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阶段考试化学试卷_第1页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阶段考试化学试卷_第2页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阶段考试化学试卷_第3页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阶段考试化学试卷_第4页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阶段考试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誉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A.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B.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C.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D.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2.张荫麟在描述某种制度时说:“这些卿大夫的旁支后裔当中,和氏室的嫡系稍亲的多半做了氏室的官吏或武士,疏远的则做他属下的庶民。故一个大夫和他私家的僚属战士,每每构成一个大家族。”西周时期,在该制度下()A.以血缘为纽带,家族内部成员平等B.实施贵族政治,地方分权特征明显C.亲族封邦建国,国家呈现撕裂状态D.君权至高无上,官僚帝国初步建立3.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法律上的平等原则,必须根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而价值则体现了一切人类劳动的“平等和同等效用”。这说明罗马法()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推崇法律至上法治理念4.1679年,英国大选首次出现了党派的划分和斗争,而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并不站在国王一边。查理二世被迫接受反对派官员担任大臣,也由此做了未来大多数国王都会做的事:议会代表政治国家之民意,而国王遵循之。据此推断,英国当时()A.国王事实上已“统而不治”B.光荣革命成果得到巩固C.王权已受到议会的有效制约D.议会选举决定内阁组成5.《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不包括()A.列强开始在中国设厂开矿B.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C.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6.朱荫贵教授指出,在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引发了一场“经济突变”,虽不如政治变革那样激烈,但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更长。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的必要性B.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C.使群众性爱国运动趋于高涨D.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7.到达陕北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先是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到了1937年10月1日,又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发行了边区货币。这些变化()A.扰乱了根据地的金融秩序B.降低了红色银行的独立性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D.促成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8.习近平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独享的自治B.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爱国统一战线发展9.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格局D.实行同大国战略结盟的外交方针10.有学者指出,20此纪60年代的部分禁止核试验的条约生效后,美苏两国领导人减少了50年代的全方位对抗,双方均更加注意对方的想法和要求,建立了领导人热线,并对重大事情进行直接沟通。这反映出当时美苏两国()A.逐步放弃军备竞赛B.在冷战中谋求合作共存C.积极维护世界和平D.结束了政治对抗状态11.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工商业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②清朝湖广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经济的重心③农业格局的变迁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进程④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湖广地区农业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下边文本框内是某同学总结的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根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1.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成为流通货币3.甘薯、玉米等外来作物传入中国A.西汉的农业B.唐朝的商业C.元朝的外贸D.明朝的经济13.明太祖朱元璋规定:“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洪武十四年又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这些规定()A.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倒退B.迟滞了社会转型的步伐C.顺应了社会阶层的分化D.满足了市场发展的需要14.1836年2月,英国鸦片贩子马地臣在《不列颠对华贸易史上的若干主要事件》中批评中国说,“这个特别民族的政策是自己以及一切他们所占有的东西隐藏在神秘莫测之中为的是独自享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材料言论批评的是()A.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B.中国的鸦片走私泛滥C.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15.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写道:“西非的黄金,加上亚洲的胡椒和香科,实际上到1506年已构成葡萄牙国家收入的一半以上。此后,随着亚洲贸易比重不断增长,它组成了‘帝国经济的基础’。”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早期的殖民扩张B.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勃兴C.正常的商业贸易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6.自发秩序思想在经济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这一思想认为,人的理性具有重大的局限,它并不能为我们设计出有效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经济秩序。相反,在恰当规则约束下,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进行自发的经济活动,就可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促成社会制度、经济秩序的生成。该思想()A.推动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B.强调政府干预和自由市场的结合C.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D.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奠定了基础17.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出现了农业的彻底革命。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哪里有工作或工资较高,他们便往哪里去,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工作。材料反映了()A.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决定了工业革命的发生B.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C.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农村出现廉价劳动力D.同时期英国以外的地方不具备工业革命条件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巨型工业企业中,大银行通常是最大的股东和资本的提供者、合并的组织者,无论是前期出现的卡特尔还是更高级的托拉斯,莫不是如此。这表明当时的德国()A.垄断组织的形式更为完善B.金融资本已渗入政治生活C.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D.