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第1页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第2页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第3页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第4页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PAGEPAGE4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

摘要

卢梭是启蒙时期法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影响深远。《爱弥儿》是进步教育小说,卢梭通过其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表达了他独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关键词

卢梭、自然教育、教育目标、教育进度

一、时代背景与哲学基础了解卢梭的生活时代和社会内景,特别是当时的教育情况是理解卢梭教育理论的不二法门,进而能掌握卢梭教育思想的历史根源和历史意义。

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行会行将崩溃的时期。轰轰烈烈的资本主义革命即将到来。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的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贵族和僧侣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大权,残

二、卢梭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标

卢梭指责当时的贵族教育,认为这些用阶级身份做模子来培养人的教育只会使人的天性不能自由的发展,指挥是人失去适应自然发展的能力,叫人定型化、僵化。为了推翻这种教育,卢梭呼吁培养自然人。他说:“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照我们所知而言,那就是自然的教育。”

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后,便从积极方面说明自然人所具有的特征。卢梭认为率性发展的自然人必须是身心调和发达的人,绝不会只求心智发展而使身体虚弱,也不会叫身体与心智都处于衰弱之中。卢梭以爱弥儿为代表来描述道:“至于我的学生,宁可说是自然的学生,只是因为他永远在动,他就不得不注意许多事物,认识许多力量,他不久便获得许多经验.他以自然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而且因为他并不意识到他在学习什么功课,所以他的学习便进行的极为迅速。这样,他的身心便共同活动着。他永远去实行自己的观念,而不盲从别人的意见,因此他把思想和行为打成一片,他的健康和体力日渐增进,他的智慧和明察也日有发展。这就是达到身心共同发达的途径。这种途径使人有哲学家的理性和运动家的身手。”

总之,卢梭所希望的自然人,并非野蛮人,而是直立行走于社会的文明人。他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仁能爱,因为身心能力协调发展,故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的变化。

(2)教育进程

卢梭不但肯定天性至善,而且肯定这种善良天性是逐步发展的,他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是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的。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强调: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从最初就要把他放在他应处的地位上,而且要保持他在这个位置上。

卢梭在《爱弥儿》中主观上将未成年期划分为四个阶段,逐一指出个阶段身心特征,并且根据特征安排了教育重点。

婴儿期--初生到2岁。卢梭说:“人生的第一个时期,就是缺乏和软弱的时期。他最初的呼声便是哭叫和落泪。他感觉到各种需要,但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只能用哭喊来请求别人帮助他。”又说:“婴儿能接受成人所不能接受的改变,他的肌肉是柔韧的,你无论叫他如何转动,都不费力;成人的肌肉比较僵硬,所以非遇强暴的外力是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动转方式的。所以我们能使儿童强壮,而不能危机他的生命和健康;纵或稍有危险,也是不足介意的。”由于上述种种特征,卢梭认为婴孩时期的教育应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应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养成健康的体魄,为儿童树立一生幸福的基础。

幼儿期--2岁至12岁,卢梭称这一时期是“理智睡眠期”。他描绘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为“在理性发达的年龄以前,儿童所接受的只是感觉印象,不是观念”。“他既无感情又无思考,他仅能感觉而已;他不曾意识到自己的生存。”这就是说,儿童是没有观念而仅有感觉印象的。卢梭继续指出儿童由于没有观念,便不能有真正的判断和记忆。他说:“我以为儿童不能判断,因而也没有真正的记忆,他们记住了事件的声音、形状和感觉,但是很少具有观念,更难懂得事件彼此的关系。他们的知识全属于感觉领域,并未入于理解的范围。”因此,感觉教育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

青年期--12岁至15岁。卢梭认为人生由十三岁到十五岁时,属于青年期。他是人类一生中能力最强的时期。卢梭说:“在十二三岁时,儿童能力增长之速远远超过他的需要。”又说:“我曾说过,个人能力超过需要的时期,若非绝对是他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比较上能力最强的时期。这是他一生中最可珍贵的时期。”接着,卢梭指出人在儿童期由于受过感官教育,他的感觉能力和感觉经验都已获得基础,因而这时期是理性发展的时期了。他说:“我们领导儿童通过感觉领域而达到理性的边界了。”“最初儿童只有感觉,如今有了观念;从前他只能发生感情,现在他能思索了。”人在青年时期已有理性发展的条件和要求,所以它是进行知识教育的时期,卢梭说:“这正是他工作、教学和探索研究的时期。”

青春期--卢梭把人生由16岁到20岁成为青春期。这以阶段的特征有二,首先,他是情欲发动的时期,卢梭形容道:“正像先有海波的咆哮,然后暴风雨随之而来,青年的正在成长的情欲的声息,也便宣告这狂暴变化的到临。”其次,青春期是人们开始意识到社会关系的时期。卢梭说:“人的正当的研究是他和环境的关系。当他只能由物理的性质来说明他的环境时,他应当就他和事物的关系来研究自己;这是儿童期应做的事。当他开始明了道德的性质时,它应当就他和别人的关系来研究自己,这是他终身应做的事情。”由于青春期的两种特征,卢梭因而主张青春期教育应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

