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文学批评一文学批评的定义和性质文学批评是批评家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其审美感受进行理论概括,从而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优劣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过程,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概括地讲,所谓文学批评就是鉴别和评价文学作品优劣的科学,具体的讲它是哲学批评、社会学批评和美学批评的统一。1.哲学批评:
对文学作品表现的人性内涵进行哲学的概括,也就是说要发现其审美价值中的哲学意味,哲学就是为了寻找人类精神的家园,给人以精神寄托,超脱人世间的痛苦。这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对人生的彻悟。2.社会批评并非是狭隘的文艺反映论所用的那套功利性的批评,即以文学作为改造社会的工具的那种文艺观。所谓社会批评,就是不能单从文本自身的形式来评价其审美价值,而是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出发去探讨文学的审美价值的批评方法。如文学作品对读者审美需求的满足程度、读者的审美需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作品中的审美对象(作品中的社会生活)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关系;社会生活对作家创作的影响等等。3.美学批评
从情感表现、形象塑造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的优劣做出评价。看其是否表现了新的审美对象,是否运用了新的表现形式等等,在此的重点是要对文学作品的“怎么样”,做出评价。创作←—批评(中介)—→欣赏
通过对文学作品优劣的鉴别和评价,一方面把好的文学作品推荐给读者、提高读者的审美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总结文学活动的经验、集中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作家的创作水平,即对文学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起一种推动作用,以使文学的再生产和扩大的再生产能够进行下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文学批评,创作和欣赏都不能很好的进行下去,整个文学的发展必然要受到限制。二文学批评的任务1.对文学欣赏的任务鉴别、评价作品的优劣,把好的文学作品推荐给读者;指高读者的欣赏水平,所谓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批评家的任务就是要把作品的门道给读者指出来,以帮助读者欣赏文学作品。2.对创作的任务其一:概括读者的审美反应,集中读者的审美需求,给作家提供一种市场的“消费信息”,从而对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其二:对作家的创作实践进行分析评价,从正反两方面对其创作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对作家们创作水平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三:发现新作家,把那些有前途的、暂时还不被大众所认识的文学新人,及时的推荐给读者。如茅盾之于茹志娟、冯雪峰之于杜鹏程、俄罗斯文学与批评的关系等。三
批评家的修养1.理论修养
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这其中包括哲学的、文艺学的、美学的、道德、宗教、历史等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如三论,即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等。还要具有敏锐的理论思维能力,前者决定了批评家的认识水平,后者决定了其概括能力,即一要认识到,做到了然于胸;二要做到了然于口和手。2.社会生活修养生活阅历、实践经验和生活知识一定要尽可能地丰富,对社会心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如婚丧嫁取等等,知道的越多,才能深刻地认识作品,判断文学作品是否符合生活本身的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才能把握文学审美作用发挥的实际效果。因为批评家也是读者,而且是具有更高欣赏水平的“专业读者”,因此只有熟悉生活,才能感受到读者的实际感受,也才能将广大读者的审美需求集中起来,从而判断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是否符合人的理想。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必须是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概括;作品所表现的作家自我的审美感受,必须是社会心理的体现。3.美感修养
作为一个批评家,他还必须具备异常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审美感受、审美判断方面,他有时甚至要只有比作家更高的水平,最好是具有审美实践的基础,即从事过某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实践。起码要阅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有丰富的文学史方面的知识,因为批评家只有首先感受到作品的美,其次才能将其转化为理论。4.人格修养:
要知人论世,要顾及全人,要与人为善,要客观,特别是在中国,这些具有更大的意义,要爱护作家,不能为呈自己一时之快,而不顾及给作家带来的伤害。如前十七年及文革时的文学批评,即无限上纲。说理要严,对人要宽。不能借理论批评达到个人目的。
四
批评标准批评标准就是批评家从长期的审美实践中所总结和概括出的用以衡量文学作品优劣的客观的参照系统。所谓客观的就是与主观随意性相对而言的,它不应依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如个人好恶、名利得失、政治风向、领袖意志和具体的政治任务等等。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学批评的标准也就是审美实践标准,它是社会实践标准在文学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从作品反映生活和表现自我的实际状况出发,根据该作品在文学活动,即创作和欣赏中所起作用的实际效果,对其审美价值进行切合实际的评价。1.实际效果:①效果的两重性:不同的作品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来考察文学作品的效果?或者说如何根据文学作品的效果来评价其审美价值?涉及到其审美效果的两重性问题。
