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_第1页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_第2页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_第3页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_第4页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行为B.自然C.社会D.边沿

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沿的交叉学科。

2.人的心理活动涉及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个性B.结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性

A【解析】考察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涉及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

Ao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过程

C【解析】心理过程涉及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涉及()

A.结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结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解析】心理过程涉及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B.能力C.气质D.爱好

A【解析】心理现象涉及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结识过

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Ao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B.情绪、思维和意志

C.动机、需要和爱好D.能力、气质和性格

A【解析】本题重要考察考生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答案A

是认知过程,答案C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答案D是个性心理特性。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B.需要C.客观现实D.个性

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在人的结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B.心理特性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A【解析】略。

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结识B.情感C.能力D.意识

D【解析】人类才故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性的内容是()

A.意识B.信念C.性格D.抱负

C【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性,个性心理特性又包含

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C。11.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12.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B.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C.感知活动过程D.思维活动过程

B【解析】注旨在涉及知、情、意的整个心理过程中都有体现。

13.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倾

向性

B【解析】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

14.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B【解析】反射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

15.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映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A【解析】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映属于应激性,它没有神经系统。

16.一个原本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随着某个能引

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多次反复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该反射被称为()

A.工具性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D.第一信号系统

C【解析】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含义。

17.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防御反射D.信号反射

D【解析】此题要注意区分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不同。其他三项都属于条件

反射。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

B【解析】本题重要考察条件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注

意两者的区别。注意“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而“谈梅生津”属于第

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19.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是()

A.泛化B.分化C.强化D.动力定型

C【解析】强化的含义。

20.心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神经系统

D【解析】略。

21.一个简朴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

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D【解析】略

22.()合称为脑干。

A.延脑脑桥间脑B.间脑小脑大脑

C.延脑脑桥中脑D.脑桥中脑间脑

C【解析】略。

23.下面不属于脑干部分的是()

A.延脑B.脑桥C.中脑D.间脑

D【解析】略。

24.神经元具有()的机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映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映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A【解析】略。

2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B.顶叶C.颍叶D.枕叶

C【解析】大脑皮层的区域划分及位置要牢记。

26.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边的克制过程是()

A.正诱导B.负诱导C.扩散与集中D.互相诱导

B【解析】负诱导的含义。

27.“引水上山”体现了人类心理的()特点。

A.概括性B.预见性和目的性

C.主观能动性D.社会制约性

C【解析】“引水上山”体现了人类心理的主观的能动性。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对客观结识的反映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D【解析】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9.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A【解析】心理学独立的标志要记牢。

30.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B.亚里士多德C.杜威D.桑代克

A【解析】略

3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杜威B.冯特C.詹姆斯D.华生

B【解析】略

32.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

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

析学派

D【解析】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观点。

3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

的、最主线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

A【解析】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观点。

34.()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

件。

A.弗洛伊德B.华生C.埃里克森D.皮亚杰

B【解析】行为主义主张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35.()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

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A.精神分析心理学派B.皮亚杰

C.维果茨基D.行为主义

B【解析】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36.发生结识论的创建者是()

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奈塞尔

B【解析】略。

37.()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

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格式塔D.认知

C【解析】格式塔学派的基本观点。

38.正式建立认知心理学新方向的是()

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奈塞尔

D【解析】奈塞尔《认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39.认知心理学起源于对()心理学的反对。

A.格式塔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

C【解析】认知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忽略研究人的行为的内在过程。

40.()首创实验内省法。

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冯特

D【解析】冯特首创了实验内省法。

41.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代表人物是()

A.冯特和铁钦纳B.马斯洛和罗杰斯

C.华生和斯金纳D.詹姆士和杜威

B【解析】略。

42.把人当作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运用这些资源与

周边环境发生互相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

D【解析】略。

43.有常模进行比较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测验法D.个案研究法

C【解析】测验法需要常模来比较分析数据。

44.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佳采用()

A.个案研究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测法

D【解析】观测法的特点。

45.下列属于间接受集资料的方法有()

A.观测法B.测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C【解析】调查法的特点。

46.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进一步研究的方法是

()

