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

2.由于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全球性的问题。

A.20世纪后期B.进入20世纪后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3.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4.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5.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6.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

7.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8.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9.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A.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B.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C.生态学研究层次D.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10.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密度B.多度C.盖度D.频度

1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12.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13.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

A.植物、动物B.生产者、分解者C.动物、微生物D.水、植物

14.与r对策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出生率________,寿命()

A.低,长B.低,短C.高,长D.高,短

15.野生向日葵的根分泌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抑制了其他植物的生长。这种现象是由()。

A.种间竞争引起的B.种内斗争引起的C.他感作用引起的D.进化原则引起的

16.欧洲的穴兔被引入澳大利亚西南部,由于环境适合和没有天敌,每年以112.6千米速度向北扩展,经过16年后澳洲东岸发现有穴兔,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属于()A.种群爆发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周期性波动

17.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18.下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A.沼泽B.深海C.沙漠D.果园

19.影响苹果果实着色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CO2

B.养分C.水分D.光照

20.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2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22.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生物圈

23.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较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苔原

24.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

2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A.种内斗争B.竞争C.共生D.寄生

26.顶极—格局假说的优势顶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A.后顶极B.前顶极C.亚顶极D.气候顶极

27.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28.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29.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

30.F·E·CIements(1916)提出的演替顶极学说是()

A.单元顶极学说B.多元顶极学说C.顶极格局假说D.三者都是

二、填空题(20题)31.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32.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面形成降水,而在背风面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33.微丝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_的骨架纤维。

34.犬科、猫科和啮齿类动物把含有特殊气味或外激素的粪尿或身体的其他分泌物涂撒在比较暴露的地方,如树干、石头、草丛上。这种行为是动物的______行为。

35.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增长型种群、__________和衰退型种群三种类型。

36.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37.在热带地区,昼长是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______的交替上。

38.相邻不同群落的交界处叫______,也叫生态交错区。

39.群落演替以稳定的______为发展顶点,也就是以顶级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40.生态因子按其性质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______等五类。

41.______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

42.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与______。

4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______、能量和物流途径在复杂程度与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储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功能完整性及功能组的分配、信息的传递与调节等因素有关。

44.《中国植被》中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所采用的主要单位包括植被型、群系和______。

45.生物的______作用就是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6.某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及相对优势度之和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47.夏绿林或夏绿木本群落,又称______,它是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典型的地带性植被。

48.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_______。

49.层片是指在群落中属同______的生物不同种个体的总和。

50.土壤结构是______的排列组合方式。

三、判断题(10题)51.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52.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否B.是

53.夜间辐射冷却时,靠近坡面的空气冷却得快,因此山谷底部的温度较低,山谷中上部温度较高。()

54.南北走向的山峰,西坡上分布着高大树木,灌丛植物很少见。()

A.正确B.错误

55.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其生态幅无关。()

56.生态环境资源因素中包括了人口因素。()

A.正确B.错误

57.世界植被的水平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的影响无关。()

58.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A.正确B.错误

59.引起歇地现象是他感作用的生态意义之一。()

60.海拔升高与纬度增加对生物栖息地温度的影响通常是相似的。()

四、简答题(10题)61.简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

62.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6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64.简述生态入侵及其危害。

65.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6.什么是植物的密度效应?简述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67.简述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

68.简述净初级生产力划分的四个等级。

69.简述生态位的含义。

70.简述风对生物的影响。

五、论述题(5题)71.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72.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73.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74.试述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75.论述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及类型。

六、单选题(0题)76.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参考答案

1.C

2.C

3.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4.D

5.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6.D

7.A

8.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9.D

10.C

11.D

12.A

13.B

14.A

15.C

16.B

17.D

18.A

19.D

20.D

21.D解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物群落转化日光能为有机物的效率,其中最大的是木本植物,故选D。

22.B

23.D

24.C

25.B

26.D

27.C

28.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29.C

30.A

3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32.焚风效应

33.肌动蛋白纤维,7nm

34.标记领域

35.稳定型种群

36.内禀增长率

37.旱季与雨季旱季与雨季

38.群落交错区

39.生态系统

40.人为因子人为因子

41.生态平衡生态平衡

42.单建种群落单建种群落

43.生物的种类和多少生物的种类和多少

44.群丛群丛

45.他感他感

46.重要值重要值

47.落叶阔叶林

48.活动温度活动温度

49.生活型生活型

50.土壤颗粒土壤颗粒

51.N

52.Y

53.Y

54.B

55.N

56.B

57.N

58.A

59.Y

60.Y

61.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62.(1)由不同物种组成物种间相互影响;(2)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3)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4)有动态特征;(5)有一定的分布范围。(1)由不同物种组成,物种间相互影响;(2)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3)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4)有动态特征;(5)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3.通常凡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鱼塘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生态系统。鱼塘中有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还有多种食性不同的鱼类等。通常凡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鱼塘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生态系统。鱼塘中有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还有多种食性不同的鱼类等。

64.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入侵种群由于关系不完善进人生态系统后迅速扩展破坏系统结构影响系统功能甚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入侵种群由于关系不完善,进人生态系统后迅速扩展,破坏系统结构,影响系统功能,甚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65.答案见解析(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66.(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2)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几乎恒定。(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2)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几乎恒定。

67.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为:(1)固氮作用:固氮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2)硝化作用:氨和铵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状态;(3)脱氮作用:由一些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和分子态氮,最终使氮元素返回大气;(4)挥发作用:土壤中氮或动、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气态直接散逸到大气层中。

68.陆地各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在0~3500g·m-2·a-1范围内,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

(1)2000~3000g·m-2·a-1。这是高标准的生产力,属于温湿地带,尤其是多雨地区的森林、沼泽地、河流岸边的生态系统,以及在优异条件下处于演替过程中的森林,还有农业集约栽培的水稻田和甘蔗田。这些生态系统虽外貌不同,但水分条件好,温度较高,土壤养分可得到持续供应。

(2)1000~2000g·m-2·a-1。这是陆地适宜气候条件下净初级生产力的标准值,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相对稳定的森林的平均值。这些森林不受土壤及地形的限制或破坏,水和温度也不成为限制因子。此级别包括一部分草地及温带地区生产力比较高的农耕地。

(3)250~1000g·m-2·a-1。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以及大部分草地,还包括许多栽培农作物的陆地。

(4)0~250g·m-2·a-1。这是最低值,常分布在极端干燥和低温的地区,也就是大面积的荒漠及两极(南极、北极)地区的冻原及高山带。

69.某物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生态位的概念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空间还包括它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在环境梯度变化中的位置因此生态位的含义又可分为:(1)空间生态位:指一种生物所占的物理空间;(2)营养生态位:指在群落中的功能;(3)多维生态位:指在环境梯度中的位置。某物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生态位的概念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空间,还包括它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在环境梯度变化中的位置,因此生态位的含义又可分为:(1)空间生态位:指一种生物所占的物理空间;(2)营养生态位:指在群落中的功能;(3)多维生态位:指在环境梯度中的位置。

70.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1)风的输送作用;(2)风媒,植物可借助风为媒介进行传粉;(3)风对动物行为活动的影响,如动物的取食、迁移、分布;(4)风的破坏作用。风力大小不同具有不同的生态意义,当风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使其产生机械伤害,如造成风折、风倒、风拔。

7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长久利用。要彻底摒弃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72.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

73.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