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是()。
A.单独作用B.限制作用C.综合作用D.主导作用
2.红外线对生物的主要作用是()。A.热效应B.抑制生长C.延迟发育D.促进维生素D合成
3.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4.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同哪个选项相当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5.在南美洲的一种没有自卫能力的文鸟,选择最凶狠、最有毒的黄蜂为其邻居,借以保护自己,二者之间属于()。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寄生
6.下列不属于土壤动物生态效应的是()。A.改善土壤营养状况B.改善土壤的通透性C.增加土壤湿度D.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
7.起始于裸岩的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A.地衣群落B.苔藓群落C.草本群落D.灌木群落
8.虾的个体很小,它对于恶劣水下环境的生态对策是()。
A.快速繁殖,不断扩展生境B.减慢繁殖,不断扩展生境C.提高出生率,提高对后代的照顾能力D.个体繁殖晚,发育减慢
9.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
A.农田B.荒漠C.草原D.森林
10.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这是生态因子的
A.间接作用B.直接作用C.综合作用D.补偿作用()
11.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2.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13.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14.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的关系属于()。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
15.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
16.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7.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18.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
19.引起种群数量非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水因子B.光因子C.气候因子D.土壤因子
20.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21.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群落交错区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原因是()。
A.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B.群落交错区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C.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复杂
D.群落交错区外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简单
22.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23.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24.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捕食链B.腐屑链C.寄生链D.混合链
25.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弱的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冻原
26.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27.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28.尚玉昌先生认为地球人口承载能力为()。A.100亿B.200亿C.150亿D.80亿
29.阳性植物的特点是()
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30.种群的生境比较稳定,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锥体呈()。A.金字塔形B.钟形C.壶形D.以上三者都不是
二、填空题(20题)31.______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繁殖方式都和其生存环境相统一。
32.负反馈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______。
33.早晨蜥蜴在阳光照射下身体尽可能大面积接触光线,与光照角度垂直;而中午光照强烈时,它的身体与光线几乎平行,尽量减少身体与光的接触面积。这是受______的影响。
34.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_______,是群落镶嵌性的主要原因。
35.我国内蒙古有些地方羊繁殖得过快,反而会导致减产的原因是______。
36.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37.生物的______作用就是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8.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生物。
39.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演替。演替总是导致一个群落走向稳定的顶级群落,群落随空间位置的不同也会发生变化,这个现象反映了生物群落基本特征中的______特征。
40.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1.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的原则。
42.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______所同化的能量。
43.植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包括垂直地带性和_______地带性两大类型。
44.土壤能够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综合能力称为______。
45.夏绿林或夏绿木本群落,又称______,它是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典型的地带性植被。
46.生物群落的发生一般要经历入侵、______、竞争和反应等过程。
47.群落的演替是从______开始。
48.豆科作物根系上的______对于改善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49.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50.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首次提出了______的概念。
三、判断题(10题)51.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寄生关系。()
A.正确B.错误
52.目前全球气候异常主要是由于“温室效应”。[]
A.正确B.错误
53.当离子被植物吸收后,土壤溶液又不断从水中吸取离子来补充土壤离子的含量。()
A.正确B.错误
54.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限制因子。()
A.正确B.错误
55.生物个体间竞争激烈,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成丛分布。()
56.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态型。()
57.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前提,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动力。()
58.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59.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生物小循环加强。
A.正确B.错误
60.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统。()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10题)6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包含的三个层次。
62.种群的主要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
63.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64.简述种群年龄结构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
65.简述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66.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67.简述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68.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69.水稻这种植物适应光照的特点是什么?
