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型赛事组织机构的解散及其路径选择
G811.31:A1000-520X(2010)03-0005-06大型赛事活动因为项目、举办方式和目的、举办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差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在赛事目标达到后,也很难有重复,属于典型的非常规任务。围绕大型赛事活动而专门成立的赛事组织机构就是专门解决这种一次性任务的。对于大型赛事活动的组织机构的解散过程加强管理既是赛事目标任务实现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止赛事机构无限延展,提高赛事组织机构管理效率的必然内容。1大型赛事组织机构是典型的任务型组织赛事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事件(event),是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成本实现一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瓦特(DavidC.Watt)认为,“事件是任何发生的不同于任何存在的事情,或是发生的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事件的范围可以从当地村庄事件到有来自全世界参加者的国际事件。”“特殊事件是个一次性发生的事情,在任何给定时间里迎合特殊的需要。当地社区事件可以被描述为一个活动,旨在牵涉当地人口分享有利双边利益的经历。”[1]约翰尼·艾伦(JohnnyAllen)指出:“特殊事件包括国庆日和一些庆典,重要的城市集会、独特的文化表演、大型体育比赛、团体典礼、贸易促销和产品发布。特殊事件似乎无处不在,并正成为朝阳产业。”[2]对于一次性的事件如何进行管理,国外大多以项目组织、事件管理等组织管理方法来应对。马奇和西蒙(JamesG.March&HebertSimon)认为面对来自外面的各种刺激,组织会有两种比较极端的反应。一种是根据以前的适当应对方法把它降为常规化(routinized)。另一种是这种刺激引起一个或大或小规模的旨在找到解决之道的问题应对活动(problem-solvingactivity)。若这种刺激是过去所经历的、重复发生的,则应对通常是高度常规化的[3]。前者就是我们所说的用常规组织的处理方式,后者则可能要采取任务型组织的处理方式。任务型组织是一种围绕解决某一(些)特定任务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在任务完成的时候,就应当归于解散[4]。这种组织具有临时性的特征,因而,人们也把它称作为“临时性组织”。奥运会是国际体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为广泛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对于主办国而言,奥运会在本地的举办是多年一遇的典型的一次性活动,受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国际奥委会规则、制度、程序的影响,每一届奥运会的组委会机构都将面临的是全新的任务。根据赛事任务需要设立的赛事组委会是任务导向的任务型组织。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当晚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正式签订《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合同》。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基本原则第6条规定:城市与国家奥委会应在本合同签订后不迟于5个月内建立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奥运会组委会须成为主办国家法律下的一个法律实体,其组织形式须能根据本合同在其运作和权利及义务方面提供最大益处和效率。这就为奥组委确立了成立的前提条件和时限基础,并对奥组委的法律地位做了规定,“奥组委将是具有独立地位的法律实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为确保工作的延续性,北京奥申委的主要成员也将进入组委会”。[5]成立于2001年12月13日的北京奥组委(BOCOG)承担着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各项筹办任务的组织工作。这是一个为了处理某一特殊问题即承担某一特殊任务而设立的组织,组织的生命与其任务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旦任务完成,组织的存在也就变得没有必要了,因而会被解散。奥组委也是典型的任务导向,不同于长期存在的常规组织,是一个典型的任务型组织。2大型赛事组织机构解散的意义2.1解散是大型赛事组织机构设立的原始构成解散对于奥组委这类任务型组织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不是其消极结果,而是任务完成的必要条件和终极归宿,是组织设立的原始构成。首先,解散是对大型赛事活动组织机构的运营规划。对赛事组织机构而言,解散和设立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解散的存在是对任务最终完成的保障,它不仅提供了组织任务完成的目标,而且提供了评估组织目标实现的标准。组织的评估标准也是在规划之中的,解散的到来意味着组织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设定赛事组织机构的解散其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防止任务型组织向常规化渠道的转移,同时也推动任务在规定的最后期限内完成。