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1883年英国人赫德指出,在中国引进电报、轮船等犹如在腐朽外表上打补丁,会逐渐由表及里,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然后像酵母一样由内向外发酵,改变民众的秉性,进而导致整个中国的转变。这可以用来佐证()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B.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全面近代化C.中国民众普遍接受了近代生活方式D.西方科技引入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20.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D.抵制了西方的侵略21.辛亥革命后,实业部规定,商人呈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这一规定()A.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B.促使官僚资本逐渐膨胀C.说明了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D.有效地改善了国计民生22.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到1919年,短短8年的时间,就新建近代工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资金近1亿元再加上这段时期对原有企业改造资金,1912—1919年这8年的投资,相当于1912年前50年的总和。由此可推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资金充足利润丰厚B.与国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C.具有顽强的生命力D.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23.1953—1956年和1979—1992年,在国内经济史学研究中都被称为“过渡时期”。关于两个“过渡时期”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存B.外资企业从无到有C.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D.都实行单一公有制24.1980年9月30日,一间20平方米的小屋内,挂起了编号为001的北京首家个体餐饮工商执照,刘桂仙的“悦宾餐馆”开张了。70多家国内外媒体蜂拥而至,连续好几天半条胡同都排满了到这里吃饭的人。“悦宾餐馆”的开张营业见证了()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揭开序幕B.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松动D.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2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这表明邓小平主张()A.设立沿海经济特区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C.深化行政体制改革D.深入推进改革开放26.2017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17元和12902元,较之于1987年,分别增长了30.3倍和7倍。此外,海南环岛高铁已全线开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均有重大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也蓬勃兴起。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27.下表为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年份19781980199020002010城市化率(%)17.919.426.436.247.5A.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28.古人主要采取中医、拜神、逃离等方式来避瘟疫,直到1934年,政府开展的“新生活运动”才让“清洁、卫生、人畜分离、粪便入厕”等观念深入到乡村。这说明()A.古人没有科学的防疫观念B.政府是防治疫情的主要力量C.卫生措施防治瘟疫最有效D.防疫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29.1868年2月《上海新报》扩展为四版,新闻和言论集中于第二版,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等。由此可见,《上海新报》的主要功能是()A.报道重大时事B.宣扬言论白由C.介绍航海技术D.传播商业信息30.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外国人办了一些外文报刊,但大都影响不大,直到1833年德国人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这是在中国境内的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中文报纸。早期外国报刊的出现()A.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B.激发了中国人创办民族报刊的意识C.加快了英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D.使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影响迅速扩大31.1932年7月2日,罗斯福在演讲中号召人们打破“愚蠢的传统”。其要打破的“传统”是指()A.贫富差距过大B.自由放任政策C.政府软弱无力D.政府忽视经济32.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第一次世界大战B.实施“新政”应对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D.发动“冷战”遏制苏联33.罗斯福认为,建筑业是“一个对从水泥到电器等其他行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的行业”,为此在新政期间大力兴办了以建筑业为主的公共工程。由此可知,当时发展建筑业()A.旨在保证公共工程的建设B.有利于拉动国内需求增长C.抑制了其他工业部门发展D.减轻了政府财政经济负担34.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Ea—gle),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这一做法的作用在于()A.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规模B.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的监管C.大大增强了政府对银行的监管D.有效防止了假冒产品流通于市场35.1979年,被誉为“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当年竞选时,因向选民承诺减税、削减政府机构、限制社会福利、消除通货膨胀,甚至限制工会权利,从而成功当选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成功当选表明()A.女性议员更易受到选民的拥戴B.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符合时代需要C.英国深受“滞胀”问题的困扰D.英国企图恢复自由放任经济政策36.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认识的做法是()A.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B.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C.主动抛弃了凯恩斯主义D.积极顺应”新经济”发展潮流37.据相关文献显示,1977年完全受管制的产业创造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17%,这一比例在1988年下降到6.6%,运输、电信、能源和金融等行业得以摆脱经济法规的制约得到迅速发展。这一变化说明20世纪80年代美国()A.减少国家干预经济B.对工业实行国有化C.加大社会福利开支D.重点发展信息产业38.列宁说“准备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系列过渡阶段。不是直接依靠热情,而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依靠个人兴趣,依靠个人利益上的关心、依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一思想表明()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B.遵循生产力水平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C.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D.利用货币商品市场关系建设社会主义39.苏联农业集体化期间,许多农民屠宰牲口,已经被充公的“富农”的牲口由于无人照管而死亡。直到苏联解体,牲畜总数也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的水平。材料说明农业集体化()A.长期忽视畜牧业发展B.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C.受到国家工业化制约D.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40.有人说:赫鲁晓夫的改革实际上是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赫鲁晓夫把农业发展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比如说利用“赶超美国”之类的政治口号鼓动群众,作却忽视了寻求、探索和总结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材料认为,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失败的原因是()A.