(3)教育内容与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受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先天观念的影响,欧洲的教育领域中,人们一贯注重脱离现实的书本诵读和脱离事物的纯粹的思辨。经过文艺复兴,虽有所改观,但到了卢梭生活的时代,教育又回到死钻文字,背诵经典,盲目灌输,填鸭式的老路上。卢梭极力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字说教,强调儿童从现实中探索真理,追求真正和有用的知识。他说:“我憎恨书籍,他只教我们谈论我们不懂得的事体。”又说:“教师所教的是为了什么呢?文字!文字!文字而已!在他们所夸示的种种教给儿童的科学中,他们永不注意选择儿童真正有用的知识,因为儿童们不得不去应付事实,也无法不全盘失败了。”因此他建议道:“请勿以文字教育给予你的儿童,它应当是纯由经验而学习。”“凡是他们能够由经验中学习的事体,都不要由书本去学习。”卢梭主张在现实中追求真正和有用的知识;相应地,他要求教师放弃繁琐的讲解,提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进行教学。卢梭说:“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你都要从做来教学,而且只有在做的方面没有问题时,才进行文字教学。”卢梭在《爱弥儿》中,列举许多在现实中师生共同活动中进行教学。例如,爱弥儿在秘密的临海中迷失了路途,于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阳光照射的方向和森林所在部位,推断出回家的路,可见,天文和地理的知识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场合学习的。又如,魔术是操纵水盘中蜡制的小鸭游来游去,这桩秘密被爱弥儿戳穿了,在这一场合中,爱弥儿懂得了有关磁铁的知识。

为了确保师生共同活动中有效的教学,卢梭倡导尊重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首先,卢梭以为人天性好动,在好动这一天性基础上发展出好奇心。在天然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不断探究,发现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因此,贯穿卢梭教学论的一个中心思想是:“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由这个中心思想,卢梭得出了关于良好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卢梭的全部教学论主张无非是这个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从这个原则可以看出,卢梭所谓的“良好的教学”即发现教学,发现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即“学问的兴趣”和“学问的方法”。这两个要素是获得知识,发现真理的工具,而不是知识、真理本身。因此,卢梭的教学论不是只是本位的,而是兴趣、能力趋向的。

其次,卢梭十分注重教学要适应儿童、青年身心发育的水平。他希望教师根据儿童水平选择学习内容,从简单的儿童熟悉的事件说起,坚决反对硬把成人的需要作为标准来选择教材。卢梭认为:“人们对于儿童们的知识领域认识错误,把儿童所没有的制师人为儿童已经具备,并且教儿童去理解那些不能理解的东西。”于是,他劝告老师道:“永远不要把儿童不能理解的东西向儿童说明”“你在研究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要永远就最可见和最新明的现象着手。”此外,卢梭还希望儿童学习的进度要恰当,不急于求成,不贪多图快。他说:“纵令最有天资的儿童,你们也莫要设想在我们教导他的三四年时间内,能对一切艺术和科学都有所理解,以致到他长大时能够独立地进行研究。”

