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应用护理中药内服法_第1页
药物应用护理中药内服法_第2页
药物应用护理中药内服法_第3页
药物应用护理中药内服法_第4页
药物应用护理中药内服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应用护理中药内服法第1页/共87页一、中药煎服法(一)中药煎煮法(二)中药给药规则第2页/共87页

(一)中药煎煮法煎药方法恰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煎煮中药方法很重要。第3页/共87页1.煎药用具

以有蓋的砂锅或瓦罐为佳,其次陶瓷或搪瓷器皿亦可,尤忌用铁、銅、鋁锅,而使溶出物与中药成分产生化学反应。

实施程序第4页/共87页2.煎前浸泡宜用冷水浸泡二十至三十分钟,以药材浸透为准,忌用热开水浸泡。

第5页/共87页3.煎药加水量

头煎加水至少超过药面二至三厘米即可,次煎加水超过药面一至二厘米即可,且在连续煎次煎时,必须加入热水。第6页/共87页4.煎药的火候

先武火后文火,即在沸前以较强之火力,待沸后再以较小之火力,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即可。

第7页/共87页5.煎药的时间

一般药物头煎沸后再煎三十分钟,次煎沸后煎二十分钟即可。(如在热药中加入冷水,会使药材表面形成凝固膜,即不易再煎透),且煎药之水应一次加足,勿在中途数次加水,更不能将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第8页/共87页汤剂种类煎煮时间说明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0分钟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甚至改变药性滋补药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使药效尽量煎出,充分发挥药力有毒性的药物久煎60-90分钟可减低毒性一般复方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0-15分钟使有效成份充分溶出

不同汤剂煎药的时间第9页/共87页6.煎药次数

一般药材可煎二次,对于有效成分难于煎出及滋补贵重药物宜煎三次,为使煎出之有效成分,分布均匀,可将二次(或三次)之煎液混合,灌入保温瓶中一日分二至三次服完。

第10页/共87页1)先煎药(包括:矿石类、化石类、贝壳类及有毒性药物),宜先煎20-3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共煎。2)后下药宜在一般药煎好前5-10分钟放入。且后下之药物也应以冷水浸泡20分钟后再入煎。

7.常用特殊煎法第11页/共87页3)包煎:质地过轻、容易成糊状、或起毛等药宜包煎。4)另煎:贵重药材5)烊化:容易焦或粘附在其他药渣上的药材6)冲服:入水即溶化的药材另外,如果是坚硬的药材在煎熬时应压碎。第12页/共87页(二)中药给药规则1、服药时间:无论饭前饭后均相隔1小时饭前:驱虫药、攻下药、滋补药等饭后:抗风湿药、消导药、平肝熄风、化痰止咳药、活血驱瘀药等睡前:安神药睡前30分-1小时、缓泻药、涩精止遗药,驱虫药等平喘药:发作前1-2小时服第13页/共87页2、服药的量:200-250毫升短时间内连续给予较大剂量的汤药,称为连服一天的药量分少量多次服用,称为频服3、服药的温度:温服治寒证的药:热服治热证的药:喜冷饮的可凉服第14页/共87页4、服药的方法:中药用温水或白酒、糖水等液体调成糊状称为调服中成药用温开水称送服;祛寒药用姜汁称调服;祛风湿药用黄酒称调服。总之,影响中药起效时间常见的因素包括病人的体质、所患的疾病、用药的剂量等。第15页/共87页5.服药期间特别观察汗出大便小便腹痛舌苔脉象等第16页/共87页二、药物内服法的护理(一)解表类药服法1.辨清寒热2.煎药时间不宜长3.注意观察出汗情况4.病室环境适宜,防止汗出当风5.诱疹药观察出疹情况6.高热者不宜冷敷第17页/共87页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麻黄辛微苦温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利水表实证,咳喘;风水;3~10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肌温经通络表虚证;风湿;痛经;胸痹3~10荆芥辛温祛风解表透疹

止血疹出不透;失血3~10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除湿止痛,止痉风寒湿痹;破伤风3~10紫苏辛苦温散寒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解鱼蟹毒3~10葱白辛温散寒通阳

