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保生活环境与健康第1页/共363页第一节空气与健康第2页/共363页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它的物理化学性状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明显的影响。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圈(atmosphere)。大气圈的厚度约为2000~3000km以上,没有明显的上界。
第3页/共363页
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最靠近地表且密度最大的一层,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第4页/共363页
altitude(Km)80010080604020
-100-50050100temperature(℃)troposphere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2、空气垂直对流3、气象变化复杂4、含有75%的氧气stratosphereOzonelayer1、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2、几乎没有水蒸气,没有气象现象,利于高空飞行3、有20km左右臭氧层,可吸收短波紫外线
mesospherethermosphereexosphere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高空对流层)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2、气体分子呈电离状态大气垂直分层第5页/共363页一、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氩0.93%CO20.03%其他0.01%氧20.93%氮78.10%(一)空气的化学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各组分几乎是恒定的。氮、氧、氩三种组分占大气总量的99.96%,CO2约为0.03%。水蒸气含量一般在4%以下。第6页/共363页(二)空气的物理性状
空气的物理性状包括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太阳辐射、空气离子化和各种气象条件等。第7页/共363页1.太阳辐射
太阳是一团炽热的熔融物体,似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辐射能。
太阳辐射(solarradiation)是产生各种复杂天气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第8页/共363页地球大气层灰尘、雾、水汽等能吸收14%太阳辐射43%到达地表43%折回宇宙空间第9页/共363页太阳辐射光谱波长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组成太阳光谱第10页/共363页(1)紫外线分段波长名称吸收情况A段(UVA)320~400nm长波紫外线可全部穿透大气层而抵达地表B段(UVB)290~320nm中波紫外线被臭氧层吸收90%或以上C段(UVC)200~290nm短波紫外线在大气圈平流层几乎都被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辐射(ultravioletradiation)可分为三段第11页/共363页适量第12页/共363页
色素沉着作用(pigmentation)
紫外线皮肤细胞中黑色素原
黑色素
氧化酶
300-400nmUV-A1、改变皮肤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可促使汗腺分泌↑,保护皮肤及深部组织不致受过热损害2、吸收多种光线,防止紫外线深入穿透组织,减少紫外线的有害作用
第13页/共363页抗佝偻病作用(anti-rachiticeffect)
紫外线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VitD2
活性25(OH)D3
290-320nmUV-B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正常日照人皮肤产生VitD3:6u/cm2/h10~100ug/天空气污染、季节变化等可影响UV的生物学作用第14页/共363页红斑作用(erythemaeffect)
紫外线皮肤表皮细胞破坏释放组胺和类组胺物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作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皮肤潮红、红肿275~320nmUV-B
第15页/共363页杀菌作用(germicicaleffect)
紫外线细胞原浆蛋白质分解
核变性、凝固细菌200~275nmUV-C第16页/共363页紫外线的其它有利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组织的氧化过程
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第17页/共363页紫外线的其它有害作用紫外线眼损伤紫外线皮肤损伤产生光化学烟雾第18页/共363页(2)红外线(infraredray)
波长在760nm~1mm的电磁波是红外线(infraredray),其短波(760~1400nm)部分具有更强的生物学效应。
生物学作用的基础:热效应,故又称热射线。
第19页/共363页适量过量临床应用第20页/共363页
机体通过皮肤吸收红外线,使照射部位或全身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引起温度升高,加速组织内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有消炎镇痛作用。过量红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肤烧伤;可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引起热射病和日射病;可引起眼晶状体混浊,发生白内障。
第21页/共363页(3)可视线(visiblelight)
可视线的波长为400~760nm,可作用于视觉器官产生视觉。视觉分析器对不同波长可视线的色觉是不同的,因而呈现出紫、蓝、绿、橙、红等不同颜色。可视线通过视觉器官改变人体的紧张及觉醒状态,使机体的代谢、脉搏、体温、睡眠和觉醒等生理现象发生节律性变化。
适宜的照度可预防眼睛疲劳和近视,提高情绪和劳动效率。光线微弱可使视觉器官过度紧张而易引起疲劳。第22页/共363页2.空气离子化
外界因素+-空气分子中性空气正离子空气负离子此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或称空气电离
空气离子的形成是阴、阳离子成对出现的。一部分离子相互中和,又成为中性气体分子;一部分离子可把周围10~15个中性气体分子吸附到一起,形成质量较轻、直径较大的离子,称为轻离子(n+/n-);一部分轻离子与空气中的灰尘、烟雾等结合,形成重离子(N+/N¯)。第23页/共363页
因此空气中离子浓度及重、轻离子的比例,可作为衡量空气清洁新鲜程度的标志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目前,各国尚无统一空气离子化的卫生标准,我国提出清洁空气中负离子数目要求在103个/cm3以上,重、轻离子比值应小于50。
第24页/共363页3.气象因素(meteorologicfactor)
气象因素: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天气: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因素的综合表现。主要为气温、气湿、气压、风、云、雨、雪等大气状态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天气变化情况的概括,即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天气特征。第25页/共363页天气与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天气与气候对人体的物理-生理的影响对生物性病原体的影响
