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
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7单元找规律
第8单元总复习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解读:
由于平面图形是二维图形,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找到对应原型,因而,学
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一些。因此,教科书在修订中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一
年级下册。本单元整体的编排结构与立体图形的编排类似,分为知识的引入(描画)、知识的
教学(分类)、知识的应用3个层次,形成了教科书编排结构上的一种“节奏美教科书充分
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E|]、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
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
识。
本单元的内容有3道例题:例1,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例2,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
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例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
形,进一步直观感知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要注意与立体图形区别开来,尤其在描述平面图形时,要让学生指
清楚、说明白,防止学生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本单元的直观观察,除了平行四边形外,辨认和区分其他平面图形
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形、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以及梳理用七
巧板拼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策略: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准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或教具(如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让学生观察,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
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从而直观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
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联系。
3.注重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交流和表达。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需要动脑、动手、
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其中表达是学生感悟的具体体现,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他
们从多角度去感悟知识,强化感知和思维,丰富活动经验。在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把平面
图形指清楚、说明白。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A教学内容
教科书P2例1,完成P3上面“做一做”,P5"练习一”第1~3题。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面从体上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通过分类,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
应用意识。
A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A教学难点
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
A教学准备
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A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师: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积木,请拿出你们的积木。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情预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立体图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描、画、E[J、拓平
面图形打下基础,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师生互动,认识“面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例1主题图。
课件出示
师:拿出你们的积木,摸一摸每一个物体的“面。你们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2)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
师:想一想,怎样将这些物体的“面”画在纸上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把立体图形上的面在纸上描出来、画出来、印出来、拓(涂)出
来。
(3)学生动手操作,拓印图形。
师:请同学们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E|J、拓出各种平面图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
分小组上台交流描出的图形。
师:所得到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些物体上的面得到的?你是怎样得到想要的图形的?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揭示课题。
师:从这些立体图形上拓印下来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
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画、E[1、拓平面图形等活动,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
间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逐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1)认识长方形。
①课件呈现长方体。
[嚏,件出示…
师:这些是什么图形?你能找到它们的“面”吗?
学生展示后课件演示长方体上的“面”。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①课件呈现正方体。
师:有同学能从正方体上找到“面”吗?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正方体上的“面”。
卷件出示
②让学生在正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师:这个面跟刚才的长方形是一样的吗?
③介绍正方形。
师:这种图形就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
①课件呈现平行四边形。
师:这个图形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
【学情预设】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不是很好描述。如果学生说“斜的”
等直观词语,要给予肯定。
②让学生在实物上找找类似图形。
③介绍图形的名称。
师: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④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有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物体。
(4)认识三角形和圆。
①课件呈现三角形和圆。
牖’件出示
师:你们找到这两种图形了吗?
②展示学生描画出的图形,介绍图形的名称。(教师板书:三角形圆)
③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有表面是三角形或圆的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然后认识这些平面
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进一步感知各平面图形的特征。同时通过寻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
学过的平面图形这一活动,有效帮助学生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三、归类整理,深化认识
1.课件出示多个图形。
/限件出示
师:请你说一说屏幕上出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教师逐一出示图形,学生辨认。
2.小组合作,对图形分类。
师: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组呢?哪几组?
3.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
师:为什么把这几个图形分为一组?
【学情预设】学生会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分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这几组。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图形按类别
分别放在一起。
刑件出示
4.比较分析,探究图形的特征。
(1)任指一类图形,寻找共同特征。
师: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圆呢?
【学情预设】学生只要说出平面图形的直观特征就行,如:长方形有4条边;正方形有
4条一样长的边;三角形有3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其中2条边是“斜的”;圆像一个
圈。
(2)根据图形特征,初步建立各类图形的概念。
学生说出各类图形的特征后,教师介绍这类图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让学生在动手分类的过程中明白所画
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或者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一类图形,为
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
四、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3上面“做一做”第1题。
师: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学情预设】只要学生说的是对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果学生说得不对,教师要让
学生明白为什么不对,在辨析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特别是学生容易将“体”
和“面”混淆,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强调“在什么物体上的面是什么形”,建立“面在体
上”的意识。如学生说“数学书是长方形”时,要更正为“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2.完成教科书P3上面“做一做”第2题。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
(2)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会画出各种不同的平面图形。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图形,其他同学判断画得是否正确。学生回答不到位时教师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体验创作的乐趣。
3.完成教科书P5“练习一”第1题。
(1)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情境图里有什么。
(2)师:题目让我们涂什么?涂的要求是什么?
(3)学生自主涂色,教师巡视并指导。
(4)学生分组展示涂色情况,师生共同评价,看所涂颜色与下面各图形所要求的颜色是
否一致,并进行修正。
4.完成教科书P5“练习一”第2题.
(1)学生在教科书上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完成后,全班集中交流。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形的序号该写在哪里?
