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李优良:您是中国民间文化协会主席,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请问您如何看待民间文化遗产在文化自信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冯骥才:应该说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让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在当下产生应有的作用,社会的发展就是要在继承中开拓,我们一定要梳理好文化的规律和现象。而这些遗产不仅是一个古物件或遗址或村落,它承载着民族地区文明的发展,记录着社会的进程,所以近年来都拿这些说事,比如旅游开放、博物馆热等等。博物馆是深度旅游的地方,看博物馆的人是少数的,博物馆不是大众去的地方。比如卢浮宫,大家去卢浮宫一定会去看蒙娜丽莎,匆匆拍几张照就赶紧走,这是大众旅游;真正去看蒙娜丽莎的人会找人最少的时候,静静地看,他要看出点东西来。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故宫博物院不是看的地方,是读的地方,一定要往深处去读它。要想让文化遗产在文化自信里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要了解文化遗产。真正的能够了解文化遗产的深邃,但现在主要是把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旅游、娱乐的对象。李优良:实际上旅游和娱乐只是浮在社会表面的东西,没有真正意义上通过文化基因去深入挖掘它、整理它、保护它。冯骥才: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引起我们的文化自信,自信是说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文化是自己民族独有的伟大创造,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还得了解世界、了解整个人类的文明。李优良:需要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和别人的文化遗产作比较。冯骥才:必须要比较,因为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文化遗产的价值、它对人类的贡献、它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上,我们才能产生自信,才能有自豪感。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比如两河流域的文明和古希腊罗马的文明,我们必须要了解世界的文明,才能知道自己的文明高在哪,他的价值是什么。李优良:这就像今天我们去到埃及,想去看看埃及的古文明,但是今天的埃及和以前的埃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只有在这样的对比下我们才能知道华夏文明为什么能被传承下来。冯骥才:我刚刚说到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文化的价值、我们的文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我们可以反过来讲:假如我们不认识自己的文明,那我们和文明之间就没关系了。我记得在文化遗产抢救刚开始时,将近是20年前,我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开会时我请联合国驻北京的主干事来参加,他是个日本人。我说:“谢谢您光临支持我们。”他说:“为什么谢谢我你们的文明是伟大的,最重要的是你们对自己的文明的热爱,一个民族如果对自己的文明不热爱,那谁也没有办法了。”这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但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尽管我们嘴里说着要热爱自己的文化,要有文化自信,但是在很多地方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不但没有热爱,甚至于是漠视的。比如说古村落保护。古村落的原住民对自己村落的文化是漠视的,甚至不去了解自己村落的文化是什么。李优良:我插一句话,我曾到山西新绛县去,是蔺相如的家乡,新绛县下面有一个村子,那个古村落是保存下来的,他们让我去看看摘星楼上面的壁画,说如果不是您去的话,可能村子就要被拆掉了。冯骥才:是不是叫光村李优良:对,是光村。县里有一个姓李的文化馆领导,他说非常感谢你,因为有专家帮他们说话,否则那个原始村落就会被全部拆掉,然后改造成新的。冯骥才:那个村子真好!当时有些地方已经在拆了,我说你们可千万别动了。他们有一种墩子,就是地上搁着的那个石杵,那个石杵雕得很有意思:用一块石头雕的,底下有个座,上面有一块布,布上面有一个圆的石鼓,这石鼓压得这布都起褶子了。实际那布是假的,褶子也都是石头雕出来的。我说,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陪我一起去的那个人说,赶紧把这东西拿起来放冯先生的车上。我说你可千万别放,这东西在这里才能证明这个地方的历史,你要是把它拿走了,那它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一个古物有多种价值,比如历史见证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地域价值。见证价值极其重要,所以不能拿走。再说您刚刚提到的埃及古文明。曾经那么灿烂那么辉煌,但是却没有传承下来,所以埃及的历史和现在是断开的。我们这一代人之所以做文化抢救,为的就是要让历史不被中断。