经济理论缺乏创新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C.个人崇拜思想意识严重D.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材料阅读4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棉布生产随市场需求而变化,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所产棉花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1895年到1898年间,新创立民族企业的资本远远超过战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以剥削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白寿彝《史学二十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9分)42.(12分)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企业名称地点资本雇工所用机器或产量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l万元700人使用蒸汽动力贻来牟机器磨房天津7万元10人机器磨面通久源轧花厂宁波5万两400人新式轧花机40台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广州15万两每周产纸40吨燮昌火柴公司上海5万两800人日产火柴50箱——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材料二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4分)(3)综合以上信息,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角度,概括新中国初期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原因。(4分)43.(13分)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材料一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时,请求国会让他运用广泛的总统权力对付紧急情况。他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敦促他们通过法案,扩大总统的立法职能。为了复兴经济,5月他签署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计划增加了农业净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6月他又签署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保证劳工可以维持生活的工资,从而提高工人购买力。——摘编自刘绪贻、杨茂生《美国通史》(笫5卷)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新政复兴经济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的共同之处。(4分)(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针对当时的贫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5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二战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3分)

【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封弥和誉录制度使考官无法辨知考生身份及笔迹,考生成绩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有利于使科举选官更加公平公正,故选B项;“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封弥制度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考生的门第出身,排除C项;封弥和誉录作为技术层面的制度使考官无法辨知考生身份及笔迹,是对科举制的完善,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2.B【解析】分封制规定,卿大夫再将士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材料中“这些卿大夫的旁支后裔当中,和氏室的嫡系稍亲的”做了“武士,疏远的则做他属下的庶民”的血缘远近定等级相符,故选B项;家族内部成员平等,与材料中“和氏室的嫡系稍亲的多半做了氏室的官吏或武士,疏远的则做他属下的庶民”不符,排除A项;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并非国家星(应为呈)现撕裂状态,排除C项;君权至高无上,官僚帝国初步建立是中央集权制,与“西周时期”不符,排除D项。3.B【解析】依据材料,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法律上的平等原则,依据商品价值,而价值体现了一切人类劳动的“平等和同等效用”,这说明罗马法的平等源于商品经济,也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罗马法主张法律面前公民的人人平等,而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项;材料反映罗马法中平等观念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而非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排除C项;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内容而非罗马法的地位,排除D项。4.C【解析】王权已受到议会的有效制约,与材料中“议会代表政治国家之民意,而国王遵循之”相符,故选C项;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与材料中“1679年”不符,排除A项;光荣革命是1688年,排除B项;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与材料中“1679年”不符,排除D项。5.A【解析】列强开始在中国设厂开矿是在鸦片战争后,不是《马关条约》带来的严重危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马关条约》使得列强在中国攫取了更多的权益,导致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表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深,尤其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开办工厂,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D【解析】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经济领城的影响,而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的必要性属于辛亥革命在政治领域的影响,排除A项;“实业救国”的思想是在甲午战后兴起的,排除B项;群众性爱国运动趋于高涨与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有关,与辛亥革命在经济领域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7.C【解析】据材料“1937年”“先是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又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并结合所学可知,名称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适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故选C项;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机构,其存在有利于根据地的金融秩序,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红色银行名称的变化,并不会降低其独立性,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国共两党的经济合作,排除D项。8.C【解析】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选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制度,而不是少数民族独享的自治,排除A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排除B项;推动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9.C【解析】据材料“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可知,当今的中国在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格局,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B项;中国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国家结盟,排除D项。