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2ae1da20d4e3fa0a302155cfd9f2841/02ae1da20d4e3fa0a302155cfd9f28411.gif)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2ae1da20d4e3fa0a302155cfd9f2841/02ae1da20d4e3fa0a302155cfd9f28412.gif)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2ae1da20d4e3fa0a302155cfd9f2841/02ae1da20d4e3fa0a302155cfd9f28413.gif)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2ae1da20d4e3fa0a302155cfd9f2841/02ae1da20d4e3fa0a302155cfd9f28414.gif)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2ae1da20d4e3fa0a302155cfd9f2841/02ae1da20d4e3fa0a302155cfd9f284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福建省龙岩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患盗论刘敞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日:“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日:“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TOC\o"1-5"\h\z①盗可除乎 ( ).②衣食不足 (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而或长烟一空B.或王命急宣C.或以钱币乞之D.或异二者之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⑴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⑵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3分)【答案】7.(3分)①除:清除(消灭)②足:足够③箧:箱子。(3分)C(A项“有时”;B项“如(有)”;D项“或人”。C项意为“有人”)(6分)⑴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⑵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3分)①衣食不足②政赋不均③教化不修【参考译文】天下正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那人又说:“请问偷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偷盗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腰包开别人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
根源。”【广东省】二、(二)(9分)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寒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答案】9.(3分)C.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烤其区域。(3分).(3分)⑴勤奋好学;⑵注重实地考察;⑶治学严谨;⑷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来,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了。【广西崇左市】三、(三)古文阅读(4分)桑干枝水又①东流,长津委②水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③水,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④水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⑤水,潜跃其下。俯仰⑥水池潭,意深鱼鸟⑦水,所寡惟良木⑧水耳。【注】①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②委:弯曲,曲折。③浦的立):湖泊。④凫(地):野鸭。⑤黛甲素鳞:代指鱼鳖等水族。黛:青黑色。素:白色。⑥俯仰:代指观望”。⑦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⑧寡:少。良木:美木。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桑干枝水又东流( ) 水至清深( )・ ・16.短文描绘了两湖什么样的景色?(2分)【答案】15【答案】15.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至:极16.短文描绘两湖水面开阔,水极清澈,鱼鸟繁多的景象。【参考译文】桑干支水又东流,长河巨流,连通两湖泊,东湖西浦,一水相连,潭水极清且深,早晚有凫雁在湖上浮游,青甲白鳞潜游于水下。观望池潭,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美木而已。【广西桂林市】三、(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言志①《论语》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日:“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D.无施劳(功劳)*.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答案】10.A(“尔”是代词“你”的意思).B(A、B、C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的意思,而B项中“之”表助词“的”。).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孔子:仁义子路:重情义颜渊:谦虚忠厚【参考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懊恼)。”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把劳苦施加在别人身上。”子路说:“希望(愿的古义)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广西梧州市】二、(二)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⑴有洞东向( )⑵无逾此者(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答案】16.⑴东:向东⑵逾:超过.过了一会儿,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脚碰到了石头。.选文:侧面描写。《三峡》正面描写。【参考译文】突然发现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着头攀岩上去。(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不一会草根也禁不住我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结实,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绷紧了脚扒住了手指,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是我生平经历的最危险的境地。过了好长时间,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一只手一只脚抓牢以后,然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想自己坠落,很长时间,幸好攀上去了。……【贵州省遵义市】二、(四)四知(10分)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闻其贤而辟之*②当之郡 .③何谓无知*④故旧长者*.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2分)【答案】19.(4分)①听到②到;去③说④老朋友(4分)①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给分点“故人”“知”,反问句式)②(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给分点“遗”“厚,,,省略句式)(2分)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1分,表现出杨琢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1分)。