当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时候,这个时代是物质化的时代,拜金主义泛起,人们容易漠视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东西,城市里大批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我们呼吁文化抢救,就是为了让全民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历史和精神的载体上。李优良: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国。这就涉及到文化输出的问题。可外国人了解中国是通过姚明、姚贝娜这样的切入点,也就是说我们的边缘文化以及流行文化成了外国了解中国的窗口,这对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来说是一件无奈且荒唐的事。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的文化应该与经济相匹配,也要成为一个文化大国才对。也就是您刚刚说的——首先我们得自己认识自己悠久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产生自信,然后才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选自《文化遗产是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冯骥才、李优良“文化遗产保护”访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护文化遗产,目的是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与开拓,并在当下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B深度旅游,不同于观光拍照的浅层旅游,它需要观者在文化景点中多阅读,多品味。C文中加点处“这样的对比”,是指上文中“今天的埃及”和“以前的埃及”的对比。D文化抢救是为了让历史不被中断,这需要全民努力,更多地关注历史和精神载体。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次访谈围绕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自信的话题展开,体现了对当今文化现象的反思。B冯骥才讲述20年前的那段经历,说明中国人只有热爱自己的文明才能被世界认可。C访谈中插入关于光村的情况介绍,意在阐发专家们对于古村落文化保护的重要作用。D采访者对受访者谈话内容重复或补充,强化和丰富了访谈内容,活跃了访谈气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冯骥才不赞成普通大众游览博物馆。B没有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C古物的见证价值大于艺术、文化及地域价值。D不能让边缘文化或流行文化成为外国了解中国的窗口。4下列选项,最能支持末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先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才能获得自己文化在世界上的生存权。B阅读《乡土中国》,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传统中国的内涵,进而更好地理解今日中国的现状。C季羡林指出,中国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D英国作家毛姆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其目标在于善。5如何让民间文化遗产在文化自信中发挥作用请根据材料简要概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千里走壶口易格滋①这个秋天,我从很远的南方来看你。②也许,我离开你太久,以至我的口音,我说话的腔调,我的歌声和哭声,我的饮食习惯和起居方式,还有我的发型和服饰,我的皮肤和骨骼,都慢慢“南化”了。可是,我血管里躁动的血液在咆哮,它们在呐喊:壶口,壶口!仿佛在我来到人世的那一天,就诞生了这个心愿——壶口,我要来看你!③汽车在山洞里,钻进钻出。④陕北的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大山抱着小山,山山相拥,与别处的山不同的是,这里的山不“黛”不“青”,却显出它浑厚的力道,远观像跑马,像奔鹿。放目那些山,一律披着酱黄色的外衣,高高低低,层层叠叠,一直到天边。车上的人说,这里就是黄土塬。多年来,飞机撒播树、草的种子,仔细看,已现星星点点的绿色。因为缺水,空气干燥,紫外线又强烈,山上的树、草,蔫头蔫脑,勉强活命。路边有的地方,草木枯萎,像是被小火烧过。透过车窗,正午的太阳光在前方闪腾着烈焰,空气就像要烧着。我不敢相信,在这年降雨量不到400毫米,且又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物理环境基本上不能储存水的陕北,生命要靠怎样的顽强才能活下来。恰恰是在这里,生长了“信天游”。来之前,我找来它们,坐在樟叶拂摇的窗前,一遍又一遍听。歌声如纤纤素手,锵然拨动我的心弦,以至好长一段时间,我走不出它们赋予的情怀。⑤山峁上传来缥缈的歌声,歌声在沟谷回荡,司机放下车窗,车速也慢下来:“一对对绵羊∕并呀么并排走∕哥哥,你能什么时候∕拉呀么拉着妹妹的手∕三月里呀桃花花开∕妹妹你呀走过来∕蓝袄袄那个红鞋鞋∕走到哥哥跟前来……”⑥是不是愈是贫瘠,愈是苦得望不到边,就愈是需要爱的滋养。陕北高原的人,唱着信天游活下来,山上的树木听着信天游艰难地扎下根,生发绿色。高粱和红薯,南瓜还有荞麦,在信天游的旋律里,拔节生长,开花结果。羊和牛,在干涸的沟边,在山的半坡上,听着信天游,啃着稀疏的草和树叶。信天游不是歌,是水,流遍了黄土高坡、山路沟壑,树木花草渐密,枝叶渐渐地绿得有了底气。⑦车子继续拐弯儿,司机架起手臂,握住方向盘急急地往左旋转,车上的人,都向右晃动着上身,方向盘又向右打,汽车已稳稳地驶上一条两车道的水泥公路。