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7第20讲-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人教版)_第1页
2012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7第20讲-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人教版)_第2页
2012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7第20讲-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人教版)_第3页
2012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7第20讲-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人教版)_第4页
2012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7第20讲-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二轮总复习课件:专题7第20讲-产业(chǎnyè)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人教版)第一页,共42页。22010届高中(gāozhōng)总复习·第一轮〔语文〕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1.国际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zhuǎnyí)(1)当代国际分工中,科学技术因素所起作用大大加强,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在这种分工体系中,各主要兴旺国家都在大力开展制造业和效劳业,特第二页,共42页。3别是高技术产业。广阔开展中国家仍然是农矿等初级产品的主要产地。但不少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已有不小进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有较大开展。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已建立了一些先进技术产业部门。(2)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在新产品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良好的通讯条件以及较高的资金投入。这些条件使得新产品的创造和生产(shēngchǎn)主要出现在兴旺工业国家(如美第三页,共42页。4国);在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局部标准化,企业便会选择在他国直接投资生产。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兴旺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兴旺国家为主;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jìshù)标准化,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本钱很低的开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地逐渐按国家人均收入和技术(jìshù)上下排列的顺序转移到越来越低的国家。产品生产区第四页,共42页。5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创造此产品(chǎnpǐn)的国家变为该产品(chǎnpǐn)的进口国。(3)20世纪50年代,劳动密集型工业首先从欧美转移到日本,60年代又转移到亚洲“四小龙〞,80年代,随着“四小龙〞产业结构升级,又向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和中国沿海转移。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呈现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从南方向北方转移的趋势。一些操作复杂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位于技术劳动力丰富的兴旺国家。例如,高级手表工业在瑞士,高级时装工业在纽约、巴黎、伦敦等。第五页,共42页。6(4)污染工业(包括工业垃圾)的转移:由于兴旺国家或兴旺地区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tígāo),环境保护标准越来越严格;而开展中国家或欠兴旺地区,环境质量标准设定得较低,污染物排放本钱低,由此导致了一些高污染型企业向开展中国家或欠兴旺地区的转移。(5)兴旺国家向开展中国家投资设厂,主要是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资源,占领当地市场,降低内部交易本钱以及利用其资源丰富和地价低廉的特点。被转移产业的层次由低到高次第展开,兴旺国家的跨第六页,共42页。7国公司始终控制着高附加值的研发(资金、技术优势)和市场销售(xiāoshòu)(品牌优势)环节。开展中国家到兴旺国家投资建厂,那么主要利用兴旺国家的技术、信息优势,以及避开贸易壁垒等。(6)产业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区有利于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也有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升高等问题。对迁入区(欠兴旺区)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开展,提高就业,也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第七页,共42页。82.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1)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开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jiāzhòng)。(2)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第八页,共42页。9角洲经过近20年的开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本钱也大幅度提高,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本钱已经处于(chǔyú)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开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第九页,共42页。10相当一局部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遥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开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3.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工业化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化处于(chǔyú)不同的阶段,三大产业的比重不同,工业化早期三大产业呈现一二三排序;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十页,共42页。11第二产业(dìèrchǎnyè)比重逐渐上升,三大产业的比重呈现二一三排序;实现工业化后,第三产业开展迅速,第二产业(dìèrchǎnyè)比重相对下降,三大产业的比重呈现三二一排序。第十一页,共42页。12例1:(2011·江苏卷)图1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2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jiājù)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第十二页,共42页。13第十三页,共42页。14(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jíjù),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该类产业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聚(jíjù)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四页,共42页。15【题眼】空间分布;区位条件(tiáojiàn);高度集聚;产业转移有利影响第十五页,共42页。16第(1)题,看图可直接得出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工业在东部(dōnɡbù),农业在西部。