对非生物性病原体的影响对生物性传媒的影响第26页/共363页(1)气候对健康的影响人们早已观察到疾病与季节和气象的关系,如花粉症、枯草热、流行性感冒等,均与季节有明显相关,可称为“气候病”。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痛、断肢痛、偏头痛等受短时间气象因素变化的影响,亦称为“天气病”。第27页/共363页天气的变化也常常引起某些疾病的加重:例如: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常受高气压、气温变化、大风等的影响。
冷刺激可使周围血管收缩、动脉压升高,心肌需氧量增多。第28页/共363页高血压、脑卒中死亡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气象多变的时日。冠心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在1月~2月份较7月~8月份高,这是由于血管弹性、血液黏度、凝血时间和毛细血管脆性等均与气候有关。第29页/共363页
传染病的发病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肺炎死亡多见于12月~3月,当高气压急剧下降、冷峰通过时肺炎的发作或死亡数增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雷雨、台风、气团交替、冷峰过境、日温差较大有关。第30页/共363页二、大气污染与疾病(一)大气污染及其来源(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31页/共363页(一)大气污染及其来源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airpollution)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第32页/共363页2.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企业:燃料的燃烧和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交通运输:主要指汽车、飞机、火车、轮船、拖拉机、摩托车等机动交通工具。生活炉灶:生活用燃料主要是煤制品,其次是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第33页/共363页汽车尾气生产废气生活炉灶沙尘暴第34页/共363页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一次污染物(primarypollutant):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如SO2、H2S、CO、CO2等。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O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等。第35页/共363页(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第36页/共363页1.大气污染的直接危害(1)急性中毒(2)慢性炎症(3)变态反应(4)致癌作用(5)机体免疫力下降
第37页/共363页(1)急性中毒
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可造成急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由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引起的。第38页/共363页1)烟雾事件
是大气污染造成急性中毒的主要类型,根据烟雾形成的原因,又可分为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第39页/共363页①煤烟型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主要污染物为SO2和烟尘。从19世纪末开始,就发生过20多起烟雾事件,比较严重的有:
第40页/共363页1930年12月3日到5日,在比利时发生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引起几千人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约60多人死亡。英国从1873年到1965年共发生多次烟雾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52年12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第41页/共363页
因为伦敦住户采暖壁炉排出大量煤烟与浓雾混合,停滞于城市上空,使整个城市被浓烟吞没。几千市民感到呼吸困难,并有咳嗽、喉痛、呕吐等症状发生,老人和病患者死亡不断增加,4天内死亡4000人以上。第42页/共363页第43页/共363页第44页/共363页②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产生的浅蓝色烟雾而引起的。第45页/共363页
美国洛杉矶从1943年到1955年发生过多次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特别是1955年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当时气温高达37.8℃,持续一周多时间,很多居民出现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老弱病患者死亡率增加,65岁以上的人群平均每天约死亡70~317人。第46页/共363页2)生产事故⑴印度博帕尔市联合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1984年12月3日凌晨,该厂大约30~40吨异氰酸甲酯及其水解产物泄漏而直接排入大气,毒气随着每小时5km的风速向下风向扩散,共波及11个居民区,65km2的市区,致使52万人口受到严重损害。受害者主诉咽喉痛,咳嗽并有窒息感,严重者出现呕吐,腹绞痛,意识模糊,惊厥。受害严重部位是肺和双眼。此事件共造成15多万人中毒,其中有5万多人失明,2500人死亡。第47页/共363页第48页/共363页第49页/共363页⑵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内的放射物质大量泄漏达8吨多,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释放出的核裂变产物主要有131I、103Ru、137Cs以及少量的60Co。周围环境中的放射剂量达200R/h,为人体允许剂量的2万倍。此次核事故使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受到污染,13万居民急性暴露,31人死亡,233人受伤。3年后的调查发现,距核电站80km的地区,皮肤癌、舌癌、口腔癌以及其他癌症患者增多,儿童甲状腺癌患者剧增。第50页/共363页爆炸场面受伤儿童第51页/共363页(2)慢性炎症
长期吸入大气污染物可引起呼吸系统慢性炎症,如结膜炎,咽喉炎,气管炎等,严重的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第52页/共363页(3)变态反应
大气中某些污染物如甲醛,某些石油制品的分解产物,某些洗涤剂具有致敏作用,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如铬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轻者出现接触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严重的出现支气管哮喘。第53页/共363页
四日市哮喘是日本发生的一起公害事件所致。四日市位于日本伊势湾西岸,曾因每隔四天有一次集市而得名。
1955年开始修建炼油厂,发电厂等石油联合企业,因使用中东高硫重油,每年工厂均排出大量的SO2和粉尘,1960年开始工厂附近居民出现哮喘病,1961年大量出现,到1970年四日市哮喘病达到500多人,死亡36人。第54页/共363页(4)致癌作用大量调查资料已经显示大气污染是肺癌发生重要原因之一。居民肺癌发病率:大城市>中小城市,城市>农村。有致癌危险性的大气污染物包括苯并(a)芘[B(a)P]、苯、石棉、砷、镍、铬等重金属及颗粒物,特别是细粒子。第55页/共363页