右边车轮下,一条低于路面七八米的河,约百余米宽的水,湍急地向着我们相反的方向流淌。这哪里是水,稠稠的深黄,如一匹舞动的黄缎,起伏着,蠕动着,向东奔腾。⑧黄河!⑨我不由喊出声来。是的,这就是黄河。河床多石,石深褐色。风刮走了沙土,留下石块和石板,水把波纹刻在石板上,深深浅浅,曲曲弯弯。每一道纹理,都有一个盘古开天地的故事。⑩黄河走过青海、宁夏、四川、内蒙古,来到陕北高原的宜川和山西吉县交界处的壶口,裹挟着高原的沙石汹汹而来。400米宽的泱泱大水,在这儿骤然收窄成50米,然后从40米的高度,吼着,叫着,飞流直下。仿佛是母亲,积蓄了全部的力量,生下她的孩子,那被巨石夹击的窄窄而幽深的河谷,是生命走出母体最初的产道啊!母亲大汗淋漓,忍受着剧烈的疼痛。风把她的头发吹乱,把她的衣衫吹乱。⑪河谷苍凉。风,又冷又硬,呼啸着把水吹成雾,吹成帘。黄昏的太阳,由浑黄变成金红,在水帘里幻化成彩虹。落下的水,挤在只有一丈来宽的河谷里,推着搡着拥挤着,向前奔涌。⑫夜宿宜川县云岩镇。十月刚到,这里气温只有2℃。凌晨4⑬壶口,我来时,多少带有点儿旅游者的轻佻,甚至连脚步都有些轻飘。我为自己的轻薄羞愧。此刻,当我站在你的身边,所有的感觉只剩下一个词:疼痛。⑭生我们的母亲,总是承受着苦难而沉默不言,总是把最苦最辛酸的事藏在心底。⑮高原的风在耳边呼啸。陕北的黄土塬,塬上稀疏零落的树木,坡上的牧羊人,路边窑洞口,眼睛忽闪着张望的娃娃,还有那回荡在山谷的信天游,以及壶口瀑布的轰鸣,在我的视野里,渐行渐远。(选自《散文选刊》2020年9月,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段中,作者以“你”指代壶口瀑布,将其拟人化,又采用呼告的方式,增加了文章的抒情色彩。B第④段紧承上文“山洞”描写陕北的山,从形态、色彩及植被等角度,展示黄土塬恶劣的生存条件。C与在南方听信天游的感受不同,到陕北后听信天游,作者感受到贫瘠土地的人们更加需要爱的滋养。D本文通过记述作者游览壶口的所见所闻,剖析了黄土地贫穷的根源,抒发了对陕北黄土地的热爱。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画横线的三处句子,均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现了草木、信天游以及黄河水的特点或作用。B第⑧段独词成段,用语简洁,凸显了作者见到黄河的激动之情,同时承上启下,引出对黄河的描写。C第⑩段连用一组动词描写了壶口瀑布的汹涌澎湃,数字的运用使瀑布的形象更具体,更直观。D善用修辞传达情感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8怎样理解第⑬段“疼痛”的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章标题“千里走壶口”能不能改为“壶口瀑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杜甫,字子美,襄阳人。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寓居耒阳。永泰二年,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曰: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唐兴,官学大振,历世能者之文互出。而又沈宋①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之后,文体之变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迨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至于子美,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已来未有贤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称。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堂奥乎!(节选自《旧唐书·文苑传》,有删减)【注】①沈宋,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10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既至而适卒②顺风而呼B①甫以其家避乱荆楚②余始循以入C①未有贤子美者②师不必贤于弟子D①属对律切②举酒属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唐代设置进士科,明清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称进士文中指进士科。B玄宗,李隆基的庙号。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奉祀特起庙号,开国皇帝被称为宗。C出,指离京到外地做官,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予出官二年”即为此意。D乐府,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文中所说的乐府则是指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仕途艰难。杜甫起初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后凭文章进入官场,入仕后因社会动荡为官几经周折。B杜甫经历困苦。安史之乱中,杜甫寓居同谷县时不得不亲自背柴、采集山果,他的儿女甚至因饥饿而死。C杜甫性格放诞。他得到世交严武的优待,在成都浣花溪安居时,对乡里农夫野老不拘礼,严武因此责怪他。D杜甫诗才出众。元稹认为杜甫弥补了唐代诗人在体势上的种种缺憾,其诗歌在铺陈、声韵等方面高过李白。