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化学楼改扩建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fd849ab0a114ef537d85ce009bead8e/0fd849ab0a114ef537d85ce009bead8e1.gif)
![武汉大学化学楼改扩建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fd849ab0a114ef537d85ce009bead8e/0fd849ab0a114ef537d85ce009bead8e2.gif)
![武汉大学化学楼改扩建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fd849ab0a114ef537d85ce009bead8e/0fd849ab0a114ef537d85ce009bead8e3.gif)
![武汉大学化学楼改扩建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fd849ab0a114ef537d85ce009bead8e/0fd849ab0a114ef537d85ce009bead8e4.gif)
![武汉大学化学楼改扩建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表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fd849ab0a114ef537d85ce009bead8e/0fd849ab0a114ef537d85ce009bead8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武汉大学化学楼改扩建工程武汉大学编制日期:二零零五年十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武汉大学化学楼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评价单位:武汉化工学院(公章)项目负责人:陈立钦评价人员情况姓名从事专业职称上岗证书号职责陈立钦环境工程副教授B2627004负责审核李庆新环境工程讲师B2627003编写汤亚飞环境工程副教授B2627002编写第20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武汉大学化学楼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武汉大学法人代表刘经南联系人丁世东通讯地址中国武汉珞珈山武汉大学联系电话68752346传真68754341邮政编码430072建设地点武汉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行业类别及代码普通高等教育P8910占地面积(平方米)27323绿化面积(平方米)11480总投资(万元)4124.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0.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1%评价经费(万元)1.5预期投产日期2006.12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
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百余年的建设发展,奠定了武汉大学坚实的办学基础和卓著的学术声望。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育人环境优美、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下设四个教学单位:化学系、高分子科学系、应用化学系和学院实验中心,承担全校各专业的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学院本科生教育设四年制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180多人。1993年,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化学专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每年约招收60人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化学学院现在五个二级学科有权招收博士研究生,六个学科有权招收硕士研究生。近几年,每年约招收130多名硕士研究生、10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从1985年开始设有化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接受国外博士后研究人员和来自各国的留学生10名左右。学院接受校外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化学学院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已涉及国防、能源、生命和新材料等领域,承担有973、863、攀登等重大项目。化学大楼于1971年投入使用,目前学院的教学、科研用房面积已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老化,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科研的发展。因此,武汉大学化学大楼的改扩建工程是改善现有办学、科研条件,创建一流学科的必要;同时也是改善校园环境,树立武汉大学新形象的需要。为此,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于2004年8月完成了《武汉大学化学大楼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04年12月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2005年8月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完成了《武汉大学化学大楼改扩建工程扩大初步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武汉大学基建管理部于2005年9月30日委托武汉化工学院承担有关“武汉大学化学大楼改扩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2.地理位置项目建设地址在武汉大学主校门西侧的杨家湾区域,南临八一路,西临珞狮北路,东为校园内主干道学府路,北与桂园学生生活区相连。杨家湾区域用地南北长720米,东西宽350米,面积约25公顷,为珞珈山与狮子山支脉,地势东高西低起伏较大,小区东南部地势较高,西北区域相对平坦。海拨22米至32米之间,最大高差约10米,最陡处坡度达20度以上,小区用地是武汉大学最重要的周边轮廓地段之一,区域地位十分重要。项目建设地点见附图1。3.工程内容及规模项目总投资4124.5万元,全部由武汉大学自筹解决。该工程包括改建和扩建两部分。改建工程包括对原化学楼外墙装立面改造、内部装修、设备改造三项内容。扩建工程是指在原化学楼西侧新建一栋6层大楼,建筑面积为11000平方米。工程总占地面积27323m2,其中新增建筑面积为11785m2,改造原化学楼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总体绿化面积11480平方米,绿化率为42%以上,容积率为1.06,建筑密度16.4%。现在化学楼容纳师生1700余人工作和学习,项目建成后部分新化学楼主要容纳教师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科研实验、日常办公等,老化学楼容纳本科生的教学实验室。新化学楼投入使用后,旧化学楼使用人数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的研究生与部分教师进入新楼办公学习。4.平面布置扩建工程位于化学大楼的西侧,与现有化学大楼形成日字形,形成一个联系方便、功能完整,自成一体的建筑楼群。规划的围合设计兼有通透的特点,即在楼群内聚的基础上,须应自然地形和环境,新规划建筑呈东南、西北走向,西南角利用完全通透的廊架向杨家湾新规划的入口广场处敞开,营造富有生气和流动性的空间。化学楼原有建筑是依地形而建,此次设计的新建筑更是根植于校园的人文传统和生态环境,在不破坏现状地形的前提下,生长于旧楼群体之中。