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_第1页
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_第2页
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_第3页
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摘要: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时代课题之一。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教学1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文物遗迹、传统节日、书写系统、诗词绘画等,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文化、书法、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呈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面向。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无论以何种形式为载体,都可以视为文化的“记忆场”,是建构和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语篇内容上,《新课标》强调要选取能够“促进学生思维、体现文化差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语篇。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语篇负载了优秀的价值观,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思维品质,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些语篇主要涵盖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简称《体系》)中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5个二级指标。比如必修教材第二册PromotingCulturethroughDigitalImages一文讲述了科学家借助互联网对外介绍敦煌莫高窟的经历,传递了责任担当、民族文化自信等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具有引领作用,能有效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它引导教学和测评注重对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考察,从而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语篇指向多个核心价值指标,以这些语篇为依托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发展其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习得必备知识,能有效达成高中英语课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以及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2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呈现方式人教社英语教材以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文学性语篇、非连续性语篇为载体,将文本和“副文本”有机结合,以文字、符号、图片、音频、视频为媒介呈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篇类型上,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语篇涵盖了《新课标》要求的主要语篇类型,以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文学性语篇、非连续性语篇为主。比如必修教材第三册MyAmazingNaadamExperience一文是讲述叙事者参加那达慕大会经历的记叙文语篇,必修教材第一册TheChineseWritingSystem是讲解中国书面文字演变历史的说明文语篇,必修教材第一册ATravelPlantoXi’an是外国友人发给小李的关于西安旅游计划的邮件,属于应用文语篇,选择性必修教材第三册中的《望夫石》《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文学性语篇,必修教材第三册GiveaPresentationaboutaMinorityFestivalinChina是展示壮族歌舞节的非连续性语篇。就信息呈现模态而言,教材综合运用文字、符号、图片、音频、视频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语言学习中去,既顺应了多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的要求,也凸显了多媒体时代“看”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比如教材中“Listening”板块和“VideoTime”板块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呈现了平遥古城、青铜器、长城、元宵节、儒家思想、《清明上河图》、苏东坡的诗词等,立体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了语言输入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直观地感受并了解中国文化。教材还以文本和“副文本”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副文本”是指存在于文本正文周围,调节作者和读者关系的材料,包括插页、献辞和题词等十三个类型,是书面语篇中正文之外理解文本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教材中有封面、标题、插图、引言、注释等多种“副文本”。如果把课文正文视为文本,那么课文中的标题、插图、注释,课文后的附表等都可视为是“副文本”,在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语篇中,这些“副文本”也是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以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ATravelPlantoXi’an为例,正文后面关于兵马俑的介绍性文字和兵马俑图片都是相对于正文的“副文本”,它们和正文一起共同呈现西安的历史景点、兵马俑的基本信息和形象特征等。教材依托多模态、多类型的语篇,以文本和“副文本”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呈现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听、读、看等多种形式接触中国文化,同时把握不同类型语篇的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学习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语篇类型来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3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建议3.1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注重核心价值培育《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外语教育的一体两面,密不可分。以往的英语教学存在重工具、轻人文的倾向,教师往往把语篇作为帮助学生习得词汇语法、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媒介,对语篇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关注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新教材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语篇,进一步凸显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并在前言中强调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是对以往重工具、轻人文传统的矫正。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语篇涵盖了《评价体系》中的多个核心价值指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接受语篇中核心价值的引领和熏陶,通过语篇解读基础上的多维度写作任务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内化核心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如围绕必修教材第二册MyAmazingNaadamExperience一文设计基于“副文本”的看图作文、基于文体的人称和叙述转写、基于语篇主题和结构的仿写、基于语篇内容的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等学习活动能够在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领悟竞技精神,维护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英语学科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开眼看世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但首先要坚定学生的中国立场,所以英语学科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要将核心价值整合进入语言学习和能力发展,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铸就其中国心。3.2注重中西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高中英语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指出了英语学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路径: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为主线,让学生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吸取中西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化观。新教材的体例整体上采用了中西对照的形式,即围绕单元主题选取中西题材的语篇,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中西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涉及知识、态度、技能三个层面;知识指对中外文化异同的理解,态度指对不同文化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技能指文化调适等跨文化沟通策略。梅德明和王蔷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跨文化视角,“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以及文化传播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祖国本土文化的理解,增强中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新教材中西结合的体例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展开中外比较,从知识、态度、技能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4结语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的作用,新版高中英语教材选用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语篇。如何结合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在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中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民族情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参考文献[1]梁艳红.基于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