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七版: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1页
《生理学》第七版: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2页
《生理学》第七版: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3页
《生理学》第七版: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4页
《生理学》第七版: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第六章消化和吸收(F)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唾液腺胰腺肝脏胆囊消化道:附属器官:功能—1,2(p)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直接吸收蛋白质(F)碳水化合物脂肪消化吸收废物排出机械性消化(F)化学性消化六大营养物质糖、脂、蛋、水、无机盐、维生素消化吸收功能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消化腺分泌消化酶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123456消化系统概述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的消化大肠的功能吸收消化系统第一节

消化系统概述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三.胃肠的神经支配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第一节消化系统概述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一般特性(F)1.自动节律性2.伸展性大3.舒缩迟缓4.具紧张性收缩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二)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Rp)2.基本电节律(BER,慢波)(F)3.动作电位(Ap):Rp—BER—

阈电位—

Ap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2)产生机制:Cajal细胞3)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概(2)-2(I)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一)消化液的作用(二)消化液成分(三)主要的消化液1.H2O:占90%以上2.无机盐:H+、Na、HCO3等3.有机物:各种消化酶、粘蛋白概(3)唾液、胃液、小肠液、胰液、胆汁、大肠液我们每天分泌消化液的量有多少?6-8L三.胃肠的神经支配(一)内在神经系统1.分类(F)2.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1)粘膜下神经丛2)肌间神经丛概(4)-3(I)(二)外来神经系统1.交感神经:分泌NE—抑制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2.副交感神经(F)1)分泌Ach—促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3)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肽类物质2)分布:横结肠以上是称迷走N,以下称盆N概(5)-4(I)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一)胃肠激素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3.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及生长的作用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二)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及分泌方式(F)(三)胃肠激素的作用概(6)-5(I)(三)三大胃肠激素(F)概(7)-6(I)三大激素分泌刺激物功能胃泌素Gcells迷走N(Ach)蛋白质胃肠运动腺体分泌消化液促胰液素Scells盐酸脂肪蛋白质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的分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胆囊收缩素(CCK)Icells盐酸脂肪蛋白质胃肠运动腺体分泌消化液胆囊收缩五.消化道血液循环的特点(一)消化道血供的特点(二)影响消化道血流量的因素机体最大的储血器官第三节

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及调节二.胃的运动第三节胃内消化泌酸腺幽门腺贲门腺外分泌腺内分泌腺:G细胞—

促胃液素(F)胃(1)-1,2(s)一.胃液的分泌(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F)粘液细胞:粘液壁细胞:HCl、内因子主细胞:胃蛋白酶原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0.9-1.5)1)胃酸(HCl2.胃液的作用盐酸排出量(mmol/L/H)胃酸的分泌:主动分泌,餐后碱潮(F3(s))基础排酸量:空腹时(0-5)最大排酸量:进食或有药物刺激(20-25)胃(2)-3(s)分泌机制胃酸的作用杀菌促促胰液素分泌--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促Fe2+和Ca2+的吸收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胃(3)2)胃蛋白酶原HCl和自身激活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F)胃(4)-4,5(s)4)内因子-VitB12复合物:促VitB12在回肠吸收(F)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Ph2活性最强—

Ph5失活蛋白质标和胨(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F)1)Ach2)胃泌素3)组胺:H2-受体4)生长抑素胃(5)-6(s)促进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①ACh③组胺②促胃液素胆碱能N元嗜铬样细胞G细胞壁细胞M受体H2受体特异受体特异受体M受体泌酸↑质子泵口腔机械、化学刺激条件、非条件反射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1)头期(神经调节)作用机制:胃液特点:酶及酸含量均很高,占总量30%消化力最强直接作用间接刺激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迷走神经:Ach胃(6)-7(s)是条件反射过程(F)头期胃液分泌量的大小与食欲有关迷走-迷走长反射2)胃期(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机制:胃液特点:酶及酸含量均很高,占总量60%

食物中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迷走神经和壁内神经丛:直接和间接作用3)肠期(主要为体液调节)机制: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和肠泌酸素胃液特点:量少,占总量的1/10胃(7)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盐酸胃窦:pH1.2-1.5

—抑制胃酸分泌十二指肠:pH2.5—抑制胃酸分泌2)脂肪:体液调节(肠抑胃素)3)高张溶液:神经调节(肠-胃反射)胃(8)小结: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促进抑制─────────────────────────食物蛋白质糖盐酸脂肪高渗溶液─────────────────────────激素胃泌素糖皮质激素胰泌素胰高血糖素

ACTH胰岛素生长抑素抑胃肽PG

缩胆囊素肠泌酸素肠抑胃素球抑胃素─────────────────────────药物ACh组胺阿托品甲氰咪呱咖啡因乙醇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神经迷走N+

