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物流型乡镇总体规划文本_第1页
商贸物流型乡镇总体规划文本_第2页
商贸物流型乡镇总体规划文本_第3页
商贸物流型乡镇总体规划文本_第4页
商贸物流型乡镇总体规划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镇总体规划(2013—2030)文本PAGE目录TOC\o"1-1"\h\z\u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目标、期限 1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2第五章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5第六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5第七章城镇发展方向与功能分区 5第八章总体布局规划 6第九章对外交通与道路广场规划 7第十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8第十一章环保环卫规划 9第十二章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0第十三章防灾减灾规划 13第十四章四线管制规划 13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14第十六章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15第十七章附则 15XX县XX镇总体规划(2013—2030)文本PAGE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制定XX镇总体规划,本规划是XX镇城镇建设及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镇域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构成。本规划经XX县人民政府批准后,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即作为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文件执行,规划说明书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文本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XX省地方性法规及XX县行政法规配套实施,对XX镇城镇建设进行管理。第二章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目标、期限第五条规划原则1、规划注重滚动、弹性发展,本着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实现近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增强近期建设的可操作性和远期发展的适应性,符合城镇的动态发展规律要求。2、体现“以人为本”,以“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为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组织城镇景观和绿化体系,做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三统一。3、以区域整体发展为目标,通过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协调关系,明确分工,形成整体合力,促进城乡统筹,以实现XX的可持续发展。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以“创特色、升品位、建精品城镇、促经济腾飞”为目标。树立科学规划思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充分发挥固有优势,扬长避短,突出XX生态特色,创建区域社会经济与城镇健康持续发展的最优空间组合。第七条规划期限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第八条规划区范围根据《镇规划标准》,综合考虑城镇总体布局、城镇建设与发展及远景发展需要,划定城镇规划区范围:东至苏家岭村,西至陂下村,南以分文铁路为界,北至泉南高速公路,含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远景发展用地及城镇相应外围环境和景观控制范围,总面积约11.7km2。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九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XX镇的发展必须融入XX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充分依托XX农业大镇的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XX镇第二产业的发展。抓住XX县定位XX为县域西部物流中心的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整合镇域内的各项资源,在推动镇区发展的同时实现镇域范围内城乡统筹发展的局面。将XX镇建设成为XX县西部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第十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XX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一览表指标2013年2015年2020年2030年数值近年来年均增长率(%)数值年均增长率(%)数值年均增长率(%)数值年均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360008.1351840201042691527044710财政收入(万元)49512.16551513171534161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56258.236561896408172646工业总产值(万元)132009.371597210234688506668农业总产值(万元)177306.04202997284717463765三产结构49:37:1447:38:1545:36:1937:34:29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第十一条镇域空间布局规划依托319国道形成经济发展轴。