上海、沈阳等大城市中居民肺癌死亡率与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B(a)P的浓度呈密切相关。
(5)机体免疫力下降:
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非特异性疾病。第56页/共363页2.大气污染的间接危害
(1)产生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3)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第57页/共363页(1)产生温室效应
由于生产和生活中大量燃料的燃烧而产生大量CO2并排入大气,又因大面积森林砍伐而缺乏足够的植物来吸收CO2,使大气中CO2含量上升,CO2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
温室效应气体:CO2、CH4、O3
、CFCs第58页/共363页温室效应的潜在影响(thepotentialeffectofthegreenhouseeffect)地表气温升高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减少→生态破坏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传染病寄生虫病生物性地方病食物中毒热刺激第59页/共363页第60页/共363页阿根廷冰川融化情况(thethawoftheglacierofArgenting)第61页/共363页第62页/共363页DiagramofAcidRain第63页/共363页第64页/共363页第65页/共363页第66页/共363页酸雨的危害第67页/共363页树木被酸雨破坏第68页/共363页摄于1908年摄于1968年酸雨对石雕的损害第69页/共363页(3)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臭氧层位于地球表面上大约20~50km的平流层中,正常情况下臭氧形成与破坏几乎相当,保持动态平衡。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有CFCs、溴氟烷烃类和CH4、N2O、CCl4等。第70页/共363页包围着地球的臭氧层(theozonelayerwhichsurroundstheearth)氯氟烃(CFCS)溴氟烷烃第71页/共363页DevelopmentofOzoneHole第72页/共363页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第73页/共363页臭氧空洞的危害(thehurtoftheozonehole)引起白内障引起皮肤癌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第74页/共363页
影响微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theeffectofmicroclimateandradiationofthesun)
冷化效应:大气中颗粒物遮挡阳光,使地球表层温度下降,能见度下降。第75页/共363页(三)大气中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SO2是一种有刺激性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主要来源:
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化工、炼油、硫酸制造。
二氧化硫亚硫酸雾硫酸雾1.二氧化硫(SO2)第76页/共363页二氧化硫的危害:
SO2遇水
SO2与烟尘联合作用变态反应原支气管哮喘
SO2与B(a)P联合作用致癌眼、上呼吸道刺激刺激上呼吸道平滑肌末梢神经感受器慢性鼻炎、COPD等
第77页/共363页国家卫生标准: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环境空气中SO2一小时平均浓度为0.50mg/m3(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为0.15mg/m3(二级标准)。第78页/共363页2.氮氧化物(NOX)
氮氧化物(NOX)是NO、N2O、NO2、NO3、N2O3、N2O4、N2O5等含氮气体化合物的总称。大气污染:主要是NO2和NO。
毒性:NO2>NONO2+烃类光化学烟雾
NO2+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第79页/共363页氮氧化物的危害:呼吸系统:呼吸道刺激症状血液:亚硝酸根与Hb结合
MeHb高铁血红蛋白症和血管扩张组织缺氧紫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及中枢神经损害。慢性中毒:类神经征NO2与SO2和O3分别具有相加和协同作用,造成呼吸道阻力增加以及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第80页/共363页国家卫生标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环境空气中NOX一小时平均浓度为0.15mg/m3(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为0.10mg/m3(二级标准)。第81页/共363页3.颗粒物颗粒物:颗粒状态的物质统称颗粒物,包括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沉降性颗粒物:直径>100m的颗粒物悬浮性颗粒物:直径≤100m的颗粒物第82页/共363页第83页/共363页③细颗粒物(fineparticle)是指粒径<2.5µm的细颗粒,又称PM2.5。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肺泡和血液。更易于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对健康的危害更大。第84页/共363页颗粒物的来源:大气中的颗粒物可来自自然界的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海水喷溅等。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使用的各种燃料如煤碳、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和石油的燃烧构成了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第85页/共363页对健康的影响
(1)机械阻塞作用(2)载体作用(3)颗粒物的性质由颗粒物母体的性质决定(4)颗粒物是化学反应池
第86页/共363页国家卫生标准: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为0.15mg/m3(二级标准)。第87页/共363页4.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smog)主要是由汽车尾气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光化学氧化物:O3、PANs和醛类第88页/共363页
眼睛红肿、流泪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急性咽喉炎气管炎、严重者可致肺水肿卫生标准: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平均浓度为0.12mg/m3(一级标准),0.16mg/m3(二级标准),0.20mg/m3(三级标准)。第89页/共363页5.铅
含铅汽油的使用来源铅锌矿开采冶炼、铅冶炼厂、蓄电池厂等的含铅废气的排放。呼吸道吸入暴露途径手-口方式(儿童)哺乳血铅值反映近期铅的摄入量,常作为铅内暴露水平的重要指标。第90页/共363页铅的健康危害:儿童比成人更为敏感。铅对神经、消化、造血、泌尿、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均有不良影响。儿童铅中毒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低于同龄儿童;多动、易激怒;腹隐痛、便秘、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