发汗解表阴寒腹痛;寒凝之尿闭2~5白芷辛温祛风解表化湿止带,排脓带下;疮疡肿痛3~10生姜辛微温散寒解表温中止呕胃寒呕吐;虚寒腹痛

解半夏天南星鱼蟹毒3~10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治疗风寒表证)

第18页/共87页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桑叶甘苦寒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头痛咳咳嗽;目赤肿痛6~10菊花辛甘苦微寒疏散风热平肝明目肝热目赤;头晕头痛;10~20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头痛咽喉肿痛疹出不透3~10葛根苦辛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头项痛;腹泻;消渴;疹出不畅3~10柴胡苦微辛微寒和解泄热疏肝升阳寒热往来;肝气郁结;内脏下垂3~10蝉蜕甘寒疏散风热明目透疹止痒止痉内脏下垂;疮疡;牙痛3~6牛蒡根苦寒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咽喉肿痛;麻疹不畅3~10解表药----辛凉解表药(治疗风热表证)第19页/共87页(二)清热类药服法1.热病病人易烦躁,作好情志护理2.药性寒凉,易伤阳气,不能过用3.凉服或温服,高热者可采用频服4.配合饮食宜用清淡或清凉饮料,忌用辛辣及油腻之品5.疑有传染病者先作好隔离第20页/共87页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泄火除烦止渴气分实热证;肺热咳喘;胃火牙痛15~60夏枯草辛苦寒清肝火火解郁结目赤肿痛,瘰疬瘿瘤6~12栀子苦寒清热泄火利湿除烦止血热病发热烦躁;湿热黄疸;血热出血3~10淡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利尿热病烦躁;口舌生疮9~15芦根苦寒清热生津止呕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尿赤15~30

清热泻火药(治疗脏腑火热证)第21页/共87页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下痢黄疸;肺热咳嗽;血热吐衄;3~10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高热神昏;湿热下痢;痈肿疔毒3~9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痢疾;带下;阴虚发热;湿疹3~10龙胆草苦寒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肝经热证;黄疸;湿疹;带下3~10苦参苦寒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湿热痢疾;湿疹;疮疡;带下;瘙痒3~10

清热燥湿药(治疗湿热证火热证)第22页/共87页(三)泻下类药的护理1.注意用药时间2.易伤脾胃,得泻即止3.辨证配合饮食,泻后用稀粥调理4.观察泻下大便的色5.用逐水药注意体重和腹围第23页/共87页泻下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大黄苦寒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实热内结便秘;瘀血腹痛;黄疸3~12芒硝咸苦大寒软坚泻下清热泄火实热便秘;咽痛;口疮;目赤10~15番泻叶甘苦寒泻热导滞通便利水实热便秘;水肿膨胀3~6火麻仁甘平润肠通便滋养补虚肠燥便秘;血亏津枯便结9~30郁李仁苦苦平润肠通便利水消肿肠燥便秘;水肿3~12蜂蜜苦平润肠通便润肺止咳肠燥便秘;肺燥咳嗽15~30甘遂苦寒。有毒泻水逐饮破积通便胸腹积水;热结便秘0.5~1大戟苦寒。有毒泻水逐饮消中散结胸腹积水;痰饮;疮肿;瘰疬1.5~3第24页/共87页(四)祛湿类药物与护理1.多辛温香燥,易耗伤阴血2.对胃肠有刺激,饭后服3.长期服药者防止蓄积中毒4.芳香化湿药不宜久煎,注意观察舌苔变化5.淡渗利湿药利尿消肿,注意尿量水肿的观察6.配合饮食,宜利湿清淡,忌生冷油腻第25页/共87页

祛风湿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白花蛇甘咸温。有毒祛风通络定惊止痛风湿顽痹;头风;破伤风1~3桑枝苦平祛风通络风湿肢节痛麻木拘挛9~15桑寄生苦甘平祛风通络养血安胎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胎动不安9~15丝瓜络甘平祛风通络