镇域内分为4个经济组团,即镇区经济组团、汤溪经济组团、草市坳经济组团、枧田经济组团。形成“一轴四组团”的空间发展布局。镇区经济组团——包括XX、里西、合田等村,以商业贸易为主,同时发展现代蚕桑养殖等生态养殖产业;草市坳经济组团——包括成都、龙成等村,以井冈蜜柚种植为主;汤溪经济组团——包括夏幽等村,以高产油茶种植为主;枧田经济组团——包括平原、西陂等村,以酱制品生产为主。第十二条镇村体系等级、规模、职能结构规划XX镇现辖1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194个村小组。规划充分分析现状村镇分布、人口分析、资源条件、交通优势、产业特色及镇村体系中地位与职能,从城镇发展角度出发,协同周边乡镇的关系,合理规划镇村空间等级规模,随着XX镇经济的发展及农村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规划未来镇村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镇域中心——即镇区镇区位于镇域的中部,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镇区对于各村的凝聚与辐射作用贯穿于整个镇村体系的发展,加快镇区建设是完善镇村体系的首要任务。至规划期末,镇区人口规模为30000人,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m2/人以内。第二层次中心村——即汤溪、枧田、草市坳汤溪紧邻319国道,交通优势明显;枧田的酱制品生产基地发展势头良好,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草市坳紧靠S320省道,江枫公路、分文铁路交叉穿过,交通优势明显,且境内万亩井冈蜜柚种植基地,发展势头良好。规划将汤溪、枧田、草市坳分别作为镇域的中心村,规划人口规模为1500-2500人,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0-100m2/人。本层次为一级村圩,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配建相应的公共设施,并成为联结镇区与各村的纽带。第三层次基层村——即南城村、江南村、九西村、田味村、合田村、洋溪村、芦溪组、双江村、横楼村、华山村、成都村、龙成村、芰田村、夏幽村、中居村、下王村、田丰村、汉山村、西陂村、平原村、弓田村规划南城村、江南村、九西村、田味村、合田村、洋溪村、芦溪组、双江村、横楼村、华山村、成都村、龙成村、芰田村、夏幽村、中居村、下王村、田丰村、汉山村、西陂村、平原村、弓田村21个村为基层村,作为各自然村的中心,规划人口规模800-3000人,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50—80m2/人。第十三条生产力布局规划根据XX镇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村镇建设基础、资源分布状况及镇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将XX镇的生产力布局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类进行布置。1、第一产业布局第一产业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各种农业中介组织,组织带领农民联合龙头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抗击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大力发展以优质蚕桑、优质水稻、高产油茶、井冈蜜柚等为主的农业生产。2、第二产业布局立足于XX镇现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依托泉南高速及319国道等交通优势,在镇区内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镇域范围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建材加工和矿产加工业。大力发展其他新兴产业。3、第三产业布局以XX西部中心镇为发展契机,建设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大力发展西部片区的商贸物流区。同时,以大井冈旅游为背景,依托XX现有西部古城和枫渡水电站旅游资源,以及XX生态农业产业,积极发展生态观光游,培育成为XX镇的新支柱产业。第十四条村庄布点规划规划将XX镇村庄分四类进行整治。村庄整治类型一览表村庄类型村庄名称数量城镇改造居委会一组、居委会二组、居委会三组、居委会四组、居委会五组、居委会六组、下街、畅里尾、佼屋里、瑶岑、上街、上新屋、下新屋、台上、台洲上16集聚发展史家组、屋在里、芰田新居、老布下、草市、前花塘、大塘组、中屋里七组、南城新居、合田村、琥琮、洋溪新居、江背、庄彭组、尹家组、山上尾村、楼田组、田味新居、沙田、芦溪村、枧田村、土居组、西陂村、平原五组、土沅楼、中周村、土屋、陈家村28限制规模祥沅、彭家、贺家、桥上、下街、大桥头、楼下六组、楼下七组、下边八组、下边九组、坊下、井头、张王渡、南边、曹下、田里屋、土里屋、如里屋、王家、吴家、龙家、尹家、沈家、林山、瓦滩、宁家、田垅、田心、新居、老居、王家、上房、沅下、村头、上居、下居、源头、后坑、胡家、油村、新居组、重谭、付家、下麻田、码头、下周、上周、罗家坊、杨家坊、田心、健塘、石江、宋坊、丰源、金家、乌石、老居、麻斜、妙觉、枫渡、中居、新布下、石壁、吴家、塘尾、上小水、卯山、三村、石下、依埠、洲头四组、洲头五组、中屋里六组、王坊、村头、下珠圹二、三组、曹下、汤家、院背、老居、上王、上珠圹、陂下、下王六组、下王七组、董家、洋天村、岭屋、田尾、上新屋、老屋上、山背、东屋里、樟树岭、下新屋、楼下、屋背、圹背、平原三组、林家、荷塘、大烟、王家、上新屋、下新屋、街上、坡头、船形、童家、街上106搬迁撤并蛇干上、芦下、肖家、艾家、柞坑、下小水、净幽、大垅口、腰屋、燕屋、左上、梅塘、梅田、尧岭上、浅潭头、石桥二组、石桥一组、庙下、园田、浦官村、桥下、式居、左家、苏家岭、老居25第十五条镇域基础设施规划1、综合交通规划(1)铁路分文铁路东西向穿过镇域,在XX镇不设站点,规划铁路两侧各留15米防护绿带。