【参考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河北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5分)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听之,日:“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日:“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隹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日:“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决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①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②东坡亦为怆然怆然 怆然:③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即:④竟不索其直 竟:⑵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⑶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②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⑷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⑸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答案】⑴①听到,听见②悲伤的样子③立即,马上④竟然⑵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⑶①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②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的住宅。⑷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东坡还宅)⑸示例一:苏轼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参考译文】邵民瞻(人名)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花了500缗(成串的铜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依然自顾自哭泣。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但是我儿子没出息,(把它)卖给别人了。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很悲伤,(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于是立即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过来,命令他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竟然没有索要(买房子的)钱。【黑龙江省绥化市】三、(三)阅读文言文《欧阳修传》(节选),回答19-22题。(5分)欧阳修传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分)⑴读书辄成诵( ) ⑵读而心慕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分)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评说。【答案】19.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评分说明:(1分)划分位置不正确或多划均不得分。.⑴就⑵仰慕评分说明:(1分)每个词语解释正确得0.5分;如有错别字不得分。.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严苛急切(的事);所说的简易,是不做繁琐细碎(的事)罢了。评分说明:(1分)译对重点字句“谓”“为”“苛”得0.5分,整个句子翻译定整流畅得0.5分。.我赞成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这是一种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为政理念,这是儒家“仁政”的体现,而当前习总书记所倡导的“关注民生”的政策,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也正好符合了欧阳修的为政之道,使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评分说明:(2分)现点鲜明,并此够始合社会现实进行评说.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参考译文】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知道前方有埋伏埋伏,也毫无顾忌地揭发它.他仕途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当他被贬到夷陵时,没有方法来消磨时光,因此取来旧的案例反复查看,发现冤假错案数不胜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这是荒凉偏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况本来可以知道了.”从此,遇事不敢疏忽.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看不到严厉的措施,也不求声誉,宽容简朴而不扰民,因此他来到的地方人民生活便利.有人问:“治理政事宽容简朴,而办公没有松懈,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以放纵为宽容,以忽略为简朴,那么政事就会荒废,人民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我所说的宽容,是征税的时候不急迫,(我所说的)简朴,是去掉繁琐的形式。”【湖北省随州市】二、(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题。(10分)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土,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注释】①姥(m^):老妇。②篚(足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善鸣,求市未能得 ⑵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⑶当举群相送耳 ⑷使人耽之若是••.“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⑴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⑵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答案】14.(2分)⑴善:擅长(善于)⑵就:前往(去,接近,靠近)⑶举:全(全部)⑶使:假使(假如,如果)(每小题0.5分)(2分)C(4分)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2分)⑵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2分)“皆此类”意译国“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亦可。(2分)B【参考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给人写信说:“东汉张芝临池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湖北省武汉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萧颖士风节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选自《客斋随笔》,有删改).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颖士阴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负宠而骄 负:依仗C.往客金陵 客:旅居 D.则过之焉 过:责备.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D.节度使源消听从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答案】8.D(过:超过).B(他没有向封常清提计策).C.当官的以儿童游戏的方式来抵御厉害的叛军,(想取胜)太难了!共4分。“肉食者”、“御”、“删”各1分,其余句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采,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宠信,恣意妄为,萧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皇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禄山反叛以后,萧颖上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他听说大将封常清陈兵东都洛阳,就去观察了一番,(结果很失望,)连夜返回。南逃到山南东道(今湖北襄阳)避乱,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颖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则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萧颖士又去金陵,并客后于此。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要召见他,他坚辞不去。李白,是天下闻名的大诗人,只因身陷永王李璘的叛军之中,而终身受到连累,萧颖士对永王李璘的召见辞而不见,可见他的胆识远远超过李白。【湖北省宜昌市】一、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③徽:系琴弦的绳子。.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尝()愠()辍()但().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例句:高卧北窗之下。.答句: .