就是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及影响作家的程度,即广度和深度。
其一,时空的不确定性:同一部作品可能在不同的时代或不同的读者群中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作品一发表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艺术效果,但过了一段时间却被人们遗忘了。再者可能有一部分读者喜欢,而另一部分读者却不喜欢,这时它的效果就只限于喜爱它的那一部分读者。
其二,时空的确定性:有的作品虽然有时不被当时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越来越被广大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如《红与黑》。因此考察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要坚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②全面的观点──读者的检验:就是考察作品时要考虑到肯定和否定的两方面,或者各个方面的读者的接受状态,接受的为什么接受,不接受的为什么不接受等等,考察的根据只能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大多数,要辩证地看,不能说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就仅仅以读者人数的多少来确定,实际上有些作品往往只被少数人所接受,因此这个大多数应该理解为读者群的广泛,即不同民族或不同阶层的读者,这是一方面;③发展的观点──历史的判决:有些作品虽然在当时只被少数人所接受,但却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因此它在不同时代都闪烁出特有的光辉,即它能被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因而就横向来看,某一个时间段的读者人数可能是少数,但不同时代的少数人累积起来却是多数人,也就是说从时间的长河来看,则可以被不同时代的读者所接受,这比起那些产生过轰动效应然而是昙花一现的作品来,它仍然拥有广大的读者。这就是长时间内大多数人的审美效果的含义。④经典作品的范本作用:批评家在考察作品的审美效果时,不能只限于对读者的作用或读者的反应的考察,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作用,所谓作品的永恒魅力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它的范本作用,某一时代文学的艺术效果如何,就是通过那个时代的经典作品所体验出来的。某一文学流派的形成,一般具有三个标志:一,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旗帜;二,具有围绕在这一旗帜下并具有几个杰出代表的作家群;三,具有相应的代表作品,即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是文学流派或创作方法的标志。2.实际状况━━真、善、美的标准实际效果,是将作品与读者相联系来考察其审美价值的。实际状况,是由作品对生活的反映、对作家自我情感的表现,即作品的内部构成来考察其审美价值的。具体来看就是真、善、美的标准。真的标准:就是衡量作品反映生活的实际状况的标准,它强调的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考察作品的真实性,就是看其能否为读者提供一个审美的情感氛围,即能否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看其能否将读者带进作品所描绘的艺术世界之中去,从而体验到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涵,而不仅仅是认识到作品所反映的认识意义,在此,体验与认识是两回事,前者是艺术欣赏,后者是理论把握,前者要动情,后者则不用。
真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①形象的具体化程度,
就是形象对社会现象和生活细节反映的真实性的程度,即越具体、详实就越真实其审美价值就越高。②形象的概括化程度,
就是形象所显示的生活本质的真实性程度,即越普遍其审美价值就越高。③作为具体化和概括化相统一的形象的典型化程度,即具体与概括的高度统一,以最具体的形象概括出最普遍的社会生活本质。善的标准:
就是考察作品中的情感内容的实际状况的标准,它强调的是作家自我的情感表现所体现出的倾向性。在此,善并非是一种政治功利性的标准,而是对美好人性的肯定和对丑恶人性的否定,从而使读者在这肯定与否定中充分体验到人性的永恒魅力,由此达到一种道德的自我完善。列宁在评论马雅可夫斯基的《开会迷》时,曾说:“诗写的怎么样,我不知道,然而在政治方面,我敢担保这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政治的标准,而非艺术的标准。
善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①独特化程度,
即考察情感倾向性中所包含的真挚性、独创性和丰富性的程度如何。②普遍化程度,
即考察情感倾向性中所包含的社会心理的代表性、预见性和哲理性的程度如何。③作为独特化和普遍化相统一的情感的典型化程度,
即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审美情感是否达到了独特化与普遍化的高度统一,亦即是否在独特中体现了普遍,或普遍是以独特体现出来的。美的标准:
考察作品的语言形式的标准,它强调的是作品的语言形式对情感和形象内容的适应程度,即一方面是有意味的程度,另一方面是有分寸的程度。这种适应程度是以能否在文学欣赏的审美实践中给读者以审美享受为根据的。它是整个批评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板栗机械化剥壳去衣机项目发展计划
- 第3课时 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招录消防员真题
- 2025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消费信贷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 消防员工作汇报
- 项目洞室开挖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 电话客服实习报告范文4篇
- 2025年物理特性分析产品项目建议书
- 2019疏浚工程预算定额
- RFC2326(中文版+英文版+可链接目录)-RTSP
-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说课稿新人教版
- 2023新能源光伏电站检修规程
- 特种作业人员体检表
- 2016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通信规约:系统与站级监控系统通信规约
- 知识产权技术部内审核查表含审核记录
- 租船运输实务与法律航次租船合同
- 火电厂基本建设程序与设计内容深度介绍
- 古诗词九宫格题目课件
- 保险行业管理会计sap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