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S3-12/20第三篇路基、路面说明第一部分路基1、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公路挡土墙设计及施工技术细则》(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1)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按四级公路(II类)15km/h标准设计,路基宽度为3.5米,路面宽度2.5米,路肩2×0.5m,路面标准横坡为2.0%,路肩标准横坡为2.0%。(2)超高方式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中心高程,超高旋转方式为绕路基中线旋转。超高过渡段应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直线上。(3)加宽方式加宽采用一类半加宽,加宽过渡应在加宽过渡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增加的方式设置。3、路基设计3.1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边坡①根据沿线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状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边坡设计。②填方边坡:路基填方边坡坡率是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地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周边道路的边坡经验综合考虑。强膨胀土、泥炭、淤泥、有机质土、冻土(含冰的土)、红黏土,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以及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等,不得用于填筑路基。当填方边坡超过8m高,则采用分级放坡,填方至上而下一级边坡最大坡高为8m,坡率为1:1.5;二级边坡最大坡高为12m,坡率为1:1.75。各级边坡之间留2.0m宽平台,做成坡度为2%~4%的外倾横坡,利于边坡排水。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地面横坡为大于1: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3m。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砂类土、砾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路基填筑应根据填料的不同,按照规范要求,分层填筑,以保证路基压实度。③挖方边坡:设计时根据边坡岩体的不同风化状态、层面与不利结构面的组合情况,结合旧路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及边坡稳定性验算分析,确定边坡高度、坡比和边坡的防护形式。根据本项目的实际地质情况,本项目以岩质边坡为主,现状旧路挖方边坡(土质)大部分陡于1:0.3,且处于稳定状态。结合当地类似项目工程经验,本着安全第一、节约土地、降低造价的原则,挖方边坡高度大于8米时,采取分级边坡,路面以上8~10m为第一级边坡,8m以上每10m为一级,所有各级边坡间留1.0m宽边坡平台,并设2%~4%的外倾斜坡。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拟定边坡坡率第一级为0.5,第二级为1:0.75。施工时根据个别路段特殊情况可参照以下表格选择适当的边坡坡率。土质路堑边坡坡比表土的类别边坡坡率黏土、粉质黏土、塑性指数大于3的粉土1:1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1:1.5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胶结和密实1:0.75中密1:1注:黄土、红粘土、高液限土、膨胀土等特殊土质挖方边坡形式及坡度应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第7章有关规定确定。岩质路堑边坡坡比表边坡岩土类型风化程度边坡坡率H﹤15m15m≤H﹤30mⅠ类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1~1:0.3弱风化1:0.1~1:0.31:0.3~1:0.5Ⅱ类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3~1:0.5弱风化1:0.3~1:0.51:0.5~1:0.75Ⅲ类未风化、微风化1:0.3~1:0.5—弱风化1:0.5~1:0.75—Ⅳ类弱风化1:0.5~1:1—强风化1:0.75~1:1—注:①有可靠的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②Ⅳ类强风化包括各类风化程度的极软岩。(2)挖路槽、培路肩及挖土质台阶工程量,已经计入土石方工程数量表中,土石方数量按平均断面法计算。(3)土石方数量土石方数量计算至路槽底面,其中包括了土路肩的培土、填前压实土方、土质台阶挖方数量。3.2路基压实标准、压实度与竣工验收弯沉路堤填料压实的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1)路堤的压实标准路基压实度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中“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为标准,达到《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第3章的规定值。路基各功能结构层压实度要求如下表:路基各功能结构层压实度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承载比(CBR)(%)压实度(%)备注上路床0~0.35≥95中等交通下路床0.3~0.83≥95上路堤0.8~1.53≥94下路堤1.5以下2≥92碾压时压实机具应先轻后重,压实速度宜先慢后快,在直线路段压实机具的运行路线应从路基边缘向路中心,再从路中心向两旁顺次碾压,以便形成路拱;弯道设有超高坡度时,由低一侧向高一侧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坡度。并应经常注意并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并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填石路堤的压实标准:填石路堤施工应采大功率的振动压实机具或重型夯实机具,对于不同强度的填石料,压实标准应满足下表要求。施工机具无法达到上述要求时,不能进行填石路堤施工。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1.20~1.9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3下路堤>1.50(>1.90)≤6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5注:“路面底面以下深度”栏,括号中数值分别为特重、极重交通的上路堤、下路堤的深度范围。中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1.20~1.9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下路堤>1.50(>1.90)≤5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4注:“路面底面以下深度”栏,括号中数值分别为特重、极重交通的上路堤、下路堤的深度范围。