(2)公路规划将319国道往南改线,将镇区道路与319国道相衔接,以完善镇域公路网络布局为重点,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镇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实现镇域交通的便捷顺畅。(3)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从XX镇北部东西穿境而过,经过汉山、田丰、里西、里田、合田、枧田、田味、弓田8个村,并在里田村设置下口,距现状中心镇区仅2公里,在XX镇的对外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2、供电工程规划(1)用电量预测分析XX镇现状用电情况,根据《镇规划标准》,参照《城市电力规划规范》,XX镇用电量采用年人均综合用电量增长率进行预测,全镇近期(2015年)年综合用电量为1416万度(其中镇区用电量719万度,农村用电量697万度),中期(2020年)年综合用电量为2135万度(其中镇区用电量719万度,农村用电量812万度),远期(2030年)年综合用电量为5224万度(其中集镇用电量3231万度,农村用电量1454万度)。全全镇近期(2015年)用电负荷预测为5664kW,中期(2020年)用电负荷预测为8540kW,远期(2030年)用电负荷预测为20896kW。(2)电力设施规划现状XX镇供电电源为XX35KV变电站。现状正在建设XX110KV变电站,位于高速公路连接线东侧,占地面积约为1.4公顷,在建110KV变电站为日后XX镇供电电源,原35KV变电站逐步取消。同时在芰田和枫湖分别新建110KV和35KV变电站。(3)高压走廊XX镇高压走廊为芰田至禾川专用变的220KV线路,XX至才丰乡变电站的110KV线路、XX至禾川变电站的110KV线路、芰田至才丰乡变电站的110KV线路、XX至象形变电站的35KV线路、XX至高市乡变电站的35KV线路、XX至文竹变电站的35KV线路、芰田至枫渡变电站35KV线路、枫渡至文竹变电站35KV线路,220KV线路高压走廊宽度为50米,110KV线路高压走廊宽度为25米,35KV线路高压走廊宽度为20米。3、通信工程规划(1)固话容量预测

全镇2015年电话数约为6300门,2030年电话数约为13800门。规划2015年程控交换机容量为8000门,2030年程控交话机容量扩展到1.6万门(考虑1.2富余量)。(2)移动通信用户预测规划XX镇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近期、远期分别按60%、80%计,镇区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近期按80%计,远期均按85%计,则全镇移动通信用户近期、远期分别为36000户(其中镇区为28000户)、48000户(其中镇区为29750户)。(3)通信设施规划规划在XX镇的芰田村、华山村等规划电信交接箱。(4)邮政设施规划镇区新规划邮政所一处,其他各村实现都有邮政代办点。(5)广播电视工程规划规划期末XX镇区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各村普及率达90%,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有线电视数字化,规划有线电视线路与其他通信线路共沟建设。4、给水工程规划在XX镇设置相应规模的自来水厂,XX镇镇区和附近联动村庄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原水取自禾水河,规划期末供水普及率达100%。其他各村采取集中供水,到规划末期2030年村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5、排水工程规划XX镇区新建污水处理厂,镇区和附近联动村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输入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禾水河;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其它各村圩采用雨污合流制,建设排水管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无害化后方可排入水体。6、环卫设施规划根据《XX县环卫工程专项规划》,XX镇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运至高市乡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7、防洪规划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的规定,确定XX镇禾水河水系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按五十年一遇校核。8、殡葬设施规划规划XX公墓区位于镇域中部的九西村,用地规模约50亩。第五章镇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十六条目标定位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大井冈山旅游为背景,开发现有古城旅游和枫渡水电站旅游。同时,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开发生态观光游,将XX打造成XX县旅游的一个亮点,乃至吉安地区重要的旅游点之一,发展为XX县域旅游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及新增长点。第十七条发展措施1、加快枧田酱制品产业的建设,建成一个集农业生产加工、观光、休闲、培训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2、加快建设XX万亩井冈蜜柚园,将其建成采摘、品尝、参观型基地。3、加快镇区蚕桑种殖生产加工的标准化建设,建成一个生产、加工、观光、科教为一体的产业基地。4、打造芰田水电站生态风景旅游区。5、发展古城观光旅游产业。6、发展枫湖生态旅游观光区。7、改造老城区,结合现状水体,改造成类似苏州小桥流水风貌区,打造XX文化公园,以展示XX及XX人文历史故事。