该项目选址符合校园功能规划功能要求,同时集中布置教学和科研用房,有利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平面功能分布:架空层为停车库、教工活动室、会议室和配电房;一层为门厅、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科技成果展览厅和阶梯教室;二层为办公室、计算机房、学术室、阅览室、会议室和教室;三层为实验室、学术室和办公室;四层为实验室、学术室和办公室;五层为实验室。5.工程建设进度及施工方案该项目扩建工程地点现已平整完毕,接下来施工内容包括地下和地面建筑的地基和墙体等处理,施工桩型采用钻孔沉管灌浇桩。扩建工程建设周期约0.5年,改造工程施工期为3个月。施工人员高峰时约100人,就地设临时工棚。6.给水规划本工程新增用水包括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等,最高用水量为50m3/d,最高时用水量10m3/t。生活给水系统由校区加压管网直接供给,入口处所需压力0.35MPa。本工程属二类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以2小时计。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设置不分区独立消防给水环状管网,每层均设SN65型消火栓箱。初期火灾由屋顶水箱供水,10min后由消防泵机组供水。整修杨家湾校区集中设置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7.排水规划采用生活污水、实验废水和雨水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至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实验室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道。屋面雨水管道走室内,采用有组织排放方式。8.供电计划新增用电负荷740KW,其中照明用电负荷411KW,空调负荷329KW。本工程三十米左右设有供配电中心,低压供配电中心采用电缆沿电缆沟引入。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引入,三相五线配出。进户线处PE线重复接地并采用40×4镀锌扁钢把总配电箱。集中电表箱的PE母排与MEB端子板相连接,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9.停车库扩建工程架空层大部分作为架空车库,停车位为77辆。另外其他的室外空闲场设室外停车库,停车车位100辆。10.交通组织本工程设二部电梯,电梯速度为1.75m/s,一部1吨兼作无障碍电梯,一部0.8吨兼作消防电梯。设三个疏散楼梯。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旧化学楼原有污染情况:(1)废水旧化学楼由于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实验任务,故用水量较大,由武汉大学水电科提供的数据表明2004年旧化学楼用水量为25万吨,其中生活用水和实验用水大约各占一半,排放量各为11.25万吨/年。生活污水的排放浓度为COD:250mg/L,BOD5:100mg/L,SS:200mg/L,氨氮:25mg/L;实验废水的排放浓度为COD:620mg/l、BOD5:230mg/l、SS:280mg/l、NH3-N:25mg/L。污染物的产生总量为:COD:97.88t/a、SS:54.00t/a、NH3-N:5.63t/a。旧化学楼由于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因此化学楼生活污水和实验废水共同排入简易污水处理设施,没能实现分流排放。原有污水处理设施老化严重,污水处理难以达标,的原有处理设施已被拆除为了净化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本工程规划旧楼改造可实现生活污水和实验废水分流排放,其中实验废水并入新化学楼实验废水管网,一同进入新建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2)固体废弃物本项目旧化学楼固废物产生量为:办公生活垃圾按1.0kg/20m2·d计,则办公垃圾产生量约为360.00t/a,主为纸屑等非危险固体废弃物。危险固体废物主要为报废化学试剂、化学合成“废物”、化学品废弃容器等。危险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约为0.36t/a,危险固体废物编号HW03。综上所述,旧化学楼固废总发生量约360.36t/a。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地形、地貌、地质该项目位于杨家湾区域中部,武汉大学主校门的西侧,其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为主,为珞珈山与狮子山支脉,地势东高西低起伏较大。全区为低山、丘陵、垅岗与平坦平原相间平均海拔高度22-32米之间,该项目建设场地东南部地势较高,西北区域相对平坦,最大高差约10米,最陡坡部20度以上。水文概况武汉大学所在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地面水体主要有东湖、南湖,区内水位随季节、大气降水的变化而变化。地下水静止水位为0.5-2.6m。东湖湖面面积为33km2,东湖水系汇水面积132km2,平均水深2.1m,总容量为7.2×107m3。雨水通过罗家路泵站和武丰闸抽排或自排出长江,东湖正常水位为19.5m(黄海,下同)。南湖湖面面积为7.9km2,平均水深1.59m,相应湖容1.27×103m3,东西长约5.4km,南北宽约1.5km,南湖属汤逊湖水系,非汛期排水长江,汛期排水入汤逊胡;南湖正常水位为19.20m左右。气候与气象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属北亚热带季湿润风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6.3℃,夏季多偏南风炎热且持续时间长,最热月平均气温28.8℃,极端高温41.3℃,冬季气温较低,盛行偏南风,最冷月平均气温3.0℃,极端低温-18.1℃。平均年总降水量1230.6mm,一日最大降雨量317.4mm,降雨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南偏西,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偏东。年平均风速2.55m/s。植被、生物多样性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的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开发区典型的植被类型。项目所在区域无珍稀保护动植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社会环境概况拟建项目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八一路杨家湾区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东湖开发区跨武昌、洪山、江夏三个区,区内聚集了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18所,56个省部级科研院所,70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2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注册企业6000多家。开发区融教育、科研、产业、风景旅游为一体,在科技水平及环境条件上均具有独特优势。十年来,东湖开发区已投资数十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基本做到设施建设先行。目前区内主要干道已贯通东西南北,次要干道形成网络。总里程已达到100公里。在电力方面,先后建成关山、关东22万伏、庙山11万伏三个变电站。区内1万伏形成环形及放射结线,各小区设置了开闭锁及变电室。为了保证开发区供电供热需要,1998年在关南新建了一座容量为50MW的供热供气厂。供水管网已遍及区内各区园,日供水量达到20万吨。为满足开发区供水需要,日前已有白沙洲、平湖门和团山水厂三个水厂供水。煤气网络已基本形成,区内已建设气源厂输配系统,日用气已达10万标立方米。排水系统完善,雨水、污水实行分流制,所有区内污水都将分别进入沙湖污水处理厂、龙王咀污水处理厂和汤逊湖污水处理厂社会经济状况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生物工程、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在电子信息产业上,拥有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光通信产品研发基地,同时也是全国三大激光产业基地之一;已形成以长飞、武邮院(烽火通信)、化工科技、武汉日电、武汉NEC、龙安集团、长江通信、精轮电子、安凯电缆、楚天激光、化工激光、力兴电源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光电子企业群体。