东向西为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呼伦贝尔草原。石质戈壁、沙丘。内流河、

内陆湖。绿洲。

(六)课堂学习反思(可反思知识收获,方法收获,课堂表现)

-14-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科目地理课题第六单元首都一北京年级八年级设计人审核人时年月日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为城市建设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学习重难点】:1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北京城市变化中与水的密切关系

2.北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城市建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6-

5、金元明清都定都北京,北京城址也几经变化,仔细看图哪些发

(-)自主预习,整体感知生变化?哪些影响因素没变?试说原因。

一、北京概况(读图6.1.20-21页文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位置地形气候河湖邻省四、国际交往中心、交通中心(读25・27页文字内容,了解下

列内容)

北京

1、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交通中心的体现?

二、政治文化中心(读21-22页文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2、北京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应该怎样解决?

1、哪些事实能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3、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在在北京得到较好的结合,为成为真正

2、哪些事实能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今后北京应怎样发展?

三、历史文化名城(读23页文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合作交流,多边互动

4、数字历史

(读28-29页文字内容,组内讨论完成“活动”中的相关问题)

A()年的人类生活史;B()年的建城史;C()

交通的拥堵问题。

年的建都史A

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B旧城改造与古迹保护的问题。

(读24页图6.3、6.4及文字内容,完成课本1、2、3及下列问题)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说说你所知道的北京城的故事。

(四)检测反馈,展示收获

《地理填充图》13--14页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资料链接:北京历史变迁:辽陪都城-金中都城-元大都城-明北京城-清北

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金元明清的都城,其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

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

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

(六)课堂学习反思(可反思知识收获,方法收获,课堂表现)

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

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

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

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

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

京也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的国际高等大学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坐落于北京。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6处)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个拥有世

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

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

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

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

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

京段1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

森林公园。

-18-

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

北京是一个重度缺水的城市。作为缺水城市的北京近几十年来,

一方面降水量减少,一方面又面临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

断增加、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的严峻形势。今年,作为

市民生活水源的密云水库的水位再次大幅度下降;地下水因超采已

使全市平原地区出现2000

平方公里的漏斗区,这一切都向我们发出了严重警告,节约

用水已迫在眉睫。

为了了解北京市市民对于缺水现状的了解情况、节水意识、所采取

的节水措施以及对北京市政府已经采取的节水措施的反应和建议,

同时为进一步做好宣传和搞好节水工作保护珍贵的水资源提供可

靠数据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科目地理课题七单元第一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年级设计人审核人时年月日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在地形、气候、植被上的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携、堞、宛的形成原因及特征3能利用图文材料,解释黄土高原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4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举出反映黄土风情的例子

【学习重难点】: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2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

-20-

-)自主预习,整体感知1.分析黄土高原古代发展农业耕作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读图7.1,和第33页文字,完成下

列问题)

1.用彩笔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2.记忆黄土地上的名胜古迹的位置:黄帝陵、秦陵兵马俑坑、华

位置:以西,以东,以山、龙门石窟、平遥古城、

北,以南;(二)合作交流,多边互动

面积:万平方千米;地势,海拔多在阅读“黄土高原的形成,讲述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之间。1、黄土来源地是: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区。(三省一区)2、读图7.2“风的搬运作用示意”,了解黄土高原“风成说”的依据?

3、举出反映黄土高原风情的例子.如:延安、窑洞、安塞腰鼓、白

3.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头巾、…

从地形看:从向过渡。(自西北向东南)

从气候的干湿区类型来看:向(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过渡。(自西北向东南)阅读“基础训练”第38页趣味地理,增加对黄土地的认识。

从植被类型看:从向过渡。(自

西北向东南)(四)资料链接,课外探究

从农业生产看:从向过渡。(自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

西北向东南)区。

二、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读插图及第33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①陇中高原。一称陇西高原。位于六盘山以西,是一个新生

1.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

多梁、即、沟谷、垄板地形。

2.主要的黄土地貌有哪些种类?描述它们的特征

3.描述腺、琛、即地貌在成因上的联系。

三文明的摇篮(读图7.3,7.4及第35-36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②陇东、陕北高原。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

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

米。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嫄(董志嫄、洛川嫄)外,大

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穿丘陵。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

之上,状似孤岛。

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

西,吕梁山以东的地区。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组成。

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县、

太原、临汾、运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1500

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

分布范围约占全区面积的40%0

④渭河平原,一称关中平原。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西起

宝鸡。

(六)课堂学习反思(可反思知识收获,方法收获,课堂表现)

-22-

编号:6

科目地理课题七单元第二课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年级八年级设计人审核人时年月日

【学习目标】1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2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两大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4、了解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5.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能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协调。

【学习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24-

阅读课本42页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A市经济腾飞的基础是什么?经济增长给当地人民

带来的只是富裕吗?

A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B扩大开垦面积,劳力需求增加。

C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D开垦荒地,破坏植被。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2、你认为制约A市成为人国百强县(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A市的例子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三)资料链接,课外探究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

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

失,亦称水土损失。

(四)课堂学习反思(可反思知识收获,方法收获,课堂表现)

-26-

编号:7

科目地理课题第八单元第1课珠江三角洲年级设计人审核人时年月日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指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珠江三角洲形成的原因;3.了解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

4能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习重难点】:珠江三角洲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与不足。

陵县第五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附页)

(-)自主预习,整体感知4、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靠近香港的地理优势接受其产业扩散,

一、自然特点

引进大量资金技术,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据此

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

完成下列表格

特别行政区,濒临_海,与地区隔海相望,水陆交

通便利。

角色地区优势

地形:它主要是由_、_及北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小型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