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_第1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_第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_第3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_第4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入黄溪闻猿

(唐)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己尽,虚作断肠声。

(1)第一,二句,诗人从和两个角度写黄溪之景。

(2)《三峡》中写道,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和渔者哀歌相

比,柳宗元的哀愁抒写得更为深重,请结合诗句试作分析。

【答案】(1)视觉(所见):听觉(所闻)

(2)三峡中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理当

"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诗人却说:"孤臣泪己尽,虚作断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

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

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断了。所谓欲哭无泪,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

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惆怅和痛苦。

【解析】【分析】(1)一,二句翻译为:"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

来了猿猴的哀鸣?"故"溪路千里曲”句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的。“哀猿何处鸣。"是从听觉粉

的角度描写的。

(2)要求学生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意思分析。

本诗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作此诗时,在永州贬所已七年之久。诗人随永州刺史赴黄

溪黄龙祠祈雨,中途听到猿猴哀鸣,遂有感而作。“孤臣泪己尽,虚作断肠声."意思是"孤

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写出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

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惆怅和痛苦。“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渔歌

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

生活的艰苦。二者相比柳宗元的哀愁抒写得更为深重。

故答案为:⑴视觉(所见);听觉(所闻);

⑵三峡中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理当

"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诗人却说:"孤臣泪己尽,虚作断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

我早己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

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断了。所谓欲哭无泪,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

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惆怅和痛苦。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感官角度的能力。文章调动的感官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以及心脑的思考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⑵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从中找出理解

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句子,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再仔细揣摩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所蕴含的的

感情,最后再理解整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表述出来。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

(2)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解析】【分析】(1)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

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

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2)本题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

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

豪迈情怀。

故答案为:⑴C;

⑵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点评】⑴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了解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即可;要能写出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可。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区有香如故。

【乙】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值。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甲】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①的梅花,【乙】词以浪漫的笔调写出了

②的梅花.

(2)从【甲】【乙】两词划线字中任选其中一个,赏析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1)傲然不屈(孤芳自赏):美丽(积极、坚贞)

(2)示例L只;一个"只”字,写出了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

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

示例2:俏;一个"俏"字,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一枝独秀的形象,作者以隆冬里盛开

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

展示自己的俊俏。

【解析】【分析】(1)从"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可以体会出梅花的孤芳自赏,从"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从梅花的傲然不屈;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体会出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

(2)这句话的意思是: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它那"别有

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结合诗意及作者经历赏析,"只"写出了梅

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

贞不渝的品格。"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

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

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傲然不屈(孤芳自赏);美丽(积极、坚贞)

⑵示例1:只;一个"只"字,写出了梅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写出了作者一生对

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坚守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

示例2:俏;一个"俏"字,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一枝独秀的形象,作者以隆冬里盛开

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

展示自己的俊俏。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

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

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

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

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瑞鹏四①(宋)卢炳

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惊嗟"?)又岁除。

萧萧寒雨滴茅庐。山深溪转泉声碎(甲),夜永风摇烛影孤。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

写桃符②(乙)。强酬节物聊清酌,今岁屠苏③自取疏。

【注释】①瑞鹏鸽:词牌名。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

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③屠苏: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

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答案】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除夕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

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

【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

于言表。

【解析】【分析】甲处"泉声碎"泉声是不会碎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泉碎实为人心碎,

试想过年本该举家团圆,可自己漂泊在外,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不能归家,心碎至

极。乙处自己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凑成春联,却不能题在自家的门上,表现诗人凄苦、

无奈之情。

故答案为: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除夕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

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

【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

于言表。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①素: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

析。

【答案】(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

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分析】(1)"高鹤""闲云"是闲适、恬静的意象,"野山""秀竹"是清净,幽静的

意象,对这几个意象综合分析,可知作者用这几个意象营造了闲适、恬静的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诗人非常喜欢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他独自一人一边

在西溪泛舟,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水边的悠闲的白鹤、两边秀丽清幽的山景、青翠的竹

林、天上闲适的白云,这一切都让深深地吸引了诗人,他完全沉浸在这优美的景色之中,

不知不觉月亮都出来了,诗人还舍不得离开,因此这首诗的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

有月亮陪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而王维《竹里馆》描绘了诗人月下

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

的境界。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非常相似。

故答案为:⑴清幽恬静;

⑵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

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

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

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

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

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

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

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

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

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

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

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

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

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归纳:答题步骤:步骤

一、抓住每个意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

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阅读此题可

知: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

鹃阵阵的啼声。真是一派乡村四月生机盎然的景象。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写作意图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作意图,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