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听郑五愔①弹琴孟浩然阮籍②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注】①郑五愔:郑愔,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②阮籍:三国魏人,“竹林七贤”之一。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将郑愔比作阮籍,描绘了郑愔与朋友在清风竹林豪饮畅弹的欢乐场景。B诗歌颔联通过“下”“拂拭”等词语,描写了郑愔弹奏时潇洒不羁样子。C“夕阳沉”点明天色已晚,既写出听琴者的浑然忘我,也衬托郑愔的高洁。D本诗语言清新明净、平淡自然,典故的运用使得诗歌内涵丰富,形象饱满。15音乐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境,试比较孟浩然听郑愔弹琴,与白居易听琵琶女演奏(并自叙身世)后不同的心理感受。(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注重用形象说理。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两句以“木”“金”作比,论证了学习在成长中的重要性;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两句用“飞虫”“米粒”为喻,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2)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两句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愁思具体化;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______,_____”两句借“江晚山深”的苍茫暮色,表达沉郁孤苦的一怀愁绪。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晚明(),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互相影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和转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徽州商人快速倔起,并逐渐形成了()的财富观。与当时的总体社会状况一样,徽州商人的财富观也呈现出新旧杂揉的特色,既具有了近代性的因子,也保留了前近代的元素,对其经营行为以及社会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徽州经商者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经商人口占到当地总人口的大约70%左右,他们选择业商的原因是徽州地区土地瘠薄,粮食不能自给导致的,他们经商的直接目的就是“以贾代耕”,获取生存资料。因此,晚明的徽州商人,或者说是绝大多数的晚明徽州商人,对财富的追求又是理性的,较好地()了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认为财富的获取要合乎道德理性,不能以损害道德原则为代价。如黄鉴商游通泰,经营盐业,听说不少商人①“设智巧,仰机利”,颇为不屑,并予斥责:“嘻,此辈卑卑取富,益目前耳!大贾顾若是耶当种德也。”商人经商应该从长远着眼,目光远大,不能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鼠目寸光,使用低级、卑劣的手段,这是成不了事的。钱财不是靠欺骗就能得到的,即使侥幸得到了,也会迟早失掉的。以义取利,才是正道。1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快速倔起不屑(iè)B新旧杂揉侥(jiǎo)幸C鼠目寸光着(huó)眼D卑劣以贾(jiǎ)代耕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时期独具匠心调整 B时代独具特色调整C时代独具匠心调适 D时期独具特色调适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①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B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二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C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D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者“在巷战”。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经商人口大约占到当地总人口的70%左右,他们选择业商是因为徽州地区土地瘠薄,粮食不能自给B经商人口占到当地总人口的70%左右,他们选择业商的原因是徽州地区土地瘠薄,粮食不能自给C经商人口大约占到当地总人口的70%,他们选择业商是由于徽州地区土地瘠薄,粮食不能自给导致的D经商人口占到当地总人口的大约70%,他们选择业商是因为徽州地区土地瘠薄,粮食不能自给导致的21上面语段提到徽州“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这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的特点明显不同。请结合《乡土中国》或《平凡的世界》,简析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150字左右。2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写一则文学短评。120字左右。