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五) 含答案_第1页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五) 含答案_第2页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五) 含答案_第3页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五) 含答案_第4页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五)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微专题阶段性贯通(五)一、人口容量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概念强调点实质体现共同点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一个警戒值生存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也不一定相同(不确定),故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人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一个合理值发展环境承载力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一个警戒值生存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理解,具体如下表所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1)不确定性: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2)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1.图表特征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主要用来反映人口构成(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数量变化、迁移状况等。每种图示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而且表现内容的侧重点也有很大差异。2.判读方法Ⅰ.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②特殊变化。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Ⅱ.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方法(1)平行线分析法是判读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最简便的方法。通过平面正三角形中的已知点(如甲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如乙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人口比重为B点的数值,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C点的数值。(2)从图中还能判断出不同年份人口构成的变化.Ⅲ。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上左图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可以先作出一条对角线(上右图),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数值,由此得出图中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垂线,交于两边即可,如上右图Ⅰ处的虚线,由此可知Ⅰ点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8‰。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例题1。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完成下题。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图中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例题2。(2016·天津文综)读图,完成下题。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答案D解析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口增长由快变慢,故其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1990年至2000年降低较快.中低档不丢分(2017·余杭联考)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 B.人口增长快C.人口素质低 D.就业压力大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淡水匮乏C.水土流失 D.能源短缺答案1.A2.D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980年本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经超过了7%,且呈继续增大的趋势,即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该国1980年就出现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所以该国为发达国家,在亚洲只有日本符合该情况.与俄罗斯相比,其资源环境问题中能源短缺问题最为突出。(2017·金华诊断)下图是“某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3.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是()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甲4.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最有可能的现象是()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老年人口比重较小C.逆城市化现象 D.人口大量迁移到其他城市答案3.B4。C(2017·绍兴调研)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放开二孩政策。下图为四个地区2013年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5.与我国目前人口统计情况最相似的是()A.甲B.乙C.丙D.丁6.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将最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A.性别比 B.数量C.职业构成 D.年龄构成答案5.A6.C解析第5题,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人口数量增加较快;老龄化进程加快;乙图65岁及以上人口小于7%,没有老龄化问题,故排除选项B;丙地区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总人口减少,故排除选项C;丁图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40%,与我国实际国情不符排除选项D;甲图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6%左右,与我国实际国情较为接近,故选项A正确。第6题,认真审题,注意题目要求是对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影响;由于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出生人口需要育婴师、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所以首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故选项C正确。2016年4月,黑龙江推出地方性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少数民族、边境城市人口等六种情形下可生育三胎.下图为“1990~2015年黑龙江省少年儿童(0~14岁)和老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7~8题。7.关于图中黑龙江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老龄化状况有所缓解 B.甲线代表少年儿童人口比重C.2005年人口总数达到最大 D.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较少8.此条例可能给黑龙江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扩大人口容量 B.改变人口增长模式C.促进人口外迁 D.未来将增加劳动力答案7。B8。D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9~10题。9.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人口净迁入量减少C.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D.总人口减少10.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 B.美国C.德国 D.俄罗斯答案9。B10.B解析第9题,人口迁入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二者之和大约为1%,90年代二者之和约为0,可见净迁入量减少,B项正确。第10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有大量国际移民,且90年代经历了人口外迁,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城市的特征。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11~12题.表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年份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经度125。01°E124.98°E124.97°E124.95°E纬度42。93°N42.86°N42。84°N42.83°N表2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年份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指数0。32360.32500.32940.331411.东北地区()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km1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答案11.C12。D解析第1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由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高,推断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大,人口分布重心趋向西南,据此可推断东北地区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人口分布向不均衡态势发展;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隔1°的两点之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经线长,然后结合纬度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纬度距离,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可计算出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15km。第12题,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状况仅根据资料无法判断;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会使人口向东北地区移动,但是人口重心移动趋势向西南;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促使人口向南迁移.(2017·温州市调研)为了引入气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北京将构建多条宽度500米以上的通风道。读“北京城市规划风道分布图”,完成13~14题.13.