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7.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这首词的作者是。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3)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答案】(1)秋瑾

(2)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

一般明净。

(3)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

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

忧。

【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首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作者是秋瑾。

(2)"篱",篱笆;"黄花",菊花,"黄花开遍"就是到处都是盛开的菊花;"秋容",秋天的

容颜;"如拭",像被擦拭过一样,非常的明净。明确描写的景物后,就在头脑当中想象出

一幅美丽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

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意对即可。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及秋瑾的经历分析,"青衫湿:失意伤心。用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

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

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

决心投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诗人抒发了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

己前途的担忧。

故答案为:⑴秋瑾;

⑵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

般明净。

⑶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

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

忧。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

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⑵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

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⑶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作者情感和重点语句的分析能力。熟读原诗,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

歌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一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九三七年春

(1)这首诗选自《》»

(2)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有些是押韵的,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

诵读和记忆,如艾青的《煤的对话》。

B.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

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

C.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如艾青的《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诗中的

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

D.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如艾青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

吗”,歌颂西风,表现出对社会变革的呼唤与期待。

(3)以本诗为例,谈谈为什么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答案】(1)艾青诗选

(2)C

(3)这首诗借"煤"的意象,歌颂"煤"遇火就燃烧,会发光发热的品格,表达了驱逐黑暗、

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因而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A《艾青诗歌》不注重韵脚的限制和字数的整齐,《煤的对话》并不押韵。B艾青的

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太阳"、"土地"

但"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出现的并不多。C表述正确。D"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

吗”不是艾青的诗句,而是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

(3)艾青的诗集《火把》(1941)、《向太阳》(1947)表达了对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

胜利的美好愿望。结合这首诗歌的意象和表达的感情分析,这首诗借"煤"的意象,歌颂

"煤"遇火就燃烧,会发光发热的品格,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

望,因而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故答案为:⑴艾青诗选;⑵C;

⑶这首诗借"煤"的意象,歌颂"煤"遇火就燃烧,会发光发热的品格,表达了驱逐黑暗、坚

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因而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

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

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

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⑵本题考察对艾青诗歌的熟悉程度。答这样的题,要认真阅读名著《艾青诗选》里的每一

首诗,要对每一首诗都非常熟悉,并要对诗的内容、主旨、及写法等进行分析、整理、记

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艾青诗歌特定的基础上再结

合这首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9.古诗文阅读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释】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

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

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C

(2)(写出两点就满分)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

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

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

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

尤。

【解析】【分析】(1)C.错误,化用此典,谆谆嘱咐其切勿承认苏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

因为中原人才济济,不一而足。故选C。

(2)首联表现了苏轼豁朗旷达洒脱、持重隐忍大度的性格特点。首句"云海相望寄此身"

追索原因,写出兄弟二人宦游他乡,四海为家,天各一方,相思相望,已是常事的境况;

次句"那因远适更沾巾"述说结果,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表明此次

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的心态。弟弟这次出使北辽,诗人其实十分牵挂,但偏偏要说不

悲伤落泪,还要追索并说明因由。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

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

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

尤。

故答案为:⑴C;

⑵(写出两点就满分)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

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

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

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

尤。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

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的辨析,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呢,注意

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同时要结合注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等进行理解。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艾青

(-)

川六言(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

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

五柳先生对门。

(1)第一首诗中的"它"可能指(意象),第二首诗中""""这两

个字让人感受到了一份寂寥与落寞。

(2)两首诗都关于“向往",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艾青与王维在诗歌中分别表达了何种

情感?

【答案】(1)太阳;孤:独

(2)艾青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王维的诗歌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

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活。

【解析】【分析】(1)①结合"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

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可知"它"具有光芒,能够给予生命延续的力量,并且结合艾青的诗歌

风格,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

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可判断"它"是太阳。②"孤

烟"指孤独的烟,"独树"指孤独的树,因此"孤"和"独"流露出一种寂寥、孤独。

(2)①结合"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

它去"可知,这里面突出了太阳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赞美太阳,借万物对太阳的追

逐,表现自己对太阳,以及太阳所代表的的光明的追求、向往。②这首诗前两句,抓住

"孤烟""远村""独树""高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画面,后两句提到两个典故"颜

回""五柳先生",这两个人都是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人物,因此壬维追求的是恬静的、安

贫乐道的田园生活。

故答案为:⑴太阳;孤;独;

⑵艾青的诗歌表达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向往。王维的诗歌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

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清贫、悠然自适的宁静生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

也。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

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蹶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

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

骨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

叫青果。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

即可。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

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鳏鱼被棘

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1)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