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2分).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2分).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2分)【答案】6.(4分)尝:曾经 愠:生气,发怒辍:停止但:只,只要(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2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断句三处,断错一处扣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译句顺畅得1分。重点关注“萧然”“穿结”“箪”“宴如”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情况。)(2分)“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前后联系,上下融会的理解能力。)(2分)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答对一句得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人物性格,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2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参考译文】陶潜(陶渊明),字元亮,又有名字叫潜。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说:“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他自己写文章这样说,当时的人们称他是如实记录。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不喝,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从没有高兴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湖南省长沙市】二、(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措绅④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措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宋何罪之有(《公输》)・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⑴禾引上衣,请毕其说⑵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6分)【答案】12.B(A.松弛/放下;B.有的人;C.佩服/动词,穿戴;D.根本/本来。).B(A.代词:指“这种景况”;B.助词:的;C.宾语前置的标志;D.音节助词,不译。).⑴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⑵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⑴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⑵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被、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⑶开放题: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参考译文】陈禾宇秀实,是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当时)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当时童贯的权势愈加扩张,和黄经臣等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一样。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呢?”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砍头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湖南省株洲市】三、(二)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扩,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衣以文绣( ) ②齐赵陪位于前( )・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王惊而问其故。②请以人君礼葬之。.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3分)【答案】(二)22.(2分)①穿(1分)②在(1分)(4分)①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2分)②请按照安葬君王的礼仪来安葬它。(2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3分)⑴大哭,引起楚庄王注意。⑵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建议用君王之礼来葬马。⑶葬礼隆重到荒谬的程度,让楚庄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每点1分)【参考译文】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以谈笑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楚庄王时,庄王有匹心爱的马,给它穿上锦绣,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睡在没有帷帐的床上,用枣脯喂养它。这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病死了,楚庄王命令大臣们为马服丧,想要用安葬大夫的棺椁和礼仪来安葬马。左右大臣谏诤这件事,认为不能这样做。楚庄王下令说:“如果有敢对葬马的事进谏的,一律处死。”优孟听说了,进了宫殿的大门,便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楚国地大物博,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呢?而只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了,请以安葬君王的礼节来安葬它吧。''庄王问:“怎么安葬呢?"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琢过的美玉做棺,用雕了花纹的梓木做椁室,用上好的楩、枫、樟木做题凑,差遣甲士为死马挖掘墓穴,老弱人丁背土筑坟,齐赵等国的使者侍坐在前,韩魏等国的使者护卫在后,为死马建庙宇,让它享受牛、羊、猪三牲祭祀,并封以万户之邑给它守墓。这样,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庄王说:“难道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这该怎么办才行?”优孟说:“请大王将它作为六畜来安葬。用土灶做椁室,用铜锅做内棺,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膻,用粮食稻谷来祭祀,用火光来做它的衣服,将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之中。”于是庄王便将马交给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地议论这件事。【吉林省长春市】一、(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u]:卖。④仰:依赖、依靠。 ⑤我曹:我们。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⑴心好之( )⑵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2分)【答案】14.⑴爱好、喜欢⑵选拔、挑选.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参考译文】杨继盛,字仲芳,是容城人。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继母很坏,让他放牛。继盛经过私塾,看见村里的孩子们念书,心里觉得念书好。所以告诉他的哥哥,请求去私塾找老师学习。他哥哥说:“你这么小,学什么呢?”继盛说:“年龄小能担当放牛的,为什么不能担当学习呢?”哥哥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就听从了他让他学习,但是也不能停止放牛。那年他13岁,开始跟从老师学习。家很穷,越发的严格要求自己。贬为狄道典史。狄道杂居番人,习俗很少懂得诗书,杨继盛挑选了子弟中出众的一百多人,聘请三位经师教授他们。卖掉所乘的马匹,拿出夫人的服装,卖掉田地资助生员。县里有煤山,被番人占据,百姓要到两百里外去砍柴,杨继盛召集番人教谕他们,都服从说:“杨公即使需要我们的营帐也给,何况煤山呢!”番民深信爱戴他,呼做“杨父”。【江苏省南通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烟艇记[南宋]陆游陆子寓居,得屋二楹①,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②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笨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被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④,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注】①楹:间。