A.个案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测法

A【解析】个案法的含义。

47.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

A.观测法B.测验法C.调查法D.实验法

C【解析】调查法的含义。

48.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互相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

识。这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

C【解析】系统性原则的含义。

49.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导致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

下降,这种做法违反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A.发展性B.整体性C.系统性D.教育性

D【解析】心理学研究要遵循教育性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心理过程属于结识过程的是()

A.感觉B.想象C.记忆

D.情感E.注意

ABC【解析】结识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下列选项属于个性心理特性的是()

A.价值观B.动机C.能力

D.性格E.意志品质

CD【解析】价值观,动机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一部分。

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格式塔学派的有()

A.铁钦纳B.苛勒C.霍尔

D.考夫卡E.韦特海默

BD【解析】铁钦纳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霍尔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4.下列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态度B.爱好C.动机

D.品德E.智力

ABCD【解析】品德是个性心理特性。

5.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有()

A.学习心理B.人格及其发展C.品德心理

D.教学与管理心理E.心理健康与辅导

ABCDE【解析】略。

6.两门学科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这两门学科是()

A.古代哲学B.生理学C.脑科学D.近代哲学

BD【解析】略。

7.认知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影响其诞生的学科理论有()

A.计算论B.信息论C.控制论D.系统论

ABC【解析】略。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注意B.知觉C.想象D.观测

A【解析】注意的含义。

2.“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重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

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

D【解析】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万绿丛中一点红”体现了新异刺激的对比。

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派性

B【解析】注意的集中是指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或对各种干扰刺激

进行克制。

4.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积极的注意形式是()

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朝向反射

C【解析】随意注意的特点。

5.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可以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

A.范围B.稳定性C.分派D.转移

A【解析】又叫注意的广度。

6.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

A.注意的分派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不稳定D.注意的分散

A【解析】注意分派的典型含义。要注意区分注意的分派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

分散又叫分心。

7.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板书,这种注意品质是注意的()

A.范围B.稳定性C.分派D.转移

C【解析】注意的分派。

8.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

C【解析】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性。

9.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相隔太长时间再发出起跑信号,则运动员的成绩

就也许受到明显的影响。这是由于运动员有()

A.注意的稳定性B.连续性注意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分派

C【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

动摇)。

10.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A.注意的分派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

B【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

动摇)。

11.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

交谈就也许引起人的注意,这是由于()

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B.刺激物的新奇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C.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

D.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

A【解析】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2.刚刚可以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

B【解析】绝对阈限的含义。

13.觉察刺激之间薄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D【解析】差别感受性的含义。

14.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A.提高B.减少

C.有时提高有时减少D.既不提高也不减少

C【解析】感觉适应时,通常薄弱刺激的连续作用能使感受性上升,强刺激的持

续作用能使感受性下降。所以选答案Co

15.人从明处忽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

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

A【解析】考察的是暗适应现象。暗适应是感觉适应的一种。

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感觉适应

D【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

象,叫感觉适应。

17.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的阈限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对比D.感觉的互相作用

C【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

象。

18.“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症D.视觉障碍

B【解析】感觉对比现象。

19.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感觉的()

A.适应B.同时对比

C.既时对比D.差别感受性

C【解析】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为即时对比。

20.客观物体的整体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记忆

B【解析】知觉的含义。

2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规律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B【解析】尚有知觉的整体性。

2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立即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

D【解析】此题容易混淆,一旦拟定某个事物时,就已经是知觉了,而不是感觉。

23.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的心理活动重要是()

A.记忆B.听知觉C.思维D.想像

B【解析】知觉的含义。

24.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运用了知觉

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

A【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5.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

C【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6.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认出来他,这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不变性

C【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去结识它。

2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C【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去结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

28.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运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A【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9.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

A【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去结识它。

30.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

赋予它拟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D【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去结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

31.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觉特

征是()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D【解析】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

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2.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

是知觉的()

A.恒常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整体性

A【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

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3.关于错觉的说法对的的是()

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对的的感觉

B.错觉产生的因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因素

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

C【解析】错觉是一种知觉,其产生的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并且不可

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

34.在观测中,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性的品质称为观测的()

A.目的性B.客观性C.精细性D.敏锐性

D【解析】考察观测敏锐性的含义。

35.运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的直观教学称为()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