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依托武汉大学、中科院病毒所、水生所、植物所、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制品所等大院大所,形成红桃K集团、人福科技、春天公司、滨湖双鹤、马应龙、科诺生物农药等企业群体。以凯迪电力、绿世界等企业为支撑的环保、机电一体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3年武汉东湖开发区实现科工贸总收入480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口径工业增加值82.4亿元,出口创汇2.4以美元。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按照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政(2000)58号文《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区功能类别》的规定,该项目所处地区长江武汉段工业园的环境空气质量类别属于“二类区域”,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评价根据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5年1月在东湖梨园进行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武汉环境监测简报》武环监简〔2005〕第6期)资料进行分析。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项,监测结果见表5。表5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污染物样本数月均值日均最小值日均最大值日均值超标率最大值超标倍数SO2240.0750.0270.135//NO2240.0500.0220.073//PM10280.1140.0640.17828.57%0.19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SO2、NO2日均浓度均能满足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PM10日平均浓度部分样本略高于GB3095-96标准要求,超标率为28.57%,最大值超倍数为0.19。2.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拟建项目排水管道属于东湖排水体系中的茶岗排水系统,东湖周边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后,实现了污水截留,使原本排向东湖的生活污水由八一路泵站提升到沙湖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根据鄂政办[2000]74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和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级别规定有关问题的批复》的有关规定,长江武汉段的功能类别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为Ⅲ类水体,水质应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根据2002年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江岸区环境监测站资料,长江江岸段常规水质监测结果见表6。表62002年长江江岸段水质监测统计表(年均值单位:mg/l)项目监测值高锰酸盐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酚总磷年均值3.261.300.2140.020.0270.5900.0020.117Pi值0.540.330.210.40//0.400.59达标率100%100%100%100%//100%100%标准值641.00.05//0.0050.2由表6可看出,2002年长江武汉段水体所测污染指标中,各项指标年均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达标率均为100%。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武环[1995]113号“市环保局关于调整我市部分地区环境声学区类别的通知”规定,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根据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较好,项目周围环境噪声值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监测点位布置见附图2,监测结果见表7。表7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单位:LeqdB(A)序号监测点位置昼间夜间标准值监测值评价结果监测值昼间噪声夜间噪声评价结果1#东厂界54.4达标45.3达标昼间60夜间502#南厂界58.3达标48.7达标3#西厂界53.3达标44.5达标4#北厂界50.4达标43.6达标4.主要的环境质量问题由前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污水受纳水体长江水质相对较好,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和总磷六项指标均未超标,说明该水体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对“Ⅲ类水域”的水质要求。且单项评价标准指数Pi均较小,说明长江水体对污水仍有一定的受纳能力。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只是部分样本中PM10超标,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已不能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建设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较好,各项监测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能够满足该环境功能区声环境标准的要求。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环境保护等级及目标地表水环境:为受纳水体长江武汉段,目标为使其水质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环境空气:为项目周围地区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住宅楼等,目标为使其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声环境:为项目周围地区东湖风景区和武汉大学、中科院水生所等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区,目标为使其声质量环境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评价区主要环境目标如下:序号名称距离方位规模保护等级1学生宿舍300mN第1~8栋GB3095-19961二级GB3096-931类2新闻与传播学院200mE3生命科学学院350mSE4东湖1000mNGB3838-20023类5长江武汉段N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标准大气环境:项目建设区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详见表8。水环境:污水受纳水体长江武汉段水环境质量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详见表8。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详见表8。