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含语文园地、习作、口语交际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相正音。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第二课时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自学自读,熟读诗句。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深入探究,了解诗意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三课时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2.强调曾是多音字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板书设计:绝句唐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三衢道中宋曾几心情变化燕子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等词语。强调多音字散和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打一动物)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什么样?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春天的词语等。】2.板书课题。“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3.介绍作者郑振铎。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出示词语:似的、聚拢、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纤细)2.检查生字识与写(1)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预设点:a“似的”的“似”,“横掠”的“掠”易读错。b多音字“散”和“杆”。“几支木杆”,读“ɡān”,旗杆(ɡān),它还有一个音念“ɡǎn”,枪杆(ɡǎn)。(2)展示难写的生字。“拂”,笔顺是: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课文中容易读错的生字,展示难写生字的书写。】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情况。第二课时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形美)(1)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点。可要求学生课下观察一个小动物,通过抓住特点的方法,描写外形。】(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之美)(1)小燕子看到春天里的哪些美景?强调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平添”就是更近一层,原本已经很有生趣了,而燕子的到来,使春天更加生趣盎然了。(2)如何理解“赶集似的”?(3)练习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飞行美)(1)出示自学指导:读三、四自然段。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美是独特的。画下来。(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指导自学。(3)指名汇报:预设:(1)预设一:“‘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从“唧”可以体会出,燕子飞得速度很快,好像一眨眼就飞过去了。(2)预设二:“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沾”字可以感受到燕子飞得轻而快。“小圆晕”很美,一圈一圈,闪着彩色的光。(4)练习读背三、四两自然段。4.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停歇美)(1)出示自学指导:读第五自然段。画下你认为好的句子或词语(2)指导自学,指名汇报。(3)练习读背第五节。【设计意图:三四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燕子无论是飞行时,还是停歇时,都是那么美丽可爱。这篇课文就是抓住了特点,用恰当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能够当堂背诵。】二、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小练笔:仿照《燕子》中的写作特点,运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手法,动静结合,让你笔下的小动物更加灵动起来吧。板书设计:2燕子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停歇美3荷花教学目标: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ㄱ”,“佛”的第四笔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教学难点: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板书“花”字。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乐。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2.板书课题。指导“荷”字书写。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观看图片,生谈感受。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打开书本,到书本中去看看荷花。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莲蓬衣裳蜻蜓花骨朵儿挨挨挤挤饱胀仿佛舞蹈花瓣儿翩翩起舞(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花瓣儿莲蓬衣裳(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4)连词成句____挨挨挤挤______的荷叶上,荷花___仿佛___在__翩翩起舞____呢。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2.再读课文1至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3.交流反馈第二课时一、品读“姿态”1.学习“荷叶”(1)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荷叶长得多、茂盛。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荷叶长得绿。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荷叶长得大又圆。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2)理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说出理由。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2.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三种)3.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4.小组交流(1)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教师指导朗读。【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通过充分的诵读,激活学生的语感。】(2)想象: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二、感悟“画”美1.学习第三自然段(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2)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2.学习第四自然段(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他开始想了,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2)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师配乐范读)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以及荷花、蜻蜓、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三、赏花写文1.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你能说说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荷花的诗句吗?指名交流。(出示:《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板书设计3荷花荷叶冒挨挨挤挤颜色美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姿态美4*昆虫备忘录教学目标:1.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1)学生观看视频(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二、初读课文读通读懂1.自由读通课文(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预设点:膜翅益虫瓢虫马铃薯霸王蚂蚱鞘翅形态丝绸掌握咯咯作响黑斑褐色琢磨瞎款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2)磨[mó]1.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时间[mò]1.粉碎粮食的工具。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3.掉转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4.梳理课文内容(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三、制作昆虫备忘录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预设:(1)表格式昆虫名称别名显著特征瓢虫花大姐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定数独角牛蚂蚱蜻蜓…………(2)图片文字说明式(3)文字记录式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小圆点,有吃蚜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此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1)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角牛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2)交流解决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在课下阅读杨红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板书设计:4昆虫备忘录蜻蜓复眼瓢虫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独角牛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蚂蚱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5守株待兔教学目标: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寓言。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预设点: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身为宋国笑。出示:[wéi]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wèi]1.替,给2.表目的3.对,向。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复习生字,指导写字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第二课时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1.再读课文(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2.学习第一句(1)谁在等兔子?(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3.学习第二句(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4.学习第三句(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5.学习第四句(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2)“耒”字教学。这句话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6.学习第五句(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2)课文里怎么说的?7.疏通课文(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配音乐)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读一读。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四指导背诵,拓展阅读1.背诵课文(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宋人()。田中()。兔走(),折颈()。因()而(),冀()。兔(),而()。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闭眼感受,配乐背诵。【设计意图:因学生能力差距,所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背诵,分层、逐步进行,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2.拓展阅读(1)生读《南辕北辙》,先读通顺。(2)根据问题再读文,《南辕北辙》中坐车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坐车的人想去(),()在(),他却往()走。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板书设计:5.守株待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6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谦虚傲慢懦弱代价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教学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1.师板书“缶”字。(出示缶的图片)(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1)陶罐和铁罐。(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师指导“罐”的写法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陶罐奚落轻蔑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和睦相处预设点:(1)重点指导懦弱、轻蔑、奚落、朴素的读音(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3)出示和睦相处:[chǔ]1.居住2.存在3.跟别人一起生活4.决定,决断[chù]1.地方2.点、部分3.机关部门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2.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四、指导书写回归文本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2.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第二课时复习巩固品读对话1.(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生自由交流(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由你“对陶罐和铁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问题切入复习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顺势进入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品读。】2.出示对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不敢,铁罐兄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预设点: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设计意图:本处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在朗读中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二、随堂练笔整体感悟1.出示对话“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出示:“陶罐(