B【解析】模像直观的含义。

36.记忆过程涉及()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D【解析】再认或回忆是属于一个过程,是两种表现形式,所以选择答案Do

37.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编码B.提取C.保持D.加工

B【解析】考察信息加工观点下记忆过程的阶段。

38.学生回答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重要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C【解析】考察再认的含义,注意和回忆区分开来。

39.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重要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D【解析】考察回忆的含义,注意和再认区分开来。

40.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

A【解析】考察情景记忆的含义。

41.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环节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B.长期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语词性记忆

C【解析】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是指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

忆。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而陈述性记忆是一种事实记忆。

42.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

经验而进行的记忆是()

A.故意记忆B.无意记忆C.意义记忆D.机械记忆

C【解析】故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相匹配,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相匹配。

43.在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是()

A.意义识记B.机械识记C.故意识记D.不随意识记

C【解析】故意识记的含义。

44.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

A语词B.形象C.情绪D.动作

D【解析】动作记忆的特点。

45.储存量大而时间短的记忆是()

A.长时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声像记忆

B【解析】瞬时记忆的特点。

46.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秒之间的记忆,属于()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

A【解析】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在4秒之内。

47.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当作时在运动的,这是由于

存在()

A.幻觉B.感觉记忆C.静止运动D.错觉

B【解析】考察瞬时记忆的特点,时间短容量大。

48.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重要是()

A.图像记忆B.言语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境编码

A【解析】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49.关于感觉记忆,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容量大

B.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时间短

C.整体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D.采用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出听觉系统存在感觉记忆

D【解析】容量上没有差异。声像记忆保持时间较长。局部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

记忆的容量。

5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B.20-40C.2〜60D.70-80

C【解析】考察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一般来说1分钟以内的记忆属于短时记

忆,

以上属于长时记忆。

51.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注意的广度是同样的,都是()组块

A.3〜6个组块B.5~9个组块C.6~8个组块D.7个组块

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

52.下列哪种现象与其他三种有所不同?()

A.组块B.复述C.选择注意D.编码

C【解析】其他三个选项都是记忆现象。

53.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

D【解析】略。

54.艾宾浩斯研究()与记忆。

A.教学B.学习C.智力D.注意

B【解析】略。

55.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

B【解析】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不均衡的。

56.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柏林D.弗洛伊德

B【解析】略。

57.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因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

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

B【解析】永久性遗忘的含义。

58.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

A.单一克制B.双重克制C.前摄克制D.倒摄克制

D【解析】双重克制兼有前摄克制和倒摄克制的特点,注意理解。

59.许多人运用上午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早上和晚

上所受的的是哪种克制的干扰()

A.双重克制B.前摄克制C.单一克制D.倒摄克制

C【解析】早上学习只受倒摄克制的影响。晚上学习只受前摄克制的影响。

6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

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克制的影响D.无前摄克制的影响

C【解析】学习后立即睡觉没有之后学习的影响。

61.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

种干扰的影响()

A.前摄克制B.倒摄克制C.双重克制D.单一克制

C【解析】双重克制分别指前摄克制和倒摄克制,因此中间部分记忆效果差。

62.为避免暂时的信息提取失败,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

依据的是()

A.线索一依存说B.干扰说C.动机说D.同化说

A【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是由于缺少相关线索,有了线索,信息就能被提

取出来。

63.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当安排在()

A.一星期后B.半个月C.半年后D.一个

月后

D【解析】略。

64.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A.表象B.想象C.后象D.印象

A【解析】此题重要考察表象的概念,但表象、想象及后象三个概念容易混淆。

表象与想象的重要区别看形象是否“新”,表象是过去的形象,而想象则对表

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

65.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达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B.发明想象C.故意想象D.幻想

A【解析】再造想象的含义。

66.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是()

A.记忆表象B.想象C.印象D.形象记忆

A【解析】记忆表象的含义。

67.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

程是()