第91页/共363页卫生标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铅的季平均限值是1.50g/m3,年平均限值是1.00g/m3。第92页/共363页6.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PAH)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并以稠环形式联接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总称,又称稠环芳烃。
来源:是各种含碳有机物的热解和不完全燃烧。卫生标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B(a)P的日平均值是0.01g/m3。第93页/共363页
现代人75%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特别是老、幼、弱病者室内活动时间更多。据近年来的一些调查研究资料,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第94页/共363页○燃料燃烧○人类活动
○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
{人体代谢吸烟(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第95页/共363页人类活动燃料燃烧建筑和装饰材料室外进入家用电器第96页/共363页1.燃料燃烧和烹饪
——SO2、颗粒物、CO、CO2、NOX
——烹调油烟:200余种成分,致突变物为不饱和脂肪酸(UFA)的高温氧化和聚合反应而成。妇女肺癌中50%与此来源的污染物有关。第97页/共363页2.人类活动
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呼气、大小便和汗液排出体外。呼出气中主要含有CO2、水蒸气以及一些氨类化合物等内源性气态物质,使空气中氧含量减少。人们谈话、咳嗽、喷嚏时,随飞沫可排出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室内空气。
第98页/共363页
人的皮肤、衣物及卫生用品,可散发出各种不良气体与碎屑。人的走路及其他动作可使地面、墙壁上的灰尘、微生物等散播到空气中。
第99页/共363页
吸烟产生的烟雾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很重要的来源。烟草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成分,其中一些有害成分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并能增加多种癌症的危险度,特别是肺癌。第100页/共363页3.建筑和装饰材料
建筑和装饰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有的是再生材料,还有的是化工产品,后两者在加工生产过程中需加入各种助剂,其中很多助剂具有毒性和挥发性。第101页/共363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甲醛,挥发性有机产物和氡。工业上甲醛主要作为生产树脂的重要原料,有些树脂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用作黏合剂。人造板、新式家具、化纤地毯、塑料地砖、油漆涂料等会有甲醛释放出来。第102页/共363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是指在常温常压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总称,又称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VOC,TVOC)。绝大多数VOC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甲醛易溶于水,其采集方法与VOCs不同,故不归于VOCs。
第103页/共363页
常见的VOCs还有苯、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氰酸酯类等,他们都来源于各种溶剂、黏合剂等化工产品。第104页/共363页
建筑材料矿渣砖、瓦、水泥等可释放出有害的放射性元素氡及其子体和其他衰变产物。一般地下室氡的浓度高于地面上居室的浓度。氡是镭、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有些建筑材料由于含镭量高,可使居室氡的浓度超过卫生标准。
第105页/共363页
在房屋建筑中为隔热、防火,室内板壁及管道常广泛使用石棉,从而使室内空气可受石棉纤维的污染。第106页/共363页4.家用化学品
随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化学品不断地进入各家各户。如喷洒的洗涤剂、清洁剂、各种黏合剂、涂料和家用的除害药物等。由于这些家用化学品中含有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有机和无机的有毒物质,当用户贮存、使用、管理不当时,或者由于居室温度的变化等诸多因素,造成家用化学品对居室空气的污染,如苯类、酚类、醛类、烷类。
第107页/共363页5.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
——大气中SO2、NOX、颗粒物等
——冷却空调:军团菌第108页/共363页
(二)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1.二氧化碳
来源燃料燃烧、动植物新陈代谢和人体呼吸
健康影响
<0.07%人体感觉良好
0.1%个别敏感者有不舒感
0.15%
不舒适感明显
3%
使人呼吸程度加深
CO2浓度第109页/共363页4%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血压上升
8%~10%呼吸困难,脉搏加快,全身无力,肌肉抽搐甚至痉挛,神志由兴奋至丧失
30%死亡CO2浓度
由于CO2升高时,往往同时伴有缺氧,这也是引起致死的一个原因。第110页/共363页2.燃烧产物
健康影响
①燃料产物中的多环芳烃可致癌,例如云南省宣威县是肺癌高发区,有些乡的肺癌死亡率高达100/10万以上。调查发现,肺癌死亡率与当地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类中B(a)P浓度呈明显正相关。
第111页/共363页②燃料所含有杂质的污染,如氟、砷含量高的煤燃烧,造成室内空气氟、砷污染,引起氟中毒、砷中毒。③燃烧产物SO2、NOx可对机体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作用;进入肺组织的颗粒物可引起肺通气功能下降,肺泡换气功能障碍。第112页/共363页
④烟草燃烧产物对机体呼吸、神经、循环、内分泌、生殖系统以及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大量研究已证实了吸烟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除肺癌外,还可引起喉癌、咽癌、口腔癌、食道癌、肾癌、胰腺癌、膀胱癌、子宫颈癌等。第113页/共363页3.烹调油烟
来源:
食用油在加热烹调时可产生。
健康影响:烹调油烟(cookingfume)有遗传毒性并且是肺癌的危险因素。油烟中的遗传物来源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高温氧化和聚合反应。研究表明:中国妇女肺癌发病率高,排除吸烟因素外,烹调油烟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第114页/共363页4.甲醛健康影响:
甲醛(formaldehyde)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的甲醛嗅觉阈为0.06~
0.07mg/m3,但个体差异很大。甲醛有强烈的刺激性。人体接触室内空气中0.15mg/m3的甲醛后,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症状有眼睛红肿、畏光流泪、咽干发痒、咳嗽、喷嚏、气喘、胸闷、皮肤干燥发痒等。第115页/共363页甲醛的来源
