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_第1页
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_第2页
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_第3页
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_第4页
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管活性药物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第1页/共39页2内容

相关概念、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缩血管药物的应用

扩血管药物的应用第2页/共39页3相关概念

感染(Infection)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体温心率呼吸频率/PaCO2

白细胞水平

脓毒症(Sepsis)

Infection→SIRS

严重脓毒症(SevereSepsis)

Sepsis+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低血压脓毒性休克(SepticShock)

SevereSepsis+充分液体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第3页/共39页4活性氧蛋白水解酶促炎介质—TNF,IL-1,IL-8TXA2,PGI2,LTs,PAF

肽类,胺类,粘附分子感染炎细胞活化—中粒,淋巴,单核-巨噬,血小板,内皮细胞炎症介质局部炎症正反馈形成恶性循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严重发病机制:炎症失控学说第4页/共39页5炎症失控学说抗炎反应促炎反应轻度感染,炎症局限抗炎反应促炎反应严重感染,炎症失控第5页/共39页6病理生理

特征:有效循环容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后果:微循环障碍器官功能障碍本质:氧输送不足和氧耗增加氧输送氧耗第6页/共39页7微循环障碍理论与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痉挛期、缺血缺氧期)

儿茶酚胺、病原体毒素等致毛细血管前括约肌α受体兴奋

→大多有交感兴奋的症状,脉压小休克中期(扩张期、淤血缺氧期)

组胺、缓解肽、NO等扩张血管、降低α受体兴奋性

→低血压、酸中毒休克晚期(麻痹期、衰竭期)

→DIC、多器官功能不全/衰竭

第7页/共39页8独立预后指标IntensiveCareMed.2005.31(8):1066-71预后不良:MAP<

65mmHg

SvO2

70%

CVP<

8mmH2O第8页/共39页9预后N180372020107IntensiveCareMed.2009.35(7):1225-33

器官血流自主调节:MAP60-65mmHg第9页/共39页10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抗感染治疗

早期:1h内

恰当:基于本地耐药监测的经验治疗(之后根据培养结果目标治疗)针对发病机制治疗:缓解失控的炎症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重组人活化蛋白C

乌司他丁+胸腺肽针对病理生理治疗:增加氧输送、降低氧耗氧输送氧耗第10页/共39页11氧输送(Hb结合O2+溶解O2)Hb×1.34×SaO2氧输送(D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全身血流量前负荷(左室舒张末期压)

后负荷(外周血管阻力)

心肌收缩能力(每搏输出量×心率)氧输送:肺通气、肺换气、Hb运输O2、Hb释放O2第11页/共39页12针对病理生理治疗提高氧输送:提高SaO2:氧疗提高Hb:酌情输RBC悬液

提高前负荷:液体复苏调节后负荷: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功能降低氧耗:镇静镇痛第12页/共39页13血管活性药物:缩血管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NE)

激动小动脉α受体→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多巴胺(DA)

小剂量:激动多巴胺受体→肾、肠血管扩张

中剂量:激动β1受体、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血压升高,但外周血管阻力未变

大剂量:激动α受体→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升高血管加压素(AVP)

激动血管平滑肌V1受体→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升高第13页/共39页14

阿托品、山莨菪碱

阻断M胆碱受体,使血管(尤其是微血管)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痉挛硝酸甘油

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使全身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少血管活性药物:扩血管药物第14页/共39页15缩血管药物:使用时机应具备以下三条:充分补液

30min内输注1000ml晶体或300-500ml胶体

也许更多

MAP<65mmHgCVP

8-12mmH2O:缩血管药物

<8mmH2O:继续补液,缩血管药物

>12mmH2O:改善心功能CritCareMed.2008.36(1):296-327第15页/共39页16MAP≥65mmHg:越大越好?CritCareMed.2000.28(8):2729-32CritCare.2009.13(3):R92第16页/共39页17多种休克患者