壁内N丛反射交感N+

肠-胃反射迷走-迷走反射情绪应激状态恶劣情绪━━━━━━━━━━━━━━━━━━━━━━━━━二.胃的运动(一)胃运动主要形式1)定义:食物刺激口、咽部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平滑肌舒张,胃容积增大1.胃的容受性舒张(F)2)是迷走-迷走长反射3)意义:大量食物摄入,而胃内压保持不变3.胃蠕动:推动食物由胃中部进入十二指肠(F)胃(9)-8,9(s)2.紧张性收缩:使胃腔有一定的基础压力。(二)胃排空及其控制1)胃排空动力(胃内因素-胃蠕动)1.定义2)胃排空阻力(十二指肠因素)2.胃排空控制肠胃反射(神经调节)肠抑胃素(体液调节)胃(10)食物入胃扩张迷走-迷走长反射壁内神经丛短反射G细胞释放胃泌素胃运动(主要为蠕动)↑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排空食糜、酸、脂肪、渗透压、机械扩张感受器过量食糜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胃运动↓胃排空暂停十二指肠内食物消化吸收酸,刺激减弱(+)1(p)2(p)1(I)2(I)3(I)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4(I)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内分泌腺:分泌激素5(I)内分泌细胞(胃肠道上)胃肠激素(三大H)刺激物胃肠运动和消化腺分泌6(I)1(s)主细胞G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2(s)3(s)4(s)5(s)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后N纤维直接刺激胃液分泌间接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大量胃液分泌6(s)头期胃期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蛋白质分解产物经7(s)8(s)9(s)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分泌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三.小肠液的分泌四.小肠的运动胃(1)-1,2(s)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1.胰液的无机成分和作用2.胰液中的有机成分和作用水和碳酸氢盐:由小导管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①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②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辅脂酶,胆盐脂肪甘油一脂+脂肪酸+甘油③蛋白质水解酶肠致活酶、胃酸、组织液、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和氨基酸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月示、胨蛋白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泌素(二).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为神经调节为主,胃期与肠期体液调节为主⑴神经调节●调节机制: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

(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胃泌素机制)→胰腺→胰液分泌。●调节特点:①迷走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②交感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⑵体液调节●调节因素:①促胰液素;②缩胆囊素;③促胃液素;●调节特点:①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少、水盐多,②缩胆囊素(CCK)和促胃液素则是酶多水盐少。③协同作用:促胰液素与Ach、CCK与促胰液素之间。

促胰液素Secretin:小肠粘膜“S”细胞作用: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特点:水分,HCO3-多,酶含量少

促使释放的因素:盐酸Ph<4.5缩胆囊素CCK:小肠粘膜“I”细胞作用:促进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特点:HCO3-少、含酶量大、水分较少、较粘稠,消化力强促使CCK释放的因素: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

①ACh③促胰液素②促胃液素迷走N小肠S细胞胃窦G细胞胰腺胰液分泌↑机械扩张蛋白分解产物盐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小肠I细胞④CCK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注:→表示胰酶分泌为主胰液分泌的调节总汇二胆汁

1.胆汁的性质和特点:

肝胆汁:透明澄清,金黄色、偏碱性肝生胆存:持续分泌、间歇排放三胆一卵: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

无消化酶胆囊胆汁:颜色变深,呈弱酸性,固体成分较多。

2.胆汁的作用:1)帮助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2)是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促进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和胃酸利胆作用胆盐的作用:胆盐的肠肝循环3.胆汁的分泌、排出和胆囊的作用消化间期:肝细胞分泌胆汁进入胆囊消化期:胆囊收缩

oddi括约肌舒张胆汁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舒张3.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

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胃泌素机制)→肝胆→胆汁分泌和排放。①胆盐;②促胰液素;③CCK;④促胃液素。(3)调节特点:

①促胰液素促胆汁的水、HCO3-分泌↑而胆盐不↑。3.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

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胃泌素机制)→肝胆→胆汁分泌和排放。①胆盐;②促胰液素;③CCK;④促胃液素。(3)调节特点:

①促胰液素促胆汁的水、HCO3-分泌↑而胆盐不↑。三小肠液的分泌

1.小肠液的性质和特点:

是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特点

分泌量大(1~3L/日)

2.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1)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

(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4)肠细胞内消化四、小肠的机械消化(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是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

2.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其主要作用:利消化、利吸收、助血循、推食糜

3.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特殊方式:①蠕动冲: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②逆蠕动:在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出现一种与蠕动方向相反的运动。

肠运动时,产生的声音称为肠鸣音。肠蠕动亢进时,肠鸣音增强;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1.壁内N丛的作用:当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于肠壁感受器,通过局部反射引起平滑肌的蠕动。

2.外来N的作用:一般来说,副交感N兴奋能加强肠运动,而交感N兴奋则产生抑制作用。

3.体液因素的作用:促进小肠运动的体液因素有:Ach、5-HT、P物质、胃泌素、缩胆囊素、脑啡肽等。抑制小肠运动的体液因素有:胰泌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等。第五节大肠内消化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大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润滑大便。大肠内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呈菌群集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互间能相互制约繁殖生存。有些细菌能利用食物残渣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细菌产生的酶能分解食物残渣产生沼气、氨等有毒成分。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一)大肠的运动形式:

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蠕动。集团蠕动:通常始于横结肠,快速蠕动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产生便意。多在早餐或进食后发生,每日发生3~4次。可能由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引起。(二)排便:第六节吸收一、各部位的吸收能力

口: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吗啡)。

胃:酒精和少量水分。

大肠:水分和无机盐,也吸收葡萄糖和一些药物。

小肠:能力最强、种类最多,是主要吸收的部位。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①面积保证:长5~6米+皱褶+绒毛+微绒毛→200m2;

②设备保证:酶多+转运工具+运输途径;③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约3~8h;④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具有唧筒样作用。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

吸收机制:逆浓度差、耗能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淀粉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