第六章城镇性质与规模第十八条城镇性质XX镇城镇性质为:XX县西部中心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为主导,以生态农业观光为特色的商贸型城镇。第十九条城镇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1.6万人中期2020年:2.2万人远期2030年:3.0万人2、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166.32公顷,人均103.95平方米,中期2020年:212.26公顷,人均96.48平方米,远期2030年:295.13公顷,人均98.38平方米。第七章城镇发展方向与功能分区第二十条城镇用地选择及发展方向规划XX镇紧凑向北发展,适度向东、西拓展,同时保护好镇区南侧的禾水河水体及镇区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第二十一条城镇空间发展思路XX镇城镇空间发展思路为北拓、东延、西优、南限。第二十二条功能结构分析规划XX镇区形成“三心、两轴、三区”的空间结构。三心——规划未来XX镇的城镇商业中心位于阳光大道与希望大道交汇处;以远期新建设办公用地作为集镇行政中心,以XX中心公园和文化广场及周边景观地带作为集镇景观中心。两轴——指希望大道、阳光大道。希望大道(原319国道)是XX镇区联系各功能区的主要轴线,阳光大道是中心区城镇发展的拓展轴。三区——规划以道路、功能等分隔因素为界线,将XX镇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南部老城片区、北部新城片区、西部产业片区。第八章总体布局规划第二十三条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安排主要以一、二类居住用地相结合建设为主,一类居住用地主要为规划范围内的村庄用地。新建居住二类居住用地。一类居住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5%-40%,容积率控制在0.8-1.2,绿地率不小于30%;新建二类居住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28%-35%,容积率控制在1.5-1.8,绿地率不小于35%。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88.4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9.98%,人均居住用地29.49平方米。第二十四条公共设施用地1、城镇中心规划现状XX镇居民的活动中心在希望大道(319国道)以南的老城区,规划周围布置行政、商业、中心公园、中心广场、文化娱乐和医院等用地。打造成新的城镇中心。2、行政管理用地规划保留现位于胜利大道以北的行政管理用地,由于未来XX镇区的发展重点在希望大道以北,为带动新镇区建设快速发展,因此在新区新规划行政管理用地。要求各办公用地进行庭院绿化、美化,建成具有现代气息的行政办公中心。规划行政管理用地面积为3.81公顷。3、教育机构用地规划保留XX中学,并将XX中学用地规模在原基础上适当扩大。小学按照1.5-1.8万人一所的标准进行设置,规划除保留现有的XX中心小学,在新区规划一处小学用地。各居住片区按规范要求设置幼儿园,并鼓励私立小学和幼儿园的发展。规划教育机构用地面积为11.09公顷。4、文体科技用地XX镇区现状无文体科技用地,规划在XX中心公园东侧规划一处体育用地,以满足居民休闲、健身和活动需求。在中心广场东侧规划一处文化娱乐用地,同时要求各居住区继续完善内部文体设施的建设。规划文体科技用地面积为5.49公顷。5、医疗保健用地规划保留XX县第二人民医院,并原址增加用地面积,增设医疗服务项目,提升设施配置和服务水平,满足XX镇居民医疗需求。规划医疗保健用地面积为2.75公顷。6、商贸金融用地规划改造老镇区胜利大道、阳光大道沿街商业店面,以满足老镇区居民生活需求。镇区新中心安排大型商业用地,以安排大型超市和商场为主,改造现状城南居住,结合水系,打造苏州园林式小桥流水商业步行街,满足XX镇区居民休闲购物需求,完善XX镇区商贸体系。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为17.72公顷。7、集贸市场用地规划保留现状老镇区集贸市场。XX镇农副产品丰富,目前农副产品交易常在路边设摊进行露天交易,规划在希望大道(原320国道)以北安排一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以改善现状XX镇农副产品交易脏乱差的局面,同时服务XX县西部其他乡镇农副产品交易。规划集贸市场用地面积为7.25公顷。第二十五条生产设施用地结合XX镇交通,规划在镇区西侧安排生产设施用地,以农副产品加工等二类工业为主。规划生产设施用地总面积26.42公顷,占镇区建设总用地8.95%,人均生产设施用地8.81平方米。第二十六条仓储用地规划保留现状希望大道以南粮管所用地,结合仓储用地所要求的交通条件和物质集散等方面的特点,规划在镇区北面,靠近高速出口附近设置物流仓储用地,承担XX镇区工业园的物资中转和储存的功能,同时承担XX西部其他乡镇农产品物流功能。规划仓储用地总面积8.93公顷,占镇区建设总用地3.03%。第二十七条对外交通用地XX镇的对外交通用地主要有泉南高速公路、319国道、台里公路、龙里公路。规划在希望大道与发展路交汇处安排一处汽车站用地。规划对外交通用地14.52公顷。第二十八条道路广场用地规划建设完善的镇区道路系统,按照《镇规划标准》设置主干路、干路和支路,保持合理的路网密度,按一定的服务半径设置社会停车场。规划道路广场用地48.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6.37%,人均用地面积16.1m2/人,其中社会停车场广场用地面积4.77公顷。第二十九条工程设施用地按镇区发展的要求,配套完善建设其他市政公用设施,主要安排建设有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环卫所、消防站、邮政所、电信所等。工程设施用地7.75公顷。第三十条绿地规划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状绿地系统。规划绿地总面积52.63公顷,占镇区总建设用地17.83%,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9.5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3.18m2/人。