(thesourceofformaldehyde)胶合板、细木工板粘合剂装饰建筑材料
装修材料及新的组合家具是造成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第116页/共363页
甲醛还可引起变态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哮喘,大量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癫。长期接触l.34mg/m3甲醛,能出现类神经征症状;有的还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出现中毒性肝炎;肺功能方面也可出现呼气性功能障碍。遗传毒性研究发现甲醛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2006年IARC报道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甲醛是人和实验动物的确立致癌物。甲醛可致人产生鼻咽癌、白血病和鼻窦癌等。第117页/共363页
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健康影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有臭味和一定刺激作用,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严重时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常出现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嗜睡、乏力、胸闷、食欲不振、恶心等。第118页/共363页
苯作为溶剂及稀释剂亦用于住宅装潢、工艺品等制作方面,增加了人群接触苯的机会。苯不仅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而且是致癌物。聚氨酯泡沫塑料释放出的二异氰酸甲苯酯可引起支气管哮喘。第119页/共363页6.一氧化碳健康影响
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有密切关系。调查资料显示:室内CO污染水平与居民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量呈正相关,HbCO增加可促进心肌缺氧的发展。第120页/共363页7.氡及其子体
氡(radon)是一种惰性放射性气体,半衰期为3.8d,平均寿命5.5d。铀和镭广泛存在于地壳中,一旦衰变成氡即呈气体状态。健康影响:氡及其子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引起肺癌,潜伏期约为15~40年。第121页/共363页第122页/共363页8.病原微生物
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及结核,均可经空气传播。第123页/共363页
在1976美国宾州地区的美国军团(退伍军人组织之一)年会上,与会者中暴发了一种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及肺部炎症的疾病,从病变组织中检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因此将该菌命名为军团菌,该病称为“军团菌病”(legionnaires'disease)。
第124页/共363页
嗜肺军团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滋生于空调冷却塔或冷却器内,通过水雾而进入室内,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军团菌病(Legionellosis)。症状类似肺炎,潜伏期一般2~10d,最短36h,开始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不适等,一天后出现高烧、寒战、咳嗽、胸痛,一周内则出现肺炎症状和体征。重症可发生肝功变化及肾功衰竭,死亡率可达15%~20%。第125页/共363页
尘螨(dustmites)普遍存在于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中,尘螨属节肢动物,具有强烈的变态反应原性,可引起哮喘、寻麻疹、过敏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等。第126页/共363页(三)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评价
常用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反映空气清洁程度的指标CO2、菌落总数及新风量;②反映化学物污染指标SO2、CO、NO2、甲醛、苯、B(a)P、PM10及TVOC等;第127页/共363页③反映致病微生物污染指标溶血性链球菌;④反映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指标氡。表中所列标准系摘自我国制定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和《室内空气中溶血性链球菌卫生标准》(GB/T18203-2000)。第128页/共363页项目标准值备注空气清洁程度指标
二氧化碳(CO2)0.10%日均值菌落总数2500cfu/m3撞击法的限值新风量30m3/h·人不小于该值化学物污染指标
二氧化硫(SO2)0.50mg/m31h均值一氧化碳(CO)10mg/m31h均值二氧化氮(NO2)0.24mg/m31h均值甲醛(HCHO)0.10mg/m31h均值苯(C6H6)0.11mg/m31h均值苯并[a]芘﹝B(a)P﹞1.0mg/m3日均值可吸入颗粒物(PM10)0.15mg/m3日均值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0.60mg/m38h均值致病微生物污染指标
溶血性链球菌36cfu/m3撞击法的限值放射性核素污染指标
氡(222Rn)400Bq/m3年均值
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标准第129页/共363页(四)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
结合城乡规划卫生,合理进行城镇功能分区和全面设计工业布局。
2.改革工艺开展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料。第130页/共363页
3.加强绿化植物除美化环境外,具有调节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灰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
4.贯彻执行大气卫生标准我国现行的标准国家环保局于1996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9种污染物浓度限值。第131页/共363页第132页/共363页铅季平均1.50mg/m3(标准状态)
Pb年平均1.00苯并[a]芘
B(a)P日平均0.01氟化物F日平均1小时平均720月平均植物生长季平均1.83.0mg/(dm2·d)1.22.0第133页/共363页
空气质量分级是按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API)来划分的。目前,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SO2、NOX和TSP。API由监测得到的数据经计算求得。
第134页/共363页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对健康的影响
对应空气质量的适用范围0~50Ⅰ
优可正常活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51~100Ⅱ
良可正常活动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101~200Ⅲ
轻度污染
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特定工业区201~300Ⅳ
中度污染
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第135页/共363页
