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4100字_第1页
高家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4100字_第2页
高家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4100字_第3页
高家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4100字_第4页
高家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41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家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4100字

抢抓机遇快发展奋力建设新农村——高家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高家堰村地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北部,东接点军区,北望三峡,距宜昌和长阳城区均只有33公里,323省道和318国道在村内交汇,沪蓉西高速公路在村内设有互通入口。村域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822亩(含村办柑桔场面积200亩),林地面积为3900亩。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21户,2354人,下辖3个党支部共84名党员。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8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7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近年来,该村巧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的工作思路,狠抓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奋力推动了全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先后获得了“湖北根艺盆景走廊”、“湖北省综合经济实力五百强实力村”、“农民生活质量三百强”、市县两级文明村、县级“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并于20xx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的主要做法是:一、坚持将生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更是兴村富民的第一要务。近年来,该村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实施一村多品战略,形成了较为完备、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做大柑桔优势产业。高家堰村地处半高山和低山丘陵河谷地带,平均海拔400米,温湿的低山河谷气候非常适宜柑桔的生长。自20xx年以来该村始终把发展柑桔生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来抓,广泛采取低位嫁接、高位换种等有效方式,大力发展早熟蜜桔、椪柑等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通过近5年的努力,柑桔总面积达到了2100亩,其中椪柑500亩,柑桔产量达到150万公斤/年。此外还通过引导民间资本入股建立了众合柑桔打蜡厂和长宜柑桔打蜡厂两个柑桔加工企业,为柑农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打造盆景根艺富民产业。按照“突出特色、发展规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的目标,采取扦插、播种、嫁接等多种繁育措施,以白果坪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建成了东起榔木溪、西至三岔路全长共六公里的盆景根艺销售长廊,全村从事盆景根艺专业生产的农户达到150户,从业人员600人。涌现出了向大红等一批经营销售大户。20xx年上半年,仅向大红一户销售收入就超过了30万元,目前该户盆景基地存量价值已超过200万元。预计20xx年全村盆景根艺销售收入可达到800万元以上。截止目前,全村盆景坯桩及中华蚊母种苗基地已达200亩,存量达40万盆/件(蚊母种苗达1000万株),存量综合价值达1亿元。(三)发展木本油料新型产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百万亩油料大县号召,制定了全村500亩的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100亩核桃的定植任务。(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村集体柑桔场、商贸市场、商住楼、土地等526.8万元资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60500元,有效解决了以往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和“有办法、没钱办”的难题。(五)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新观念,投身劳务经济大潮,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4%,劳务收入800万元。二、坚持以实施村庄规划和村庄整治为着力点,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之一,也是农民群众最渴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抓好此项工作,该村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充分挖掘资源,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一是规划了城子口、白果坪、丹水大桥南岸、吴家院子、集镇中心区五个集中居民点,并纳入城镇规划区域管理,目前五个区域共网络农户500余户,楼房建设普及率达到90%。二是大力实施“一建三改”项目,全村共建沼气池200余口,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80%,新建楼房户全面普及了标准厨房、标准卫生间、标准厕栏。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131.56万元资金,兴建通村水泥路8.3km;投资1.5万元完成了对沧木垭索道桥的加固维修;投资7万元新建了上白溪索道桥;投资5万元修通了东占坪0.5km的入口公路;完成了白果坪1.5km盆景根艺销售长廊的亮化工程,共架设路灯27盏;新建丹水流域基本农田防洪河堤450m,保护农田100亩;基本完成了二期农网改造任务,实现了全村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农户通电率达10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9%;投资53万元完成了村委会新办公大楼建设,一次性解决了党员活动难、农民培训难、村干部办公难的问题。三、坚持树立新风尚促进乡风文明,注重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精神文明的同步跟进也至关重要。为此,该村从村情实际出发,立足自身优势,着力培养造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坚持树立新风尚来促进乡风文明。(一)依靠党员干部带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干部在发展生产上做好“传、帮、带”,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以此激发村民的创业热情,在全村上下形成以发家致富为荣、以好吃懒做为耻的好风尚。同时在扶贫帮困、化解矛盾纠纷上,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献爱心、作奉献、做榜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注重依托企业培训。全村现有800多村民外出务工,绝大多数农民选择在企业打工,在进入企业前均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企业的用工培训,并要服从企业的管理,遵守企业的劳动纪律,这不仅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务工农民的素质。(三)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坚持将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以塑造新风貌、倡导新风尚和“除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加强“公民道德规范”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提倡仁义礼节、助贫扶弱,涌现出了赡养老人、发家致富的好青年向芙蓉等一批优秀典型,促进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农技培训基地关于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着重培养思想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的新型农民。(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先后建立了村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村文艺宣传队,创作的“薅草锣鼓”等节目多次在文艺汇演中获奖。