解毒化痰风湿痹痛;乳痈

6-10第26页/共87页

利水渗湿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茯苓甘淡平健脾利水宁心安神脾虚水肿腹胀;心悸失眠6~18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利水舒筋除痹清热排脓水肿;风湿痹痛;肺痈;肠痈9~30冬瓜皮甘寒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15-30玉米须甘平利水消肿利湿退黄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30-60葫芦甘平利水消肿水肿15-30冬葵子甘寒利水通淋,下乳润肠水肿,淋证,通乳消胀10-15灯心草甘淡微寒利水通淋清心除烦淋证,失眠1.5-2.5茵陈苦微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黄疸,湿疮10-30金钱草甘淡微寒除湿退黄,利水通淋,解毒消肿黄疸淋证肿毒

30-60第27页/共87页

芳香化湿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藿香辛微温芳香化湿止呕解暑湿浊内阻;脾胃气滞;呕吐;中暑6~12砂仁辛温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5~12

湿浊困脾;脾胃气滞;脾胃虚寒呕吐;胎动不安

第28页/共87页(五)温里类药与护理1.注意三因制宜2.注意药物的特殊煎煮,如肉桂后下,附子先煎3.热证\假寒真热者慎用或忌用4.注意病情观察5.配合饮食,宜用温补膳食,忌生冷6.注意病室温度及病人的保暖第29页/共87页

温理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小茴香辛温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寒疝;睾丸坠痛;痛经3~6花椒辛热温中止痛止呕杀虫止呕寒性吐泻;虫积腹痛妇女阴痒3~10胡椒辛热温中止痛下气消痰胃寒脘腹疼痛;吐泻;癫痫;开胃2~4肉桂辛甘大热温中补阳散寒止痛肾阳不足;寒痹;脾胃虚寒2~5干姜辛热温中祛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亡阳厥逆;肺寒咳嗽;脾胃虚寒3~9第30页/共87页(六)理气类药与护理1.注意药物的特殊煎煮2.血虚阴虚慎用3.配合饮食,宜温通类食物.忌生冷4.配合情志护理第31页/共87页理气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枳实苦辛微酸微温行气化痰散结消痞脾胃气滞;痰浊停滞;腹痛便秘3~9陈皮辛苦温理气化痰降逆止呕脾胃气滞;痰湿咳嗽;呕吐3~9荔枝核辛微苦温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疝气痛;痛经;产后腹痛10-15佛手辛苦温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肝气郁结;脾胃气滞;痰多胸闷3-10玫瑰花甘微苦温行气解郁,活血止痛肝胃气痛,月经不调3-6薤白辛苦温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胸痹证;脘腹胀痛,泻痢。5-10柿蒂苦涩平降气止呃呃逆证6-10第32页/共87页(七)消导类与护理1.宜饭后服2.体虚者不用3.注意情志护理4.配合饮食,宜用平补膳食,忌生冷硬固食物第33页/共87页消导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鸡内金甘平消食积止遗尿化结石食积不化;结石;遗尿;遗精3~9麦芽甘平消食回乳米面食积;断乳用10~15谷芽苦平消食健脾胃米面食积;脾虚纳呆10~15神曲苦辛温消食健胃食积不化10~15山楂酸甘微温消食健胃活血化瘀乳肉食积;腹泻:产后腹痛10~15莱菔子辛甘平消食除胀祛痰降气食积气积;咳逆上气6~12第34页/共87页(八)止血类药物与护理1.注意观察病情,中病即止2.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久用会恋邪留瘀3.饮食配合,忌辛辣刺激食物和饮料第35页/共87页

止血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血余碳苦涩平收敛止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5~15藕节甘涩平收敛止血各种出血10~30三七甘微苦温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血瘀阳血;跌打损伤;疮疡1.5~3艾叶苦辛温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寒湿带下;月经不调;崩漏;胎漏3~9槐花苦微寒凉血止血降压各种出血证;高血压10~15白茅根甘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血热妄行;热淋;水肿;黄疸15~30灶心土辛微温温中止血止呕止泻脾胃虚寒;呕吐;久泻;脾虚失血15~30第36页/共87页(九)活血化瘀药与护理1.易耗血动血,慎用2.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定期检查肝功能3.饭后服,多配健胃药同用4.配合饮食,宜温通类膳食,忌滋腻和生冷第37页/共87页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丹参苦微寒活血祛瘀水肿安神瘀血引起月经不调;冠心病;脉管炎;不寐;痈肿3~15桃仁辛苦平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瘀血;肠痈;肺痈;便秘6~10红花辛微温活血祛瘀通经瘀血引起月经不调痛经症瘕6~10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血瘀气滞;月经不调;头痛;风湿痹证3~10穿山甲咸微寒通经下乳散结排脓经闭:乳汁不下;痈疽;症瘕3~10五灵脂咸温散瘀止痛血瘀疼痛痛经产后恶露不下3~10水蛭辛苦平破血逐瘀消积症瘕痞块瘀血经闭跌打损伤5~10莪术辛苦温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经闭腹痛;气滞;食积;肿瘤3~10益母草辛苦微寒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小便不利10~15郁金辛苦寒活血理气止痛凉血清心肝气郁滞瘀血内阻痛经癫狂6~10王不留行苦平活血通经下乳痛经;经闭;乳汁不下6~10