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

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

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

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

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

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

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铃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

声。母与铃皆弱而多病,铃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

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

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钱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

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铿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铃《忠雅堂集》)

【注】①锋:作者蒋世柱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②援疑质理质: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④吾母垂潴扑之涕:

(2)选出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炸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哒衾拥覆咨臣幺当世之事(《出师表》)

C.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只填序号)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②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

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

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

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

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答案】(1)借;询问;同"披",穿着:眼泪

(2)B

(3)①

(4)C

(5)①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

以快乐的事情。②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假""涕"属于

古今异义词,"被"属于通假字。

(2)A.......的样子;对。B.用。C.代词,代指钱;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不译。D.才;竟然。

(3)①错,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不是18岁。(2)

正确。

(4)ABD叙述正确。C.错在“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此文中作者没有表达这

种情绪,而是对父母严格教育的感激。

(5)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缁袍敝衣:这里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略无:一点也没

有。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

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①苟:如果。正色:认真地,严肃地。故此句可以翻译

为: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故答案为:⑴借;询问;同"披",穿着;眼泪

(2)B;(3)①;(4)C;

⑸①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

快乐的事情。②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

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

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

义。

(3)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

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

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⑷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

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

可。

⑸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13.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霭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双也

③连月不开

④春和量明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

此,你怎么看?

【答案】(1)同"嘱",嘱托;壮丽景象;天气放晴;日光

(2)①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

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3)C

(4)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

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通假

字,通"嘱",嘱托;"大观",壮丽景象;"景",日光。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览:观看,欣赏。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

别,不同。故这句话应翻译为: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②"居

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故这句话应翻译

为: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3)ABD正确。C错在"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

动摇。

(4)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

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是作者的忧乐观,由此可见作者心忧天下,心系国家,这是

一种博大的胸怀。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范仲淹那样博大的胸怀,但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爱

是很多人共同的感情,不是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吗。答题时只要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同"嘱",嘱托;壮丽景象;天气放晴;日光

⑵①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

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⑶C;

(4)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

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

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

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⑶此题考查对课文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

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⑷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

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

由。

14.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英缤纷缤纷:色彩鲜明B.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D.寻向所志寻:动词,寻找

(2)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洵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究其林。B.初极狭,才;通人。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鲜美"二字,造语奇特,描摹生动。"鲜"重点写青草色,似乎带着大地与

生俱来的蓬勃生机,丛丛芳草,碧透晶莹,绿尽天涯,望之身心俱醉。

B.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此处若再把这些内容---

写出来,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C.本文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这二者在文中相得益

彰,交融得天衣无缝。

D.本文完全是写实,没有任何虚构,真实描绘出一幅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写出了在

当时的条件下已经实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

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答案】(1)A

(2)C

(3)D

【解析】【分析】(1)A."落英缤纷"中的"缤纷”是“繁多而错杂的样子",不是"色彩鲜

明”,故答案为A。

(2)C."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邀请的意思。故答案为C。

(3)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人人

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

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所以D项中的“本文完全是写实,

没有任何虚构”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⑴A;⑵C;⑶D。

【点评】⑴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

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

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理解句意

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参考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

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

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

(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

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

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

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

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

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

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

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

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

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

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

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

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

里的情况)。”

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

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

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

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说

(明)薛硝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钻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

其未驯也,紧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

也,遂解其维紫。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

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

乎?”遂释之。

己则花彷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⑦也,犹

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

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

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

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①钻(xian):锋利。②紫(zhi)维:系缚。③遽(ji):突然。④比:等,

待。⑤体(xin)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

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fj):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相与:

②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适:

③食其病,犹可用其能也舍: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面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面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①形魁然大,爪牙钻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己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

②④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5)《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1)共同、一起;适逢、恰好;舍弃(抛开)

(2)C

(3)A

(4)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

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

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相与",共同,

一起。

(2)"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而"的意思是"连词,表转折"。A表修饰。B表

承接。C表转折。D表并列。

(3)"类有能",意思是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这几个句子,

①形魁然大,爪牙钻且利,意思是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从外形上看

确实像是有本事的家伙。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意思是群鼠害怕它吃了自

己,一个多月(都)屏息不敢出洞有。这是群鼠从猫声音和外形上来做出的判断,好像猫是

有本事的家伙。③遽起而捕之,意思是(猫)突然跃起抓它,这是描写猫捉小鸡时的动作,

由此动作来看,确实像是有本事的。④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意思是后来它就是小

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饿了吃饱了玩。这句写猫每天小心谨慎悠悠然的玩,这句话没有表

现猫"类有能"。⑤遂偕其类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