同时,按照省级农家书屋标准建成了图书室,藏书5500余册,添臵了篮球、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四、坚持管理民主推行阳光村务,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管理民主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该村坚持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坚持组织建设不放松。严格按照镇党委的要求,成立了村党总支,设臵了3个党支部,将全村84名党员纳入组织管理之中。在议事规则上,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人说了算,坚持按组织制度和程序办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二是坚持同群众商量办事。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首先征求群众的意见,得到群众的认可。涉及长远和整体利益、群众一时不能理解的,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尽量征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由于该村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三是坚持以公开求公正。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严格按照村务、党务和政务公开的要求,对国家政策性补贴、村班子分工、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发展党员、救济款物以及村委会和党员办事的承诺等群众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做到每季度公布一次;对特殊或临时事项、村一事一议等群众想知道的情况,随时公开,并做到了公开的内容规范、程序规范、形式规范、时间规范、监督规范,有力地推进了全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五、新农村建设的几点经验1、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近年来,高家堰村的村容村貌之所以有了巨大改善,关键在于该村做到了规划先行,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成功的经验也为该村“十二五”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坚持按群众的意愿谋发展、做决策、办事情,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引导群众直接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才能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该村在修路修桥的占地及义务投工方面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土地实行组内调给平衡方案,修通组公路共占地18亩×1万元=节约开支18万元;村民自愿投劳2940天×综合价50元=14.7万元,两项节约村级开支共计32.7万元。3、新农村建设必须争取上级的项目、政策及资金支持。近年来,该村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成绩,在于该村始终把对上争取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广泛的争取,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水、电、路、桥等新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4、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坚强的组织作保证。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身处基层最前沿,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既要有敢想敢干的豪情和为民办事的激情,也要有会办事、巧干事的智慧。在实际工作中村两委班子坚持讲团结、讲奉献,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敢于克难攻坚,也善于驾驭市场经济,算好经济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如20xx年新建办公活动场所该村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决定采取包工不包料的承包形式,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分土建、木工、水电安装等工序邀请本村村民担任分项目负责人。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与分项目负责人在进行充分地市场调查之后,确定各分项目的实际工价,原料采购则有领导小组与分项目负责人按项目实施过程集中到批发市场采购,该实施办法确保了项目经费只用于支付原材料和工人工资,实现了825m2的工程建设结算仅530元/m2,而相邻村包工包料的承包方式工程造价达到800元/m2,仅此一项就为全村节约投资22万余元。该村还通过该办法新修了丹水大桥、高家堰村小学教工宿舍等,两个项目共节约资金23万元。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1400字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白沙乡党委、政府以培育农村新型基层组织、新型产业结构、新型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素质、促进转移就业、建设生态项目、建设示范村为主要内容,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20xx年马沟村已建设成为新型基层组织示范村、新型产业结构示范村和新型保障体系示范村为一体的新农村示范村。新型基层组织示范村1、村党总支坚强有力。村总支班子健全,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党总支书记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表率作用好。农民群众对班子和书记的满意率达90%以上。2、有规范管理的村级阵地。建一个90平米左右的村党员活动阵地。布局合理,有办公桌椅、有规范的党旗、有档案资料柜、有党务村务科普宣传栏。制度上墙,内容充实,能满足党员活动的需要。同时各类规章制度、簿、册等资料完整。3、有素质较高的党员队伍。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助农增收致富、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示范作用明显,注重在致富能手、协会骨干中发展党员,每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发展2名以上致富能手入党。45岁以下党员中致富带头人比例达75%以上。4、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总支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村两委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制度健全、工作关系协调。建立健全了干部年度述职、任期目标、村两委联席会议“三会一课”等制度。进一步细化党内奖励、关怀、帮扶等制度。5、有科学明晰的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清、路子好,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实行“协会+农户”等模式,培育龙头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6、有内容丰富的活动载体。实施“党员电教致富工程”,每年举办技术培训不少于4期,党员、干部参训率达90%以上,劳动力培训率达80%以上。45岁以下党员、干部中90%以上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30%以上农民达到农民技术员水平,40%以上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党员每年至少做1件好事,每年“七一”都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7、有整洁秀美的村庄。村党总支、村委会加大田间公路、广播电视通讯网络、生态建设力度,鼓励农民建家、建园、建沼气,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村容村貌新、环境卫生好,农民安居乐业。8、有文明和谐稳定的环境。坚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达50%以上,连续两年计划生育达标,遵纪守法户达95%以上;农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高,文教、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无村组干部违法违纪、以权谋私现象,无损农坑农事件,无性上访,无邪教活动,无地方恶势力,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每年举办法制培训班2期以上,村民受教育面达90%以上。健全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5%。新型保障体系示范村一是保障农民增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