)地说”“铁罐(

)地说”(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2.出示完整对话整体感悟(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三、以读代讲总结寓意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1)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1)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3.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1)陶罐,我想对你说(2)铁罐,我想对你说四、链接阅读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正视自己的()。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板书设计:6陶罐和铁罐陶罐铁罐谦虚而不懦弱骄傲自大《狮子和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最喜欢它的什么?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3.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生齐读题。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A、同桌互相读。B、开火车读。C、生齐读。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1.师: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板书鹿角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美丽)板书美丽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B.小鹿,小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是怎么想的?(兴奋、惊讶)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的视线往下一移,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四段,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板书鹿腿A.它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难看)板书难看B.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C.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师:看起来它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小鹿,小鹿,撅起嘴,皱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课件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个别读、齐读4.师: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看,你看见了什么?(狮子)小鹿,你心里怎么样?(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读第5段?(1)师:狮子正向小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鹿能脱险吗?它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2)反馈,小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这是怎样的腿?(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读课文第六段的第一句)(3)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它很大的忙?(没有,差点害了它)朗读剩余部分,读出危险(4)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小鹿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四、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3.小鹿经历这样一件事,它也懂得了许多。现在,它又一次来到小溪边,看见了自己的角和腿,它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你拿笔写下来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鹿角

鹿腿

美丽

难看差点送命

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8*池子与河流教学目标: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诗歌。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视频,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2.板书课题。(1)知道池子指的是什么吗?(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设计意图:“池子”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平时习惯说“池塘”“水池”。为学生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池子的意思,有意识的促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预设点:“应”字正音。出示:应验、应该。“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角色朗读,初识观点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2.学习池子说的话。(1)自由朗读第1-5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3)全班交流。从河流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3.学习河流说的话。(1)自由朗读第6、7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板书设计8.池子与河流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

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见过吗?

【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说出自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的思念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八、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乡

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念家人登高插茱萸清明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播放\t"/ailin/column37828/_blank"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行人”“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学生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四、小结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板书设计:清明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3.交流、评议、完善。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4.练习说话。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4.指导朗读。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板书设计:

日燃

竹喝

酒新

——

旧10纸的发明教学目标: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教学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初读,处理生字。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2.检查生字和词语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形近字辨析“洲”和“州”“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2.笔顺讲解“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四、总结全文: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五、作业布置: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板书设计:10、纸的发明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11赵州桥教学目标: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教学重点: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教学准备:1.PPT课件2.生字词卡片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的课件图片)在生活中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雄伟、坚固、美观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板书:(赵州桥)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县济匠砌横坚雕抵智慧设参部跨举击固栏案爪贵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cān(参加)héng(横跨)zhuǎ(鸡爪gàn(干部)参{横﹛爪﹛干﹛shēn(人参)hèng(蛮横)zhǎo(爪牙)gān(干净)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生:雄伟.......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真棒)生:精美......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多么深厚的友情啊)生:宝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我们的生命,让生命更精彩)生:创举.......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说的多好啊)........【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让学生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笔。】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生:交流汇报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师: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诵读课文。【设计意图: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2.引导感悟:(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4)写作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生: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写作,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全段的作用。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生: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那个方法,具有科学性。生: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①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②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的作用:“减轻流水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生: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总写——分述”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设计意图: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六、指导书写1.教师提示;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2.完成练习(课件展示)赵州桥非常_________,长________,宽_______。.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________,只有一个________,大桥洞顶上___________,还各有________,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_________,既减轻了___________,使桥不易___________,又减轻了_________,节省了__________。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1.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2.思考问题:(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文中主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4)写话:有的.......有的.......还有的........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生: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来写。这一句在全文中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又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写话练习)不但......而且.......生: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课件展示)三种龙的不同姿态: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分角色朗读)理解语句意思生:作者用的关联词是: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些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生:.练习写话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打乒乓球,操场上热闹极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开得正艳,美丽极了,引得游人流连忘返。有的.......,有的.......,还有的..........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在考场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试卷,正在检阅,大家的表现真是千姿百态。【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写话这一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4.引导赏析课文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