②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③玉笥(si):山名。④棹(zhao):桨,文中代指船。.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TOC\o"1-5"\h\z⑴若小舟然 ( ).⑵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 ( )*⑶还泊于玉笥之下 ( )*⑷纳烟云日月之伟观 (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3分)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⑴第①节“,”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2分)⑵第②节“穷达异矣”中“穷”指"",“达”指“”。(2分).请谈谈你从下面两句中读出的弦外之音。(4分)⑴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⑵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答案】8.(2分)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2分)⑴……的样子⑵想着、盘算着⑶停泊⑷景象(3分)(既然)这样,你怎么能知道这小屋就不是烟艇呢?(4分)⑴甚隘而深若小舟然⑵一叶之舟、万钟之禄(4分)⑴作者描写自己醉乐的自由状态,其实是内心痛苦不平和怀才不遇而无奈的感叹。⑵浪迹江湖的意念使作者的心胸变得浩大空阔,足以容纳云霞日月的伟丽胜景,能够包揽雷霆风雨的奇异变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之悲。【参考译文】陆先生寄居异乡,得到两间屋子,屋子很窄很深,好像小船一样,所以将屋子命名为“烟艇”。客人说:“太奇怪了!房屋不是船,正如同船不是房屋的道理一样。你认为屋子和小船相似吗?船的确是有富丽堂皇到可以和宫殿媲美的,但因此把船称作房屋,这说得通吗?”陆先生回答:“我从年少就经常生病,自己知道对这个世界是不会有半点功用的,所以曾经感慨地想要从此浪迹江湖。但因为迫于现实的饥饿、寒冷,又有妻儿拖累,这样的江湖之思被夺走了,不得已只能(在这个官场上)留下来。虽然如此,浪迹江湖的愿望,我却连一天也不曾忘过。假使再过几年,儿子能耕种、女儿能织布,衣食勉强不缺之后,我希望能有一艘小船,乘着小船进入吴淞江,逆流而上到严陵濑这个地方,游历过石门涧、沃洲,把小船停靠在苍翠的山峦下,喝醉了就披散头发、敲着船打拍子,唱唱吴地的歌谣。不是很快乐吗?”虽然高官厚禄和一艘小船相比,穷困与显达的程度是大不相同的,然而两者都是身外之物。我纵使明白高官厚禄不能强求,但却无法不向往、留恋着一艘小船。但这真的能追求的到吗?浪迹江湖的意念使我的心胸变得浩大空阔,足以容纳云霞日月的伟丽胜景,能够包揽雷霆风雨的奇异变幻。虽然我只是坐在狭小的居室中,却常常感觉像顺着水流摇桨般,一眨眼就到了千里之外。(既然)这样,你怎么能知道这小屋就不是烟艇呢?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作记。【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0-11题。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营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注】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职名。.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②凝之悉散之亲属。.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3分)【答案】10.①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2分)②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属。(2分)(3分)求其德行。(1分)不慕荣华;安于俭苦(2分)【参考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父亲刘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德行。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为西曹主簿,推荐他为秀才,他都没有答应。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全部分散给了亲友。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江苏省泰州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人。”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注】①即戎,指参军。.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TOC\o"1-5"\h\z①能鸣善舞( ) ②即时敛兵授甲( )..③百姓始稍稍复集( ) ④命鼓行而进(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A.何陋之有(《陋室铭》)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前入之述备矣(《岳阳楼记》.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厚敛于民,以充鹤粮。(2分)⑵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分).《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答案】8.(4分)⑴①擅长②盔甲③才④擂鼓、击鼓⑵D(2分)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4分)⑴(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⑵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些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分)《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是因为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做到了取信于民,把握了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而卫懿公好鹤,“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失去了民心,战争时又急躁冒进,中了埋伏。【参考译文】鹤颜色洁白,形态清雅,能呜叫,善跳舞,卫懿公非常喜欢鹤。所畜养的鹤都有品位和俸禄。他向人民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老百姓饥寒交迫,他一点也不安抚体恤民众。大夫石祁子是一个贤臣。他多次进谏,但卫懿公全然不听。当时,卫懿公想要带着鹤出去游玩,传来情报说:“外族的敌军入侵。”卫懿公非常惊慌,立刻收集兵器,发放盔甲,做出战和防守的计划。老百姓全都逃避到村庄和野外,不肯参军。石祁子亲自前往街市,向老百姓陈述卫懿公有悔过的想法,百姓才重又渐渐集结。(战争时)大夫渠孔作为卫将,他命令擂鼓行军出出击敌军。敌军假装失败,把卫国的军队引诱到埋伏圈中,将卫兵截成三段,使得他们首尾不能照应。卫国的军队本来就没有心思作战,他们看见敌军来势汹汹,全都丢弃战车和兵器逃跑。卫懿公被狄人的军队重重包圈。不久,卫懿公与渠孔先后被杀死,全军覆灭。【江苏省无锡市】二、7.(12分)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孝子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挨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有删改)【注释】①摈(bi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⑴下列句中的“以”与“亦贩盐以养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以物喜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以土砾凸者为丘 D.策之不以其道⑵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文中的两个孝子身份低微但品行高尚,作者为了宣传他们的事迹给他们写了传。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C归钺虽然年少时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生活困窘时,却关心、赡养她。D.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在他的弟弟归纬多次犯事后,大力营救⑶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TOC\o"1-5"\h\z①又复杖之 杖( ).②弟寻死 寻( )*③与弟纹、纬友爱无间间( )*④纬以事坐系 坐( )*⑷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②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答案】⑴(2分)B⑵(2分)D⑶(4分)①用棍子打②不久③隔阂④犯罪⑷(4分)①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②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参考译文】归氏家族有两位孝子,我已经把他们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们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们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们的名声.