风道建设完成后对北京的影响有()A.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减轻城区大气污染C.提高城市化水平 D.降低中心地区地价14.风道中最适合布局()①绿地②交通用地③工业用地④商业用地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答案13.B14。A解析第13题,从题干信息看,“为了引入气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风道建设完成后,气流会加速污染气体的扩散,减轻城区大气污染。第14题,根据题意,该风道适合布局绿地和交通用地。(2016·3月温州市选考科目考试)下图为“我国石家庄市70年来建成区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15.推动该市建成区面积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城市人口众多 B.社会经济发展C.城市用地增多 D.城市建筑剧增16.推断该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商业用地 B.工矿仓储用地C.住宅用地 D.交通运输用地答案15.B16。C解析第15题,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16题,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知识。在城市最主要的三大功能区中,住宅用地占地面积最大。下图为“北京市以天安门为中心不同圈层写字楼各行业就业密度统计图”.读图,完成17~18题。17.各行业的就业密度()A.第二圈层差异最小B.第三圈层科技服务业最高C.各圈层差异最小的是批发和零售业D.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18.办公活动区位选择更倾向于靠近人口密集区的行业是()A.建筑业 B.科技服务业C.批发和零售业 D.教育文化业答案17.D18.C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各行业的就业密度由第一圈层向第三圈层逐渐减小,即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第三圈层的就业密度差异最小,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各圈层差异最小的是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教育文化业。故D项正确。第18题,办公活动区位选择更倾向于靠近人口密集区的行业是在三种圈层中就业密度最大的行业。由图可知,批发和零售业在三种圈层中就业密度最大,所以C项正确。下表是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表.完成19~20题。年代城区郊区常住人口(万)就业人口(万)常住人口(万)就业人口(万)1980年15020050101990年250350100502000年350450250702010年5007003508019.造成该市城区就业人口大于常住人口的最主要因素是()A.农村工业化 B.住房价格C.产业外迁 D.环境因素20.自2000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是()A.交通拥堵加剧 B.人均绿地减少C.社会治安变差 D.就业压力增大答案19。B20。A解析第19题,根据表格,城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但常住人口与就业人口差距大,说明许多是城市工作人群,不住在城区,而是在郊区居住,这是由于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土地价格上涨,城区住房价格高,工薪阶层选择在房价相对较低的郊区购买住房;产业外迁,城区的就业人口就会下降;环境因素不是主要原因;农村工业化会使得城区产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城区就业人口减少。第20题,根据表格中城区常住人口与就业人口数的不同,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每天大量上班族往返城市和郊区,这就将加剧交通拥堵,A对.绿地减少、治安变差、就业压力都不是最突出的问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1535。951705。681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1460。991543。031596.84综合常住人口容量1788。5~18701841.5~19351894.5~2000(1)读图1,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1%(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解析(1)根据人口金字塔读出数据即可,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2)该时段劳动人口数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也带来就业、住房压力较大的问题。(3)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近郊、远郊人口增多。(4)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影响较大,应该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22.(2017·杭州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5年11月25日结束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公布了北京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搬到通州的消息.北京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届时都将搬迁.仅将北京市行政服务中心保留在市区。材料二下图中甲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乙为北京城市发展规划。(1)北京是拥有上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市政府外迁有利于带动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散,缓解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的压力.(2)材料二甲图中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功能区D是建有“鸟巢”“水立方”等设施的奥体中心,A、B、C分别是________。A.中心商务区、高技术工业园、政治文化核心区B.高技术工业园、政治文化核心区、中心商务区C.中心商务区、政治文化核心区、高技术工业园D.政治文化核心区、中心商务区、高技术工业园(3)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功能区A凸显了未来北京主城区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①首都职能与国际交往②历史文化名城与国际影响力③生态宜居城市④先进制造业中心⑤高技术发展中心A.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①② D.①②③④(4)材料二乙图中昌平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适合发展下列哪些产业()①经济林、果②生态农业③旅游业④石油化工基地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②③④(5)材料二乙图中东城和顺义,土地租金较高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6)现代产业发展,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联系日益重要.试从环境和经济联系两个角度说明北京“二产发展带”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从环境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经济联系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口城市职能(2)D(3)C(4)B(5)东城距市中心近交通通达度高(6)地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方向靠近铁路、航空等交通中心(答出交通更为便利即可);更便于联系天津、唐山等环渤海经济中心(答出方便联系京津唐或环渤海经济中心即可)解析(1)市政府外迁伴随大量人口迁移,分散城市职能。(2)根据城市功能区的布局条件和图中信息判断:A为政治文化核心区、B为中心商务区、C为高技术工业园.(3)A为政治文化核心区,应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来分析未来发展方向。(4)石油化工基地污染环境,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5)据图判断东城距北京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地租较高.(6)环境方面:据图判断北京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二产发展带”应布局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远离水源地或布局在河流的下游,不易污染水源。经济联系方面:交通便利,便于联系天津、唐山等环渤海经济中心。难题拿高分下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A.20~24岁 B.25~29岁C.30~34岁 D.35~39岁2.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大幅下降 B.死亡率迅速上升C.大量年轻劳力流入 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3.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 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 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答案1。A2。C3.C解析第1题,流入人口即为外来人口,读图可知,外来人口数量最大的是20~24岁年龄段.第2题,图示外来人口占比较大,且外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使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下降。第3题,图示外来人口构成中,劳动年龄人口和少儿人口都较多,老年人口较少,说明孩子随父母一块流入上海,即处于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读“某市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4.1998~2006年,该市()A.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B.城市化水平增速最慢C.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D.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5.上图反映该市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A.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B.环境污染加剧C.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D.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答案4。C5.D解析第4题,2002~2004年市区人口变化和市区非农业人口变化曲线基本重合,说明此阶段农业人口保持稳定,故A项错误;1998~2006年,该市城市化水平增速并不是最慢的,增速最慢的是市区人口变化,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水平大于0,说明建成区面积一直在增大,故C项正确;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有相关性,但不一定都是负相关,故D项错误.第5题,该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的变化幅度,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故D项正确.6.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2011年1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