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047-2017纱线 纤维长度试验方法_第1页
DB44T 2047-2017纱线 纤维长度试验方法_第2页
DB44T 2047-2017纱线 纤维长度试验方法_第3页
DB44T 2047-2017纱线 纤维长度试验方法_第4页
DB44T 2047-2017纱线 纤维长度试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分类号案卷号件号纱线纤维长度试验方法2017-08-28发布2017-11-28实施I本标准规定了纱线中纤维长度的三种试验方法,包括束纤维中段称重法(方法A)、罗拉式分析仪法(方法B)和单纤维手工测量法(方法C)。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包括所修改单)于本文件GB/T3291.{纺织纺织材糖和测试第1部分维和纱线GB/T6098,1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罗拉式分析仪法棉纤维长度分布中,占质量或根数最多的那部分纤维长度(也称众数长度)。4.1.2预调湿温度不超过50℃、相对湿度5%~25%、时间大于30min。标准大气按GB/T6529规定执行,调湿时间至少24h。125试验方法5.1方法A:中段称重法电子天平:最小分度值0.01mg。钢梳:10针/cm、20针/cm。其他工具:限制器绒板、压板、一号夹子、钢尺及镊子等。从样品(4.4)取(30±1)mg的纤维束,手扯整理,用钢梳将游离纤维梳下。将梳下的纤维()加以整理,长于过短纤维界限的纤维仍放入纤维束中,再手扯一将手扯后的纤维束()在限制器绒板上整理,使其成为一端整齐的纤维束,并梳去游离纤维。将梳下的游离纤维()整理后仍归入纤维束中,并对过短纤维进行整理,量出最短纤维的长度L。(mm),并称量过短纤维质量W.,精确到0.01mg。双手各持纤维束()的一端,对纤维束施加适当的力,使纤维伸直但不伸长,将纤维器切取中段纤维,切取中段纤维长度L。切取中段长度规定:选择适合长度的纤维切断器(可参照表1),双手握持纤维束两端,使纤维平行伸直,所受张力均匀,选取合适的切断器,使纤维束整齐一端露出中段切断器夹板外5mm~纤维长度(mm)切取中段长度(mm)注:有过短纤维时,切断长度建议为10mm。注:切断纤维时,操作者应先用下颚下压切断器的上刀柄,确认纤维压紧后松开握持纤维的双手,平均长度按式(1)计算:DB44/T2047—2017 当无过短纤维或过短纤维含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时,平均长度按式(2)计算:5.2方法B:罗拉式分析仪法等。罗拉式长度分析仪,结构图见附录B。钢梳:10针/cm、20针/cm。36从样品(4.4)取(30±1)mg的纤维束,用手将纤维整理2~3遍,可用稀梳将纤维束不整捏住纤维束()整齐一端,将一号夹子钳口紧靠限制器绒板后一组金属片,从长到短分层夹取纤维,排列在限制器绒板上,其整齐一端应伸出前一组金属片2mm,如此反复进行两次,第次在限制器绒板上叠成宽度约32mm,一端整齐平直,厚度均匀、层次清晰的纤维束。将分析仪的盖子揭起,摇动手柄,使涡轮上的第9刻度与指针重合。用一号夹子将限制器绒板上的纤维束()夹起,移置到分析器沟槽罗拉上。移置时应放下溜板,转动手柄一周,蜗轮上的第10刻度与指针重合,罗拉将纤维送出1mm,这时,短于10.5mm纤维处于未被仪器握持的状态,用二号夹子夹取未被握持的纤维2次,第3次可再夹去露出再次每转动手柄两周,均用上述取样方法将脱离握针与蜗轮第16刻度重合时,溜板抬起,使用二号夹子时必须紧靠溜板边缘夹取纤维。调湿平衡后,分别将各组纤维放在天平上称量mg实质量按式(3)计算,计算程序参照附录C进行,测试记录表格参照附录D: 主体长度的计算按式(4):45 8(资料性附录)纱线解捻方法A.1原理在规定的张力下,夹住一定长度试样的两端,旋转试样一端,退去纱线试样的捻度,直到被测纱线中的纤维成平行状态,取出中间一段的平行纤维试样作为线密度测试样品。A.2仪器—缕纱测长仪;——捻度测试仪:测试仪有一对夹钳,其中一个为"回转夹钳",可绕轴正反旋转,并和计数器相连接。至少有一个夹钳的位置可移动,使被测纱线的捻度可在10mm~500mm的范围内变化。夹钳口不得有缝隙。有预加张力装置,可测量试样长度;——其他工具:黑绒板、镊子、观察试样的放大装置等。A.3测试步骤A.3.1每筒管纱在缕纱测长仪上去皮100m。A.3.2调整捻度测试仪夹钳之间的距离为100mm。以(0.5±0.1)cN/tex的预加张力,将试样固定在测试仪的夹钳上。A.3.3旋转活动夹钳解捻,可借助放大镜,确保完全解捻,使纤维成平行排列状态。A.3.4取中间一段的平行纤维放在黑绒板上,作为长度试验试样。67(资料性附录)罗拉长度分析仪结构图B.1罗拉长度分析仪罗拉长度分析仪的结构见图B.1。图B.1罗拉长度分析仪结构图B.2仪器调整B.2.1滑板内缘至输出沟槽罗拉中心距离应为9.5mm,如果大于或小于9.5mm,应该调整一号夹子下挡片的距离,直至符合要求为止。B.2.2分析仪盖上后弹簧施于皮辊上的压力应为70N,二号夹子的弹簧压力为2N。B.2.3一号夹子的夹口应平直、无缝隙,二号夹子的绒布应无磨损、光秃等现象。B.2.4当分析仪指针在涡轮刻度第16刻度时,桃形偏心轮应与滑板开始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