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化学二: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1 解密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同步练习) 含答案_第1页
苏教化学二: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1 解密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同步练习) 含答案_第2页
苏教化学二: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1 解密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同步练习) 含答案_第3页
苏教化学二: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1 解密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同步练习) 含答案_第4页
苏教化学二: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1 解密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同步练习)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答题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湖北孝感一中月考)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A。①②③⑦⑧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⑦2.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SO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c(H+)增大D.铜片发生的反应为:2H++2e-H2↑3。(太原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原电池负极叙述正确的是()A.电子流出的电极B.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C.与正极材料相比较活泼的电极D.反应过程中一定变细的电极4。(江苏南京高一检测)李明在学完了原电池的知识之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柠檬水果电池,观察到外电路上的电流从电极X流向电极Y。已知他选择了铁为X极,则Y极应该是()A。锌B.石墨C。银D.铜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导线连接锌片、铜片,一起浸在硫酸铜溶液中,铜片表面析出单质铜C.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6。(徐州高一检测)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7.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二、填空题8。某实验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完实验后,请在读书卡片上补全6条记录:卡片NO.28Date:2013。4.12实验后的记录:①________为正极,________为负极;②H+向_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③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__→导线→________(填“Cu"或“Zn”);④Cu极有H2产生,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若有0.5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________molH2;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所示装置:(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极反应式为:正极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________,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A解析:装置④不能形成闭合回路;装置⑤没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只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装置⑥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2.D解析:用导线连接的Zn片与Cu片放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Zn作负极失去电子变为Zn2+进入溶液,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阴离子SOeq\o\al(2-,4)、OH-等移向负极,阳离子H+、Zn2+等移向正极。H+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H2;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H+浓度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3.A解析:B项,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项,负极材料不一定是活泼金属电极,还与电解质溶液性质有关;D项,负极在反应过程中不一定参与反应,如燃料电池,故电极不一定变细。4。A解析:电流从电极X流向电极Y,可知X为正极,Y为负极,故Y应比Fe活泼,即选A。5。C解析: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铜片作正极,表面出现气泡;用导线连接锌片、铜片,一起浸在硫酸铜溶液中,锌比铜活泼,铜作正极,表面析出单质铜;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铜片被氯化铁溶液腐蚀而逐渐溶解,不会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所以选项C不正确;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铜溶液,锌粒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反应:Zn+CuCl2ZnCl2+Cu,锌、铜与盐酸形成原电池,所以气泡放出速率加快。6.C解析:实验①说明Zn+H2SO4ZnSO4+H2↑;实验②说明铜与H2SO4不反应;实验③原电池反应会加快反应速率;实验④说明导线中产生电流,并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正、负极。7。D解析:加入CuSO4溶液发生了Fe+Cu2+Fe2++Cu。如果杠杆为导体,则构成了原电池,此时铜在铜球上析出,故铜球变重,A端低、B端高;如果杠杆为绝缘体,因为不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铜在铁球上析出,此时铁球变重,A端高、B端低,D项符合题意。二、填空题8。①CuZn②正③ZnCu④2H++2e-H2↑解析:在铜锌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u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所以H+向正极移动,电子由锌流出,经过导线流向铜,每流过0.5mol电子,生成0.25molH2。⑤0。25⑥Zn—2e-Zn2+9。(1)镁逐渐溶解,铝极上有气泡冒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2H++2e-H2↑Mg-2e-Mg2+化学电(2)Al2Al+2NaOH+2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