总体病死率:NE组和DA组无差异

多中心RCT

低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28天病死率

NE组:48.5%

DA组:52.5%NEnglJMed.2010.362(9):779-89

第17页/共39页18多种休克患者

总体副作用:和NE组相比,DA组心律失常更多去甲肾上腺素(N=821)多巴胺

(N=858)P心律失常12.4%24.1%<0.001心肌梗死3.0%2.2%0.29皮肤局部缺血4.1%6.5%0.09动脉闭塞2.4%2.7%0.12肾脏替代治疗7.4%7.3%无需肾脏替代治疗天数(随访28天)14.0±12.3d12.8±12.4d0.07NEnglJMed.2010.362(9):779-89

第18页/共39页19多种休克患者

亚组病死率:感染性休克NE组和DA组间无差异NEnglJMed.2010.362(9):779-89

N=1044N=1679N=280N=263第19页/共39页20感染性休克

Meta分析:和NE组相比,DA组病死率更多CritCareMed.2012.40(3):725-30第20页/共39页21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相对AVP缺乏Circulation1997;95:1122-1125第21页/共39页22VASST试验:小剂量AVP对感染性休克的影响

多中心RCT

入选:感染性休克且需NE≥5μg/min维持血压者分组:AVP组:0.01-0.03U/min

NE组:5-15μg/min

若AVP0.03U/min、NE15μg/min时MAP未达65-75mmHg,

则加用开放标签的升压药(不用AVP)使MAP达标NEnglJMed.2008.358(9):877-87

第22页/共39页23VASST试验:基线NEnglJMed.2008.358(9):877-87

第23页/共39页24VASST试验

总体病死率:AVP组和NE组无差异28天病死率

NE组:39.3%

AVP组:35.4%90天病死率

NE组:49.6%

AVP组:43.9%NEnglJMed.2008.358(9):877-87

第24页/共39页25NEnglJMed.2008.358(9):877-87

VASST试验

总体副作用:AVP组和NE组无差异第25页/共39页26NEnglJMed.2008.358(9):877-87

定义:严重休克:入组时NE≥

15μg/min

较重休克:入组时NE=5~14μg/minVASST试验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层的病死率第26页/共39页27VASST试验

根据Scr分层IntensiveCareMed.2010.36(1):83-91

第27页/共39页28Non-AKIRiskInjuryFailureVASST试验

对肾功能的影响IntensiveCareMed.2010.36(1):83-91

P=0.02AVPNE第28页/共39页29VASST试验

根据Scr分层的病死率IntensiveCareMed.2010.36(1):83-91

P=0.01160/15553/5362/6882/9725/24N28天病死率第29页/共39页30VASST试验

Risk层效果IntensiveCareMed.2010.36(1):83-91

NEAVPP=0.007第30页/共39页31联合使用NE和AVP前瞻性对照研究:28天病死率无差异

使用AVP可减少NE剂量IntensiveCareMed.2010.36(1):57-65前瞻性对照研究:副作用无差异第31页/共39页32NE较DA安全合并急性肾损伤:小剂量AVP联合NE较单用NE更具优势较轻的感染性休克:小剂量AVP联合NE较单用NE有一定优势小剂量AVP可减少NE使用剂量潜在的加重微循环障碍的风险、血压回升≠休克逆转缩血管药物第32页/共39页33缩血管药物:用法用量充分补液、MAP未达标、CVP不高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NE)

NE0.3mg/kg+NS定容至50ml

1ml/h(0.1μg/kg.min)起始,每10min调节1次多巴胺(DA)

DA3mg/kg+NS定容至50ml

2ml/h(2μg/kg.min)起始,每10min调节1次,最大20ml/h

血管加压素(AVP),配合去甲肾上腺素使用

垂体后叶素30U+NS定容至50ml

1ml/h(0.01U/min)起始,每10min调节1次,最大3ml/h第33页/共39页34扩血管药物:阿托品类药物无RCT历史对照研究:充分补液后使用阿托品类药物爆发性流行性脑膜炎病死率

1955-1959年:66.9%

1965-1971年:12.4%

中毒性菌痢病死率

1958年之前:20-30%

1965-1971年:0.5%Resuscitation.1983.10(3):149-51第34页/共39页35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CritCareMed.2010.38(1):93-100硝酸甘油组N=35安慰剂组N=35P小微血管平均血流指数2.712.710.80中微血管平均血流指数3.002,860.21大微血管平均血流指数3.003.000.06病死率34.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