A.再造想象B.发明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

A【解析】再造想象的含义,题干中表述的过程没有发明的成分。

68.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A.思维B.表象C.注意D.联想

B【解析】记忆表象的含义。

69.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

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A.记忆表象B.再造想象C.发明想象D.幻想

B【解析】再造想象的含义,题干中表述的过程没有发明的成分。

70.人在头脑中发明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知B.记忆C.想象D.表象

D【解析】想象的前提是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71.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A.再造想象B.发明想象C.无意想象D.空想

B【解析】略。

72.由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

A.语言B.言C.技能D.技巧

A【解析】语言的含义。

73.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是()

A语言B.言语C.对话D.独白

B【解析】言语的含义。

74.一种最基本的言语方式,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是()

A.口头言语B.对话言语C.交际言语D.独白言语

B【解析】对话言语的含义。

75.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属于()

A.独白言语B.书面言语C.内部言语D.对话言语

D【解析】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对话言语。

76.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映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A.书面言语B.独白言语C.对话言语D.内部言语

C【解析】对话言语的特点。

77.具有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A.内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白言语

C【解析】书面言语的特点。

78.()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

象。

A.内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白言语

A【解析】内部言语的含义。

79.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言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

过程是()

A.词汇知觉B.词汇理解C.词汇加工D.词汇表征

B【解析】词汇理解的含义。

80.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是()

A.语音知觉B.词汇理解C.词汇加工D.词汇表征

D【解析】略。

81.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感知B.记忆C.思维D.表象

C【解析】思维的含义。

82.医生通过观测、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发明性

B【解析】思维间接性是指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

83.由于思维的(),人们才干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

A.概括性B.间接性C.对经验的改组D.综合性

B【解析】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反映。感知觉是对事物直接的反映。

84.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

A【解析】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85.思维的过程不涉及()

A.分析与综合B.判断与推理C.比较与抽象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

B【解析】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86.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

的()

A.具体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

C【解析】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质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

的思维过程。

87.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树和分数等属于()

A.思维的抽象过程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

C.思维的分类过程D.思维的概括过程

C【解析】分类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88.把文章中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指思维过程的(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B【解析】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

89.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性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

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

B【解析】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性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

90.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性抽取出来,并区别与其他属性、特性的思

维过程称作()

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较

C【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想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性,舍弃个

别的、非本质的特性的过程。

91.以下说法中对的的是()

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重要方式是概念形成

B.思维过程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

D.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B【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根据思维的指向分类,可分为

发散思维和幅合思维。

92.“笔”这一概念的内涵是()

A.钢笔B.毛笔C.书写工具D.圆珠笔

C【解析】略。

93.“好职工”这个概念结合各种属性,如“工作努力,业绩好”、“热爱集

体、关心同事”等等。“好职工”这个概念是一个()

A.合取概念B.析取概念C.关系概念D.自然概念

B【解析】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的结合形成的。

94.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爱好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性

D【解析】变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性。

95.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也许到达的道路,通过度析与

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这样的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

B【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

96.幼儿计算应用题“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时,他的思维种类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B.抽象思维C.形象思维D.发散思维

C【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

97.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与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常规性思维B.集中性思维C.发明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

A【解析】集中性思维的含义,也叫辐合思维。

98.从目的发出,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以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种类

是()

A.发散思维B.发明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

A【解析】发散思维是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聚合思维是寻求唯一答案

的思维过程。

99.“机智”是指思维的()

A.灵活性B.灵敏性C.深刻性D.广阔性

A【解析】思维灵活性的含义。

100.所有优良思维品质集中表现在思维的()

A.批判性B.深刻性C.灵活性D.灵敏性

D【解析】思维灵敏性的含义。

10L不仅考虑问题本质,并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这是思维的(

)

A.批判性B.广阔性C.深刻性D.灵活性

B【解析】思维广阔性的含义。

102.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迷惑,这是思维的()

A.广阔性B.深刻性C.批判性D.灵敏性

B【解析】思维深刻性的含义。

103.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少()的表现。

A.深刻性B.批判性C.广阔性D.灵活性

D【解析】思维灵活性的含义。

104.“人云亦云”是缺少思维的()

A.广阔性B.批判性C.深刻性D.灵活性

B【解析】思维批判性的含义。

105.人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当机立断,不徘徊踌躇,是指思维的()