其次,解散的存在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组织能否解散,是积极地推动组织的解散还是被动地防止组织的解散是任务型组织区别于常规组织的主要特征。解散指的是在任务完成后,组织权力逐步消解,组织机构消失的倾向。组织在完成任务后需要解散,但在任务实现之前,组织需要创造条件防止危及组织合作体系的因素出现。遇到问题就设立,任务完成能解散,既是任务型组织灵活性的表现,也是组织保持高效率的重要原因。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体育主管机构如何为自己瘦身,就面临精简组织机构规模的问题。机构的存在总是依赖于一定的维系成本的,如何降低政府运行的成本,解散已经失去存在价值的组织就成为重要的举措之一。解散赛事组织机构不仅降低了该类组织存在的运营成本,而且减少了组织机构林立所产生的协调成本。最后,解散是结束非常规状态的必经程序和手段措施。赛事组织机构设立后自然需要一定的资源供给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转,这些资源在设立之初都是通过各种特别手段来获取的,其存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整个组织体系的非常规状态,这在任务确立之初是必要的。如果赛事组织机构在任务几近完成的情况下还不启动组织的解散程序,其他常规组织的常规任务可能受到极大的干扰。解散程序的启动标志着从非常规到常规状态的复归,同时也为以后类似性质任务出现后的组织启动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法律支持。解散的宣示不仅是组织本身生命历程的结束,更是一种状态的终结,是人们对任务完成的效率评估和新的任务活动的开始。2.2大型赛事组织机构解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2.1大型赛事组织机构解散的必要性大型赛事组织机构的解散是由人们的社会期待决定的。赛事组织机构必须解散,人们需要通过以组织解散的方式来决定一种集中动员状态的结束。人们不能忍受非常规状态的无限期存在,奥组委的解散则为结束这种非常规状态提供了良好的宣示手段。组织机构的解散是实现组织效率的必要手段。解散的存在表示任务完成的最后期限,只有明确了组织的存在不是永恒的现象后,才能更加积极地把行动的中心切实放到任务的解决上来。奥组委的解散把人们的组织行为纳入到一个既定的框架内了。这个框架是组织的任务边界和活动范围,也是对组织任务完成的时限要求。从宏观上看,赛事组织机构的解散也是恢复组织间关系的重要手段。组织间关系是在长期的任务实践中形成的,是人类应对各种任务的经验总结和组织方案。北京奥运会周期的开始,奥组委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政府正常进行的组织间关系的短暂中断,为了尽快弥合组织间关系的这种断裂,解散是必然。2.2.2大型赛事组织机构解散的可行性赛事组织机构的解散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这是赛事组织运营的一个基本特点。组织能否解散除了任务本身的原因外,还与组织的成员、外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赛事任务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使赛事组织机构寻求新的任务面临依据上的困难。赛事任务的独特性使它更容易受到公众的关注,也更能从社会上汲取各种资源,但在既定目标实现后,奥组委设立所依据的很多法律等规范性要素就失去了社会心理支持,组织就很难获取到合法性。组织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赛事组织机构不得不解散。北京奥组委的资源是受到特别规范支持的,其获取是得到集中保障的,这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也是一个必须的前提。但组织资源的使用是随着任务变化的,它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数量并不是稳定的,在后期,组委会所能获取的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在任务完成后必将进入解散过程。法律的强制性和严肃性使得赛事组织机构的解散具有不可避免性。赛事组织机构的设立是有较强的法律根据的。此时,法律法规成为其获取资源、行使职能的最有效依据。但这些特别法都有着严格的时限规定,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它在具有独特的权力地位和法人资格。在社会的法治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对组织机构的设置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定,这集中表现在编制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上。对组织机构的设立和解散作出一定的限制既是为了保证组织的效率,也是为了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奥运会期间所制定的交通限行措施、特别的安全保卫措施都有着严格的法律时限。最后,赛事组织机构自身有解散的趋势。组织中也存在着熵定律,“就是管理组织系统的内耗、效力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管理目标偏移或错位、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和冲突以及整个组织的衰退状态等。……它会促使组织趋向于无效、无序和不肯定。”