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1.20~1.90)≤3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0下路堤>1.50(>1.90)≤4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2注:“路面底面以下深度”栏,括号中数值分别为特重、极重交通的上路堤、下路堤的深度范围。碾压时压实机具应先轻后重,压实速度宜先慢后快,在直线路段压实机具的运行路线应从路基边缘向路中心,再从路中心向两旁顺次碾压,以便形成路拱;弯道设有超高坡度时,由低一侧向高一侧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坡度。并应经常注意并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并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2)路堤与结构物基底的压实路堤基底在填筑前要求进行压实,其具体要求如下:一般土质地段,填方路堤基底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85%。填挖、半填半挖及新老路基交界处填方一侧的压实度:下路堤92%、上路堤94%、下路床95%、上路床95%。零填及挖方路段,路床范围内压实度不低于95%。填石路堤的密实程度在规定的深度内,以通过12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试验,当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可判为密实状态。挡土墙基底、涵洞基底换填和涵洞、通道基底一侧需回填后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5%。桥台、涵身台后填方基底和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应大于95%。(3)路基竣工验收弯沉及压实度层位验收弯沉各层压实度路基≤292.5≥953.3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路基及排水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和交通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保证路基、路面施工质量。3.3.1挖方路基(1)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占地范围内的植被,挖除树根、淤泥、耕植土及含有机质等不适宜作填料的土层,清表深度30~50cm。(2)路基挖方施工时,对顺层地段须沿层面开挖。如设计坡比与岩层倾角不符,应视实际顺层情况调整挖方坡比。开挖土方时,禁止用爆破作业施工。开挖石方时,应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断面及施工机械配备情况,采用能保证边坡稳定的方法施工。石方的爆破应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禁止用大中型爆破,影响岩体稳定,造成新的病害;潜在滑体路段附近石方路段禁止采用爆破作业。(3)不论开挖工程量和开挖深度大小,均应自上而下进行开挖,不得乱挖、超挖。(4)严禁在坡面上挖洞取土。(5)挖除土石方应及时排除,不可堆积于坡面上,以免增加负荷后造成新的地质病害。(6)路堑边坡开挖前,应首先砌筑截水沟,将坡面水截流,以有利于边坡稳定。(7)深路堑开挖宜采取分层纵挖法,即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挖掘前进的开挖方法。(8)路堑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高、长边坡应分段进行,开挖后应及时防护,对有特殊设计的边坡应分段及时防护。(9)路堑边坡开挖,应有序组织施工周期,尽量避免雨季开挖。(10)施工中,为确保边坡岩体不被大面积破坏,确保边坡稳定,严禁采用大爆破开挖。(11)临近房屋段挖方,不可进行爆破施工,必须采用炮机机械凿打施工。3.3.2填方路基(1)填筑地表低洼处,应清除树根草皮或淤泥腐植土,清表深度30~50cm,并排干地表积水,再行填筑。(2)填方施工时,在填筑期内,应加强地表及地下排水,盲沟进出口不得阻塞。软基施工地段,应严格控制填土速度,避免填土过快发生软土地基失稳的事故。(3)桥涵填方应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填筑石料,并设置横向盲沟,分层夯实,夯实厚度不得超过20cm,以满足压实度要求。(4)路基填筑时,应随时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检测,并定期观测路基沉陷,根据观测值来调整施工填筑方法和采取应对措施。(5)当采用土石混填填筑路堤时,应将石块大面向下,小面向上分开摆平放稳,缝隙内填以土或石屑,层厚以30~50cm为宜,不得超过50cm。4、路基填挖交界处理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方区设计应符合填方路基的有关规定。对于坡比陡于1:2.5的纵向半填半挖路基,为了减少半填半挖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早期开裂错台现象,对于路基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内的填料在施工时应综合考虑,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如砂卵石、碎石等填筑,同时对挖方区路床0.8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碾压;挖方区为土质或软质岩石时,应对挖方区路床范围不符合要求的土质或软质岩石进行超挖换填或改良处治;填方区宜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当挖方区为硬质岩石时,填方区宜采用填石路堤。5、路基防护工程5.1设计参数设计荷载:公路—II级;挡墙基底摩擦系数f=0.3(根据岩土类型决定);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φ=30°,填料容重γ1=19KN/m3;墙身圬工容重γ2=24KN/m3;挡墙稳定系数:抗滑稳定系数Kc≥1.3;抗倾覆稳定系数Ko≥1.5。5.2挡墙构造和材料要求(1)路肩墙:防护高度大于等于4米时采用衡重式挡土墙,墙身材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其中片石含量不得大于20%。所用片石应匀质、不易风化、无裂隙且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30,石料规格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2)护肩墙:防护高度≤2米时采用护肩墙,墙身材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其中片石含量不得大于20%。(3)护面墙:墙身材料同路肩墙一致。(4)路堤墙:在路基填筑高度较大或陡坡路堤修筑路堤墙,墙身材料同路肩墙一致。(5)修筑在斜坡地面上的挡土墙,基础前趾埋入地面的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基础前趾埋入地面的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离土层类别最小埋入深度H(m)距地表水平距离L(m)示意图硬质岩层0.601.50软质岩层1.002.00土层≥1.002.50(6)沿墙长每隔10~15m和与其它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置伸缩缝,在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0.02~0.03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0.15m。