第九章对外交通与道路广场规划第三十一条对外交通1、铁路分文铁路东西向从镇域南部穿过,在XX镇无铁路站场,规划在分文铁路XX段沿线两侧各设置15米防护绿带。2、公路(1)XX镇区现状的对外交通主要由泉南高速挂线、319国道、澧台公路和澧龙公路来承担。规划新的319国道从镇区南部的二次跨越跨禾水河经过,并加强泉南高速挂线、新319国道和阳光大道的交通联系。(2)规划东迁XX镇区汽车站,占地2.76公顷。配置社会停车场和汽配、维修等服务设施,以满足镇区人流、物流疏散等功能的需求。规划镇区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14.5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4.92%,人均用地4.84m2/人。第三十二条道路系统规划XX镇区构筑“四横六纵”的干路体系。规划镇区道路系统按三个等级控制建设:主干路:道路红线按24-30米控制,断面形式为二块板或一块板。干路:道路红线按12-20米控制,断面形式为一块板。支路:道路红线按6-12米控制,断面形式为一块板。规划镇区道路总长为28.64km,道路总面积48.17公顷,其中主干路总长为11.98km、干路总长8.57km、支路总长4.69km、过境路总长3.40km。第三十三条广场和停车场规划在镇区设置2处广场用地,分别位于公园路与阳光大道交叉口西北侧、希望大道与阳光大道交叉口东北侧,作为镇区居民户外休闲场所。总占地面积为1.95公顷,人均0.65平方米。规划镇区共设置4处社会停车场,相对均匀地分布于各区,总占地面积为2.82公顷,人均0.94平方米,要求各大型公共设施设专用停车场,小区停车与非机动车停放由详细规划进行定位、定量安排。第十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第三十四条绿地景观框架规划镇区总体形成“五核四廊七轴”绿化景观框架。五核——指XX中心公园与文化广场、北门公园、西门公园、东门公园、生态公园五个景观核心。得天独厚的天然景观资源结合现状合理的开发,形成XX经典特色景点。四廊——指东部滨水景观廊道、南部禾水河滨水景观廊道、绿化景观廊道,风情水乡景观廊道。七轴——指沿经四路、腾飞大道、阳光大道、发展大道、希望大道、胜利大道、新319国道这七条文化景观轴。第三十五条园林绿化规划结合XX周围山体较多的特点,规划园林绿化依托自然山体,采用城镇绿地与自然生态绿地相结合,“点、线、面”立体混合式布局,组织以普通绿化为基础,道路绿化为网络骨架,镇区公园绿地为重点,生态绿化为衬托的完整绿化体系。规划镇区绿地总面积52.63公顷,占总用地17.83%,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39.5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18平方米。1、“点”的绿化:以“点”的布局形式合理安排镇区公园、游园、街头绿地等公共绿地,重点进行绿化建设,形成镇区完善的“点”状绿化系统。1)XX中心公园:位于镇区北部的阳光大道东侧,占地面积4.21公顷。规划结合现状地形,借临水之势。周边布置草坪绿地,设置休憩设施,创造集休憩和观赏于一体的休闲游园。

2)北门公园:位于镇区西北面,腾飞大道与经五路交汇处,占地3.30公顷,规划保留现状树林,并建设林荫步行道,打造成镇区北面的门户形象与主要休闲空间。3)西门公园:位于镇区西面,希望大道、胜利大道、经五路交汇处的围合地块,占地11.30公顷,规划保留现状树林,并建设林荫步行道,打造成镇区西面的门户形象与主要休闲空间。4)东门公园:位于镇区东面,希望大道、胜利大道、发展大道交汇处的围合地块,占地3.03公顷,规划保留现状树林,建设林荫步行道,结合草坪、铺地、雕塑、小品等打造成镇区东面的门户形象与主要休闲空间。5)文化广场:位于阳光大道与公园路交叉口西北侧,占地1.34公顷,广场以硬质铺地为主,树立XX镇文化品牌,配予树池、景观灯等设施打造成居民聚会交流的好场所。6)市民广场:位于现状镇区核心区,希望大道与阳光大道交叉口东北侧,占地0.61公顷,广场以硬质铺地为主配予树池、休闲座椅、景观灯等设施打造成居民聚会交流、户外文娱健身的好场所。7)生态公园:位于镇区东部,占地23.318公顷,以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建设滨河栈道等设施,打造原生态生态主题公园。2、“线”的绿化:沿新319国道、泉南高速连接线两侧设16绿化隔离带,沿希望大道两侧部分区段设20米绿化隔离带,沿腾飞大道两侧部分区段设8米绿化隔离带,沿镇区各级道路普植行道树,形成镇区完善的线状绿化网络,行道树以樟树为基调,不同街道配植不同树种,创造各有特色的街道绿化景观。3、“面”的绿化:加强工业区绿化、净化和美化,在居住区、企业、学校等院落内进行多层次的绿化景观。以本土花卉树木为主,根据植物四季变化,和谐搭配造景,营造出幽雅、自然、清新的镇区绿化形象。第三十六条景观规划将城镇分为三个景观风貌区:老城风貌区、新城风貌区、产业风貌区。第十一章环保环卫规划第三十七条环境功能分区1、声学环境功能分区声学环境分为4类区,分别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值。声环境1类区:二类居住区,文教行政区,昼间55dB,夜间45dB;声环境2类区:商业繁华区,昼间60dB,夜间50dB;声环境3类区:工业集中区、昼间65dB,夜间55dB;声环境4a类区:交通干线及道路两侧,昼间70dB,夜间55dB。2、水域功能分区XX镇区地表水按Ⅱ、Ⅲ、Ⅳ三个类别控制。Ⅱ类:属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为镇区取水口上游1000米及下游100米范围河段,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Ⅱ类标准。Ⅲ类:属水源二级保护区,主要是一般鱼类保护区和允许人体直接接触的水体,主要是污水处理厂上游河段和镇区内景观水体,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Ⅲ类标准。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非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主要是污水处理厂下游河段,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Ⅳ类标准。