孝子名讳归钺,字汝威.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个儿子,孝子从此失去父爱.父亲拉住孝子,后妻总是索取大棍子给他说:“不要空手打,伤了你的力气."家中贫穷,饭食不够充足,饭将煮熟,后妻就花言巧语数说孝子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于是后妻母子趁机饱吃一顿.孝子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亲和继母一起说道:“有儿子不呆在家中,在外面作贼吗?”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正当孝子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把孝子赶出门不见面.孝子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继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正德五年发生严重饥荒,继母不能养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孝子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弟弟不久死去,他一生和悦.孝子小时候挨饿,脸色发黄身体瘦小,族人叫他是‘菜大人”.嘉靖十一年,孝子归钺无病而死,孝子直至已老将死,但始终不说后母的事.归绣字华伯,孝子归钺的同族之子,也卖盐来奉养母亲,自己又坐在店铺中卖麻.和弟弟归纹、归纬友爱没有隔阂.归纬因事犯罪被拘捕,华伯拼力为他营救.归纬又不约束自己,犯罪多次.华伯贩卖的收入,计算一下常常整年没有其他事故,才够供应粗劣饮食,一经差役上门勒索就要耗费,但始终没有恼怒的脸色.【江苏省扬州市】二、(二)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鳍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日:“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注】①鳍:zhl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TOC\o"1-5"\h\z⑴多获全济( ).⑵甚异之 ( )*⑶见许 ( )*⑷朝议令善明举人(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为之叹息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C.善明以母在虏中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D.痛悼于怀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翻译下列句子。(6分)⑴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⑵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3分)① ② ③ 【答案】10.(4分)⑴救济帮助、救助⑵以……为异⑶允许⑷推荐、推举(2分)D(6分)⑴善明穿布衣,吃素食,被删的如同守丧。⑵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⑶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3分)①乐于助人②喜爱读书③孝顺母亲④节俭清贫⑤勤绩昭著⑥与众不同⑦不畏权贵【参考译文】刘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亲自施粥给人们,并打开粮仓来救济乡邻,许多人得到救济而活了下来,乡里人称他家的田为“续命田”。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还想看看你能立足官场。”善明同意应召,又被推荐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很特殊。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迁到了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明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为他叹息,当时人称颂他。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推举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建元二年去世,遗言薄葬。儿子刘涤承袭爵位。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江苏省镇江市】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日:“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日:“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日:“可。”姚公乃使人迎之。继忠日:“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⑩言日:“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注释】①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②王宾:人名,字仲光。③踞坐:蹲坐。④洎(ji):至限⑤款:诚恳。⑥俞贞木:人名。⑦贶(ku^ng):赐,赏赐。⑧钱继忠:人名。⑨分:区别。⑩抗:同“亢”,高。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TOC\o"1-5"\h\z⑴必躬诣之 ( ).⑵明日诣学 ( )*⑶姚公乃使人迎之 ( )*⑷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⑴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3分)(2)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2分).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3分).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的特点。(1分)・・【答案】9.(4分)⑴亲自⑵到、到……去⑶派、让、叫⑷离开.(5分)⑴难道(恐怕)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住所了吗(吧)?⑵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3分)第一件事:三次拜访王宾;第二件事:送米给俞贞木,却误送给钱继忠;第三件事:结交钱继忠。.(1分)重视人才、礼贤下士【江西省】二、(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筋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日:“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日:“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日:“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筋Zhu):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B):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TOC\o"1-5"\h\z.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⑴瞋( )⑵数( )⑶阙(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⑴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案】8.A(3分)⑴同“嗔”,发怒意思⑵诘责,数落⑶缺少(4分)⑴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⑵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11.(3分)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参考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内蒙古包头市】二、(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天下事有难易平?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平?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平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作者彭端淑,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⑴迄乎成 ( ).⑵可恃而不可恃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⑵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本文第②段是如何论证“为学”的重要性的?
