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9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19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19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19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19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最大的“书”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趣质疑: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9《最大的“书”》。齐读课题。2.书的上面加了引号,为什么?师:板书岩石

3.出示课件: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二.找出问句,读好对话。

1.文中川川是怎样刨根问底的?2.请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3.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川川提的问题找出来?(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4.川川这样刨根问底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来读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吧!(请两名学生分角色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5.小朋友们,学着刚才的样子,同桌两人读读对话,边读边想,从叔叔的话里,知道了什么?读完之后,同桌还可以交流一下。

三.朗读感悟,刨根问底:

1.爱刨根问底的川川们,从叔叔回答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问题:叔叔,您在看什么?(2)解决第二个问题:哪里有书啊?①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小节随机出示课件

②指导朗读

(3)解决第三个问题:书里有字吗?(2和3随机调控)板书字

①出示第六小节。

②什么是书里的字呢?

③课件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4)解决第四个问题:这上面有图画吗?板书图画

①岩石上的图画是怎么样的?想看一看吗?

②结合课后资料袋学习出示课件

③指导朗读

(5)想象朗读,解决第五个问题:这能说明什么呢?

①别急,叔叔来告诉我们了,听……师范读

②你想说些什么?

③指导朗读

(6)第六个问题: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1.叔叔还告诉我们读懂这本岩石书用处可大哩!……(引读第十二小节)板书为祖国找宝藏

2.川川听了叔叔的话,会想些什么呢?指导读最后一小节。你能猜出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拓展实践,课文延伸

1.今天,我们跟着川川去爬山,去刨根问底,从叔叔那里知道了有关岩石这本最大的书里的很多知识。

2.小朋友们,不仅仅岩石是一本书,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藏着奥秘的书呢!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书呢?3.出示:()就像一本书,气象学家能够读懂它。()就像一本书,海洋学家能够读懂它。()就像一本书,()学家能够读懂它。

4.是啊!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啊!在这些书里,藏着无穷的奥秘,让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眼睛去发现,多问几个为什么,学好眼前的这些书,长大了才能去读懂大自然中一本又一本的书。五.好书推荐出示课件《地球秘密探奇》《十万个为什么》《大树的故事》 板书 字19最大的“书 为祖国找宝藏岩石 图画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方面了解的较少。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效果分析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对话为线索,将地质的相关知识融入课文之中,语言中充满了儿童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达到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科学意识。

所以,我在《最大的“书”》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从而激起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研究、探索自然的愿望。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评测练习1、最大的“书”指的是()。“书”上的字指的是()、()、();图画指的是埋藏在岩石中的()、()、()。2、读了这本书我们知道在()以前,这里是一片()的陆地。后来,陆地()了,这里就变成了(),又过了()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就是我们脚下的()。3、读懂这本书,我们就能为祖国找到()。我还知道川川长大后想当一名()。4、人们根据找到的(),可以知道()的情况。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的骨架是在()出土的。5、课题《最大的“书”》,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这里指的不是真正的书,而是指像书一样能记载历史变迁的()。(岩石)19《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9课《最大的“书”》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学生对这篇课文非常的感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发现了自己这节阅读课的优缺点:1、语文课要有语文味道,不能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这篇确实是科普性文章,但是还是要把重点段落抽出来,让学生好好感受语言的运用和标点符号的作用。至于地壳运动这一系列的地理科学知识,可以以一两句话带过就好。把兴趣给吸引出来,就该把拓展放到课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讲究其课堂效率。2、新课标再次强调,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要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动脑筋,喜欢发言喜欢阅读。我一直很努力让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能够有所思有所得。我在这堂课里面,主要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从文本中寻找重点语句,然后读中感悟,让孩子们在开心的合作朗读中增加对课文的理解。3、这节课,我做得不好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还不够。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没有完全一致。应该“通过对话朗读认识对话的文体格式,并利用教具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和非常讲究的,这也是我即将要好好学习的方向。4、写字练习绝对不能忽略。二年级的孩子,其实学习的重点还是在“识字写字”上。 课标分析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