写夜三帖(之一)夜已颁下黑色的禁令只有灯,走出来敞开地谈论光明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20年,世界上太多的大事件让人目不暇接,但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身边,会发现很多人、事、物正融入我们的生活,不经意间给人别样的温暖,让人收获一种心境,一种视野,一种格局。请以“2020,与你温暖相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特征;②不要脱离材料内涵;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3分)1C2C3B4A5①先了解本国文化遗产,深度了解其深邃的价值;②还得了解世界及整个人类的文明,并在与他国文明的对比中发现自己文化遗产的价值,了解民族文化遗产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以及它在世界文明中的不可或缺,进而产生自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这样的对比’是指上文中‘今天的埃及’和‘以前的埃及’的对比”错误,可以根据原文“但是今天的埃及和以前的埃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只有在这样的对比下我们才能知道华夏文明为什么能被传承下来”内容得出,是指古埃及文明和华夏文明的对比。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C“意在阐发专家们对于古村落文化保护的重要作用”错误,根据前文“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文化的价值、我们的文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此处意在阐发要充分了解自己文化的价值。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偷换概念,“博物馆是深度旅游的地方,看博物馆的人是少数的,博物馆不是大众去的地方”,冯骥才的话是强调博物馆不是大众旅游的地方,而不是说普通大众不能去博物馆。C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一个古物有多种价值,比如历史见证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地域价值。见证价值极其重要,所以不能拿走。”并未阐述谁的价值大小的问题。D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是“也就是说我们的边缘文化以及流行文化成了外国了解中国的窗口,这对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来说是一件无奈且荒唐的事”,并未说不能让边缘文化及流行文化成为外国了解中国的窗口,作者意在强调应该有与经济相匹配的文化。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末段中心观点是要想让中国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可,首先得认识自己的文化并产生自信。A强调认可自己的文化。B强调认识传统中国的作用;C强调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D是说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首先必须要了解文化遗产。真正的能够了解文化遗产的深邃”,所以要想让民间文化遗产在文化自信中产生作用,就必须先了解自己的文化遗产,认识到自己文化遗产的深邃。“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还得了解世界、了解整个人类的文明”“因为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文化遗产的价值、它对人类的贡献、它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上,我们才能产生自信,才能有自豪感。”因此,让民间文化遗产在文化自信中产生重要作用,还需要和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比较,这样便于了解自己文化遗产的价值、对人类的贡献,产生文化自信。6D7A8①作者看到贫瘠的黄土地,以及它所承受的苦难,内心感受到的疼痛;②黄河作为母亲河,在孕育中华文化过程中所承受的苦难和疼痛。9不能。①从选材上看,本文并非以壶口瀑布为唯一写作对象,而是用大量篇幅写沿途见闻与感受,凸显“千里”“走”。②从主题上看,并非简单以旅游者身份对壶口瀑布进行赞美,而是像一个朝圣者,借行走的过程展现黄土地的贫瘠苦难,表达对母亲河的敬畏和对母亲河孕育的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③从语言表达上看,“千里走”有动态感和画面感,有文化内涵,体现了艰难与虔诚之意;而“壶口瀑布”只是一个名词短语,内容单一,看不出感情倾向。【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剖析黄土地贫穷的根源”有误,并不是剖析根源,而是在孕育中华文化过程中所承受的苦难。故D项错。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A“枯萎的草木像是被小火烧过”并非比喻,虽然本句有“像”,但并不是比喻,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而此处是把枯萎的草木和被小火烧过后剩下的草木进行对比。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从第⑬段“壶口,我来时,多少带有点儿旅游者的轻佻,甚至连脚步都有些轻飘。我为自己的轻薄羞愧”可以看出,作者的“疼痛”是为自己的轻佻、轻飘、轻薄感到羞愧,感到心痛。