3、空气环境功能分区根据XX镇区气象特征和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的要求,将镇区大气环境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执行其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划居住区、公园、滨河休闲区域以及文教行政区、商业区执行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规划XX镇区城西产业综合区执行空气质量三级标准。第三十八条环境综合整治1、合理布置工业区,有空气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各空气污染源根据空气质量自净规律定量、定向向大气排放,并科学利用空气环境容量。2、从城镇整体环境出发,调整工业结构,改变能源结构,集中供热,发展无污染的新能源,宏观控制并综合防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3、专项治理镇区的老污染源,控制其新污染源的产生。各企业必须采用消烟、除尘、除硫等治理设施,达到空气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4、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使其达45%以上,保护原有生态绿化植被,并结合当地土壤情况,种植抗污染树种,以阻滞、吸收烟尘;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交通干线沿线设立绿化隔离带,提高城镇生态自身调节能力。第三十九条环境卫生工程规划1、生活废弃物总量预测XX镇区2、城市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1)生活垃圾的收集规划XX镇区生活垃圾的收集方法从源头上分类收集,垃圾收集过程以袋装化上门收集方式为主,居住区每幢居民楼单元入口设固定垃圾箱,道路两旁设置废物箱,镇区主干路每50—80米、干路80—100米设一废物箱。,规划镇区共设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集中后经垃圾中转站转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2)生活垃圾的运输规划XX镇区设3个垃圾中转站,新建垃圾中转站每处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体系,生活垃圾集中运往垃圾填埋场内进行垃圾填埋。(3)生活垃圾的处理根据县环卫专项规划,XX镇生活垃圾统一到高市乡垃圾填埋场。3、其它环卫设施规划胜利大道北侧设环卫所,占地0.69万平方米,环卫所应按标准配备环卫车辆和环卫工具,大、中型(2吨以上)环卫车辆按每5000人一辆配置,同时设置环卫车辆停车场和检修工棚。规划按每个功能片区至少配设公厕一座,主要街道、人流集中处按服务半径400米设置一座公厕,规划镇区共设公厕9座,新建公厕均采用水冲式。第十二章公用工程设施规划第四十条给水工程规划XX镇区期用水量为3312m3/d,中期用水量为5465m3/d,远期总用水量为9522m3/d。规划建立完善统一的镇区给水系统,规划在禾水河上游新建一处自来水厂,占地规模0.7公顷,日供水规模为10000吨。第四十一条排水工程规划规划镇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雨水管网结合地形布置,遵循就近排放的原则,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镇区受纳水体中,根据自然地形特征和水体分布,XX镇区分为三个雨水排放区。规划XX镇区综合污水排放系数为85%,期平均日污水量为2120m3/d,中期平均日污水量为3318m3/d,远期平均日污水量为5925m3/d。规划在镇区东南侧,禾水河下游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6000吨/日,分两期建设,一期处理规模3000m3/d,二期6000m3/d,占地1.00公顷。第四十二条供电工程规划XX镇区用电负荷镇区近期(2015年)用电负荷预测为3600kW,中期(2020年)用电负荷预测为4410kW,远期(2030年)用电负荷预测为10770kW。用电电源为在建110kVXX变电站。第四十三条通信工程规划1、电信工程规划XX镇镇区2015年电话约为3200门,2020年电话约为4400门,2030年电话约为9000门。规划在中心区新建电信所,占地0.96公顷,程控交换容量16000门。2、移动通信用户预测规划XX镇区移动通信用户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为12800户、18700户和30000户。3、邮政工程规划规划在希望大道北侧新建邮政所,占地1.06公顷。第四十四条燃气工程规划1、气源:XX镇区近期仍采用液化石油气供气,远期逐步采用天然气供气,气源引自XX县燃气管网。2、用气量:近期用气量为80.5t/月。远期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共同供气,比例为3:7,则石油气用气量为51t/月,天然气用气量为140万Nm3/年(考虑3%未预见量)。3、燃气设施建设:规划XX燃气储配站位于胜利路东端南侧,占地0.61公顷。燃气管网采用中、低压二级管网,在希望大道布置中压管,管网采用环网和树枝状相结合的方式。第四十五条工程管线综合1、管线水平位置电力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位于道路的东侧或北侧,弱电管线、给水管线、燃气管线位于道路的西侧或南侧。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米的城镇干路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2、管线垂直位置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为:弱电管线、电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工程管线交叉时,它们之间的最小垂直间距需满足规范要求。3、工程管线交叉时的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4、工程管线的覆土深度工程管线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土壤性质及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来确定,须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的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要求。