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析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引入
Summary: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项融合了多种生态治理理念的全面化生态治理技术。在河道治理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水体污染减少河道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轻河道水源的富营养化程度,从而有效的恢复河道生态。本文主要探究了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引入。Keys: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水环境;污染治理引言: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给河道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随着节能环保理念不断被认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水环境的保护,河道治理成为水环境保护中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河道水环境不仅给人们带来优美的生活环境,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河道水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生态修复技术的概述具备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以及大量的原生动物、微生物才会被称之为完整的水生态修复系统。水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是运用培养微生物和栽培植物的方式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或转移降解,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改善水生物生存环境的目的。水生态修复技术运行成本低,治污效果好,可以从根本上治理,恢复水体状态。生态修复技术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对已经造成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将环境内部的生态系统的构成进行分解,转化处理分解后的产物,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合理化的分配,利用动植物本身具有一定净化作用的功能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速度,使其得到修复。二、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意义城市发展对河道有较大的依赖性,但是由于过往我国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出现很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水污染范围逐渐变大、河道面积逐渐变小,如果任由此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因此,当下必须响应党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号召,关注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结合地方环境特征优化河道系统,解决地域污染问题,强化河道自净能力,加快城市河道恢复能力,促使河道早日恢复原来的样貌。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实现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应该权衡各方面工作,保证原有植被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还需要结合区域特征选择恰当的手段进行水环境生态工作,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通过河道水资源治理让城市河道拥有抗洪、排水、排涝等方面的功能,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三、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引入1、外源污染控制技术从外源控制的角度而言,其主要是对雨水污染的控制。经过专家实验表明,雨水中的水质存在污染,并且该污染程度比生活污水更加严重。在对河道水体进行治理的时候,单一的控制方法无法达到根本的治理效果,需要利用多方位的生态修复技术对雨水进行控制和过滤,对雨水进行处理,从而摒除雨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对于暴雨产生的雨水进行折叠式的滤膜进行过滤,将该设备安装到雨水管网的末端,而对于没有进入到雨水管网中的雨水则通过驳岸生态滞留的形式进行污染控制,尽量减少雨水当中可以流入到河道当中的污染。驳岸生态的技术方式不仅仅能够稳定河道当中植被的情况,还能够修复河道环境中的水域修复能力,让河道中的水体与周边的环境形成整体,完成能量交换,实现河道水体净化,完成对外源污染的有效控制。2、内源污染调控技术内源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外源污染流入河道中后,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了很多带有污染物质的底泥,这种底泥就是十分常见的内源污染。在这种底泥之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污染物质,氮磷含量也较高。若是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就会重新释放,给河道整体的水环境带来污染。针对内源污染治理,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主要以机械清淤技术为主,清除河流底部淤积的底泥,从源头控制内源污染。生物方法主要为利用生物酶,通过其代谢作用消耗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该方法对于氨氮去除效率能够达到95.0%以上,对于水环境中的COD去除率能够达89.0%以上。在应用时,还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应用这两种技术,对于一些大面积的底泥,需要结合生物酶底泥修复技术,激活微生物的活性,进行有效的污染物降解。而对于一些比较坚固的底泥污染物,需要结合机械清淤技术,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3、水体自净化技术水体自净是指利用河道的自净能力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并且要保证污染物增长速度小于水体自净速度,加强河道能源、资源的利用和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可以在河道潜水区域设置一些草皮,而渗水的区域则可以设置水下森林。其主要优点表现在:(1)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素,从而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2)通过提升河道中水体的硝化、逆硫酸盐硝化和氧气等过程,减少了水体氮的含量;(3)通过提升水面上的悬浮物和沉降率,抑制底部物质悬浮,控制底部泥土中的氮磷等营养素向水体中释放;(4)光合释放氧加速河道和水体中各种营养素、重金属快速的沉积。河道内,通常会存在许多水栖动物以及各种各样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通过摄取河道内有机物质存活,并排泄出一定的带有腐蚀性质的排泄物,这样的生存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河道内水资源的纯净度以及透明度。同时,河道内的鱼类生物多以捕食枝角类的浮游生物来生存,这些浮游生物可以利用自身特质将水资源内的蓝绿藻等物质转化为动物所需要的蛋白质,进而达到水体自净化的目的。4、人工净化技术从人工净化的角度而言,但凡河道水体遭受污染,其水环境必然处于失衡状态,为了避免水环境快速恶化,需要制定人工净化的相关措施,从而对水体进行快速净化,确保水环境的净化体系更加完善。而在利用人工净化手段完成净化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要提升人工净化对于水体的影响能力,让河道水体对外界污染的抵抗力增强。当前状态下比较常用的人工净化方式就是超微净化处理,该种处理工艺主要是利用气体和液体的处理和作用,让水体产生微米或者是亚微米的氧气泡,该氧气泡能够去除水体当中的重金属,并且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让水体的能见度增强。该种工艺通常在河道水体出现浑浊或者是水体中含有的重金属污染过重,以及水体出现发绿情况等方面时加以应用,其能够有效消除上述症状,还以河道更加健康的水环境。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中融入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项极为复杂、涉及学科众多的工作,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河道水质整体状况,明确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含量,选用适宜的治理方式,制定不同的治理净化方案,从恢复河道整体生态环境入手,进行河道水环境的治理、修复工作。另外,各地及相关技术人员单位应不断深化提高治理工作的服务意识,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从而切实保证河道流域水资源环境治理的质量。Reference[1]张松露,仲凯.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分析[J].长江技术经济,2022(S1):26-28.[2]李晓红,杜秀娟.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04):51+53.[3]徐任璐.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应用探析[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秋幼儿园学期工作方案
- 2025年家长委员会工作方案
- 2025年小区喜迎中秋节活动方案
- 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阅读答案
- 2025年电子广告显示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动车电池镍锌充电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春新版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普通话与口才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连云港市沙河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模拟卷(四)化学试题含解析
- 文山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氨吹脱塔单元设计示例
- 研究生入学体检表-2
- 环境工程复试题
- GB/T 42314-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危险源辨识技术导则
-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用液压串联双腔制动主缸的设计
- 科学院大学博士入学复试汇报个人介绍PPT模板
- 迎春杯2023年-2023年中高年级初赛复赛试题真题整理
- 湿热、霉菌、盐雾设计分析报告
- GB/T 13869-2017用电安全导则
- GB/T 13738.2-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 GB/T 13012-2008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