第二节水第136页/共363页
水是一切生命过程必需的基本物质
成人体内水分含量占体重的65%左右
儿童可达80%左右
水中常含有多种无机盐类,是供给机体所需盐类的重要来源之一
水的比热和蒸发潜热很高,能存储和吸收多量的热,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第137页/共363页第138页/共363页我国水资源概况相对贫乏分布不均地球上的淡水总量仅为3500多万KM3,且分布不均。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因受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而形成季节性雨水。所以,在地理上出现东南多雨,西北干旱的地理性差异,致使90%的地面径流和70%的地下径流分布在面积不到全国50%的南方。
第139页/共363页(二)水资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卫生学特征
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第140页/共363页
降水
地表水地下水水源的种类一、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第141页/共363页
1.降水(fallwater)是指雨雪雹水。降水的特点是水质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低,但在收集与保存过程中易被污染,且水量没有保证。第142页/共363页
2.地表水(surfacewater)是降水的地表径流和降水汇集后形成,包括江河水、湖泊水、塘水、水库水等。地表水以降水为主要来源,与地下水也有互补关系。
特点:因主要来自降水,地面水水质一般较软,含盐量较少。第143页/共363页
①江、河水卫生特征:在涨水期或暴雨后,水中常含有大量泥沙及其他杂质,使水浑浊或带色,细菌含量增高,但盐类含量较低。②湖水卫生特征:由于流动较慢,湖岸冲刷较少,水中杂质沉淀较完全,因此水质一般较清。但往往有大量浮游生物生长、繁殖,使水着色并带有臭味。第144页/共363页
③塘水卫生特征:塘水容量较小,自净能力差,受地表生活性污物污染的机会多,因而是地面水中水质较差的水源。第145页/共363页
3.地下水(undergroundwater)是由于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地层是由透水性不同的黏土、砂石、岩石等构成。根据它和地壳不透水层的关系及流动情况,地下水可分为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泉水三种。第146页/共363页
①浅层地下水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浅井是我国广大农村最常用的水源。
卫生特征因经地层的渗滤,其中大部分悬浮物和微生物已被阻留,致使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感官性状较好,细菌含量较少,但可溶解土壤中各种矿物盐类使水质硬度增加,水中溶解氧因被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消耗而减少。第147页/共363页
②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往往潜藏在两个不透水层之间。常作为城镇集中式供水的水源之一。卫生特征因距地表较深,覆盖的地层厚,不易受到地面的污染,水质及水量都比较稳定,其水质透明无色,水温恒定,细菌数很少,但盐类含量高,硬度大。第148页/共363页
③泉水是通过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因地质构造不同,泉水分为靠重力流出的和靠压力流出的两种。卫生特征前者多来自浅层地下水,故水质与浅层地下水相似,较易受污染,水量不稳定。后者来自深层地下水,水质与深层地下水相似。泉水在农村常用作分散式给水的水源。第149页/共363页第150页/共363页第151页/共363页
水体污染(water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种群及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引起水体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二、水污染与疾病第152页/共363页第153页/共363页自然原因引起的水体污染第154页/共363页一、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其他第155页/共363页一、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一)工业废水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环节都可产生的废水。对水体污染影响较大的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冶金、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制革等工业企业。第156页/共363页
2005年,吉林石化发生爆炸,向松花江排放苯类污染物高达100吨,水源地断面硝基苯浓度超过国家标准30.1倍,松原市全市停水7天,哈尔滨停水4天。第157页/共363页一、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二)生活污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洗涤废水和粪尿污水等。它来自居住区、机关、商业、城镇公用设施废水及城市径流废水、医疗单位废水。第158页/共363页滇池的绿藻第159页/共363页一、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三)农业污水农畜牧业生产过程的污水及降水或灌溉水流过农田或经农田渗漏排出的水。(四)其他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海上泄漏事故等。第160页/共363页常见四大水污染源第161页/共363页二、水体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第162页/共363页(二)水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水受到生物性污染后,最常见的危害是引起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communicabledisease)的流行。
第163页/共363页
介水传染病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其流行原因有二:①水源水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②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第164页/共363页
水中的病原体有三类,即致病菌、病毒及寄生原虫和蠕虫。最常见的有伤寒、痢疾、霍乱、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贾第鞭毛虫病等寄生虫病。第165页/共363页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①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性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但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可终年不断。②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③一旦对污染源采用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第166页/共363页