5、架空敷设线路架空线与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及架空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的要求。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米)序号管线名称1234567891011建筑物给水管污水雨水排水管燃气电力管线通信管线乔木灌木地上杆柱道路侧石边缘铁路钢轨或坡脚d≤200(mm)d>200(mm)低压中压直埋缆沟直埋管道通信照明及<10KV高压铁塔基础边BA≤35KV>35KV1建筑物1.03.02.50.71.52.00.51.01.53.01.56.02给水管d≤200(mm)1.01.00.50.51.01.50.53.01.55.0d>200(mm)3.01.53污水、雨水排水管2.51.01.51.01.20.51.01.50.51.51.54燃气管低压P≤0.005MPa0.70.51.0DN≤300mm0.4DN>300mm0.50.50.51.01.21.01.05.01.5中压0.005MPa<P≤02MPa1.51.20.2MPa<P≤0.4MPa2.01.01.55电力管线直埋0.50.50.50.50.50.51.00.61.53.0缆沟6通信管线直埋1.01.01.00.50.50.51.01.00.50.51.52.0管道1.51.01.57乔木(中心)3.01.51.51.21.01.01.51.50.58灌木1.51.09地上杆柱通信照明及<10KV0.50.51.00.60.51.50.5高压铁塔基础边≤35KV3.01.51.00.6>35KV5.010道路侧石边缘1.51.51.51.51.50.50.511铁路钢轨(或坡脚)6.05.03.02.0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单位:米)序号1234给水管线污水雨水排水管线燃气管线弱电管线直埋管块1给水管线0.152污水雨水排水管线0.400.153燃气管线0.150.150.154弱电管线直埋0.500.500.500.250.25管块0.150.150.150.250.255沟渠(基础底)0.500.500.500.500.506涵洞(基础底)0.150.150.150.200.25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单位:米)序号12345管线名称弱电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直埋管沟最小覆土深度人行道下0.70.40.60.60.60.6车行道0.80.70.80.70.70.7注:10KV以上直埋电力电缆管线的覆土深度不应小于1.0米。架空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物之间最小水平距离(单位:米)线路名称建筑物(突出部分)道路(路缘石)220KV边导线5.00.5110KV边导线4.00.5架空管线之间及其建(构)筑物之间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单位:米)线路名称建筑物(顶端)道路(地面)220KV电力线6.07.0110KV电力线4.07.0注:横跨道路的架空电力线距地面应大于9米。第四十六条用地竖向规划遵循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就近实现土方平衡原则,满足有利于地面雨水排放的要求,道路纵坡一般控制在0.2%~3%之间,横坡控制为1.5~2.0%之间,规划要求地块规划高程比周边道路的中心线标高至少高出0.2米以上。第十三章防灾减灾规划第四十七条消防规划规划在XX镇区安排1个二级普通消防站,即为镇区的消防指挥中心,位于发展大道与胜利大道交叉口的西北侧,占地0.59公顷。镇区给水与消防用水采用统一给水系统,规划在禾水河北岸,承接阳光大道的规划大桥东侧设置1个消防取水码头。沿道路按不超过120米间距布置消防栓。第四十八条人防规划XX镇区战时留城人口按镇区人口的40%计,按人均1.5平方米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设置,则推算出近期和远期XX镇区需人防工程面积分别为0.9公顷和1.8公顷。第四十九条抗震规划按照XX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XX镇区生命线工程按6度设防,其他设施不设防。城镇内救灾主干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米,规划将XX镇区干路确定为救灾主干道,要求为软性沥青路面。规划将镇区公园、广场、停车场及镇区附近农田、绿地、风景区作为避震疏散场地,其中固定避震疏散场地28.33公顷,人均9.44平方米。第五十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2、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修建截洪沟、挡土墙、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防治措施,避免XX镇地质灾害的发生。3、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提高地质灾害的救护应急能力,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第五十一条生命线系统规划1、XX镇生命线系统主要为四大网络: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给系统、信息情况系统。应将生命线工程当作一个整体来规划和研究。2、生命系统地下化使之不受地面火灾和强风的影响,减少战时受损程度。通信、能源、给水设施和管线的地下化,以提高其可靠度。3、XX镇生命线系统的一些节点要提高设防标准,进行重点防灾处理。4、要保证XX镇生命线系统在灾区发生设施部分损毁时,有充足的备有设施,以期至少维持城镇最低需求。