(7)沿墙高和墙长应设置泄水孔,按上下左右每隔2~3m交错布置。折线墙背的易积水处亦应设置。泄水孔采用直径0.10m的PVC管安装或预留10cm×10cm方孔,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0.3m,而在浸水地区的挡土墙应设置在常水位以上0.3m,并对设计洪水位+0.5m以下的填料采用透水性材料(如碎石)。(8)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在泄水孔进水端回填1.0m厚碎石作为反滤层,外侧铺设渗水土工布,并在最低排泄水孔下部设置胶泥隔水层,不使积水渗入基底。(9)当墙后渗水量较大或在集中水流处(如泉水等),为了减少动水压力对墙身的影响,应加密、加大泄水孔尺寸或增设纵横向地下排水设备(如渗水暗沟等)。其出水口下部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空基础。(10)挡墙基底倒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11)挡土墙基础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中或岩石上,基础的埋深不小于1.0m,墙趾外襟边宽度到达设计要求。(12)位于软弱土基上的挡墙,基础开挖后,如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将一定范围内软土挖除,采用级配砂砾换填处理地基,砂砾垫层的应力扩散角取30°。5.3挡土墙与其他建筑物的连接(1)临河浸水挡土墙的上下游端部与河岸连接要圆顺,挡墙基础可能受到冲刷的路段对河床进行铺砌。(2)路肩挡土墙与桥台衔接时,在台尾或锥坡挡墙与挡土墙间应设置伸缩缝。(3)路肩挡土墙与路堤衔接时,在墙头设置锥坡,挡墙埋入锥坡中0.75米。一般情况下,沿路堤横断面方向与路堤设计边坡坡度相同;顺路线方向,锥坡边坡统一为1:1.0。(4)当涵洞与挡墙相交时,挡墙墙身与洞口一起砌筑,只是在墙身上预留洞口;在涵洞净跨径范围内做钢筋混凝土盖板过梁,使墙身成为整体;伸缩缝或沉降缝应避开涵洞设置。(5)在路侧设有波形梁护栏路段,路肩墙施工时,应预埋波形梁护栏立柱。5.4墙身施工5.4.1M7.5浆砌片石挡墙施工(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疏通地面排水系统。采用挖掘机开挖时严禁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挖至设计基底应预留20cm采用人工刷底、修整,确保基底平整,几何尺寸及基底高程符合要求。基底要刷成20%的反坡(即内低外高),防止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挡土墙向外滑动。开挖时保证边坡稳定,基底开挖的平面尺寸应比设计尺寸加宽50cm左右;基坑坑壁坡度应视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坡比。基础开挖后若出现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应向有关部门汇报,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基底承载力,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要留足回填需要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在基坑边弃土时,坑边的堆土应距基坑上口边缘1.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2)浆砌基础①砌筑前应将石料表面清洗干净,用水湿润,在基坑内外两侧立杆挂线,外侧面线应顺直平整、逐层收坡。②砌筑基础时应先坐浆后砌石。③基础沉降缝设置要求同墙身。④基础浆砌完成后立即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基坑,用小型机械分层夯实,并使表层稍留向外斜坡,以免积水渗入浸泡基底。(3)砂浆拌合为了保证砂浆的实际配置强度,施工配合比以重量计进行配料,采用小型搅拌机械拌合。砂浆拌合投料顺序为砂、水泥干拌后再加水湿拌,湿拌时间不得少于45s。砂浆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30~50mm),一般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合,已超时或凝固的砂浆不得使用。(4)浆砌墙身①为了控制好墙身内外侧的坡度,砌筑前,用松木板钉好坡度架并立于砌筑段的两端,挂横线分段分层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块石在砌筑前浇水湿润,石料表面有污垢应冲洗干净。分层砌筑以2~3层石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工作层的水平缝大致找平,不同层位的竖缝应相应错开,不能贯通。②每层砌石都应先坐浆后砌石,坐浆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紧密连结,且砌石砂浆密实饱满。应选用具有比较整齐表面的大尺寸石块作为定位石(角隅石)及镶面石。分层砌筑时各砌层应先砌角石,后边石或面石,最后才砌筑腹石。外围固定砌块应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定位石的砌缝应满铺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③砌筑腹石时,砌体中的石块应大小搭配,石料间的砌缝要互相交错、咬搭,砂浆密实。石料之间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准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砌筑过程中应将石料的缝隙留开,保证2cm的深度,以利于勾缝。④浆砌块石应嵌入边坡内0.2m,以防表水灌入。相邻挡土墙设计高差较大时,应先砌筑高墙段。砌筑中断时,应将砌筑好的石层空隙用砂浆填满,再砌筑时应将石层表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工作缝应留斜茬。⑤浆砌临近至设计高度时,应用较平整的石块砌筑顶部,并用水泥砂浆全面找平,顶面的横向流水坡度宜为2%。砌体在砌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平面位置、断面尺寸和坡度,确保砌体外观及内在质量。⑥砌筑的挡土墙需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为2~5m,孔内安装直径10cm圆形PVC管。预设泄水孔的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泄水孔向外横坡一般为3%。上下排泄水孔应交错设置,最底层泄水孔距底面高度宜为30cm。按设计要求设置砌体沉降缝,一般每10米设置一道(与基础沉降缝对应),每道沉降缝应垂直贯穿整个砌体断面,缝宽宜在2cm左右,缝内填塞沥青麻絮,填塞深度不小于20cm。(5)砂浆试件制作每工作台班制作两组自检用的和一组监理抽检用的标准养生试件,一组试件由6块试块组成。制作时将砂浆分两层(每层约40mm)先后放入涂了脱模剂的试模中,用捣棒(直径为20mm、长度200mm的钢棒,底面加工成平面)对每层砂浆均匀插捣25次。第二层插捣完毕后,用抹刀沿模壁插数次,使砂浆高出模壁6~8mm.。试件成型后0.5~1小时,再用抹刀刮掉剩余砂浆,并抹平表面在现场覆盖养护,一般情况下24小时脱模并标注施工部位和日期后分别送至施工单位和驻地办试验室标准养生。