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_第1页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_第2页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_第3页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_第4页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中世纪尼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01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评价教育思想主要作品目录03050204基本信息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德语:Erasmus(Desiderius)vonRotterdam,又译埃拉斯默斯,史学界俗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1466年10月27日-1536年7月12日),是中世纪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伊拉斯谟是一个用“纯正”拉丁语写作的古典学者。伊拉斯谟对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思想有巨大的影响,路德钦佩并渴望结交伊拉斯谟。可是后来马丁·路德与伊拉斯谟交恶,马丁·路德发表了《论意志的捆绑》来反驳他,此后伊拉斯谟公开指责马丁路德的文章为野蛮的书。尽管伊拉斯谟终生都是一个天主教徒,但他尖锐地批评了当时他认为骄奢过度的罗马天主教会,甚至拒绝接受后者授予的枢机职位。在《论死亡之准备》(TreatiseonPreparationForDeath)一文中,他声明了自己的观点——永久生命的保证不在于教堂中的圣礼和仪式,仅在于对基督赎罪的信念。伊拉斯谟整理翻译了《圣经·新约全书》新拉丁文版和希腊文版。他创作的作品有《愚人颂》,《基督教骑士手册》(HandbookofaChristianKnight)和《论儿童的教养》(OnCivilityinChildren)等等。他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排名第五,排名第四的......人物生平人物生平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1466年10月26日生于荷兰的鹿特丹一个神父家庭。是一名天主教的神父计拉德(RogerGerard),与一个医生的女儿,私生了这个孩子。他成为中古世代到现代转接的人物。青年时代入修道院。伊拉斯谟幼年丧母,在大座堂学校受教育,聪颖过人,十二岁的时候,即精通古典文学。1486年,他的监护人送他入鹿特丹附近的修院。虽然他不喜欢那里的生活方式,但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1492年,坎柏里(Cambrai)主教按立伊拉斯谟受任教职。不过,他始终未作教堂神父,而作主教秘书。1495年,伊拉斯谟进入巴黎大学,进修神学之外,于古典文学喜爱西塞禄(Cicero),于教父中爱耶柔米(Jerome),论著为华拉(LaurentiusValla);华拉从据语言学,揭穿教廷所谓的康士坦丁献让罗马诏书(DonationofConstantine),不过是第八世纪的伪造品,而动摇罗马历来声称优越的根基。1499年,伊拉斯谟访问英国,结识了当时的政教要人,包括黎泰谟(WilliamLatimer),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和圣保罗大座堂的首牧寇勒(JohnColet),并经引介给英王亨利七世(HenryVII),和王子,后来的亨利八世(HenryVIII)。是寇勒教导他,神学必须从枯燥的经院学派回到圣经,从教条进到实践的智慧。因此,他在牛津大学修读希腊文,但没有像拉丁文那样的登峰造极。1506至1509年,伊拉斯谟到意大利,深受文艺复兴的薰沐;获都灵大学(UniversityofTurin)神学博士。1509年,他再到英国,住在莫尔家中。撰写《愚人颂》(EncomiumMoriae英译本为ThePraiseof......教育思想批判与提倡强调后天培养重文雅的价值努力与兴趣重视教学过程12345教育思想批判与提倡批判陈腐的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霍尔拜因用银尖笔和粉笔对伊拉斯谟双手写生早在巴黎大学上学期间,伊拉斯谟就对校内迂腐的学风、无聊的说教,感到失望和深恶痛绝。后来,他在他的名著《愚人颂》中,对这种已失去“启蒙”作用的学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通过“愚人”登台演说的形式,以大量事实,以犀利的笔触,对教皇、僧侣和经院派哲学家,一一进行了讽刺和嘲弄。他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教会的愚民行径,嘲讽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抨击经院哲学的迷妄以及中世纪教育的种种弊端。