第十四章四线管制规划第五十二条城市绿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本规划区内主要指广场绿地、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生态隔离带等的用地界限。1、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2、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4、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第五十三条城市蓝线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本规划区内主要指禾水河、规划区内的水系等的地域界限,建筑应退蓝线不少于20米。1、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变化等原因,确实需要调整城市蓝线的,应当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蓝线。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在报批前进行公示,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2、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3、在城市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4、需要临时占用城市蓝线内的用地或水域的,应当报经XX县人民政府水利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临时占用后,应当限期恢复。第五十四条城市黄线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1、城市黄线经批准后,应当与城镇总体规划一并由XX县人民政府予以公布;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2、城市黄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布局变化等,需要调整城市黄线的,应当组织专家论证,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黄线。调整后的城市黄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调整后的城市黄线应当在报批前进行公示,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3、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4、在城市黄线内进行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迁移、拆除城市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5、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黄线内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五十五条近期建设规划年限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3—2015年,共计2年。第五十六条近期建设规模近期建设人口规模:16000人;用地规模:166.3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3.95平方米。第五十七条近期建设要点1、道路交通建设重点建设阳光大道、公园路、发展大道,构建新城区城市框架。腾飞大道延伸至胜利大道,加强老城区与希望大道的连接,缓解阳光大道交通压力。建设创新大道、经二路和经三路,疏解老城交通,建设沿河大道,打造沿河景观。建设居民休闲广场。2、居住建设用地结合道路建设和路网改造,对现状居住用地分期、有步骤地进行改造整治,增加设施配套和绿地建设,改善整体居住环境,新建居住用地要求统一规划,配套完善。3、公共设施建设为了改善镇区品味,拉动城镇新区建设,规划保留现状镇政府、在新区规划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新城商业中心。扩大并改善现状XX第二人民医院,满足镇区居民医疗需求。4、工业仓储用地结合镇区高速出入口,建设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启动区,建设物流中心,拉开XX为XX西部物流中心建设序幕。5、工程设施用地建设(1)规划近期建设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一期。(2)希望大道北侧建设邮政所和电信所。6、绿化建设打造XX中心公园,塑造新区美好窗口形象,打造沿河休闲景观。第十六章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第五十八条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文本中的第八条、第十五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七条为XX县XX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调整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时,XX镇人民政府必须组织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调整。调整后的总体规划必须依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重新进行审批。第十七章附则第五十九条本规划所述各类设施的名称,除现状正式命名外,均属为有利于文字表述方便而设之暂定名,规划被批准后,应以XX镇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准。规划所述各类用地面积均由1:1000和1:10000地形图量算所得,实施操作过程中应以实地测算为准。第六十条文本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XX省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