(6)抹面挡土墙在砌筑完毕后要对墙顶抹面,抹面砂浆不低于M10,抹面厚度一般为20~30mm。抹面顶的流水横坡度宜为2%。抹面段落沉降缝的设置要求同墙体,待顶面沉降缝完工后再予抹面,抹面结束后用C30水泥浆在沉降缝顶面勾出流水条。抹面宽度应超出墙体顶面外侧边线2cm,俗称“戴帽子”,“帽子”应沿墙体下延与墙体连成整体,帽厚宜为6cm。(7)勾缝浆砌块石挡土墙应勾凹缝,而且是真凹缝,严禁勾假凹缝。勾缝后石块轮廓不能被掩盖,真实砌缝的准确位置和宽度应清晰可见。勾缝前应检验缝槽深度不小于20mm,缝槽宽度应是砌缝的真实宽度,用M10砂浆勾缝,缝面高度比砌体石略低2~4mm,勾缝砂浆面应平整、光滑,勾完缝后,砌石轮廓分明、清晰可见。(8)墙背回填待砂浆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能回填墙背填料,以确保墙体稳定。采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压实,回填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墙后泄水孔部位设置用双层防水土工布包裹的砂砾反滤层。视作业面空间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压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到冲击影响,临近墙背1.0米的范围内,应采用手扶式震动压路机等小型压实机具碾压。(9)养生砌体砌筑完成后应及时用草袋或土工布进行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养护期一般不得小于7天。养生期间应避免碰撞和承重,冬季低温施工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10)质量要求墙身砌筑时应分层错缝,砂浆应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5.4.2C20片石混凝土挡墙施工(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疏通地面排水系统。采用挖掘机开挖时严禁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挖至设计基底应预留20cm采用人工刷底、修整,确保基底平整,几何尺寸及基底高程符合要求。基底要刷成20%的反坡(即内低外高),防止墙内土的挤压力引起挡土墙向外滑动。开挖时保证边坡稳定,基底开挖的平面尺寸应比设计尺寸加宽50cm左右;基坑坑壁坡度应视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坡比。基础开挖后若出现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应向有关部门汇报,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基底承载力,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要留足回填需要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在基坑边弃土时,坑边的堆土应距基坑上口边缘1.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2)基础施工①基础施工前,试验室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若试验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继续施工基础,若试验承载力达不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则对基底进行重新处理,采用换填片石、土夹石(含石量≥70﹪),使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②浇筑基础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C20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③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混凝土收缩开裂。在基础上墙身部分插入钢筋,使基础与墙身连接紧密。(3)墙身浇筑①基础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墙墙身浇筑边线。②模板安装:1)模板采用胶合木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
2)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臵正确;
3)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6)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混凝土面的观感质量。7)模板采用M14×500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D48×3.5钢架管横、竖龙骨加固,并配以大号蝶形卡紧固,对拉螺杆按1000×500的间距布置,设置时将泄水孔位置与螺杆紧贴布置,紧贴模板的竖向龙骨间距不得大于500㎜。③浇筑混凝土: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的C20混凝土要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若分几次浇筑,施工缝处插入片石,以连接两次浇筑的混凝土。
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c)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d)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g)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e)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3)混凝土振捣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c)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Ⅰ.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Ⅱ.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臵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Ⅲ.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Ⅳ.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Ⅴ.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d)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④片石混凝土规格要求1)混凝土中掺入的片石量不应对应其体积的20%。2)片石材料要求:无裂纹、无风化、夹层、水锈,且未被烧过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30。石块的最大尺寸不超过填放处结构最小尺寸的1/4,片石的厚度应为150~300mm。所用的片石均冲洗干净,不得留有其它杂物。(4)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①最低一排泄水孔以下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15cm,回填30cm,用人工分层夯实。②当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混凝土墙体的质量。③墙背回填材料采用透水性填料,按30cm一层分层填筑夯实。④墙身于地面以上部分,每隔2米上、下、左、右交错设臵泄水孔。应严格控制泄水孔位臵,保证其位臵准确,横平竖直。孔内预埋φ10cmPVC管伸入墙背10cm,端部20cm处用土工布包裹。最底排泄水孔下部及墙顶以下0.5米的范围内设夯填黏土防渗层。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泄水孔5﹪的流水坡度,并保证泄水孔向外排水顺畅。⑤挡墙沿墙身方向结合墙高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挡土墙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填塞深度20cm。(5)混凝土养护:
①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②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③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④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6)混凝土拆模:①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季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②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③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④拆除临时埋设与混凝土中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⑤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⑥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7)质量要求①地基与基础必须满足规范要求。②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③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蜂窝麻面现象。④墙背填料应复合规范要求。⑤沉降缝、泄水孔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5.5施工注意事项挡土墙施工应与设计要求相配合。除按相关施工规范中所规定者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施工前应作好地面排水系统和安全生产的准备工作,基坑开挖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第12章(明挖地基)的有关要求进行。浸水挡土墙宜在枯水季节施工。(2)挡土墙基础如置于基岩时,应清除表层风化部分,如置于土层时,不应放在软土、松土和未经特殊处理的回填土上;当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按设计进行换填或做扩大基础,当基础开挖后情况与设计值偏差较大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做必要的调整、修改。墙后临时开挖边坡的坡度,随不同土层和边坡高度而定。在松软地层、坍方或坡积层地段,基坑不应全段开挖,而采用跳槽开挖的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附近时,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其承载力,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若不能立即进行基础施工,或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若发现岩基有裂缝,应以小石子混凝土将裂缝灌注饱满,以防止基础折裂而致墙身外倾,影响挡墙安全。(3)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基坑内、基坑附近以及墙后填料表面积水能迅速排除,保持基坑干燥,基坑最好随砌随填随夯实,应先将靠近基底部分回填,以免积水下渗至基底。墙身分层错缝砌筑,严禁形成通缝。墙身砌出地面后,基坑必须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不小于4%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下渗。(4)挡土墙沿线路方向位于斜坡上时,基底纵坡应不陡于5%,当纵坡陡于5%时,应将基底做成台阶形式。横向位于斜坡上时,较坚硬岩石地段可做成台阶形,台阶的切割应满足设计要求。(5)挡土墙砌筑时砌料应靠紧坑侧壁,使之与岩层结为整体,以防止岩层发生变形对挡墙产生推挤力,影响挡墙安全。(6)挡土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先处理填方基底(铲除草皮和开挖台阶等),然后填土,以免填方顺原地面滑动。墙背填料回填需待墙身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进行。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采用高膨胀性和高塑性土壤,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夯实,不允许向着墙背斜坡填筑。为确保墙后填料的压实度,挡土墙的砌筑、墙背回填及压实各工序应紧凑,回填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7)浸水挡土墙墙后应采用透水性材料填筑,以利迅速排出积水,减少由于水位涨落引起的动水压力。在采用围堰施工地段,宜在枯水季节施工,一般应分段开挖,避免过多挤压河身加剧冲刷。(8)墙背回填应选用符合设计参数的填料,墙身断面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尺寸,避免实际施工与理论计算结果产生偏差对挡墙安全产生不利因素。(9)墙身砌筑时应分层错缝,砂浆应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6、路基、路面排水本项目排水系统由路面排水、路基排水及涵洞构成。6.1路面排水路面排水以2.0%双向路拱和超高段以超高横坡汇入边沟、排水沟(或洼地)。6.2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系统由地表排水与地下排水组成,结合项目的公路等级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本项目路基排水系统仅有地表排水。地表排水在填方段主要依靠两侧坡脚位置的路堤边沟,在挖方路段主要依靠两侧坡脚位置的路堑边沟、平台截水沟及坡顶外侧的坡顶截水沟,并通过急流槽、跌水井等构造将汇水接入排水沟或直接通过桥涵排出路界。(1)路堑边沟路堑边沟沟底纵坡除特殊设计外,与路线纵坡一致,且不小于0.3%,边沟采用梯形断面,尺寸一般为40cm(高)×40cm(宽)。路堑边沟沟底采用C25混凝土,厚10cm;沟帮采用M7.5浆砌片石,厚25cm。路堑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路床成型后,利用路堑边沟基坑形成的沟槽,进行路基、路面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6.3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并经常维护,保证水流通畅。