第(2)题,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港商投资的主要有利因素有国家政策、位置、交通、劳动力的数量、本钱等。第(3)题,工业集聚的主要优点有便于企业间相互交流与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本钱,获得规模效益,最终提高利润等。第十六页,共42页。17【答案】(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biànlì)(3)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专业化明显,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生产过程分散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本钱;获得规模效益第十七页,共42页。18【思路点拨】此题综合考查工业,包括工业区位条件、工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影响等。答复以下问题时需联系原理,结合背景材料(cáiliào)进行分析。第十八页,共42页。19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央视?经济(jīngjì)半小时?2007年12月11日报道:曾经是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占了全国的四成,然而,记者最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访时却发现,当地一些加工制造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第十九页,共42页。20材料二表1工业化开展阶段判别(pànbié)标准指标工业化前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人均GDP($)260~728728~14561456~54605460~1310413104以上非农产业产值比重(%)50以下50~7070~8787~98下降第二十页,共42页。21表2广东省各地带工业化开展(kāizhǎn)阶段指标山区两翼珠江三角洲全省人均GDP($)1054124955942381非农产业产值比重(%)72.6680.3396.2292.24注:2004年数据,根据(gēnjù)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第二十一页,共42页。22材料三广东省产业(chǎnyè)转移工业园示意图。第二十二页,共42页。23材料(cáiliào)四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第二十三页,共42页。24(1)从以上材料可知,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______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_________阶段;珠三角产业主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转移。(2)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yīnsù)有哪些?(3)试从产业转移接收地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搬家〞所带来的影响。(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开展的方向。中期(zhōngqī)后期(hòuqī)粤北(北)粤西(西)第二十四页,共42页。25此题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第(1)题,比对表1和表2数据,观察图可推知答案。第(2)题,审题是产业接收地优势,需结合转移工业特点进行分析(fēnxī),注意答案全面。第(3)题,产业接收地接收产业转移的影响有好有坏,需全面分析(fēnxī)。第(4)题,珠江三角洲未来之路,即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去后的开展道路,考生思考时应结合产业升级理论。第二十五页,共42页。26【答案】(2)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地租;广阔的市场。(3)加快接收地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扩大就业时机,提高经济水平;可能会加大环境污染程度。(4)①充分利用现有根底,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②利用已有的经济根底和产业开展经验,大力开发自主品牌;③大力开展第三产业(完善(wánshàn)现有的流通渠道,大力开展物流、会展等效劳业),开拓国内国外市场。第二十六页,共42页。27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中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我国存在着资源分布与经济开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如水资源南多北少,矿物能南少北多、东少西多,水能西多东少,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兴旺,却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duǎnquē)的问题。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开展,我国先后制定了假设干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等。第二十七页,共42页。28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huánjìng)的影响(以西气东输为例)地区项目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第二十八页,共42页。29地区项目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的配套建设(a.管网改造、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等天然气配套等系统;b.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十九页,共42页。30地区项目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利影响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压力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第三十页,共42页。31例2: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工程(gōngchéng)示意图,答复:第三十一页,共42页。32(1)“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______________自治区,东至__________工业基地,所输送的能源是________。“西电东送〞工程的作用是把西南、中南地区的电力送达_______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经济兴旺地区。(2)在图中用字母填写有关地理事物名称(míngchēng):A.塔里木盆地B.上海C.二滩水电站D.三峡水电站E.珠江三角洲F.京津唐地区新疆维吾尔沪宁杭天然气长江(chánɡjiānɡ)第三十二页,共42页。33(3)在图中用实线箭头画出“西电东送〞的北部通道路线(lùxiàn)。(4)简述两大工程建设对我国经济开展的重大意义。【题眼】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经济开展(kāizhǎn)意义第三十三页,共42页。34(1)、(2)和(3)题考查“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线路根本情况,考生结合所学填写。第(4)题,两大工程的意义。题干问的是工程建设对经济开展的意义,考生在答复时应着重分析跨区域调配资源(zīyuán)对我国经济开展的意义。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不合题意,不用答。第三十四页,共42页。35【答案(dáàn)】(2)、(3)填图见以下图:第三十五页,共42页。36【答案】(4)①有效地缓解东部经济兴旺地区能源供给短缺的局面,有助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开展;②两大工程是国家(guójiā)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的解决;③两大工程的建设将大大推动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第三十六页,共42页。37【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西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