活血祛瘀类药

第38页/共87页(十)化痰止咳平喘药与护理1.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中病即止2.饭后温服,注意观察病情3.配合饮食,多饮水,宜清淡饮食,忌生冷、过甜、过咸或辛辣刺激性食物4.平喘药尽量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第39页/共87页温化寒痰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半夏辛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咳嗽气逆;寒饮呕吐;梅核气5~10天南星苦辛温

有毒燥湿化痰祛风止痉顽痰咳嗽;风痰眩晕;肿瘤5~10白附子辛甘大温燥湿化痰祛风止痉风痰壅盛;淋巴结核3~5旋覆花苦辛咸微温消痰行水降气止呕寒痰咳喘;噫气;呕吐3~10皂夹辛温祛痰开窍顽痰咳喘;猝然昏厥1.5~5第40页/共87页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桔梗苦辛平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6~10贝母苦甘微寒化痰止咳清热散结咳嗽痰多;久咳阴虚;瘰疬;痰核6~10枇杷叶苦微寒化痰止咳和胃降逆风热咳嗽;胃热呕吐9~12海藻苦咸寒清化热痰软坚利水瘿瘤;瘰疬;脚气;水肿10~15昆布咸寒清化热痰软坚利水瘿瘤;瘰疬;疟母10~15清热化痰类药第41页/共87页止咳平喘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苦杏仁苦微温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咳喘;肠燥便秘3~9甜杏仁甘止咳润肺虚劳咳喘5~10白果甘苦涩平,有毒敛肺定喘止带缩尿哮喘痰多带下5~10苏子辛温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痰壅气逆咳喘;胸膈胀闷;便秘5~10第42页/共87页(十一)平肝熄风药与护理1注意药物的特殊用法和毒副作用2.饭后服用,饮食忌生冷和硬固3.注意病人的安全保护第43页/共87页

平肝熄风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羚羊角咸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肝阳上亢;温病神昏;惊痫1~3天麻苦平平肝熄风通络止痛肝风头痛;惊痫抽搐;痹证3~9僵蚕咸辛平熄风止痉化痰止痛痰热惊痫抽搐;风热头痛目赤3~10地龙咸寒清热熄风平喘通经高热抽搐;肺热痰喘;湿热痹5~15全蝎辛平。有毒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惊风;中风;破伤风;疮疡肿毒2~3牡蛎咸微寒平肝潜阳软坚固涩阴虚阳亢;瘰疬痰核;虚汗;遗精15~30

第44页/共87页(十二)开窍类要与护理1.药性辛香走窜,能耗伤正气,为治标之品,只能暂服,不能过量2.温水送服,不宜加热3.元气大脱者忌用第45页/共87页

开窍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麝香辛温开窍辟秽活血散结催生下胎邪入心包;痰厥;瘀血;气厥;疮疡肿毒;胎死不下0.03~0.15冰片辛苦微寒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热入心包;中风;惊痫;疮疡肿痛0.03~0.1苏合香辛温开窍辟秽中风痰厥;胸腹冷痛;闭塞0.3~1蟾酥辛温开窍醒神止痛解毒暑湿及饮食不洁的严重吐泻神昏,咽牙肿痛0.015-0.03牛黄甘凉开窍豁痰熄风清热解毒痰热惊厥;癫痫;痈疽疔毒0.2~0.5