确定标准的依据: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武政[2000]58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类别的批复》武汉市环境保护局武环[1995]113号“市环保局关于调整我市部分地区环境声学区类别的通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鄂政办发[2000]74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和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级别规定有关问题的批复》表8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明细表要素分类标准名称适用类别标准限值评价对象参数名称浓度限值环境空气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二氧化硫(SO2)年平均0.06mg/m3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日平均0.15mg/m31小时平均0.50mg/m3二氧化氮(NO2)年平均0.08mg/m3日平均0.12mg/m31小时平均0.24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0.10mg/m3日平均0.15mg/m3地表水环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高锰酸盐指数(CODMn)6mg/l项目污水受纳水体化学需氧量(COD)20mg/l生化需氧量(BOD5)4mg/l氨氮1.0mg/l总磷0.05mg/l挥发酚0.005mg/l声环境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等效连续声级LeqA昼间55dB(A)夜间45dB(A)评价区域内声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车库内环境空气中CO浓度限值参照执行《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9627-1996),CO≤10mg/m3;NO2参照美国“车间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中规定的5ppm(9mg/m3)。噪声: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类标准”,详见表9。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具体标准值见表10。表9项目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细表要素分类标准名称适用类别标准值评价对象参数名称限值废水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化学需氧量(COD)500清洁废水生活污水生化需氧量(BOD5)300mg/l400mg/l废气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二级颗粒物120mg/l生产粉尘厂界噪声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类等效连续声级LeqA昼间55dB(A)夜间45dB(A)厂界噪声表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LAeq:dB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方法标准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家对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以及本项目的工艺特征和污染物排放的特点,本评价确定此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为COD、NH3-N和固体废物三项。建议控制指标COD60.30t/a,NH3-Nt/a;固体废物控制指标为零。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工艺流程(图示)本项目为建筑项目,项目建设地址在武汉大学主校门西侧的杨家湾区域,南临八一路,西临珞狮北路,东为校园内主干道学府路,北与桂园学生生活区相连。建设用地是武汉大学最重要的周边轮廓地段之一,区域地位十分重要。工程总规划用地面积为28.5公倾,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1000m2,改造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0m2;工程总投资为4124.5万元。建设周期为6个月,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教育用地。拟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化学楼的建设和装修工程、老化学楼的装修改造工程。改建工程包括对原化学楼外墙立面改造、内部装修、设备改造三项内容。建筑构造及装修方案见表11。表11武汉大学化学楼改扩建工程建筑构造及装修二、主要污染工序: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实验废水废气:汽车库的汽车尾气、实验过程中排放的少量废气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噪声:汽车进出时的交通噪声、风机、空调等设备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噪声等1、废水(1)给水水量本项目的用水包括新、旧化学楼的生活用水、实验用水等。本评价旧化学楼用水采用2004年实际用水情况,对新建化学楼的用水量按用水定额计行计算进行如下核算:旧化学楼由于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实验任务,故用水量较大,由武汉大学水电科提供的数据表明2004年旧化学楼用水量为25万吨,其中生活用水和实验用水大约各占一半,各为12.5吨/年。新建化学楼为主要为教师科研和办公用房,实验室主要接纳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科研项目使用,其实验室接纳的人数较少。用水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97版)用水定额办工区用量为50L/人·d,实验区用水量为50L/每学生·d,时变化系数1.5计算,则最高日用量为50t/d,类比旧化学楼可知其中生活用水和实验用水各占一半。故化学楼总用水量为744.4t/d;实验用水量和生活用水理分大约各占一半,均为372.2t/d。(2)废水排放本项目用水用水量的90%将形成废水排放。经计算,本项目日排放生活污水402.0t/d,即12.06万t/a,主要污染物浓度参照武汉市小区污水污染物浓度调查数据并取其较高值,本工程经化粪池处理后,其排放浓度确定分别为:COD=250mg/l、BOD5=100mg/l、SS=200mg/l,氨氮25mg/L,污染物的产生量为COD:30.15t/a、BOD5:12.06t/a、SS:24.12t/a,氨氮:3.02t/a。表12项目水平衡表用水项目用水系数用水量(万t/a)排水类型排放系数排放量(万t/a)办公用水50t/人·d13.40生活污水90%12.06实验用水50L/人·d13.40生活污水90%12.06总计-=SUM(ABOVE)26.80排放水量24.12万t/a本工程试验废水类比上海医工院药学研究实验室废水水质情况,由于上海医工院药学研实验室所从事的研究为化学药物合成,其实验性质与化学大楼内实验室所从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确定本工程的实验室废水水质为其产生浓度为COD=620mg/l、BOD5=230mg/l、SS=280mg/l、NH3-N=25mg/L。由于科学研究实验的不确定性,对于所产生的污水中重金属浓度和种类难以定量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本实验室主要用于实验室内进行小试,即实验室内实验,药品用量均较小,故废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较低。经加碱式氯化铝絮凝剂和生石灰作为助凝剂,在混凝沉淀池反应沉淀后进入厌氧生物接触反应池,降解部分有机物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其排放浓度确定分别为:COD=250mg/l、SS=200mg/l,氨氮25mg/L,污染物处理后其排放量为COD:60.30t/a、SS:48.24t/a,氨氮:3.02t/a。