70.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五、论述题(5题)71.试述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
72.试论述生态系统的能流的途径。
73.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74.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75.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76.个体数量多、覆盖面积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铰强的植物种是()。A.建群种B.优势种C.伴生种D.亚优势种
参考答案
1.C
2.A
3.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4.A
5.C
6.C土壤动物的生态效应主要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营养状况以及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
7.A
8.A
9.B
10.B
11.D
12.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13.C
14.A
15.C
16.C
17.D
18.B
19.C
20.B
21.A
22.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23.B
24.A
25.D
26.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27.C
28.D
29.A
30.A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的金字塔,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31.生态适应性
32.平衡或稳态
33.光照强度光照强度
34.不均匀性不均匀性
35.种内斗争
36.湿润区
37.他感他感
38.指示
39.动态
40.遗传遗传
41.净生产量
42.主导因子
43.水平
44.土壤肥力土壤肥力
45.落叶阔叶林
46.定居
47.生物定居
48.根瘤菌
49.负
50.生态学生态学
51.B
52.A
53.B
54.A
55.N
56.N
57.N
58.Y
59.A
60.A
6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1)遗传多样性:指各个物种所包含遗传信息的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3)生态(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1)遗传多样性:指各个物种所包含遗传信息的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3)生态(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62.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聚集分布。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聚集分布。
63.(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64.((1)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为年龄结构。(2)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如下:①增长型。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下宽上窄(或答: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种群处于增长期。②稳定型。年龄锥体呈倒钟型,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③衰退型。年龄锥形底部窄,上部宽(或答: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
65.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1)减数分裂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在世代交替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性生殖是生物在长期进化历程中较无性生殖更为进步的一种繁殖方式。雌雄配子的融合,把不同遗传背景的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混在一起,其结果既稳定了遗传,又添加了诸多新的遗传变异,大大增强生物对千变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如果没有一种机制使精卵细胞染色体数减少一半,那么精卵细胞的融合,将使染色体数倍增下去,细胞的体积也就不断地膨胀,细胞将不能适应环境而遭淘汰。减数分裂保证了生殖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单倍化,然后通过受精作用还原为二倍体。没有减数分裂,有性生殖将是不可能的。(2)减数分裂是遗传重组的原动力,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减数分裂也是遗传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如果没有遗传变异的话,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会失去长期生存的能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发生遗传重组。一种是通过亲代染色体在单倍体细胞中的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所含的染色体在组成上既有祖父的也有祖母的。第二种方式是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的DNA交换。这种遗传重组过程产生的单个染色体中既有父本的也有母本的基因。减数分裂就是通过这样两种机制产生遗传上独特的四个单倍体细胞,每个细胞都含有新重组的遗传信息。
66.(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
67.(1)种群比较单一;(2)系统稳定性差比较脆弱;(3)物质流动量大;(4)抗逆能力差;(5)受人工控制、利用和改造这是农田生态系统决定性的特征。(1)种群比较单一;(2)系统稳定性差,比较脆弱;(3)物质流动量大;(4)抗逆能力差;(5)受人工控制、利用和改造,这是农田生态系统决定性的特征。
68.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69.水稻是一种阳性植物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阳性植物一般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植株开花结实能力较强生长较快寿命较短。阳性植物的茎通常较粗节间较短分枝也多。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木质部和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数目较多结构紧密含水量较少。阳性植物的叶在着生排列上常常与直射光成一定的角度而叶片一般较小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有的叶片表面有茸毛。
70.(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1)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2)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
7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
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
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02、H20和其他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
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中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
7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
73.①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地球表面生态系统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前者约占地球表面的1/3,而初级生产量约占全球的2/3。后者正好相反。水域生态系统约占地球表面的2/3,而初级生产量约占全球的1/3。②陆地上的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③海洋中初级生产量又有从河口向大陆架和大洋区逐渐降低的趋势。④可根据生产量的高低将全球初级生产量进行等级划分。
74.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其主要特点是:(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2)层次性。生态农业有多级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在功能上有差别: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蔬菜、水果、林木的生产也有的亚系统是综合性的。所有这些都为人类的食物生产开辟了多条途径可通过横向联系组成一个综合经营体。(3)地域性。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环境决定和影响着生物生物依赖并改造环境。因此必须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严格按照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才能发挥地区优势取得成效。(4)调控性。生态农业的调控措施主要有四条途径:①充分利用自然条件;②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③改造生态环节;④把自然调控和人工调控结合起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农业发展。(5)建设性。生态农业是一种建设性农业重视统一性规划并注意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成果努力完成发展生产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以利于建设、繁荣经济、美化环境。因此生态农业能够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起来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其主要特点是:(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集线器市场运行动态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铝板带箔材行业运营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造影剂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重庆师范大学《酒水与酒吧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植物细胞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大学《管理研究方法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场总线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战略与公司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文
-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房琪-读书分享
- 2024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影视文学教程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 防火门监控系统调试、检测、验收记录
- 2016年七里塘电站1号机组C级检修方案
- “大水利”概念及其意义
- (完整word版)SAS-Base认证考试(70真题+答案详解)
- 东华协同办公系统简介
-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98715
- 最新版结婚函调报告表.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