第46页/共87页(十三)安神类药与护理1.注意药物的特殊煎法及毒副作用2.安神药多为治标之品,不宜多用3.注意用药时间,多为睡前半小时4.配合饮食,宜清淡,勿过饱,忌刺激性饮料第47页/共87页

安神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朱砂甘寒。有毒清心安惊安神解毒失眠;惊悸;疮肠肿毒;癫痫0.3~1酸枣仁甘酸平养心安神敛汗失眠;惊悸;自汗;盗汗9~15柏子仁甘平养心安神润肠通便心悸失眠;肠燥便秘10-20夜交藤甘平养心安神养血通络止痒虚烦失眠;血虚身痛;风疹15~30

第48页/共87页(十四)补益类药物与护理1.不滥补,说服病人用药要有耐心2.饭前空腹服用3.注意配合食补第49页/共87页补气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人参苦微苦平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肺脾气虚证;虚脱;消渴3~9党参甘平补中益气肺脾气虚证;气血两亏9~15黄芪甘微温补气固表托毒生肌中气下陷;溃疡久不收口;自汗;水肿9~30白术苦甘温健脾利水固表止汗脾虚纳呆;脾虚水肿;表虚自汗3~12五味子酸甘温益气养心生津固涩气虚伤津;自汗;盗汗;失眠;虚咳3~9扁豆甘温健脾化湿脾虚便溏久泻;暑湿9~30大枣甘平补脾益胃养心安神脾胃虚弱;虚烦失眠;脏躁10~30山药甘平健脾补肺益气养阴脾胃虚弱;肺虚久咳;遗精消渴9~30甘草甘平益气和中解毒止痛气虚证;疮疡肿毒;胃痛;腹痛3~10第50页/共87页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润肠通便调经止痛月经不调;心肝血虚;损打损伤3~12熟地黄甘微温补血滋阴补精益髓血虚之心悸眩晕;月经不调;肾阴虚9~30何首乌甘苦涩微温补肝肾益精血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疮毒;便秘9~20阿胶苦平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血虚失血;虚烦不寐;燥咳6~15白芍药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肝气不和之痛证;四肢拘急;下痢腹痛9~15鸡血藤苦甘温补血行血舒筋活络血虚之头昏肢麻月经不调;痹证9~30龙眼肉苦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9~12补血药第51页/共87页补阴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北沙参甘微寒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热病伤阴;肺燥咳嗽9~30麦门冬甘微苦微寒养阴益胃润肺清心热伤津液;肺燥咳嗽;不眠9~15枸杞子甘平滋阴养血益气明目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视物不清6~15龟板咸甘平滋阴潜阳益肾固经阴虚火旺;崩漏带下;痿证6~30鳖甲咸平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阴虚劳热;症瘕积聚9~30玉竹甘微寒养阴润肺益胃生津肺燥咳嗽;胃阴不足9~30百合甘微寒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咳嗽带血,失眠10-30女贞子甘苦凉补肝肾阴乌须明目肝肾阴虚;目暗不明;头发早白10-15桑葚甘寒滋阴补血生津润肠阴血亏虚肠燥便弥10-15第52页/共87页补阳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鹿角胶咸微温温补肝肾益精养血止血精血不足虚损劳伤;崩中漏下3~9杜仲甘温补肾阳强筋骨安胎肾虚腰痛;阳痿;胎动不安9~15紫河车甘咸温补肾益精益气养血精虚血少;虚喘;肾气不足15~30肉苁蓉甘咸温壮肾壮阳润肠通便肾虚阳痿;不孕;体虚便秘9~15海马甘咸温补肾壮阳活血散结肾阳虚;征瘕积聚1~1.5核桃仁甘温补肾温肺润肠肺肾两虚咳喘;肠燥便秘10~30冬虫夏草甘平补肺益肾止血化痰久咳虚喘;阳痿遗精3~9菟丝子辛甘平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肾虚不育;脾虚久泻;目暗9~15第53页/共87页(十五)收涩类药与护理1.多为治标之品,只能暂用2.收涩有敛邪之弊,容易闭门留寇3.配合饮食,宜平补,忌生冷寒凉第54页/共87页