[6]北京奥组委同样受到组织的熵值效应的影响,组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当熵值不断增加时组织就渐渐失去了效率要求,致使任务的凝聚力下降,直至走向衰退。北京奥组委任务的完成是高度集中性的,在很多时候它其实是要求成员把工作生活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成员把注意力和重心集中到任务的解决上来。但这种工作的高强度有时也容易造成人的心理紧张,在组织的主体任务完成后,组织成员作为个体可能会选择离开任务型组织,这也推动着赛事组织机构的解散。3北京奥组委组织机构解散的路径3.1延展:新的赛事组织机构的开始延展是组织中的一种比较独特的设立方式,它保留了原有任务型组织的机构和主体成员,既保持了组织的相关任务活动的延续性,也实现了资源获取和利用上的节约。同时,延展也是赛事组织机构解散的一种路径。赛事组织机构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有相关的任务存在,而且现有的赛事组织机构在完成新的延展性赛事任务上具有优势,原有的组织就在新的延展性任务型组织设立的同时宣告正式解散。通过延展来解散赛事组织机构需要遵循有利的原则,即有利于新任务的完成,有利于组织资源的获取,有利于组织效率的实现。在新赛事任务的完成上考虑的是任务事实上的联系和逻辑上的依存度以及人员在新任务解决过程中的合作配合关系。在组织资源的获取上同样需要考虑新任务的出现是否和原有的常规组织主管机关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奥组委向北京残奥会组委会的延展,就属于这种情况。3.2回归:职能向常规组织转移奥运会筹备中的很多任务,其实是由常规组织承担的,但因为整个奥运会统筹的需要,而临时加入了奥组委,这类任务在奥运结束后,需要尽快向主管该项职能的常规组织回归。北京奥组委的竞赛相关组织机构主要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的职能部门承担的,包括竞赛规程的制定和相关具体规定。在赛事主要任务完成后,后续的竞赛任务等很多工作都要实现向常规组织的回归。北京奥组委关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则是其重要工作之一。按照《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的规定,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奥组委有义务将本届奥运会筹备、举办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转移给国际奥委会。在北京奥组委解散后,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已经由原先的三个减少到目前的两个,即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在中国奥委会辖区内,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中国奥委会负责。这样,在奥运会的基本任务完成之后,关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的任务就实现了向常规职能部门的转移,职能向原有的常规组织回归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解散路径。3.3转化合并:被新的常规组织归并赛事组织机构向常规组织转化也是解散的合理方式之一。此赛事任务在第一次举办这类活动时属于非常规任务,成立的是任务型组织,但未来的比赛可以常规化了,成了重复出现的任务,解决方式也具有了可复制性。这样一来,最初因承担这一非常规任务而设立的任务型组织也就会被保留下来,转化成常规组织,或者成为常规组织中的一个部门。奥组委解散后,关于整个奥运会成果的保留和传播,特别是全面收集、永久保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档案,肯定会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经常性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北京奥运会档案属于文化类档案,在奥运会结束后需要向社会开放。因此在北京奥组委解散后,在其内部设立一个新的常规组织在保证这些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可能和必要。奥运会结束后,如何延续北京奥运会的一些理念,把北京建设得更美好,也是奥组委解散后面临的重要任务。2009年8月6日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成立,奥促会的经费来源于北京奥运会筹办结余资金、捐赠以及政府资助,但它并不是北京奥组委的后续机构,而是公益性社团法人组织。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当选为奥促会首届会长。奥运城市促进会的主要使命是秉承奥运会的理念,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服务。4北京奥组委解散中的两个重要问题4.1奥组委机构的解散组织机构的存在是组织发挥功用的基础性要素,组织机构是构成组织的人及人员之间的协作甚至合作关系的结构体。在赛事组织中,机构是为任务服务的,机构的存在以任务的需要为前提,任务的任何实质性的新变化,都将带来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变革,一旦任务完成了,组织机构的使命也即告结束。奥组委机构的解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证明了其存在的根据是任务,而不是任务从属于机构。