由于重金属在碱性条件下,溶度积较小,故本项目所产生产实验室废水经混凝沉淀后较易实现达标排放。2、废气(1)汽车尾气汽车在小区内行驶以及出入车库和停车场怠速和慢速行驶时会产生汽车尾气污染,该尾气包括排气管尾气、曲轴箱漏气及油箱和化油器等燃料系统的泄漏气等,主要污染因子为CO、HC、NO2等,其排放量与车型(一般为小型车,如轿车和小面包车等)、车况和车辆数等有关,还与汽车行驶状况有关。因此,可按运行时间和车流量计算车库。汽车尾气的排放源强。根据类比调查、监测、统计结果,汽车在怠速与正常行驶时所排放的各污染物浓度详见下表。表12汽车尾气中各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单位怠速正常行驶备注CO%4.072容积比HCppm1200400容积比NO2ppm6001000容积比车流量:本项目地下车库共设77个停车泊位,室外停车场地100个停车泊位,按泊车位占用率90%计,共计160辆车,车辆进出小区的频率取每日进出2次。运行时间:汽车运行时间是指汽车在额定的区域内从发动机启动到停车的时间,或从进口到出口的运行时间。库(间)内运行时间包括距离/速度和停车(或启动)的延误时间。本项目假定每辆车在泊位时行驶时间为2分钟,在进出武汉大学化学学院时道路上平均耗时3分钟。耗油量:根据统计资料及类比调查研究,车辆怠速<5km/h时,平均耗油量为0.20L/min,即0.15kg/min。汽油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将向周围空气排放。在相同的耗油量的情况下,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还与空燃比有关。空燃比指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空气与燃油的体积比。当空燃比较大时(大于14.5),燃油完全燃烧,产生CO2及H2O,当空燃比较低时(小于14.5),燃油不充分燃烧,将产生HC、CO、NOX等污染物。据调查,当汽车进出车库时,平均空燃比约为12:1。汽车尾气排放的各污染物的源强计算可参照以下公式进行,结果见下表。废气排气量:D=QT(k+1)A/1.29式中:D——废气排放量,m3/h;Q——汽车车流量,v/h;T——车辆在车库运行时间,min;K——空燃比A——燃油耗量,kg/min污染物排放量:G=KDCƒ式中:G——污染物排放量,kg/hC——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容积比,ppmK——容积与质量换算系数汽车尾气计算参数:停车泊位:177辆,每日车流量:320辆泊位时行驶时间为2分钟,小区道路上平均耗时3分钟。空燃比:12:1表13汽车尾气排放源强计算结果CO(t/a)HC(t/a)NOX(t/a)泊车位8.740.120.20小区道路10.160.090.83合计18.430.211.04(2)实验室废气在标准化学实验室内均设有通风橱,以稀释排放试验过程中挥发出来的化学物质。风机采用轴流风机,风量较大,间歇式排放,因而其中的化学品的浓度很低,对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3、噪声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汽车进出车库时的交通噪声、加压水泵房、空调机组等设备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噪声等,经类比调查,各主要噪声源的噪声级见表14。表14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序号噪声源LAeq(dB)1小汽车怠速运行6522匹左右分体空调室外机603人群活动噪声(≤10人)754水泵804、固废本项目固废物主要为办工和实验产生的办公生活垃圾和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办公生活垃圾主为纸屑等非危险固体废弃物;危险固体废物主要为报废化学试剂、化学合成“废物”、化学品废弃容器等。办公生活垃圾按1.0kg/20m2·d计,则办公垃圾产生量约为525.00t/a;危险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约为0.53t/a,危险固体废物编号HW03。综上所述,本项目建成后固废总发生量约525.53t/a。由化粪池和污水处理设施每年产生污泥量为2.8吨。表15建设项目固废发生量列表固废来源产生系数规模产生量(t/a)办公垃圾1.0kg/20m2·3500m525.00剩余污泥-2.8t2.8危险固体废弃物---0.53总计--=SUM(ABOVE)528.33三、工程实施后污染物排放量比较新化学楼和污水处理站建设投入使用后,各项污染物质的排放量的变化见表16。表16各项污染物质的排放量的变化单位:t/a废水固体废弃物CODSSNH3-N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现有污染物的产生量97.8854.005.63360.00.36现有污染物的削减量000360.00.36现有污染物的排放量97.8854.005.6300工程实施后污染物的产生量104.9257.896.03527.80.53工程实施后污染物的削减量44.629.650527.80.53工程实施后污染物的排放量60.348.246.0300工程实施后污染物的增加量-37.58-5.760.40500四、项目产业政策及学校规划符合性汉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进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老化来严重的化学楼已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急需改造老化学楼,新建一座新化学楼。项目用地为项目建设地址在武汉大学杨家湾区域,武汉大学主校门的西侧,南临八一路,西临珞狮北路,东为校园内主干道学府路,北与桂园学生生活区相连。扩建工程建于旧化学楼的西侧,与现有化学大楼相接。该项目先址符合校园规划功能分区要求,同时集中布置教学、科研用房利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该用地为教育用地,项目建设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武拟建工程可行研究报告已获教育部批准,拟建方案符合武汉大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教学发展规划。五、清洁生产简要分析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1993年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化学专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院多年来已形成较为稳定、管理规范的药品管理体制和严谨学术风范。工程完工后,在实验药品使用和配给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杜绝浪费和危险化学品外流。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处理后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汽车(56.64×104CO18.43t/a18.43t/aHC0.21t/a0.21t/aNOX1.04t/a1.04t/a实验废气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线以下间歇式排放,因而其中的化学品的浓度很低,对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水污染物生活污水(12.06×104t/a)COD250mg/L,30.15t/a30.15t/aBOD5100mg/L,12.06t/a12.06t/a200mg/L,24.12t/a24.12t/aNH3-N25mg/L,3.02t/a3.02t/a(12.06×104t/a)COD620mg/L,74.77t/a30.15t/aBOD5230mg/L,27.74t/a12.06t/a280mg/L,33.77t/a24.12t/aNH3-N25mg/L,3.02t/a3.02t/a固体废物危险固废(HW03)报废化学试剂、化学合成“废物”、化学品废弃容器等0.53t/a0生活固废生活垃圾525.0t/a0剩余污泥化粪池及实验废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2.80t/a0噪声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汽车进出车库时的交通噪声、加压水泵房、空调机组等设备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噪声等。