目前,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介水传染病一直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仍然是严重影响民众健康的一类疾病。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特别是大的洪水灾害过后,更易发生流行。第167页/共363页
根据WHO的调查报告,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因介水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达500万。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在《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全球目前有11亿人用水困难,每年有180万儿童死于不洁净用水引发的腹泻。第168页/共363页
我国介水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也较严重,几十年来爆发流行数百起,多由井水污染引起,其次是河水、沟水、渠水。近年来,介水传染病在我国病因构成比的位次上虽然有所降低,但其流行仍较普遍,有时还相当严重。第169页/共363页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第170页/共363页
水体的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第171页/共363页
由于占优势藻类的颜色不同,故水面上可呈现绿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出现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
(algalbloom),出现在海湾中称为赤潮(redtide)。
第172页/共363页水华第173页/共363页
赤潮第174页/共363页(三)水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当前,水中危害较大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酚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卤烃类化合物、苯并(a)芘、农药等。无机性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及砷等重金属,氰化物和氟化物等。这些污染物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因各种具体情况而有差异。现将水中较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及其危害列举如下。第175页/共363页水俣病患者第176页/共363页酚类化合物(1)污染来源:
天然水中不含有酚(phenol),水中的酚均来自含酚的工业废水污染。此外,粪便和含氮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少量酚类化合物,故在大量的城市粪便污水中也含有酚。我国规定,挥发酚类的限值为0.002mg/L。第177页/共363页(2)危害Ⅰ
酚是一种原浆毒,可使蛋白质凝固,可由消化道及皮肤吸收中毒Ⅱ
因酚有特殊臭味,故极少发生饮用水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Ⅲ
长期饮用氯化消毒的水(含酚>0.001mg/L),可形成氯酚,使感觉阈显著增高,引起记忆力减退、头昏、失眠、贫血、皮疹、皮肤搔痒等症状,尿酚明显升高第178页/共363页⒈急性中毒表现为大量出汗、肺水肿、吞咽困难、肝及造血器官损害,可出现腹泻、口腔炎、尿色发黑、虚脱甚至死亡。⒉酚类化合物种类很多,毒性的大小及表现各有不同。一元酚为较强的神经毒物,而多元酚的毒性则较低。有些酚的化合物(如五氯酚)在动物实验中尚呈现有致畸作用。⒊酚类化合物污染水源后,除水感观性状恶化外,还可对水生生物产生较明显的危害,不仅能使鱼贝类产生臭味,且影响水产业的产量和质量。第179页/共363页④酚污染事件1)美国威斯康星州南部农村地区,1974年7月曾因装有37900L酚的一节车厢脱轨溢出,渗漏到周围水井中,以致造成酚污染中毒事件。2)1980年12月湖北省鄂城县梁子湖,因捕鱼投入五氯酚钠,造成水源污染,引起1223人中毒。3)1984年5月苏州市沙州县一水井,因受附近化工厂苯酚的污染,导致该水井的饮用者全部中毒。第180页/共363页多氯联苯(1)污染来源
多氯联苯(polychlorobiphenyl,PCB)是一组由氯置换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或树脂状。性质稳定,基本不溶于水,不易水解和氧化。工业上常用作增型剂,绝缘剂、高温润滑剂、橡胶软化剂以及油漆的添加剂等。如未经处理任意排放,可造成水源污染。我国规定,多氯联苯的限值为2.0×105mg/L
。第181页/共363页(2)健康危害■可蓄积于脂肪组织及各脏器中■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干扰内分泌、免疫机能■我国台湾和日本曾发生过多氯联苯中毒事件,但都是多氯联苯污染食物引起的■人摄入0.2~0.5g即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皮疹、色素沉着、浮肿、无力、呕吐等■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第182页/共363页多氯联苯中毒患者第183页/共363页
3.物理性污染
⑴热污染是工业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所致,由于水温升高,使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速度加快,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水中鱼类和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⑵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动力工厂排放的冷却水、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废物、核爆炸的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等。放射性污染物可附着在生物体表面,也可在生物体内蓄积。第184页/共363页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第185页/共363页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应符合下列四项基本要求:
Ⅰ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以保证不发生和传播介水传染病。
Ⅱ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第186页/共363页Ⅲ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Ⅳ水量充足,取用方便。第187页/共363页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制定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上述的饮用水卫生要求,同时考虑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已不能满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为此,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联合发布新的强制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下称“新标准”)。第188页/共363页
新标准具以下有三个特点:
1.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
2.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
3.实现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第189页/共363页