(2)路堤施工过程中,各施工作业面设2%~4%的排水横坡,层面上不得积水,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刷边坡。(3)施工中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4)排水设施施工质量须满足设计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要求。(5)浆砌片石砌体不得有空隙、砂浆饱满,沟壁根据设计要求采用M10砂浆抹面或勾缝处理。(6)预制和现浇混凝土构件必须保证表面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壁面处理前必须清除表面污物、浮灰等,混凝土一般要求采用搅拌机拌合。(7)圬工排水设施须按设计要求每15m设置一道伸缩缝,伸缩缝一般采用沥青麻絮填塞,防止渗水。(8)水沟、渗沟放样准确,基坑开挖成形后,整平夯实,并且沟底较平缓地段采用水平仪进行沟底标高检测,以保证水沟排水通畅、不积水,进出口接头处标高衔接好。(9)截水沟应先施工,与其它排水设施衔接平顺。(10)截水沟要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渗与加固处理。地质不良地段、土质松软路段、透水性大或岩石裂隙较多路段,截水沟沟底、沟壁、出水口都要进行加固处理,防止水流渗漏和冲刷。(11)排水沟线形平顺,转变处一般为弧线形。7、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7.1路基土石方调运土石方调运尽量在经济运距内实现,调运后有多余土石方则设置弃土场。施工中的土石方不可能与设计土石方完全准确,故土石方调运没有考虑松散系数,全按松方进行调运。本项目清除表土部分,应全部弃掉,填料采用前后邻近开挖石料或非膨胀性土。但鉴于山区公路施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影响因素的情况,建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段内的土石方调运进行合理优化调整,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7.2路基弃方的布置由于本项目全线填方较多,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借方采购应按业主指定,运距均暂按5km计。7.3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在路线选线时,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尽最大可能地少占耕地。第二部分路面1、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8)《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5142—2019);2、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原则(1)面层本项目采用20cm厚C30混凝土路面。(2)基层本项目采用10cm厚级配碎石基层。(3)路基路基按其填挖值与上路床土石类型可分为填土路基、零填零挖路基与石质挖方路基三类。路基在成型后必须始终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考虑到当地多雨潮湿等气候与地质特性,应在零填挖路基回填一定厚度的透水性材料,对于石质挖方路基,其超挖部分必须采用具一定承载能力的透水性材料(禁用细粒土)找平并填隙、碾压密实,路基成型后的回弹模量值E0≥40Mpa。3、材料技术要求3.1级配碎石基层1、粒料类材料基层级配碎石的CBR值应符合下表规定结构层公路等级中等交通、轻交通基层二级及以下二级公路≥120底基层二级及以下二级公路≥60(1)粗集料①用作被稳定材料的粗集料宜采用各种硬质岩石或砾石加工成的碎石,也可直接采用天然砾石。②粗集料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表3.6.1的Ⅰ类规定,用作级配碎石的粗集料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表3.6.1的Ⅱ类规定。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层位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试验方法Ⅰ类Ⅱ类压碎值(%)基层≤35≤30T0316底基层≤40≤35针片状颗粒含量(%)基层—≤20T0312底基层—≤200.075mm以下粉尘含量(%)基层——T0310底基层——软石含量(%)基层——T0320底基层——③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要求宜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表3.6.2的规定。粗集料规格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公称粒径(mm)5337.531.526.519.013.29.54.752.36G120~4010090~100——0~100~5———19~37.5G220~40—10090~100—0~100~5———19~31.5G320~25——10090~1001~100~5———19~26.5G415~25——10090~100—0~100~5——13.2~26.5G515~20———10090~1000~100~5——13.2~19G610~30—10090~100———0~100~5—9.5~31.5G710~25——10090~100——0~100~5—9.5~26.5G810~20———10090~100—0~100~5—9.5~19G910~15————10090~1000~100~5—9.5~13.2G105~15————10090~10040~700~100~54.75~13.2G115~10—————10090~1000~100~54.75~9.5④作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底基层被稳定材料的天然砾石材料宜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表3.6.1的要求,并应级配稳定、塑性指数不大于9。⑤应选择适当的碎石加工工艺,用于破碎的原石粒径应为破碎后碎石公称最大粒3倍以上。(2)细集料①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规格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表3.7.3的规定:细集料技术要求规格名称工程粒径(mm)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公称粒径(mm)9.54.752.361.180.60.30.150.075XG13~510090~1000~150~5————2.36~4.75XG20~3—10090~100————0~150~2.36XG30~510090~100————0~200~4.750~4.75②对0~3mm和0~5mm的细集料应分别严格控制大于2.36mm和4.75mm的颗粒含量。对3~5mm的细集料应严格控制小于2.36的颗粒含量。③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3.2水泥混凝土面层(1)水泥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42Mpa,弯拉强度不低于5.0Mpa。水泥的各项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表3.1.2中中等交通路面的相应指标要求。