第⑩段“仿佛是母亲,积蓄了全部的力量,生下她的孩子,那被巨石夹击的窄窄而幽深的河谷,是生命走出母体最初的产道啊!母亲大汗淋漓,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第⑭段“生我们的母亲,总是承受着苦难而沉默不言,总是把最苦最辛酸的事藏在心底”。这些文字可以看出“疼痛”是作为中华民族发源的黄土高原和黄河所经历的痛苦与疼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本题考查两个题目的比较,比较题要注意字面意思的不同,也要从选材、主旨、情感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千里走壶口”从字面上看是作者经过了遥远的距离来到壶口瀑布,体现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向往之情;而“壶口瀑布”只是瀑布的名称,含义单调,不能体现出作者从千里之遥去朝拜的虔诚与向往。“千里走壶口”,一个“走”字,体现了作者在组材上的匠心。从开头“我从很远的南方来看你”,到行文中的“汽车在山洞里,钻进钻出”“车子继续拐弯儿”“夜宿宜川县云岩镇”体现了作者不断在行走中观看黄土高原的环境和壶口瀑布的震撼,在不断行走中,作者不断感悟,不断反思,“生我们的母亲,总是承受着苦难而沉默不言,总是把最苦最辛酸的事藏在心底”,写出了本文的主旨“借行走的过程展现黄土地的贫瘠苦难,表达对母亲河的敬畏和对母亲河孕育的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10C11B12C13(1)房琯还是平民时和杜甫交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肃宗准许了他。(2)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①表转折;②表修饰。B①带领;②表修饰。C①②均为“超过”。D①撰写;②倾注,引申为劝酒。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开国皇帝被称为宗”错,开国皇帝被称为“祖”。故B项错。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能力。C“严武因此责怪他”错,原文是“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此处的“过”是“经过,拜访”,不是“责怪”。故C项错。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布衣,平民;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时琯为宰相,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帅师,率领军队;许,准许。(2)年相若,年龄相近;道,修养和学业;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官盛则近谀,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是襄阳人。杜甫在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召他来面试做文章,之后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还是平民时和杜甫交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肃宗准许了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做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很久以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待杜甫很优厚。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诞。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寄居在耒阳。永泰二年,死在了耒阳,当时五十九岁。元和年间,诗人元稹评论李白、杜甫的优劣说:我读诗读到杜子美,才知道小大之有所总汇。唐朝兴起,官学兴盛,历代有才能之人的文章并出。而又有沈佺期、宋之问这些人,研究练习精要贴切,声势律动妥帖和谐,称他们的诗为律诗。从此之后,文体的变化到了极点。然而无不是模仿古代遗存的东西,追求华美丢弃朴实,模仿齐、梁则赶不上魏晋,擅长乐府则写不好五言,格律妥帖而骨格不存,缺少闲暇而优美的文艺风格。到了杜子美,备具了古今的体势,兼有了各家的专长。假如从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来说,可说从有诗人以来没有能比得上杜子美的。当时山东人李白,也以文奇见称。我看他的作品壮阔纵放,摆脱拘束,所写景物诗和乐府诗,确也可以和杜子美并肩。但讲到铺陈终始,排比声韵,长的多至上千言,短的也有几百字,词气既能豪迈,而风调又能清深,撰写诗文对仗既工整,又不沦于凡俗,李白尚不能越其樊篱,更谈不上升堂入室了。14C15①本诗中的琴声让孟浩然感受到了山水意趣,引发了他寄情山水的夙愿;②《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演奏,勾起了白居易被贬谪后沦落天涯的悲苦凄凉之叹。【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衬托郑愔的高洁”错,表现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孟浩然其人也非常善琴,他的琴艺曾得到著名道士参寥的赞赏,连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足见郑愔的琴艺确实精妙。故C项错。