新标准已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具体情况不同,新标准中的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的实施项目和日期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第190页/共363页
常规指标是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指标,非常规指标是根据地区、时间或特殊情况需要实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第191页/共363页
常规指标分为四组,即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
微生物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毒理和放射性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性作用和潜在的危害。第192页/共363页
水质非常规指标分为三组,即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及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共64项。第193页/共363页指
标
限值微生物指标a1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2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3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4菌落总数(cfu/ml)100毒理指标5砷(mg/L)0.016镉(mg/L)0.0057铬(六价)(mg/L)0.058铅(mg/L)0.019汞(mg/L)0.00110硒(mg/L)0.0111氰化物(mg/L)0.0512氟化物(mg/L)113硝酸盐(以N计)(mg/L)10地下水源限制时为2014三氯甲烷(mg/L)0.0615四氯化碳(mg/L)0.00216溴酸盐(使用臭氧时)(mg/L)0.0117甲醛(使用臭氧时)(mg/L)0.918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mg/L)0.719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mg/L)0.7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第194页/共363页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20色度(铂钴色度单位)1521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NTU1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22臭和味无异臭、异味23肉眼可见物无24pH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25铝(mg/L)0.226铁(mg/L)0.327锰(mg/L)0.128铜(mg/L)129锌(mg/L)130氯化物(mg/L)25031硫酸盐(mg/L)25032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33总硬度(以CaCO3计)(mg/L)45034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mg/L)3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mg/L时为5)35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0.00236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0.3放射性指标b指导值37总α放射性(Bq/L)0.538总β放射性(Bq/L)1第195页/共363页消毒剂名称与水接触时间出厂水中限值(mg/L)出厂水中余量(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mg/L)1.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30min4≥0.3≥0.052.一氯胺(总氯)≥120min4≥0.5≥0.053.臭氧(O3)≥12min0.3—≥0.02如加氯,总氯≥0.054.二氧化氯(ClO2)≥30min0.8≥0.1≥0.02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第196页/共363页
饮用水水质如未能达到标准要求时,应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卫生对策,以改善水质,使之达到水质标准要求。一般可采取改进或另选水源及加强其卫生防护,以及采取必要的净化或消毒处理等措施。四、改良饮用水质的卫生对策第197页/共363页把由氨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称为氨的硝化过程。a、氨氮:
氨氮增高在排除自然原因干扰(如雷雨干扰、流经沼泽地的径流受植物分解氮及地层中硝酸还原的氨氮等)后,表示有人畜粪便污染。b、亚硝酸盐氮:增高表示水中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c、硝酸盐氮:表示水中无机化过程完成。第198页/共363页三种含氮化合物在水中出现的卫生学意义注:+表示超过规定的含量-表示没有出现第199页/共363页
溶解氧(DissolvedOxygen,DO)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氧。
水中DO与空气氧分压和水的温度有关,空气中氧分压越高,水温越低,水中DO含量就越高。卫生学意义(1)反映水的清洁度;(是否有有机物污染)(2)反映水体自净能力。DO是有机物氧化分解,水体自净和水生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第200页/共363页
在水体有机物污染过程中,溶解氧变化可用氧垂曲线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安全生产培训
- 2024至2030年中国处方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液压破拆属具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年特色风味及小吃服务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上胶折边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灵敏(扇形)分裂式分度凸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数字检流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室内外装饰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变色瓷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总结)
- 钻井地质设计
- 动作分析-动素分析
- 教育局长在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话稿:推动高中教学工作快速优质发展
- 购买食物需要注意--完整课件PPT
-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 2022年国家电网招聘(其他工学类)考试题库(真题导出版)
-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表
- 商业空间设计课件PPT
- 个人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 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