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应对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同强度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严禁混合使用。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2)集料粗、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并应符合规定级配;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碎石)或19.0mm(卵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2.5,水泥含量不得小于300Kg/m3,砂的含泥量不宜超过3%。混合料的配合比应符合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碎石的压碎值面层应小于20%,基层应小于25%。用做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下表级配要求。碎卵石或碎石中粒径小于75μ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粗集料标准级配见下表:面层粗集料标准级配范围粒径方筛孔尺寸(mm)级配2.364.759.5161926.531.537.5类型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4.75~1695~10085~10040~600~10成4.75~1995~10085~9560~7530~450~50级4.75~26.595~10090~10070~9050~7025~400~50配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3)砂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砂分级方筛孔尺寸(mm)0.150.30.61.182.364.75累计筛余(以质量计)(%)粗砂90~10089~9571~8535~655~350~10中砂90~10070~9241~7010~500~250~10细砂90~10055~8516~400~250~150~10(4)碎石碎(砾)石应质地坚硬,并应符合规定级配,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6.5mm。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的技术指标项目技术要求II级碎石压碎指标(%)<15卵石压碎指标(%)<14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8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15含泥量(按质量计%)<1.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2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1.0岩石抗压强度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表观密度>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孔隙率<47%碱集料反映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5)外加剂①应经配合比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②为减少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改善和易性,节约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可掺入减水剂。③夏季施工或需要延长作业时间时,可掺入缓凝剂。④冬季施工为提高早期强度或缩短养护时间,可掺入早强剂。⑤严寒地区抗冻,可掺入引气剂。(6)水水应洁净、不含有害杂质,饮用水可直接使用。(7)钢筋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钢筋品种、规格,应符合没计要求;②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或颗粒状,片状锈蚀应清除。(8)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应根据现场原材料的情况进行28d龄期的抗弯拉强度试验确定水泥剂量,混凝土面板28d设计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9)填缝料混凝土路面的构造缝必须用专用填缝料灌缝,填缝料的性能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3.9.2—2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见表。加热施工式填缝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高弹性型填缝料技术要求针入度(0.01mm)<90弹性复原率(%)≥60流动性(mm)<2(-10℃)拉伸量(mm)≥15本项目填缝采用聚氨脂的标准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聚氨脂的技术要求性能要求灌入稠度(s)<20拉伸强度(MPa)≥4粘结强度(MPa)≥4断裂伸长率(%)≥504、施工技术要求4.1.水泥混凝土施工4.1.1混凝土拌和物的浇筑(1)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模板的制作与立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钢模板的高度应与混凝土板厚度一致;②钢模板的高度允许误差为±2mm,企口舌部或凹槽的长度允许误差为±1mm;③立模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支立准确稳固,接头紧密平顺,不得有离缝、前后错茬和高低不平等现象。模板接头和模板与基层接触处均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涂隔离剂。(2)混凝土拌和物的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混凝土板一次摊铺;②摊铺厚度应考虑振实预留高度;③采用人工摊铺,应用锹反扣,严禁抛掷和耧耙,防止混凝土拌和物离析:(3)混凝土拌和物的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混凝土板靠边部和板角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再用功率不小于2.2KW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振捣时应重叠10cm~20cm,然后用振捣梁振捣拖平。有钢筋的部位,振捣时应防止钢筋变位;②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并不宜过振,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宜少于15s;水灰比小于0.45时,不宜少于30s;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宜少于20s;③当采用插入式震动器与平板式振捣器配合使用时,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而后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④振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4.1.2浇筑混凝土面板浇筑水泥混凝土面板,采用真空吸水工艺,应按下列要求操作:(1)采用真空吸水的混凝土拌和物,按设计配合比适当增大用水量,水灰比可为0.48~0.55之间,其他材料用量维持原设计不变;(2)混凝土拌和物经振捣、整平后进行真空吸水。