【学情预设】学生回答时,教师要问问:“为什么写在这里?”突出各种图形的特征。
由于图形③④⑤摆放的方式不同,学生辨认的难度会大一些,让学生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去
辨认。
5.完成教科书P5“练习一”第3题。
(1)学生自主数出图中每种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2)先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全班集中展示。
【设计意图】教科书P5“练习一”第1〜3题是让学生涂一涂、辨一辨、数一数,进一
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既考查了学生对平面图形本质的理解,又渗透了分类与整理
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A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A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辨认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但对于平行四边形,学生还不是很熟悉。学生用立体图形描出平面图
形有一定的难度,立体图形容易移动,导致描出来的平面图形容易变形,需要组织学生合作
操作,让一个同学按住立体图形,另一个同学来描平面图形,效果比较好.
A作业设计
shuyishu
数一数。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A教学内容
教科书P3例2,完成P3下面“做一做”,P6〜7“练习一”第4、5题及思考题。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
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
学习积累经验。
A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A教学难点
感受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A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A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下图。
师:这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请你说一说每个图案是由哪些平面
图形组成的。
2.揭示课题。
师:你们想自己拼一拼这些图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
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丰富多彩的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美,
同时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几种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用平面图形拼图案的兴趣,为学习新知
识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感知特征
1.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课件出示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教学提示】要想拼成一个正方形,不仅要求是两个一样的长方形,还要求长是宽的2
倍。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学具,不必要向学生解释那么清楚。
(1)师:想一想,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长方形或正方形。对说平行四边形或不知道的学生加以引导。
(2)拼一拼。
师:请你拿出学具袋中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一拼,教师巡视。
(3)展示学生拼的作品。
【学情预设】学生会拼出如下两种图形。
师:你们现在知道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了吗?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说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有的学生说两个一
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图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
形,也可能拼成一个正方形。(教师板书以上两个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拼组长方形的活动,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面
进一步的拼组活动打下基础。2.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图形,那用几个同样的三角形会拼成怎样的图形
呢?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组。
学习提示:
①想一想:你准备用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大约需要几个三角形?
②拼一拼:拿出三角形来拼一拼,看看拼出来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一样。
③说一说: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2)交流展示。
师:谁来说说用了几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怎么拼的?(指定几名学生
上台展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拼法。
预设1:拿2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以下图形。
预设2:拿3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右边的图形。
预设3:拿4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以下图形。
预设4:拿6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以下图形。
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都给予肯定和引导。
通过用三角形拼图形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体验。
三、创意拼组,相互欣赏
1.师:请每个小组利用手中的平面图形拼出一些美丽的图案。
(1)学生拼组,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相互欣赏。
(3)展示学生拼出的作品。
2.课件出示“蜡烛”“小船”等拼组成的图案给学生欣赏。
通件出示
有了前面拼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这里放手让学生利用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拼图,有
一定的开放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拼一拼的活动中更好地深化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
理解。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1.完成教科书P3下面“做一做”。
学生拼一拼后,集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用两种颜色不同、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图形,使学生进一
步体会图形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
2.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4题的第(1)小题。
师:请你拿出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将正方形纸对折后沿折线剪开。
(1)让学生独立地折一折并剪一剪。
(2)交流发现。
师:比一比所剪出的两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预设1:我发现一个正方形能剪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预设2:我发现一个正方形能剪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3.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4题的第(2)小题。
(1)让学生用几张正方形纸剪一剪,贴一贴,再涂上色。
(2)展示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分解正方形,使学生感受到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或
三角形,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渗透了“轴对称”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然后放手让学生剪贴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受、欣赏到数学美。
4.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5题。
(1)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完成。
(2)交流解答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让学生根据每排空白的长度和一块砖的长度估计出缺了几块砖;也可
以让他们先画一画,在画的过程中发现方法:对照隔层砖的长度和块数会更简单;对于使用
以上两种方法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建议用学具摆一摆。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训练,将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
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5.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思考题。
(1)学生尝试完成。
(2)学生动手剪一剪后交流展示。
【学情预设】有无数种剪法,经过长方形正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将长方形分成
大小相等的两块。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A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A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组图形。整节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予了
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无序到有序的变化,同时进一步感
知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征。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空间想象力还比较差,反复拼摆才能
拼出图形。学生有可能拼出了不规则的图形,不管怎样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他们变
换一下某个图形的方向或位置,得到一个新的图案,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A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
buqudnxidmidndetuxing
补全下面的图形。
第3课时七巧板
A教学内容
教科书P4例3,完成P4“做一做”,P7“练习一”第6〜8题。
A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
四边形的认识,并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分析
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A教学重点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A教学难点
如何用七巧板拼出更多的三角形。
A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拼图(学生准备)。
A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七巧板
1.课件出示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案。
后件出示
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2.介绍七巧板的历史。
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七巧板拼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七巧板的由
来。(结合课件介绍七巧板的历史)
课件出示
七巧板的由来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
6张小桌子组成的“燕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
子组成的燕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
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燕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
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
成了“来自中国的拼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介绍七巧板
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项智力游戏,使学生感到自豪并激发学生
对七巧板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新知识教学打下基础。
3.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七巧板摆出有趣的图形。(板书课题:七巧板)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认识七巧板。
(1)课件出示七巧板的构成,学生观察。
:通,件出示
(2)请学生拿出手中的七巧板。«.
