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_第1页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_第2页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_第3页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_第4页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论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2.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对当今教育有何启迪?答: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2)兼容并包,改革北大:整顿校风,整顿教师队伍,广招人才,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改革教学体制。(3)论学与术:(4)论教育独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要旨在于以资产阶级教育代替封建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与民主、科学思想,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斗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如果说,康有为、梁启超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倡导者,那么,蔡元培就是20世纪中国资本主义教育体制的缔造者。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从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制度到教学体制和措施,特别是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有许多积极和合理的因素。从他开始,并通过他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使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3.阐述“癸卯学制”的基本构架,并分析它的性质。答:1904年1月(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包括各级各类学堂章程,还附有学校管理法、教授法等。整个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三段又分为七级。初等教育有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中等教育有中学堂(5年),高等教育有高等学堂(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与中间三级并列的还有同级实业学校和师范学堂。尽管癸卯学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从性质上说,它毕竟属于近代学制的范畴,它具有完整的、上下衔接的学校体系,学习近代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规定统一的学习年限,实施班级授课制,这些都与封建传统教育有本质的区别。癸卯学制的颁布,结束了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教育体制,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阐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教育体制的构成特点及作用。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革命战争的需要,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立了一个完全新型的教育体制,它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军队干部教育和战士教育可分别归入前两类)。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干部,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儿童教育的任务则着眼于造就未来的革命接班人。这三类教育又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在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在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未来干部的培养。因为成人受到教育后,其效果能立即体现到革命和生产中去,而干部又是一切工作(包括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的领导和骨干,重要性更加显著,尤其是现职干部的培训,更具有突出的迫切性。由此可见,革命根据地的教育重在实效上,强调立竿见影,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战争环境的需要。5.阐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答: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就是要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社会即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监牢等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达到学校与社会合一。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在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教育是其本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何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6.分析和评价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答: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创造的态度,要有服务的精神。“活教育”的目的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世界眼光”的胸襟。陈鹤琴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课程固定,教材呆板,只能培养“书呆子”。“活教育”则要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活教育的课程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活教育”课程有两条原则:一条原则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布的课程标准;另一条原则是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情况而灵活安排。“活教育”的教学方法就是:“做中做,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做中学,做中做”,就是强调学生要通过活动和体验来获得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端。他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书本至上,主张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了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了直接经验,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估计过低。7.分析评述朱熹有关教育目的及作用的思想(3、试从"性即理"的观点出发,分析评述朱熹有关教育目的及作用的思想。(P143))。8.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你认为对当今教育改革有哪些借鉴意义?答: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根据地教育打破了旧的“正规化”的框框,采取各种切合实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式,主要有:(1)缩短学制;(2)教学密切联系实际;(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革命教育,它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性质、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的目的,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体制、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和注重联系实际、讲究实效的学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别具一格的。在当时严酷的斗争环境下,它的政策、理论、措施、方法等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是很有成效的。因此,它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中国和平建设的环境下,我们当然不宜盲目照搬老区教育的模式,但是它的大量的宝贵经验,仍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汲取。9.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分析其历史及现实意义。答:黄炎培是我国现代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的先驱,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1925年,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就是强调职业教育应该参加到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办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从资本家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可能。黄炎培提出的大职业教育思想构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一个思想基础。根据这个思想,职教社提出“建教合一”的设想;实施平民职业教育;从主要办理职业学校转向职业补习教育;提倡办理资本小、学习时间短、需要大、能独立经营、有教育价值的职业学校,以适应一般劳动人民的需要。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提出,使职业教育向人民接近。黄炎培通过职业教育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使祖国繁荣富强,这种理想在腐败的国民党统治下根本不能得到实现,但仍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0.论科举制在选士制度发展史上的意义及对封建政治和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答: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隋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首先加强官制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的改革。这是因为:(1)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手里;(2)要巩固统治,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3)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构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于是,隋文帝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至隋炀帝大业二年,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在中国历史上推行1300年之久,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科举制度是选士制度的重大进步,它纠正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机会不均、无客观标准以及选士大权旁落等弊病。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不同,它不拘门第,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给每位读书人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1)科举制的创立和实施,的确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发挥了重大作用。(2)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对教育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11.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要点:答:(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采纳董明其道,不记其功”,行为处世的基本原则。(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18.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答:调整的具体内容:(1)废除门生称谓及公荐制;(2)实行殿试制度;(3)实行权知、同知贡举制度;(4)实行别头式;(5)实行锁院和糊名制度。/意义:限制了势家子弟徇私舞弊,势家权臣把持考场的特权,使得科举考试的竞争在形式上获得平等,一大批寒俊、庶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2)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科举考试的绝对控制和国家权利部门整体监控的程度,削弱了考官个人专擅独断的权利。(3)科举制度改革以后,庶族和平民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跨入仕途的数量日益增多,在统治阶层中逐步形成一个庶族官僚集团,从而为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4)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影响和覆盖面,刺激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宋代走向文治社会的最直接的表现。19.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第三、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第四、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意义:自书院产生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2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这虽然有忽视系统理论知识传授的不足,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1.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王夫之主张“习成而性与成”,反对“生而知之”、生来就善或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学而知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起来;王夫之坚决反对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育观,他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不能一概地禁欲,要满足人们正当、合理的欲求,但也不赞成纵欲,主张对人欲要进行适当的节制和引导,这种理欲统一、反对禁欲又主张节欲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是有历史进步意义的;王夫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实践,即“教必著行”。教的知识,虽不能完全付诸行,但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行,学以致用,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王夫之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而且阐明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即教师只起指引的作用,进德修业的工夫,则靠学生“自悟”。因此,他要求学生要勤奋自勉,他也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则,不可为师。这些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22.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难能可贵之处?答:王夫之在人性问题上有其独到的见解,反对“生而知之”、生来就善或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是难能可贵的。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主张“学而知之,并且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这反映了他的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王夫之的理欲统一、反对禁欲又主张节欲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是有进步意义的。王夫之的知行观以及“教必著行”的思想,是合乎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教学论的,是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及其“读书穷理”和“格心”教育的批判和修正。王夫之提出“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等,这些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23.为什么科举制度必须废除?阐述科举走向废除的主要过程。答: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的产物。他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将取士权控制在中央政府手里,从而保障中央集权;其次是以此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将他们束缚在书本中和考场上,选拔人才的目的至多只能放在第三位。当近代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时,它与旧的科举制度的矛盾必然激化。一方面,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下,专攻儒家经史之学,靠考八股由科举出身的旧式士大夫官僚管理国家,缺乏应付能力;另一方面,新式学校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旧的科举制度仍然是八股取士,新式学校不能与科举并轨,就没有作官的正途出身,必然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