10.B【解析】美苏双方在60年代依然在冷战,据“减少了50年代的全方位对抗,双方均更加注意对方的想法和要求,建立了领导人热线,并对重大事情进行直接沟通”可知双方在冷战同时亦谋求达成某种共识以期合作共存,故选B项;进入60年代美苏双方继续进行军备竞赛,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美苏争霸导致局部地区局势紧张,甚至爆发区域性热战,如越南战争,排除C项;“减少了50年代的全方位对抗”并不等同于结束政治对抗状态,实际上直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双方才结束政治对抗,排除D项。11.B【解析】根据材料“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可知南宋时江浙地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随着明清工商业的发展大部分改种经济作物而湖广成为粮食重要供应区,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故①正确;材料中没有展现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状况,不能得出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故②错误;因为农业格局的变迁使农业生产出现区域化,促进了农产品的区域交易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故③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农作物种植比例的变化没有体现外来作物的影响,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12.D13.B【解析】依据材料“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这些规定体现了明太祖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中国固守传统的小农经济,迟滞了中国社会转型,故选B项;这些重农抑商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推动农业进步,排除A项;材料中的政策不允许农民弃农经商,会固化传统社会阶层而非顺应社会阶层的分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14.C【解析】“为的是独自字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结合时间1836年得出材料言论批评的是中国的闭关锁国,故选C项;“为的是独自字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表明批评的是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是批评当时的闭关锁国政策,与鸦片走私泛滥无关,排除B项;1936年的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不是对外开放政策,排除D项。15.A【解析】由材料“西非的黄金,加上亚洲的胡椒和香科,实际上到1506年已构成葡萄牙国家收入的一半以上”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葡萄牙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葡萄牙的资本主义,且16世纪葡萄牙是封建专制国家,排除B项;“正常”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D项。16.C【解析】由材料“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进行自发的经济活动,就可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促成社会制度、经济秩序的生成”可知自发的经济活动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自由主义思潮鼓励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的表现,故选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自发的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的干预,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反对自由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排除D项。17.B【解析】“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可知雇佣劳动者的与日俱增为日后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故选B项;“决定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农村自由劳动力数量增加,并未涉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是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国农村的变化,未论及英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排除D项。18.C【解析】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巨型工业企业中,大银行通常是最大的股东和资本的提供者、合并的组织者,无论是前期出现的卡特尔还是更高级的托拉斯,莫不是如此”,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德国的金融与生产资本相结合,推动了生产组织方式垄断组织的发展,故选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才逐渐形成,无法体现“更为完善”,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垄断组织,并不是金融资本,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不是工业化的成就,排除D项。19.D【解析】“在中国引进电报、轮船”可证明西方科技引入中国,“形成新的生活方式”、“改变民众的秉性”、“导致整个中国的转变”则可说明中国社会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说的是“在中国引进电报、轮船”导致中国的发展,没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社会进步,排除A项;“在中国引进电报、轮船”可以代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洋务运动并没有开启中国的全面近代化,最起码就没有开启政治近代化,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引进电报、轮船等可以“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并不能据此说明民众普遍接受了近代生活方式,根据史实也可知道当时不可能达到普遍接受的程度,排除C项。20.B【解析】根据材料和常识不难得知,厘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民族企业和民族工业的经营成本,其市场竞争力只会被削弱而非增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得知,厘金制度的推行会削弱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和弱势的窘迫境地,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C项错误;根据常识我们不难得知,厘金制度加重对民族工业的盘剥力度,更加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21.A【解析】政府鼓励支持商人兴办实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故选A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想早在辛亥革命开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有效地”说法欠妥,排除D项。22.B【解析】据材料“1912年到1919年这8年的投资,相当于1912年前50年的总和”可知,此时处于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故选B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材料中“1912—1919年这8年的投资,相当于1912年前50年的总和”反映了长期资金少,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从1912年到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1912—1919年这8年的投资”,没有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排除D项。23.A【解析】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故在其之前的过渡时期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1979年到1992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由单一的公有制逐渐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故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是两个过渡时期的相同点,故选A项;1953年到1956年实行三大改造,是外资企业从有到无的过渡时期,排除B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建立起计划经济,而不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排除C项;1979年到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排除D项。