师:请大家观察,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
师:为了便于表述,我们将这七块板分别标上序号。(课件出示)
件出示…
【学情预设】预设1:这套七巧板中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预设2:三角形的数量最多。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三角形最多,有5个;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最少,各有1个。两个大的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小的三角形一样大,还有一个中
等大小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七巧板,了解它的构成,熟悉每一块板的特征,为后面的动手
拼图积累经验。
2.动手拼图,自主探索。
课件出示教科书P4例3。
件出示.......
:[四: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1)引导学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一读题目,了解有哪些要求。
【学情预设】每人用一副七巧板拼三角形,还要看谁拼得多。
(2)动手操作,拼一拼。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大家先想一想要怎么拼,然后按照你的想法再动手拼一拼,看
谁拼的三角形最多。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思考:2块板能不能拼成三角形?怎样拼?3块板能不能拼成三
角形?怎样拼?……
学生独立活动,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学情预设】学生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教师在巡视指导时,发现拼不成的,
要问学生为什么不能拼成,引导学生发现边长相等的才能拼在一起。
(3)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都拼出来了吗?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们拼的三角形。(交流时,要求学生
对照前面的序号,说清楚是用哪儿块板拼成的三角形。)
【学情预设】学生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拼法,对于各种不同的拼法让学生进行评价。
预设1:只用2个三角形拼成1个新的三角形。虽然都是2个三角形拼成的,却用了七
巧板中2种不同的三角形。对于选择同样的2个三角形拼成的1个新的三角形,可能只是摆
放的方向不同,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是摆放的方向不同,也属于同一种拼法。
边展示边说拼法。(教师板书以上图形)
(4)小结拼法。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
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开始拼,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情形后,再增加
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题审题,然后独立拼一拼,交流汇报,最后总结的方式,让
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及自我反思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让学生利用之前的经验去
“拼”,通过展示学生用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的结果,暗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一
有序:先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3.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拼成后展示交流。
师: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
(1)学生合作利用七巧板拼长方形。
(2)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拼法:
【设计意图】通过用七巧板拼图,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
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游戏活动,艺术欣赏
1.利用所有的七巧板拼成一个正方形。
(1)让学生按照教科书P4上的图形,将七巧板拼成一个正方形。
(2)让学生想办法,移动正方形中的两块板,把这个正方形变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动手拼一拼,并展示拼法。
(3)移动三角形中的一块,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
师:七巧板真神奇!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多层次的拼摆活动,掌握用七巧板拼图形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经
历探索问题的过程。
2.七巧板大比拼。
(1)学生自主创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后展示交流。
(2)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蘸件出示…
②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②每组同学自由在纸上试拼,拼成后教师把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给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巩固提升
1.判断哪个图形是由七巧板拼成的。
课件出示习题。
宿,件出示
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下面画“V''。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积累
经验,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空间观念。
4.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8题。
(1)猜一猜。
(2)动手折一折,展示所做成的正方体。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折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可以使学生形成“面
围成体”的基本认识。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A板书设计
A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所以在拼三角形、
长方形时,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再拼。在游戏活动中,移动一块、两块七巧板后变成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时,也是让学生先想想,这样做主要是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力。但是学生的差异性比较大,有的能直接说出怎么拼、怎么移,还有部分学生只有拿着图
形对比着才能完成拼组。
A作业设计
rdnshiqiqiaoban
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种图形组成的,其中()号是三
角形,()号是正方形,()号是平行四边形。
2.④号和⑥号可以拼成一个()形或()形或()形。
3.()号和()号图形完全一样,()号和()
号图形也完全一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
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
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
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牙‘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
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牙'十几减
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
题。
四、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9+79+49+6
9+99+29+5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29+()=13
9+()=149+()=15
9+()=169+()=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
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
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
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1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
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
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的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
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
—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
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
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
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
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
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1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
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o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
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9+5=7+6=8+5=
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168+()=13
9+()=158+()=17
3.12一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o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
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
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
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
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
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
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
的关系?
3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128+()=13
5+()=117+()=14
9+()=166+()=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o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
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
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
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1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口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
计算十几减凡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
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1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
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
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
写上14—8、12—5、12-4>16—9、15—8、11—3>14-9、14一8、13
—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
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
比如:5o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
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
“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613-815-6
11-717-912-7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125+()=13
2+()=115+()=14
4+()=124+()=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⑴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⑵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⑶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凡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
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
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1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
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
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
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
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
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7+917-8
16-715-5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
言讲一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
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
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⑴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
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
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
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
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
12-56+1312+4
2.比多少。
OOOOO□□□□□□□□□
△△△△OOOOOO
O比△—O比口―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o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
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
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
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
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
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
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
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
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
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
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
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
多的,用减法计算。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
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
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
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
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
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
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
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
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
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
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
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
递增lo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
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
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
的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
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
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
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
要性。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
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
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
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
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