.清举一个事例,论证“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这一观点。【答案】8.(2分)⑴到⑵依靠(4分)6做它,那么难的也就容易了。⑵我的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2分)通过对比论证了人最终的成就不是取决于资质,而是取决于能否坚持学习。(2分)示例:在《伤仲水》一文中,仲永幼时“指物作诗立就”,因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充分证明了“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一倍;能力也超过别人一倍,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山东省德州市】二、(三)(9分)关羽宇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日:“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日:“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日:“矢镞有毒,毒人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既而辽以问羽( )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翻译下面句子。(2分)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百里溪举于市 D.帝感其诚.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答案】16.(2分)①不久②正.(2分)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2分)B.(3分)示例: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主周旋,不避艰险,为其忠;不念荣华,不背旧主,白马解围,知恩图报,见其义;力斩颜良,探囊取物,刮骨疗毒.言笑自若,知其勇。【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关羽与先主刘备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关羽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旗帜和车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过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当阴雨天气,左臂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深入到了骨头里面,应当割开手臂到受伤处,刮去骨头上的余毒,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当时关羽正好请了将领们宴饮,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满了一盘子,而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若。【山东省济南市】二、(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铸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日:“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桃(yWo)
铸(nb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 的道理。(2分)【答案】9.(2分)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2分)曹泳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2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参考译文】孟尝君有个舍人,孟尝君不敬重他,想要赶他走。鲁连对孟尝君说:猿猴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上,那么它们就不如鱼鳖;经历险阻攀登危岩,那么千里马就不如狐狸。曹沫高举三尺长的宝剑劫持齐桓公,一军人马都不如他的威力;假如曹沫放下三尺长剑,而拿起锄草用具与农夫在田地中干活,那么他就赶不上农夫。因此做事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就是圣明的尧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如今让人干他不会干的,干不来就认为他不才;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做不来就认为他笨拙。笨拙的就斥退他,不才的就抛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相处的人,将来又要互相伤害报仇,难道不是为世人立了一个戒条吗!”孟尝君说:“好。”于是就不驱逐那个舍人了。【山东省青岛市】二、(一)文言文阅读子犹①日:贫者,土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俺者不必贫,故日“性也”。.然则俭不可平?日: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日:“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王黑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②至,黑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黑日:“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原文有删改)【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6ng):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加):生火做饭。会:适逢怪:觉得……奇怪会:适逢怪:觉得……奇怪匿:偷偷地缘:边缘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B.众皆怪之*C.皆匿笑强进*D.乃裂去薄饼缘*.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C.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隆中对》)..下列句子中,与“罴为设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仅有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客从外来,与坐谈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D.舜发于吠亩之中(《观潮》)(《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B.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C.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D.子犹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吝啬。.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3分)⑵尔之择选,当是未饥!(1分)【答案】8.A9.D 10.B11.D(2分)⑴(3分)节俭但偏于吝啬,那么即使堆金积玉,和乞丐有什么区别呢。(3分)⑵(1分)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参考译文】子犹说,贫穷是处于人之常态;节俭是人之本性。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节俭,而节俭不一定是因为贫穷,所以说是“本性”。然而这样节俭是不是需要推行?回答说,吝啬就不可以了。节俭但偏于吝啬,那么即使堆金积玉,和乞丐有什么区别呢。郑余庆清廉俭朴品德高尚。有一天。他忽然请一些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官员吃饭,大家都很吃惊。朝廷的官员们因为老丞相威望高的缘故,都在早晨就上他家去了。等到太阳很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五年级下册应用题
- 2025年个人聘请合同(三篇)
- 2025年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设备租赁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个人的私有土地转让合同(2篇)
- 2025年个人工程承包合同范例(2篇)
- 2025年个人的抵押借款合同标准版本(2篇)
- 2025年二手房购房协议参考模板(2篇)
- 2025年人离婚协议例文(4篇)
- 2025年中介租赁合同(三篇)
- 湖南咖啡厅装修合同范本
- 蔬菜采购项目投标书
- 肩周炎康复护理
- 2022年安徽管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SAPPM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 Q-HN-1-0000.08.004《风力发电场电能质量监督技术标准》
- 宗教与社会课件
- 3人-机-环-管理本质安全化措施课件
- 生殖医学中心建设验收标准分析-讲座课件PPT
- 庆阳煤炭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 桥博常见问题
- 贵州省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