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28-2002蝴蝶兰试管苗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44T 128-2002蝴蝶兰试管苗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44T 128-2002蝴蝶兰试管苗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44T 128-2002蝴蝶兰试管苗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44T 128-2002蝴蝶兰试管苗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20蝴蝶兰试管苗生产技术规程DB44/T128-20021蝴蝶兰试管苗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蝴蝶兰试管苗生产技术中的基本设施与技术,播种苗的生产,分生苗的生产,炼苗,瓶苗质量,包装、运输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蝴蝶兰类(包括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朵丽蝶兰属Doritaenopsis等属)的试管苗2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是有性繁殖的器官,由花托、花萼、花瓣、蕊柱等组成。位于花朵下与中尊片对生的一片花瓣,形状特殊,是高度特化的花瓣,呈舌片状、居状等,是兰花种类鉴定的一个重要标志。兰科植物花的繁殖部分,也是区别兰科与其它所有科植物的主要特点。蕊柱由雌雄两部分器官组成,蕊柱上部一个有粘性的凹陷部分,称为柱头区。顶端着生一个雄蕊有二个花粉块,花粉块有花粉囊盖罩一种变态茎,茎短而肥厚,不长新芽,为生长叶片、根系和花序的重要器官。为气生根,呈圆柱状,分枝少或不分枝,肉质根粗大而肥壮,大都呈灰白色。也称实生苗,是指无菌条件下种子在适当培养基中发芽生长而成的苗。也称组培苗、克隆苗,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经过适当的培养长成的完整植株。将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的过程。经过高温灼烧、蒸煮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对物体或空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无菌状态。用消毒剂对外植体进行处理达到无菌的状态。或称瓶苗。在培养瓶内生长,出根培养后具有根、茎、叶等形态特征的苗。为使瓶苗出瓶后能正常生长,提高成活率而采取的措施。2.13外植体explant由活体植物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2DB44/F128-20022.15用于本标准的缩写词温器、培养瓶、紫外线灯、常用玻璃仪器、手术刀、镊子、酒精灯等,以及所需的化学试剂。3.2.1培养基配制按培养基的配方及所需的数量,分别加入所需的各类物质,混的蒸馏水,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所需的体积,用1mol/L的HC1溶液或1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值后,趁热把100ml左右的培养基分装入三角培养瓶(φ10cm,h13cm),塞上带通气孔(φ0.5mm,塞棉塞)的橡皮塞。3.2.2灭菌(或消毒)在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用湿热空气灭菌法(压力0.11MPa~0.14MPa、120℃~126℃、15min~20min)接种工具镊子、手术刀、垫盘等接种工具在接种前可随培养基一起灭菌:镊子与采用0.1%HgCl₂溶液或5%NaC1O溶液浸泡处理,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消毒时间。实验室用紫外线灯杀菌;接种台、手等用75%酒精涂擦。3.2.3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上,摆放好接种工具,用镊子将需要接转的材料拿出后放在垫盘上,用镊子和手术刀将材料进行适当的切割,再用镊子将切割好的材料插植到新的培养基中。操作时要注意对瓶口及瓶塞进行灼烧,做完后及时塞上瓶塞,工具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进行灼烧,以防止污染。4播种苗的生产4.1种子的获得3DB44/F128—2002选择花色、花型、开花习性好,且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环境适应性、植株长开花第1d花粉萌发力最强,开花后7d花粉块仍具活力。母本最好的授粉时间在开花后的(3~4)d.一天中最佳授粉时间为上午9:00~10:00。先将母本的花粉块除去(去雄),再将采集的父本花粉块用小镊子镊起轻轻地放在母本的蕊腔中。用铅笔写好标牌,注明父母亲本、授粉日期等。授粉后,应经常观察授粉花朵的变化并防止损坏,加强肥水管理。约(120~150)d后,在蒴果尚4.2.1蒴果处理先用75%酒精擦洗,再在0.1%HgCl₂溶液或5%NaC10溶液中浸泡(10~15)min,用无菌水冲洗(3~5)次。4.2.2播种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消毒的蒴果放在无菌垫盘上,用灭菌后的镊子镊住蒴果、培养温度为(26±2)℃,前期暗培养或有散射光即可,在原球茎明显长大后,光照强度(2000±100)1x,光照时间为12h/d。4.3.1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6±2)℃,光照强度(2000±100)1x,光照时间12h/d。4.3.3方法播种约(50~60)d后,当第1片叶片开始长出时,即可开始分瓶,以增大生长空间。分瓶时,应尽量将小苗分开,并使其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淘汰生长势较弱的小苗。每(60~80)d分瓶一次。分瓶(1~2)次即可。4.4.2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6±2)℃,前期光照强度为(2000±100)1x,光照时间12h/d,后期可利用太阳光的散射光,光照强度(8000~10000)1x。当小苗叶片长至1cm长并有(1~2)条根时即可进行壮苗培养。接种时,将小苗单株分开,大小分级,并再次淘汰生长势较弱的小苗。每瓶22苗。5分生苗的生产4符合需求;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5.1.2外植体类型常用的外植体包括叶片、花梗、茎段与茎尖。叶片作为外植体时,以叶龄(3~7)d的叶片最好:花梗为外植体时,花梗长至(5~10)cm时最好,开花后的花梗也是主要的外植体之一;茎段或茎尖为外植体时,无菌苗和株龄40d内的植株较好。材料取回后,先用自来水冲洗(1~2)h。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切割成适当大小的材料先用75%酒精清洗30s,用无菌水冲洗后,叶片与茎段在0.1%HgClz或5%NaC10溶液中浸泡(10~20)min,无菌水冲洗(5~8)次;花梗在0.1%HgCl₂或5%NaC1O溶液中浸泡(10~2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在无菌接种盘上剥除花梗休眠芽外的苞片,再用0.05%HgCl₂或5%NaC10溶液中浸泡(8~10)min,无菌水冲洗(5~8)次.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消毒的材料置于无菌垫盘上,将叶片切割成1cm²大小:花梗长约2cm(休眠芽上下各1cm);适当的茎段;(0.3~0.4)mm茎尖,接种于事先准备好的诱导培养基原球茎诱导培养基:MS+6-BAs~5)+NAA+10%CW+3%蔗糖+0.7%琼脂,pH值为5.8±0.2.培养温度为(26±2)℃,有散射光即可。花梗培养温度不宜低于26℃。5.2.1继代培养基MS+6-BA(5~o)n.+Ads+NAAa₅=n+10%CW+3%蔗糖+0.7%琼脂,pH值为5.8±0.2。培养温度为(26±2)℃,光照强度(2000±100)1x,光照时间10h/d。每(40~50)d继代增殖一次,一般继代次数不超过15次。随着继代增殖次数的增加,6-BA的浓度可以适当的降低。接种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材料的伤害。5.3原球茎增殖培养5.3.1增殖培养增殖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6±2)℃,光照强度(2000±100)1x,光照时间10h/d.将原球茎切割成小块后,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每(40~50)d继代增殖一次,一般继代次数不超5.3.2分化培养分化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6±2)℃,光照强度(2000±100)1x,光照时间10h/d。5培养温度为(26±2)℃,光照强度(4000~10000)1x,光照时间12h/d。或利用太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