对于影响较大的加压水泵等噪声源应对声源设备加隔声垫,对周边噪声环境影响较小。其他无主要生态影响:项目对生态环境无明显不良影响。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施工现场粉尘和扬尘的产生量在不同的施工情况下变化很大。根据市郊道路施工现场类比监测结果,监测数据见表16。表16离施工现场不同距离TSP浓度值距离m102050100浓度mg/m31.120.590.190.20据施工现场不同距离TSP浓度变化规律,基建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在50米内。各种颗粒物和扬尘在晴朗、干燥、有风的天气下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为此要求项目施工时,在施工现场周围按规定修筑防护墙及安装遮挡设施,实行封闭式施工;车辆出工地时应进行冲洗,防止随车带走泥土,同时对运输土石方等的车辆采取密闭措施,防止沿路抛洒。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扬尘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程度很小。由于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学生宿舍距离为200m,同时施工期尽可能的安排在假期进行,避开施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干扰。因此,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的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及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按平均每天100人考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20m3/d,废水中主要含有悬浮物,动植物油、BOD5、COD等污染物,由于校内有完善的生活设施,不需另建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不得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施工废水主要为泥浆废水,其SS浓度含量较高,高于10000mg/L,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必然会造成周围地区污水漫流。同时,还有可能在下水道中沉积,堵塞下水道,使周围地区下水道系统受到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采用修筑沉淀池的处理方法。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可减少污水中污染物浓度。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把施工期污水对城市下水管道及受纳水体的污染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交通噪声,其中施工机械噪声主要是由挖掘机和搅拌机等运行时产生;运输车辆交通噪声主要是运输建筑材料和设备时产生。经类比调查,工程常用施工机械噪声实测值及达标计算值见表17。采用噪声衰减模式对施工机械噪声影响范围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施工机械昼间挖掘机、推土机需较大的防护距离,搅拌机、振荡器在30m距离内可满足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要求;施工噪声在夜间影响范围大,按照预测模式计算,挖掘机的达标防护距离需950m,搅拌机、振荡器等机械的达标防护距离在100~650m。表17施工机械噪声实测值及达标计算值施工机械测点与噪声源距离(m)实测值dB(A)GB12523-90标准dB(A)达标距离(m)昼夜昼夜挖掘机1591755590950推土机1587755560600搅拌机7.581705527150振荡器7.581705527100因此,项目在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规定的各种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并执行建筑施工噪声申报登记制度,在工程开工15日前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管理审批表》,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搅拌、金属窗加工等发出高频噪声的生产过程尽量不安排在现场施工,建议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成品窗;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应控制或禁止鸣喇叭,减少交通噪声:同时施工设备合理布局,合理安排施工活动,避免在夜间和午休时间施工,确因工程需要在夜间施工的,应事先征得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同意。项目施工期噪声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废物料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这些固体废物应集中堆放及时清运,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将不会对项目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根据武环[2000]133号文《武汉市环保局关于发布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的通知》规定,项目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二类区,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污染源排放应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①实验室废气排放的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在设计时应保证其实验室通风厨排气筒高度和风机风量满足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二级标准中对排气筒高度和排放速率的要求。②汽车尾气的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建设规划,汽车库平时通风以排出汽车尾气为主。本项目室内停车场位于扩建大楼的一楼架空层,共有泊位77个,其它100个泊位位于室外。因此停车厂空气流通畅通,利于汽车尾气的稀释扩散,室内停车场不需要另设机械送风装置。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停车场内空气CO等污染物的浓度不会超出我国GB9672-96《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CO最高允许浓度10mg/m3的限值;NO2排放浓度也不会超过所参照的美国“车间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规定的9mg/m3限值。同时,本项目汽车尾气产生量较少,尾气排放后通过大气扩散,对周围环境及住户影响较小。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废水受纳水体为长江武汉段,根据鄂政办函[2000]74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和集中式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级别规定有关问题的批复》的有关规定,长江武汉段的功能类别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为Ⅲ类水体。项目废水排放应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表4“一级标准”要求。