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音乐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境,试比较孟浩然听郑愔弹琴,与白居易听琵琶女演奏(并自叙身世)后不同的心理感受”,考查学生分析听琴后作者的感受,首先要找出听琴后的感受的句子,孟浩然“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是郑愔的琴曲恰合了作者孟浩然的心境,寄情山水,悠然闲适。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后,发出的感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两个人在人生遭遇上的相似,一个被贬谪,一个年老“门前冷落车马稀”,是勾起了白居易的“迁谪意”,表现了自己被贬谪后的凄苦处境和悲凉心境。16(1)故木受绳则直(2)金就砺则利(3)寄蜉蝣于天地(4)渺沧海之一粟(5)问君能有几多愁(6)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江晚正愁余(8)山深闻鹧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注意下列字的写法:砺、蜉蝣、沧、粟、余、鹧鸪。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17C18D19D20B21示例1:这种差异与获取生存资料的方式有关。徽州经商者多,因土地贫瘠“以贾代耕”。经商者离开土地,十分之七的徽州人游走于天下。《平凡的世界》中的双水村就是传统乡土社会的缩影,以孙玉厚、田福堂为代表的老一代双水村人,以农业为生,靠土地养活一家老小,定居在黄土地上的他们是不流动的。示例2:这种差异也与时代变迁有关。徽商出现在晚明时期,“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互相影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和转型”,乡土社会重定居少迁移的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乡土社会正在走向名实分离的变迁时代。《乡土中国》提到的是传统乡土社会,百姓靠种地谋生,这就使乡土社会人口附着在土地上,世代定居而不流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倔起-崛起;B杂揉-杂糅;D以贾(jiǎ)代耕-贾(gǔ)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时期:较长的一段时间(多指具有一定特征的);时代: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根据前文“晚明”,指明代后期的一段较长的时间,故选“时期”。排除BC两项。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独具特色:具有自己的特色。根据后文相搭配的“财富观”,应该选用“独具特色”。排除AC两项。调整:调理整顿人事物的现况,如人事异动、改变习惯、改订价格等。调适:协调。和后文的“关系”搭配,应该用表示“协调”意的“调适”。排除AB两项。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D和文中引号都是直接引用。A表特殊含义。B表强调,着重指出。C表讽刺否定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中的语病有:“大约70%左右”重复赘余,保留任意一个;“原因是徽州地区土地瘠薄,粮食不能自给导致的”句式杂糅,“原因”或“导致的”,任意去掉一个。全部改正的只有B项。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的意思是“十分之三的人在本地,十分之七的人分散到了全国各地”,这“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的特点明显不同”,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了“重定居少迁移”,徽州人大部分迁徙到全国各地和《乡土中国》的这种观点是明显不同的。《平凡的世界》双水村的人大部分在本地靠农业生产养活一家老小,很少迁徙,这和《乡土中国》的观点基本一致,而和徽州人大部分迁徙的特点也是明显的不同。22本诗选用富有特色的字句将客观景物形象化、性格化,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颁下”“禁令”两词,将夜的形象拟人化,凸显了夜的权威,暗示夜是残暴的统治者,将一切笼罩在黑暗之中。“只有”一词,凸显了暗夜之中勇敢无畏的灯的可贵,“敞开地谈论”,运用拟人手法,将灯与夜对立,进一步表现灯为争取光明而英勇斗争的无畏形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学评论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写一则文学短评”,“遣词造句”是从用词、修辞、句式等角度进行分析评论。写文学评论要做到观点明确,评论有理有据。本段文字“夜”“颁下”“禁令”,“灯”“走出来”“谈论”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夜”和“灯”赋予人的动作,生动形象。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来,表现了灯对夜的对抗,向往争取光明的勇敢无畏。【点睛】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四、写作(60分)23例文:2020,与你温暖相遇似乎,在我的记忆里,没有零下17度的时侯,无论是在河北的老家,还是在现在的北京城。我还是按照预约,在最冷的日子里,赶赴一场最温暖的相遇。推开那扇门,顿觉从寒冷的冬天到了温暖的花开,一扇门,门里,如春:茂盛腾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