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

A.温度B.光照C.水分D.海拔

2.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氧B.湿度C.温度D.营养物质

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4.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5.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即()。

A.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性B.物种的丰富度和信息的紊乱C.物种信息的紊乱和均匀性D.物种的均匀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

6.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雨量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雨量D.光照和温度

7.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8.下列生物种群,数量呈季节性消长的是()。

A.旅鼠B.海洋浮游生物C.北极狐D.蝗虫

9.生长在新疆的马铃薯比生长在平原地区的大,其主要原因是

A.阳光辐射强烈B.白天温度高C.降水多D.昼夜温差大()

10.将蜜蜂引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所增加的环节是()

A.一般生产环B.增益环C.高效生产环D.减耗环

11.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12.阳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13.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

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

1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15.有季相变化的群落是

A.雨林B.北方针叶林C.红树林D.夏绿阔叶林()

16.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增强温室效应D.保护生物多样性

17.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10%B.20%C.30%D.40%

18.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老虎B.蝗虫C.真菌D.水稻

19.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20.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21.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

A.石油农业B.传统农业C.生态农业D.机械农业

22.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23.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24.用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

A.前者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

B.前者插后成活快,分蘖早而少

C.后者生长茁壮,叶色浓绿

D.后者粗纤维和粗淀粉以及含氮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较高

25.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B.植物区系C.植被型D.群落生态

26.林业上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

A.筛选种子B.打破休眠C.保存种子D.促进后熟

2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大型消费者的是()

A.真菌B.植物C.肉食动物D.细菌

28.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

A.磷B.钙C.氮D.铁

29.农谚说“锄头底下有水,锄头底下有火”说明中耕是对作物起()

A.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B.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C.综合作用的生态因子D.补偿作用的生态因子

30.农业生产中玉米地的玉米螟卵块,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二、填空题(20题)31.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和农生演替两类。

32.一般来说,物种的生态幅越宽,其分布范围越______。

33.可持续发展遵守的三个原则是: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__________

34.太阳能和化学能通过______,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生态系统,成为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唯一能源。

35.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群包括生活在该区域内的______。

36.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生物。

37.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群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______。

38.______是指生态系统中一定空间内的生物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

39.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贮存、流动与转化,可表现为不同的能量形式,常见的有日光能、化学能、动能和______四种。

40.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J型增长和______。

41.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是()。

42.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__________。

43.马世骏在探讨了大约1000年的有关东亚飞蝗危害和气候关系后,指出______是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44.豆科作物根系上的______对于改善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45.自动调节学说又将种群调节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

46.()内环境实际上是生物体内进行细胞生长、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等的场所。

47.大象、鲸鱼、恐龙属于______对策者。

48.李比希(Liebig)定律又称为______定律。

49.细胞间的信号通讯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生态金字塔通常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______金字塔三种类型。

三、判断题(10题)51.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A.正确B.错误

52.种群密度也可以看成是种群个体的数目。()

A.正确B.错误

53.含石灰质的土壤中,蜗牛的数量会增多,这是由于不同的土壤条件引发产生了不同的生物种群。()

A.正确B.错误

54.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是周限增长率。()

55.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中人为因子起决定性作用。()

A.正确B.错误

56.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A.正确B.错误

57.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A.正确B.错误

58.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59.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A.正确B.错误

60.高粱、玉米、小麦等植物都是抗旱性强的植物。()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6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63.简述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64.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65.简述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67.试述土壤质地对生物的影响。

68.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证生态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

69.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70.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六、单选题(0题)71.某些苔藓、地衣、藤类和高等有花植物,借助吸根着生于树干、枝、茎以及树叶上,进行特殊方式的生活,生理关系上与依附的林木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这是

A.附生关系B.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半寄生关系

参考答案

1.D

2.C解析:春化指植物必须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所以春化阶段主导因素是温度。

3.B

4.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5.A

6.C

7.C

8.B解析:海洋浮游生物在温暖的春秋两季,大量繁殖生长;在环境过热或过冷的夏冬季节则明显减少,呈现季节性消长,故选B。

9.D

10.C

11.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12.D

13.A

14.D

15.D

16.C

17.C

18.C

19.B

20.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21.C

22.A

23.C

24.A

25.B

26.B

27.C

28.C

29.A

30.A

31.原生演替

32.宽(或广)

33.持续性原则

34.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35.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36.指示

37.有机整体有机整体

38.生产力生产力

39.热能

40.S型增长

41.群丛

42.边缘效应

43.干旱干旱

44.根瘤菌

45.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

46.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47.k

48.最小因子

49.分泌化学信号、细胞间接触性依赖、间隙连接使胞质相互沟通、细胞识别

50.能量能量

51.B

52.B

53.A

54.Y

55.B

56.B

57.B

58.N荞麦、甘薯和烟草适合在pH值为5~6的土壤生存,属于宜偏酸性作物。

59.A

60.B

61.(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常绿阔叶林为世界面积最广大、最典型的地带。(2)生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无太明显的干燥季节。(3)群落特征:种类组成丰富(不及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不及雨林),板根、茎花等现象少见,优势植物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和木兰科;无明显季相变化。

62.有效积温法则的含义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63.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危机越来越明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煤、石油、天然气、铀等石化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2)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生物能源的多层次、多级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64.(1)竞争排除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2)高斯排除原理提出三条推论。①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必有一个物种终将被消灭;②在一个稳定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③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种群之间趋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的竞争。

65.(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周期性波动;(4)不规则波动;(5)种群爆发或大发生;(6)种群平衡;(7)种群衰退与灭绝;(8)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1)种群增长;(2)季节消长;(3)周期性波动;(4)不规则波动;(5)种群爆发或大发生;(6)种群平衡;(7)种群衰退与灭绝;(8)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

66.(1)整体现和综合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综合观和整体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

(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

67.(1)砂土类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土壤黏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能力差,抗旱力弱。砂质土含水少,热容量比黏质土少,白天增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昼夜温差大,对块茎、块根作物的生长有利;砂质土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养分,使农作物早发,但有机质累积难、含量低,土壤动物也少。

(2)黏土类土壤中以粉砂和黏粒为主,结构致密,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较强,通气透水性差。黏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好气微生物活动受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和黏粒结合紧密,难于分解,因而积累较多。

(3)壤土类土壤质地较均匀,是砂粒、黏粒和粉粒大致等量的混合物,物理性质良好(不太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土壤生物也较多。

68.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改变的环境条件或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而保持结构和功能的总稳定即使在上述影响改变后也会回到它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②要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功能完善、信息畅通。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水平上。③各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

69.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尤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并同时降低了地下水库的补给也引起严重的土壤和养分流失。(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手工、农业及城市发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储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盐渍化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尤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并同时降低了地下水库的补给,也引起严重的土壤和养分流失。(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手工、农业及城市发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储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盐渍化

70.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