固涩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麻黄根甘平止汗自汗;盗汗3~9浮小麦甘凉止汗自汗;盗汗9~30糯稻根须甘平止汗退虚热自汗;盗汗;骨蒸潮热15~30乌梅酸涩平敛肺生津涩肠安蛔肺虚久咳;消渴;久痢;蛔动不安3~9莲子甘涩平补益心脾益肾固精脾虚泄泻;遗精;尿频;带下9~15益智仁辛温补肾固精温脾止泻缩便下元虚冷;遗精;尿频;脾虚泄泻3~9芡实甘涩平健脾止泻固肾涩精祛湿止带脾虚久泻;肾虚遗精;带下9~15第55页/共87页(十六)驱虫类药与护理1.早上空腹或晚上睡前服用2.禁忌油腻。无泻下作用的要加服泻下药3.注意药物毒性,年老体弱孕妇慎用第56页/共87页驱虫类药药名性味功效应用用量(g)使君子苦温杀虫消积蛔虫;蛲虫;小儿疳积3~9苦楝根皮苦寒有毒杀虫疗癣蛔虫;滴虫;疥癣湿疮3~9槟榔辛苦温杀虫消积行气利水绦虫;姜片虫;食积气滞6~15南瓜子苦温杀虫绦虫;血吸虫30~80第57页/共87页中药八法的护理中医用药“八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归类总结而得来,“八法”通常是指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第58页/共87页

概念汗法:解表发汗,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吐法:通过服药后使患者产生呕吐邪有出路下法:通过服药是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等从下而出和法:使半表半里的病邪通过和解或调和而消除温法:通过温里祛寒,回阳救逆达到治里寒的作用清法:通过清热泻火的作用治里热的方法消法:通过消积导滞、散痞散结使有形之邪渐消补法:滋补人体阴阳气血以达到补养作用第59页/共87页一、汗法及护理汗法,亦称解表法

中药解表法的护理要点如何?

第60页/共87页中药解表法的护理要点:1.辨清寒热2.煎药时间不宜长3.注意观察出汗情况4.病室环境适宜,防止汗出当风5.诱疹药观察出疹情况6.高热者不宜冷敷第61页/共87页

汗法并不仅用于表证表证不只有汗法(还有不发汗的辛凉解表等,本节略)然而!第62页/共87页前人的描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为身体发热如同焚烧的炭火,汗出之后,热随汗外散。第63页/共87页前人的描述: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再如《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三阳经络皆受其寒,而未入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意为未入于脏,说明邪气未及于三阴,仍在肌表,故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而未满三日,则指病程较短,邪气仍在肌表,亦可以用汗法治疗第64页/共87页汗法不是以使人出汗为目的,主要是汗出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汗法除了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外,凡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者皆可以用汗法治疗

如疹未透发或疹发不畅的外邪束表;头面部及上肢浮肿的水肿兼表证;疮疡初期兼有表证的红、肿、热、痛;风湿痹痛等第65页/共87页护理注意事项: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和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也不宜应用汗法。第66页/共87页二、吐法及护理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第67页/共87页前人描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第68页/共87页吐法可以引邪上越,宣壅塞而导正气,所以在吐出有形实邪的同时,往往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病邪随之而解。常用于中风、痰涎壅盛、癫狂、宿食、食厥、气厥、胃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不得等。第69页/共87页吐而不止者,一般可以服用少许姜汁或服用冷粥、冷开水解之。若吐仍不止者,可根据给药的种类分别处理;因服巴豆吐泻不止者,可用冷粥解之。因服藜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因服稀涎散呕吐不止者,可用甘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散剧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香0.03~0.06克开水冲服解之。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若吐后气逆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第70页/共87页三、下法及护理下法,亦称泻下法。是通过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第71页/共87页前人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到:“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下、攻补兼施之别

第72页/共87页1、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高热烦渴,大便燥结,腹胀疼痛,腑气不通,脉沉实;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腹胀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或里热实证之高热不退,谵语发狂;或咽喉、牙龈肿痛以及火热炽盛等证。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第73页/共87页2、温下: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脐下硬结,大便不通,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脉沉迟。代表方有大黄附子汤、温脾汤等。第74页/共87页3、润下:适用于热盛伤津,或病后津亏未复,或年老津涸,或产后血枯便秘,或习惯性便秘等。代表方有五仁汤、麻子仁丸等。第75页/共87页4、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