A.批判性B.广阔性C.深刻性D.灵敏性

D【解析】思维灵敏性的含义。

106.“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品质。

A.灵敏性B.广阔性C.深刻性D.灵活性

D【解析】思维灵活性的含义。

二、多项选择题

1.注意的功能有()

A.选择功能B.指向功能C.保持功能

D.集中功能E.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ACE【解析】注意的功能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

2.以下反映注意分派的是()

A.边听讲边做笔记B.吃完饭看书C.自言自语

D.自拉自唱E.跑完步学习

ABD【解析】注意的分派的含义。

3.知觉的特性涉及()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

ABC【解析】知觉的特性,知觉是直接的。

4.下列不属于模像直观的是()

A.网络模拟动画B.观测实物

C.演示实验D.到实地参观访问

BCD【解析】模像直观即观测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

网络模拟动画是模像直观。

5.下列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网络模拟动画B.观测实物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E.文艺作品赏析

BCD【解析】实物直观是指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形式。

AE是模像直观。

6.下列教学形式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地球仪B.观测标本C.演示实验

D.投影幻灯E.实地观测

BCE【解析】考察实物直观的含义。

7.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平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

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

A.语义记忆B.情境记忆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E.长时记忆

ADE【解析】是注意区分各种注意分类的含义。程序性记忆是关于“怎么做”的

记忆,情景记忆相对于语义记忆而言的。

8.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

A.视觉编码B.言语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

D.情景编码E.图像记忆

AB【解析】略。

9.前摄克制和倒摄克制可以说明()

A.遗忘的因素是由于记忆痕迹衰退B.遗忘的因素是由于干扰

C.遗忘的因素是由于压抑D.遗忘的因素是由于提取失败

E.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因素

BE【解析】略。

10.遗忘的规律()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不均衡性D.没有规律

A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特性。

11.下列属于表象基本特性的是()

A.直观性B.概括性C.整体性

D.可操作性E.理解性

ABD【解析】略。

12.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属于()的产物。

A.无意想象B.故意想象C.发明想象

D.再造想象E.幻想

BC【解析】小说家写小说一般都属发明想象。

13.语言具有如下特性)

A.发明性B.结构性C.意义性

D.指代性E.社会性和个体性

ABCDE【解析】略。

14.对话语言属于()

A.内部语言B.外部语言C.口头语言D.独白语言

BC【解析】属于外部和口头的。

15.对语言的理解可涉及以下几种?()

A.语音知觉B.词汇理解C.句子理解D.文本理解

BCD【解析】略。

16.思维按其内容分为()

A.抽象思维B.形象思维C.常规思维D.动作思维

ABD【解析】常规思维不在这个范围中。

17.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对思维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分类。

A.动作思维B.习惯性思维C.形象思维D.理论思维

ABCD【解析】按照思维的指向性分类可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8.“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这个推理是()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三段论推理

D.线性推理E.条件推理

BC【解析】题干是典型的三段论推理的形式。三段论推理属于演绎推理。

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D【解析】略。

2.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

A.心境激情应激B.快乐悲哀愤怒嫉妒

C.快乐悲哀愤怒恐惊D.快乐悲哀愤怒惭愧

C【解析】注意情绪分类的依据。

3.情绪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知

A【解析】情绪与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

4.情绪、情感是在人的哪种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A.动机B.结识C.个性D.态度

B【解析】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

5.下面不属于情绪的特性是()

A.情境性B.深刻性C.激动性D.暂时性

B【解析】深刻性是情感的特性之一。其他三个选项都属于情绪的特性。

6.()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A.热情B.应激C.激情D.心境

C【解析】激情状况下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比如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

7.()状态下,有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剧烈的生物性反映,叫适应综合症。

A.心境B.热情C.应激D.激情

C【解析】应激有这样一个过程。

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理智

C【解析】应激是一个过程。情急生智是在突发状态下产生的。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B【解析】心境具有感染性。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况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急

A【解析】心境具有感染性。

11.绝望属于()

A.心境B.应激C.激情D.理智感

C【解析】绝望是一种剧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12.悲痛时木然不动属于()

A.应激B.激情C.心境D.理智感

B【解析】悲痛时木然不动是一种剧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