随着武汉东湖截污工程的结束,武汉大学所排放的污水,经沙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类标准后排入长江。排放标准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排放标准。项目运营期排放废水主要为办公生活污水、实验室废水,二者各自独立排放。本项目生活污水年废水排放量为12.06万m3/a,根据相同性质废水的类比资料,该项目排放的废水中主要含COD、BOD5、SS、NH3-N等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250mg/l、BOD5:100mg/l、SS:200mg/l、NH3-N:25mg/l,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为COD:30.15t/a、BOD5:12.06t/a、SS:24.12t/a、NH3-N:3.02t/a。根据区域规划,项目排放的污水将经厂污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排入沙湖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长江武汉段。因此,生活污水以上各指标均低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排放标准中相应的规定值,因此可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实验室废水:本项目实验污水年废水排放量为12.06万m3/a,废水中主要为酸类、醇类等常用化学试剂,还含有少理的Hg、Pb、Cr、As等第一类污染物质。根据相同性质废水的类比资料,该项目实验废水的排放浓度为COD:620mg/l、BOD5:230mg/l、SS:280mg/l、NH3-N:25mg/L。由于第一类污质必须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质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放可充许排放。因此,这类废水必须采取处理措施,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类比其它化学实验室废水水质及处理设施,建议建设单位采取污水处理工艺如下:该工艺借助于外加电流的作用,在极板间产生电化学反应。在电解过程中,具有电化学絮凝和氧化还原作用。电化学絮凝和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使某些水性物质容易凝集为难溶的絮体,而且电解产重金属离子可以被随絮凝去除和在极板上沉积,有机物质而被氧化分解。一体化成套设备操作简单,维修方便,比较适合排放浓度低、水量小的实验室废水。而该工艺不需另加药剂,自动化成度高,同时国内此工艺一体化成套设备较多。如青岛依维优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该类型设备,它采用单极性电极和双极性电极混联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采用单一方式联接所存在的问题,降低了能耗和运行费用,在工业应用中对阳离子染料废水有很好的净化作用。而实验室废水成分较为复杂,即含有重金属离子,还含有部分难降解的有机物质,与阳离子染料废水类型较为相近。本项目废水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废水中第一类污染物经絮凝沉淀后可达到GB8978中第一类污染物质最高允许排排放浓度,COD、BOD5、SS均可达到GB8978中三级排放标准要求。上海医工院是制药研究单位,每年开发新药20余种,其中主要为化学药。其实验室,所排废水的性质与拟建工程极其相似。上海医工院以上述工艺已建成150t/d规模的实验室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良好,已通过当地环保部门的验收。COD、BOD5、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89%、93%和90%,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污水经所建污水处理设施和沙湖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长江,由于新增污染物的量较小,不会对长江武汉段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3.声学环境影响分析根据武汉市环境保护局武环[1995]113号《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调整我市部分地区环境噪声区类别的通知》规定,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项目主要噪声源为空调机、加压水泵和汽车,声源源强在65-75dB(A)。为防止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对于影响较大的噪声源应对声源设备加隔声垫,厂房门窗应采取隔声措施。采取相应措施后,评价区环境噪声可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工作人员办公产生的生活垃圾,此类垃圾中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瓶类包装废物多,可回收利用性强,应加强这部分固废的分类收集工作;另外还有少量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固本废弃物。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525.00t/a,污水处理站污泥为2.80t/a由武汉市环保洪山废弃物交换中心站集中外运无害化处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危险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0.53t/a,须向武汉市环保局申请领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依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定期移交给武汉市环保洪山废弃物交换中心站,由其负责实验室危险固体废弃物和贮存和处置,不外排。预计项目采取以上相应措施后,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固体废弃物服务处置合同见附件。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试验室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等保证排气筒一定的排放高度排放浓度等预计可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二级标准的要求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BOD5SSNH3-N污水采用强化型化粪池处理后排放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要求实验废水重金属CODBOD5SSNH3-N采用电解+沉淀工艺处理第一类污染物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其它符合表4三级标准要求固体废物危险固废(HW03)过期和报废药品及试验过程中产生危险固体废弃物武汉市环保洪山废弃物交换中心站处置零排放生活固废生活垃圾武汉市环保洪山废弃物交换中心站清运和无害化处置剩余污泥一般固废武汉市环保洪山废弃物交换中心站清运和无害化处置噪声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汽车进出车库时的交通噪声、加压水泵房、电梯机房、厨房风机、空调机组等设备运行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噪声等。对于影响较大泵房的噪声源应对声源设备加隔声垫,会议室门窗应采取隔声措施,厂界噪声符合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昼间“Ⅱ级标准”。其他全面采用节能灯具及节水洁具;节约用水,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无