指出人类进步的主要障碍是“愚蠢”,而经院学者挂着“哲学家”的招牌,实则是一些“蠢学家”。那些文学家“表面上被认为是学问最渊博的那些人”,实际上“他们可能是一些最可怜、最有奴性、最可恨的人”。伊拉斯谟在抵制陈腐的经院教育的同时,对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认为人性本善,坚信自然是仁慈的、博爱的。如果以古典文学陶冶人性,其发展必定是向善的。他并不反对宗教,但他反对宗教的“原罪说”,认为宗教信仰绝非是情绪的、神秘的,宗教乃是人类的理智作用。为此,他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和教学。提倡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发展,认为只有自由和快乐、知识和理性才能构成道德和良心的重要因素。他所理想的是一个治理有序、和平相处的国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极为重视教育、教学的巨大功能。他说:“一个国家的主要希望,在于它对青年的适......强调后天培养主张培养明达善良之人,强调后天教育与学习的作用伊拉斯谟《对话集》书影伊拉斯谟认为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明达善良之人。他说:“人不是生而为人,而是教养之人始为人……是理性使其为人。”道德规范约束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目的融于道德的目的之中。他主张儿童的教育要从早期开始,甚至从襁褓时期,就要趁儿童思想尚未形成之机,使他们的心灵充满有益的思想,因为“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像在早年学习的东西那样根深蒂固”。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头脑里播下虔诚的种子,使青年人热爱并认真学习自由学科,习惯于基本礼仪,为生活做好准备。伊拉斯谟很重视儿童成长中后天教育和学习的作用。他指出个人发展应依赖于三个因素:第一,自然,即“部分是先天接受教育的能力,部分是对美德的天生爱好”,这种天性、禀赋,显然是遗传因素;第二,教导,即“教育和指导的熟练的应用”;第三,练习,即“放手运用我们自己方面的能动性,亦即自然赋予的能动性,并借训练促进这种能动性”。他认为此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自然”强而有力,辅之以“教导”和“练习”则更为有力。重文雅的价值重视文雅学科的陶冶价值,注重语文内容的教学伊拉斯谟重视古典学术和人文学科,尤以拉丁文和希腊文为主;认为古典语文和古典文献中包括了人类各种重要的知识。因此,他积极提倡研究古代文化,学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他认为古代希腊、罗马是人类的黄金时代,欧洲的社会、政治、宗教的改良都应以希腊、罗马为楷模。他相信研究古代希腊、罗马人的著作有助于人类摆脱愚昧,有助于人类道德的提高,甚至可以改良社会,净化基督教。他强调古典文学对教导和练习的价值,要求学生孜孜不倦,陶冶其间,日久天长,就会改变气质,成为完美的人。由于珍爱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伊拉斯谟因而也很重视儿童古典语言的学习。他认为教学始于语言。而学习语言首先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因此,他主张大量阅读优秀作品;其次,才是学习文法和表达技巧。他反对死记语法规则。努力与兴趣认为学习既需勤奋努力,又需培养浓厚兴趣在学习方面,伊拉斯谟更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学习既需勤奋努力,又需要培养浓厚的兴趣。首先学习态度要勤奋刻苦。他说:“在我而言,我所知道的学习方法,不外是艰辛的一项工作,献身于学习的精神,端赖于坚忍不拔的意志而已!”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勤奋刻苦。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其次,伊拉斯谟非常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他认为儿童对事物的兴趣不可摧残,儿童的学习若缺乏兴趣的伴随,是难以坚持的。所以他奉劝教师要研究儿童,不要想象他们的兴趣与成人一样,不要指望他们有像大人一样的行为举止。他指出,有些人根本不考虑儿童的年龄,总想让他们一下子变成大人。他们总爱以自己的能力去衡量和要求孩子们幼小的智能。他告诫教师要记住,你的学生眼下还只是一个孩子,而你自己从前也曾经是个孩子(这一思想对18世纪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很深)。因此,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用使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把所学知识在学生面前。