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练习题-山西教育心理学精选问答题及答案四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练习题-山西教育心理学精选问答题及答案四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练习题-山西教育心理学精选问答题及答案四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练习题-山西教育心理学精选问答题及答案四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练习题-山西教育心理学精选问答题及答案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练习题|山西教育心理学精选问答题及答案四1、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P133)

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2、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P137)

答: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3、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39)

答:发觉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41)

答:(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经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实际教学与讨论发觉,同学解决抽象而不带详细情节的问题时比较简单,解决详细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简单,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2)已有的学问阅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阅历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讨论发觉,优生头脑中贮存的学问阅历显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学问阅历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3)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心情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共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力量的教学。(P142)

答:(一)提高同学学问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关心同学坚固地记忆学问;(2)供应多种变式,促进学问的概括;(3)重视学问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详细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供应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育思索问题的习惯。(1)鼓舞同学主动发觉问题;(2)鼓舞同学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舞自我评价与反思。

6、简述制造性及其基本特征。(P145)

答:制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力量或特性。制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7、试述影响制造性的因素。(P146)

答:(1)环境;(2)智力;(3)共性。

8、简述制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P147)

答:(1)低智商不行能具有制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制造性,也可能有低制造性。(3)低制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制造性者必需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制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制造性的必要条件。

9、简述制造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P147)

答:制造性与共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高制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共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理想和剧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爱幻想,具有剧烈的奇怪   心,具有独立性。

10、简述如何进行制造性的培育。(P148)

答:(一)创设有利于制造性产生的相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同学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意制造性共性的塑造。1)爱护奇怪   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惊心理;(3)鼓舞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规律思维力量;(5)给同学供应具有制造性的榜样。(三)开设培育制造性的课程,教授制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11、简述态度的实质及其结构。(P152)

答:态度是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预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1)态度是一种内部预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力量。(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12、简述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P153)

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肯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它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掌握下的自觉行为,是熟悉与行为的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熟悉、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3、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P155)

答: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全都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区分:(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14、简述道德进展的阶段理论。(P156)

答:(1)皮亚杰的道德进展阶段论:他律道德,自律道德。(2)柯尔伯格的道德进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15、简述中同学品德进展的基本特征。(P160)

答:(一)伦理道德进展具有自律性,言行全都。(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抱负;(2)自我意识增加;(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进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学校阶段品德进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进展趋向成熟。

16、试述学校生品德进展的基本特征。(P161)

答:总体上看,学校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照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加,但还带有肯定程度的详细阅历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剧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肯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常常有距离。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头形成的时期,又是简单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试述高中生品德进展的基本特征。(P161)

答: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进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整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肯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整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17、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P162)

答:(1)依从。包括从众和听从两种。(2)认同。(3)内化。

18、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P163)

答;(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19、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育方法。(P165)

答:(1)有效的劝说;(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商定;(4)价值辨析;(5)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