组织机构的解散总体而言是主动的组织行为,它是组织影响力消解的一种重要方式。组织机构的存在是组织形式的外在形象标志,任何组织机构的存在都标志着组织职能的存在,标志着组织权力还处于一种有效状态。在常规组织内部的许多“保留名义”的组织机构就是明证。因而,组织力量的消减从组织机构人手往往能够显示出明显的效果。赛事组织机构存在的象征意义更加明显,它既是组织权力的保留地,也是消除人们紧张状态的安慰剂。对茫然的担忧和不确定性的害怕使得人们需要有公共部门的存在,需要有一种能团聚各种力量的启动机构。同样,组织力量的消减从组织机构入手也相对比较容易。机构解散需要考虑一个前提,这就是在承担此项任务的任务型组织解散后,任务重新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再次出现的任务是否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2009年8月22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依法解散,对于后奥运时期的个别未尽事宜将由北京奥组委善后办公室继续处理,它将不再是奥组委的实体机构,而成为挂在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个专项事务管理的特殊机构,最终为政府专业职能部门所取代。4.2人员的解散如果说组织机构的解散是象征意义比较突出的话,那么人员的解散则更具实质意义。组织的活动是由其成员来支撑的,人员不仅是组织的最基本的资源,也是最为能动性的主体。同时,人员也是组织维系成本的最大消耗者,组织成员的技能、知识培训,组织成员的工资、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支出,是组织最大的内部成本。在组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这些内部成本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要着力解决的,内部成本支撑着组织的外部效率,而且内部的整合程度和效率往往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人员解散象征着奥组委使命的实质性完成,是组织进入到实质性解散程序的标志。人员的解散是终止组织活动最为有效的手段,对于组织本身而言,除非任务活动的主体已经完成,否则人员的解散将导致组织的实质性瘫痪。人员解散可以是所有成员一起解散,也可以先解散外围成员,再解散组织的核心成员。人员的解散意味着组织内部合作关系的消融,是组织从动态的运行状态进入到各种关系逐渐冻结的静止状态的过程。人员是一次性地全部解散还是先解散部分再全部解散,这要根据任务的需要来定。如果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且再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或虽有可能爆发,却能够运用现有的组织方法加以处理,此时可以一次性地解散所有组织成员。如果任务的暂时完成已经积累起了足够的经验,即使任务再次出现也只需少数几个人就能承担,此时可以先解散外围人员,保留任务型组织的领导者以及核心成员即可,以便在任务再次出现时能有启动主体。当然,这种保留在实践中更多地是名义上的保留。若在解散时出现新的任务需要,组织要发生延展,此时,人员的解散就更具复杂性。出现延展需要时,既要考虑组织任务之间的相关性和继承性,也要考虑人员在不同任务上能力的适配性。人员在解散时保留与否是要看任务需要的,而不是单纯地看组织成员的能力,一定要以任务的需要和能力的匹配作为组织成员流向的依据。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结束后,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安置工作正式开始,进入大型企业、成为公务员、回归原有岗位、转投筹备广州亚运会和国庆庆典都成为安置渠道[7]。2008年10月16日,北京市党政机关面向奥组委工作人员招录公务员。次日,北京为奥组委工作人员举行了专场招聘会。由于人员的解散是以任务的需要为导向的,所以,无论组织延展与否,组织成员的解散都是包含其中的,而且是组织进入实质性解散过程的标志。在赛事组织机构进入正式解散阶段前,组织必须对解散的方式进行规划,是先解散组织机构还是先解散人员,这对于组织使命的最终达成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对这两种方式的选择是暗含对任务的未来图景的预测和判断的,无论是组织的领导者还是任务型组织的管理者都应贯彻任务导向这一组织理念,防止任务延展中人员的“关系”导向所带来的非理性行为。5北京奥组委的解散经验及其启示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目前世界各个单项体育联合会都愿意选择在中国举行大型体育赛事,我国自己举办的全国性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也是异彩纷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型赛事活动举办的频率和水平都将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赛事管理的水平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北京奥组委是迄今为止我国大型赛事活动中涉及组织机构最复杂,承担各类协调、筹办活动最多的任务型组织。北京奥组委的精心组织和筹备工作被国际奥委会评价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我们需要抓住这个机会,总结经验,推动我国体育赛事管理活动向新的高度发展。5.1依法解散是大型赛事组织管理合理性的重要体现,解散与设立都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依法管理是现代体育赛事管理的重要保障。