24.C【解析】据材料“首家个体餐饮”可知1980年已经出现私营企业,打破单一公有制,故选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排除A项;材料无法显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排除D项。25.D【解析】材料中“多摘(应为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表明南方谈话主张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故选D项;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与材料中“从深圳的情况看”说明已经设立,与材料中“在南方谈话中提到”不符,排除A项;南方谈话主张进一步社会主义改革,排除B项;材料中“外商投资”是经济而非行政体制改革,排除C项。26.D【解析】题干中反映2017年海南城镇和农村收入较之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前,大幅增长,这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故选D项;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是其优势之一而已,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乡镇企业的崛起,排除B项;深圳才是科学技术中心,题干未提及海南科技发达,排除C项。27.B【解析】材料表格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率在不断提高,说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促使了城市化进程加快,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乡村发展,无法看出城乡二元结构差别,排除A项;我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是1953—1957年实行的“一五”计划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城市的地区差别以及产业差别,无法看出是否具有不平衡性,排除D项。28.D【解析】从材料中“政府开展的“新生活运动”才让“清洁、卫生、人畜分离、粪便入厕”等观念深入到乡村”,可知在政府宣传科学卫生思想的推动下,民众的卫生防疫观念增强,体现出防疫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故选D项;从材料“古人主要采取中医、拜神、逃离等方式来避瘟疫”,可知古人除了有拜神、逃避等不科学的防疫措施,也有中医这样科学的防疫行为,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政府宣传科学防疫,推动人们防疫观念改变,有利于防范瘟疫,没有体现政府是防疫的主要力量,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到1934年时农村具有了科学卫生的防疫观念,没有涉及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排除C项。29.D【解析】据“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等”不难看出,该报纸大篇幅刊登商业广告或船期信息,可知其主要功能是传播商业讯息,故选D项;新闻和言论只占其中一版,可知报道重大新闻不是其主要功能,排除A项;“新闻和言论集中于第二版”无法得出其宣扬言论自由,排除B项;船期消息与航海技术无关,排除C项;。30.B【解析】根据题目中“外国人办了一些外文报刊,但大都影响不大”到“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中文报纸”得出早期外国报刊的出现促进了第一份中文报纸的出现和发展,与加深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加深不相符,故A项错误;从外国报刊到中文报刊的变化体现了激发了中国人创办民族报刊的意识,故B项正确;题目中提到的是外国人,并非英国,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中“迅速扩大”与题目中“第一份中文报纸”不符,故D项错误。31.B【解析】大危机之前,资本主义世界盛行自由放任理论,罗斯福认为这是导致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罗斯福号召人们打破它,故选B项;“愚蠢的”说明这种传统是人为因素即人的不重视、不理智导致的,贫富差距过大不属于这方面的范围,排除A项;大危机发生前,政府的职责是做好“守夜人”,而非软弱无力,排除C项;大危机发生前,政府并没有忽视经济,只是不对其进行外在干预,排除D项。32.B【解析】从材料“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美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采取新的政策缓解经济危机,故选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战争,与材料“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不符,排除C项;冷战是二战后美国采取的遏制共产主义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3.B【解析】从材料中建筑业对其他行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知发展建筑业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在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可知罗斯福通过发展建筑业带动其他行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危机,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发展的建筑业主要是以兴建公共工程为主,故兴办公共工程不能体现发展建筑业的目的和作用,排除A项;从材料可知,建筑业发展有利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发展建筑业主要是以兴建公共工程为主要内容,而公共工程应由国家管理安排,故发展兴建公共工程的建筑业不能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排除D项。34.B【解析】“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表明政府为了防止盲目竞争,发动蓝鹰行动,目的是把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置于政府的监督执行下,故选B项;蓝鹰行动是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不是限制企业的生产规模,排除A项;蓝鹰行动是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不是增强政府对银行的监管,排除C项;蓝鹰行动是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无法防止假冒产品流通于市场,排除D项。35.C【解析】7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局面,为应对危机,大都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策略。结合时间“1979年”及撒切尔夫人的主张,可知当时英国深受“滞胀”问题的困扰,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撒切尔夫人之所以赢得大选关键是依靠自己的经济主张,而不是自己的性别优势,排除A项;70年代受“滞胀”影响,国家干预经济的学说受到质疑,排除B项;为应对“滞胀”危机,英美等国逐渐采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经济”,而绝非恢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36.B【解析】据所学可知,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覆盖面广,劳工阶层收益大,故选B项;第三产业属于服务业领域,它的发展与劳动者权益无关,排除A项;抛弃凯恩斯主义属于政府经济理论方面,无关劳动者权益,排除C项;“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37.A【解析】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中“完全受管制的产业创造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17%,这一比例在1988年下降到6.6%”相符,故选A项;70、80年代应该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项与材料中“完全受管制的产业”生产总值中下降不符,排除B项;“产业创造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方面,未涉及社会福利,排除C项;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排除D项。38.C【解析】通过题干中“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可知列宁主张通过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C项;题干主要论述新经济政策,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通过题干可知,列宁是要实行新经济政策,而不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排除D项。39.B【解析】通过题干可知,苏联在农业集体化期间,“许多农民屠宰牲口”,甚至许多“富农”的牲口也被饿死,反映出在农业集体化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