重视教学过程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师生友爱和睦伊拉斯谟很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优秀教师对教学工作至关重要,要选择优秀教师任教。为此他主张,国家和教会应提供充足的、合格的教师,来促进教育事业。认为整顿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其重要性决不次于整顿一支军队”。进而,他对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主张教师对儿童“首先要爱”,决不能使他们感到畏惧,要以一个自由人可以接受的指导性或批评性的话作为我们的棍棒,我们的纪律要温和的而不是惩罚的,即使使用惩罚也要以尊重学生的方式进行,他坚决反对对儿童进行恐吓和体罚。主要成就人文主义奖学金主要成就奖学金欧盟特地设立“伊拉斯谟奖学金”,旨在促进欧洲与世界各地青年的文化教育交流。欧盟于1987年实施了伊拉斯谟奖学金计划。通过该计划,首先是欧盟成员国的大学生获得了在欧盟成员国之间流动留学的机会。随着该计划发放奖学金范围的扩大,欧盟成员国学生可以到非欧盟成员国留学,非欧盟成员国学生也可以到欧盟成员国留学。有超过一百万的欧洲学生获得到欧洲其他国家学习的机会。“伊拉斯谟-世界ErasmusMundus”奖学金欧盟从2004年起,将“Erasmus”项目增加为“伊拉斯谟-世界ErasmusMundus”,以支持欧洲同世界其他各国的学生交流,并加强支持欧盟以外的留学生,其推广的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是“伊拉斯谟Erasmus”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旨在吸引全球人才到欧洲求学,而不仅仅是首先考虑北美地区。“伊拉斯谟-世界ErasmusMundus”奖学金已成为欧盟高等教育的一个品牌,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其专业面涉及理、工、农、医、文、史、哲、经,已有上百个入选项目。人文主义伊拉斯谟是个人文主义者,他的人生目的是回归真理的源泉,在他那个时代这首先是要把几个世纪曲了解的《圣经》复其原貌,还其本意,并以他对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之不传给世人。所以,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准备土教育界的;然而事情常常不是按常情常理发展的;当新事物在大喊大叫以排山倒海之势而至的时候,那些细水长流的、时而是默默的、然而是锲而不舍地具有开拓前景之功的工作,往往是人们不容易看到的。主要作品主要作品thepraiseoffolly《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愚人颂》:《愚人颂》是文学史上最为精彩的讽刺体篇章作者伊拉斯谟为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是当时荷兰思想界的主帅,被誉为“16世纪的伏尔泰”。据说,《愚人颂》是他在去英国拜访莫逆之交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短短7天时间内完成的。该书的拉丁文原名“EncomiumMoriae”还与莫尔的名字谐音双关。在伊拉斯谟众多的著作中,惟有《愚人颂》通俗易读而未被人遗忘。观点一向保守的著名美国史学家史密斯称这本小册子的特点为“诙谐的训诫,善意的讽刺和伦理性的讥笑”。伊拉斯谟在说明此书的写作目的时,给出了冷嘲热讽的基调:既然人类一味的要疯疯癫癫,既然世上每个人——上至教皇下至唯唯诺诺的乡村牧师;从腰缠万贯的富翁到沿街乞讨的乞丐;从身着锦缎的窈窕淑女到布衣裹身的村妇,整个世界横下心来不用上帝赐予的大脑,而一味的受贪婪、虚荣和无知的奴役,那么,神明在上,真正有才智的少数几位为何还要费如此多时间,花如此大的气力,去使人类变成他们自己从未想要变成的那个样子?任他们去沉溺......人物评价人物评价中世纪的结束,有个辉煌巨星出现,是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他天份极高,学问丰富,通晓古典文学和圣经,机智而笔锋锐利,受到全欧洲文化和宗教界的赞仰,可说是空前绝后,没有人达到他那样的声誉。当时著名的人文学者,都对他赞美有加。有的称他为“神圣的人”;有的特地步行,远道去看他,以表示朝圣一般的崇敬。当每到一大城市,受到正式欢迎,待他如同王者。欧洲各国的君王,请他为顾问;历任教皇都请教对时事的意见;有的还风示要他作枢机主教,他谢绝了。许多的贵族,都以同他结交为荣,送他礼物。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纪念银币马丁路德知道伊拉斯谟的好处,自己坦白承认,在文学上望尘莫及。早在1516年,路德即观察到他的弱点,恐怕对恩典认识不够。路德为真理勇往直前,虽万死不辞;伊拉斯谟则认为求取和平,不妨稍微牺牲真理,也许为了自己的舒适。1524年四月,路德写信给伊拉斯谟说:全世界可以见证,你在文学上的成就,使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