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各国法律都规定,承担大型赛事组织管理工作的组委会必须是具有独立民事权利能力的法人实体,即使它承担的只是一次性的赛事筹办与举行工作,依然需要获得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授权。依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是民间活动,但在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中必须获得所在国或地区政府的同意。各国在确认申办活动时,已经明确表示要为赛事活动的准备和开展提供明确的法律支持,包括组织机构法人地位的确立。2001年北京奥组委成立时,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办奥运”成为时代的要求。北京奥组委特别强调依法管理。北京奥组委有两个创举:第一个创举是北京奥组委获得事业单位法人身份。在此之前,我国承办和组织过众多国际国内大型经济、文化、体育活动,但没有一个活动组委会具有法人资格。北京奥组委获得事业单位法人身份,对内向国务院负责,对外向国际奥委会负责。这解决了北京奥组委法律主体资格问题,为处理庞杂的法律事务提供了前提。第二个创举就是在承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时,在组织机构中专门成立法律事务部门。在我国承办的亚运会、世界大运会和全国运动会中,组委会里都没有法律事务部,甚至两届北京奥申委里也没有设立法律事务部门。在此之后,广州亚运会组委会、上海世博会协调局都借鉴了这个经验。[8]北京奥组委的设立和解散依据是北京市政府和中国奥委会同国际奥委会签署《主办城市合同》,以及《申办报告》。作为承担特殊任务的任务型组织,北京奥组委“是具有独立地位的法律实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依照合同规定,赛事组委会将在举办完奥运会后一年内解散。北京奥组委无论是设立还是解散,都秉持了现代法律所具备的理性精神,依法设立,依法解散。在未来的赛事管理中,要确保赛事组织机构的依法解散,这既是对赛事筹办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提高赛事组委会法律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前提,是赛事组委会理性管理,高效运行的必然要求。5.2及时解散是提高赛事运行效率的重要制度要求北京奥组委的解散是有着法律的程序要求的,在奥组委解散的法律依据具备的前提下,及时解散就成为提高赛事组织管理效率的重要要求。在北京奥组委的机构设置以及发展中,不同的组织机构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北京奥组委在早期只设立了11个部门,只有近40名工作人员。2002年9月28日,北京奥组委有14个部门,近100人。2006年部门已达22个,在编人员570人左右。2007年有28个部门,在编人员1800多人。到赛前运行时北京奥组委机构达到30多个,工作人员达到4000多名,这其中包括1500多名正式聘用的工作人员和3000多名从其他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借调人员。为了保障筹备工作的进行,先后组建成立了新闻宣传、安全包围、外事、交通、火炬传递、开闭幕式、志愿者和赛后安置等20多个工作协调小组和领导小组。而作为隶属国务院的临时机构,北京奥组委的成员单位有93个部门。[9]组织机构的庞大和复杂是需要庞大的组织运营成本的,这在一次性的项目组织活动中尤其明显。北京奥组委有着较强的预算约束,这是赛事组织机构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准则,随意延长组织机构的存在时间,就必将扩大预算,改变赛事活动的成本限制。其实在北京奥组委之前,已经展开了组织机构的解散工作。2008年3月28日,奥组委工作人员的赛后安置工作就已启动。在这一天的奥组委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奥组委分别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大型企业以及北京市国资委签署了《赛后人员安置协议》。提前进行的组织人员安排,对于组织解散工作的及时安排,保障了北京奥组委的效率,真正提高了其组织管理效果。随着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完美谢幕,首批外部借调人员和正式聘用工作人员在9月30日就开始返回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或转战新的工作岗位。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聘用合同临床药师
- 武术馆土地租赁合同
- 仓储业财务管理办法
- 2024年商业步行街广告牌设置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索赔与合同管理研究
- 原油废料销售合同范例
- 公司做生意合同模板
- 厂场出租合同范例
- 人工饲养生猪购销合同范例
- 客运车辆维修合同模板
- 产品系统设计开发 课件 第4、5章 产品系统设计类型、产品系统设计开发综合案例
- 1编译原理及实现课后题及答案
- 焊接材料的质量控制和追溯规范
- 让阅读成为习惯家长会课件
- 家庭健康照护服务方案
- 施工方案 谁编
- 沪教牛津版八上英语Unit-6-单元完整课件
- 新能源及多能互补互补技术
- 混凝土搅拌站安装及拆除方案
- 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 《管道营销策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