真空吸水时间(min)宜为板厚(cm)的1.5倍,并应以剩余水灰比来检验真空吸水效果;(3)真空吸水的作业深度不宜超过30cm;(4)开机后真空度应逐渐增加,当达到要求的真空度(500~600mm汞柱)开始正常出水后,真空度要保持均匀;结束吸水工作前,真空度应逐渐减弱,防止在混凝土内部留下出水通路,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5)混凝土板完成真空吸水作业后,用抹光机抹面养生,并进行拉毛或压槽等工作。4.1.3混凝土拌和物整平混凝土整平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补找平板面,应选用碎(砾)石较细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原浆,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找平;(2)混凝土拌和物,经用振动梁整平后,可再用滚筒进一步整平;(3)设有路拱时,应使用路拱成形板整平,整平时必须保持模板顶面整洁、接缝板面平整。4.1.4混凝土板做面水泥混凝土做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做面时,应设置移动式遮阳棚,防止烈日暴晒;(2)做面前应做好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掉边、缺角。做面时严禁在面板混凝土上洒水、撒水泥粉;(3)做面宜分二次进行。先找平抹平,待混凝土表面无泌水时,再作第二次抹平,混凝土板面应平整、密实;(4)抹平后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其拉毛或压槽深度应为l~2mm。4.1.5混凝土面板接缝施工(1)胀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与板面必须垂直,缝隙宽度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下部应设置胀缝板,上部应灌填缝料;②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可设在缝的一边,或交错布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板面与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得大于5mm,传力杆的固定.可采用顶头木模或支架固定安装的方法。(1)缩缝的施工,应采用切缝法,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压缝法,切缝法和压缝法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切缝法施工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应采用切缝机进行切缝;②切缝前应调整刀片的进刀深度,宜为1/4板厚,切缝时应随时调整刀片切割方向,停止切缝时,应先关闭开关,将刀片提升到板面以上,停止运转;③切割时刀片冷却用水,其压力不低于0.2MPa;④碎石混凝土的最佳切缝抗压强度为6.0~12MPa,砾石混凝土为9.0~12.0MPa;⑤待缝槽干燥后,应尽快灌注填缝料;⑥压缝法施工当混凝土拌和物做面后,应立即用振动压缝刀压缝,当压至规定深度时,提出压缝刀,用原浆修平缝槽,严禁另外调浆,然后,应放人铁制嵌条再次修平缝槽,待混凝土终凝前泌水后,取出嵌缝条,形成缝槽。4.1.6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施工纵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缝纵缝对已浇混凝土板的缝壁,应涂刷沥青,并应避免涂在拉杆上。浇筑邻板时,缝的上部应压成规定深度的缝槽。(2)企口缝纵缝宜先浇筑混凝上板凹榫的一边;缝壁应涂刷沥青,浇筑邻板时,应靠缝壁浇筑。(3)整幅浇筑纵缝的切缝或压缝,应符合本设计的有关规定;(4)纵缝设置拉杆须采用螺纹钢筋,并应设置在板厚中间,设置拉杆的纵缝模板,应预先根据拉杆的设计位置放样打眼。4.1.7填缝施工填缝料一般分为加热施工式填缝料和常温施工式填缝料。(1)用于水泥混凝上路面修补的填缝料应具备如下技术性能:①与水泥混凝土板缝壁具有较好的粘结力。当混凝土板伸缩时,填缝料能与混凝土板缝壁粘接牢固,而不致从混凝土缝壁上拉脱。②具有较高的拉伸率,填缝料必须能随混凝土板伸缩,而不致被拉断。③耐热及耐嵌忍性好,在夏季高温时,填缝料不发生流淌。填缝料应耐砂石杂物嵌入,保证混凝土板伸胀不受阻。④具有较好的低温塑性。在冬季低温时,填缝料不发生脆裂,仍具有一定的延伸性。⑤耐久性好。填缝料应能在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即耐磨、耐水等,不过早老化。填缝料寿命不得低于3年。胀缝板材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胀缝板材的技术要求木材类塑胶、橡胶泡沫类纤维类压缩应力(MPa)5.0~20.00.2~0.62.0~10.0弹性复原率(%)≥55≥90≥65挤出量(mm)<5.5<5.0<3.0弯曲荷载(N)100~4000~505~40(2)加热施工式填缝料加热施工式填缝料的品种主要有聚氯乙烯胶泥、沥青橡胶类和沥青玛蹄脂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加热施工式填缝料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低弹性型高弹性型针入度(0.1mm)<50<90弹性(复原率)(%)≥30≥60流动度(mm)<5<2拉伸量(mm)≥15≥15(3)常温施工式填缝料常温施丁式填缝料的品种主要有聚氨酯焦油类、氯丁橡胶类、乳化沥青橡胶类等。其技术要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变更后员工试用期工资及福利待遇协议3篇
- 2025年度显示屏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合同3篇
- 2024年版: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服务合同
- 2024年简化版门面租赁协议范例版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与个人签订房屋维修借款合同3篇
- 2024年经销商购车协议模板解析版一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产业项目策划与投资委托合同3篇
- 2024年汽车品牌质押融资合同书3篇
- 2024年中国苯磺酸乙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修复与治理协议
- 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
- 企业文化、战略与电力能源知识参考题库练习卷含答案(一)
- 福建南平武夷高新技术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 2024年设备维修部管理制度(6篇)
- GB/T 45083-2024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
- 精神科护理工作计划例文
- 2024山地买卖合同模板
-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 景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