最后,卢梭要求教学要注重对于事物的接触或直观。

卢梭以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把感觉经验视为发展理性的基础,因此极为注重要从外界事物获得印象,他认为对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才能确实了解事物的意义和观念。这就是说:“我们真正的教师时经验和情绪。”也就是由实在关系而得到各种观念的心灵是透彻的。所以这是一条通例:除非不能把实物给儿童看,否则永不要以符号代替实在的实物。因此,卢梭重视实地考察和旅行参观,以便在丰富而确实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探索事物的规律。爱弥儿在学习农业、土壤、物产和种植方法,是亲自夏天观察以及在和农民一道操作中进行的。他采集植物和矿物的标本,是在实地参观调查中进行的,他绝不关在房内死读书,而是走向实际搞研究。>三、对《爱弥儿》中教育观点的思考在对《爱弥儿》中教育观点进行阐述时,一方面体会卢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提出“自然教育”的气魄与思想的可贵,另一方面却也为卢梭思想中的偏激与浓重的个人感情杂融于教育理念中感到卢梭的可爱。自然人性论是卢梭全部的思想的基石,自然的“自然教育”就成了他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在卢梭的论著中,他的“自然”基本上有三层含义。其一,实体意义上的“自然”,即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卢梭是一位悲苦的浪漫主义者,在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中,美好的大自然一直是他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其二,历史意义上的“自然”,即在时间上存在过的一种自然状态。如果说前一个“自然”是指远离都市、远离人群而与“社会”相对的话,那么后一个“自然”则是与现代文明相对,于原始的野蛮人的那种闲散相对,不平等的生活是永远不会出现的。其三,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然,要符合自然规律,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这些被认为是自然对我们的要求。“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是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他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怎么不感到愤慨,怎能不断定这种做法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欢乐的年岁是在哭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的。你们之所以这么那可怜的孩子,是为了使他好;可是不知道你们却招来了死亡,在阴沉的环境中把他夺走了。”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按照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这才是为了人的幸福我们能做的事情。坚信自然能拯救一切的卢梭自然的就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孤儿院,只是他还是不由得起了忏悔之心,最后有将内心的挣扎公诸于世。自然才是最好的生存环境,最好的存在状态,最好的人生追求,卢梭将他深思熟虑了许多年的思想拿了出来,却没有想到最后竟会遭到统治者们的全面封杀。教育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接着,他又说“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好公民就是由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而产生的,卢梭为了证明他的学说绝对正确,于是搬出了他的学生爱弥尔。可叹的是小爱弥尔的一切是虚构的,缺乏实证的原理最终还有待后人去实践。自然教育要求教育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因此,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通过切身体验、通过感官感受世界和知识,方法就是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各位老师,你们一定要少说多做,要善于选择地点、时间和任务,以实例来教育你的学生,就一定能够收到实际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躯,愉快的心情,善良的美德,内心的满足以及对同类的怜悯。卢梭根据人的不同年龄阶段,设计出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不同的心理、思维、行为特征,从而在不同的阶段发展不同的能力,因此教育要尊重这种自然的规律。否则,“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从人的出生到两岁这个阶段,对婴儿进行的教育重要是体育教育,顺应婴儿的自然本性任其发展。从两岁到12岁这个阶段,主要是感官的教育,目的是丰富儿童的感觉经验,发展儿童感官,让他们在经验中学到自己的东西,反对从书本中学,也反对进行系统的知识训练。从12岁到15岁这个阶段,重点是智育教育。从15岁到20岁这个阶段,主要是道德教育匠人培养成道德共同体的公民。从20岁开始,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爱情教育成为这一阶段的教育核心问题。在卢梭看来这五个阶段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因此,在爱弥儿六岁时他不会基本的算术,在二十岁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上帝是什么东西。对儿童思维的发展作固定划分,这是卢梭的又一个错误。后来学者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第二,前运算阶段(2—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现外部事务,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的象征符号还是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脱离实物和实际情景的场合应用,即思维仍受具体的直观表象的限制。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性——这是具体运算阶段的最主要的特征。儿童在这个阶段中随着抽象概念的形成,已开始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这时的逻辑推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否则儿童会感到困难,所以这种逻辑推理能力只是初步的。第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开始区分,能运用假设进行各种逻辑推理,有特定的形式运算结构形式。卢梭与皮亚杰的高明之处就是发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并认识到这些阶段的不可逆转性,然而二人共同的失误在于通过正确的教育和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上述发展阶段有可能大大压缩和提前,而非一成不变的。特别是现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日益快捷方便,获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也大大提高,儿童思维发展的进度明显加快。因此,卢梭的教学法有待革新。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卢梭的主观臆断,在《爱弥儿》反映出的教育思想中难免的会有种种的不足,然而其教育思想的实质对历史以及当今仍有启发。在历史上尤其是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卢梭的“消极教育”与“自然教育”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如热爱儿童、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人道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十八世纪末泛爱主义教育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等人,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的启发,接受了他的主张。其强调进行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顺应自然发展的顺序、发展儿童的各种感觉以及让儿童在大自然中通过生活进行学习的主张,则成为后来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时至今日,卢梭的“消极教育”与“自然教育”的思想仍有历久弥新之处,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有重大启发意义。比如今天广大中小学生的心声、烦恼是:“家长不理解我”、“家长总不让我玩”、“老师偏心”、“没有知心朋友”、“功课太多而忍不住想哭”,用吴康宁先生的话说即他们的日常生活处于学习状态,学习生活处于“受逼”状态,他们是社会和成人的“被迫害者”。不堪重负下的青少年身体欠佳,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他们不健康、不快乐,不是“大自然希望下的儿童”,而是社会偏见下的“小博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成人社会皆知此理,尤其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更是振振有辞。他们对儿童的关怀无微不至,殊不知,在他们的偏见指导下,他们的言行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不尊重儿童、不了解儿童仍是普遍现象。不管教育、教学改革从何着手,在哪些方面用力,卢梭的呼声应不绝于耳:“除了体格以外,谁还能找得到真正的幸福呢?”、“只要一个孩子还没有为我们的偏见所束缚,他的头一个愿望必然是想生活的愉快和自由。”、“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要尊重儿童,不管他的外表如何,都应该按他的年龄对待他。”就是这样卢梭用他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这本惶惶巨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