结论与建议1.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结论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中PM10、SO2、NO2浓度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2002年长江武汉段水质所测污染指标中,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总磷等各项指标年均值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项目所在地区声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要求。2.项目环境影响及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结论2.1施工期根据类比预测分析资料,施工场地产生的粉尘或二次扬尘等将对周围一定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污染影响;施工废水(生活、生产污水)经格栅、沉淀等处理后排放,可减小其对市政下水道及沙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和效果的影响;施工各类机械噪声及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交通噪声将对该地区声学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施工垃圾及时清运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固废污染。2.2运营期废气本项目停车场位于扩建大楼的一楼架空层和室外,因此停车厂空气流通畅通,利于汽车尾气的稀释扩散。停车场内空气CO等污染物的浓度不会超出我国GB9672-96《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CO最高允许浓度10mg/m3的限值;NO2排放浓度也不会超过所参照的美国“车间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规定的9mg/m3限值。同时,本项目汽车尾气产生量较少,尾气排放后通过大气扩散,对周围环境及住户影响较小。项目在设计时应保证其实验室通风厨排气筒高度和风机风量满足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二级标准中对排气筒高度和排放速率的要求。废水项目污水产生量24.12万m3/a,生活污水和实验废水各占一半。生活污水主要含COD、BOD5、SS、NH3-N等污染物,污水中污染物浓度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三级标准,可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经沙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实验室废水采取好絮凝沉定+强化型型化粪池处理达到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排放。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污水经所建污水处理设施和沙湖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长江,由于新增污染物的量较小,不会对长江武汉段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噪声项目主要噪声源为空调机、加压水泵和汽车,声源源强在65-75dB(A)。为防止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对于影响较大的噪声源应对声源设备加隔声垫,厂房门窗应采取隔声措施。采取相应措施后,评价区环境噪声可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固体废物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工作人员办公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实验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HW03)。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525.00t/a,由武汉市环保洪山废弃物交换中心站集中外运无害化处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危险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0.53t/a,须向武汉市环保局申请领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依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定期移交给武汉市环保洪山废弃物交换中心站,由其负责实验室危险固体废弃物和贮存和处置,不外排。预计项目采取以上相应措施后,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3.拟定及建议的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论废气由于通风厨风机的风量较大,项目在设计时保证其实验室通风厨排气筒高度和风机风量满足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二级标准中对排气筒高度和排放速率的要求。废水处理措施实验废水经絮凝沉淀和强化型化粪池处理后,废水可达标排放,措施有效。能够保证项目排放的污水中第一类污染物浓度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其它指标符合该标准中表4三级标准要求。固废处理措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武汉市环保洪山废弃物交换中心站及时清运处理,不直接对外直接排放;危险固体废弃物同样移交给武汉市环保洪山废弃物交换中心站处置。该中心站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具有贮存和处置危险固废的资质。该措施有效,符合武汉市环保局对固体废物零排放的要求。环保治理投资估算项目废水处理环保投资初步估算约49.1万,噪声治理约1万元,项目环保总投资约50.1万元,占总投资额1.21%。电耗:0.5KWh/t,提升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精度燃油滤纸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电控多瓶采水器合作协议书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0 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南版 2025年春)
- 人教版 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单元综合测试卷(2025年春)
- 育婴师服务协议书
-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 2025年个人承包鱼塘合同(2篇)
- 2025年个体经营劳动合同(4篇)
- 2025年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师工作总结样本(四篇)
- 2025年临床试验合作协议参考模板(三篇)
- 2025大连机场招聘10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电动高尔夫球车市场运行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物流中心原材料入库流程
-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长沙市2025届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4年08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826)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芽苗菜市场调查报告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2025年教学质量监控督导工作计划
- 乡镇新能源利用项目方案
- 金字塔原理与结构化思维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