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题库有答案_第1页
统计题库有答案_第2页
统计题库有答案_第3页
统计题库有答案_第4页
统计题库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

1下面的变量中是分类变量的是D

A.身高B.体重C.年龄D.血型E.血压

2下面的变量中是是数值变量的是B

A.性别B.年龄C.血型D.职业E疗效

3.随机事件的概率P为E

A.P=OB.P=1C.P=-0.5D.-0.5<P<0.5E.O<P<1

4.用样本作推断,样本应是C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按比例分配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5.若以发汞含量大于2.6ug/kg为异常,调查某地1000人中多少人属于异常,这资料可看

作B

A.计量资料B.计数资料C.等级资料

D.实验资料E.以上均不对

6.统计工作的步骤是:C

A.作假设、计算统计量、查界值表和作结论

B.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假设检验

C.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

D.设立对照组、估计样本、重复试验

E.统计描述、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7.反映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__E_。

A.标准差B.标准误C.率D.全距E.均数

8.编制频数表中错误的做法是_C_。

A.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极差

B.定组距,常用等组距,一•般分8~15组为宜

C.写组段时组段可重叠,如“2〜4,4〜6,…”

D.用划记法计频数

E.第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最小值,最后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最大值

9.在描述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宽的范围是_B_。

A均数标准差B极差C四分位数间距

D95%的参考值范围EP5-P95间距

10.比较20头河马体重和20只小白鼠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_A_

A.变异系数(CV)B.方差C.极差(R)

D.标准差(S)E.四份位数间距

11.对血清滴度资料表示平均水平的最常用统计量是::C

A.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

D.全距E.标准差

12.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时,适宜的统计量是:E

A.变异系数(CV)B.方差C.极差(R)

D.标准差(S)E.四份位数间距

13.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错误的是—C

A.-1.96到1.96间曲线下面积是95%

B.1.96到2.58间曲线下面积是2%

C.大于1.645的曲线下面积是2.5%(5%)

D.-1.96到-1.645间曲线下面积是2.5%

E.大于1.96的曲线下面积为2.5%

14.〃±1.96o■范围内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C。

A.80%B.99%C.95%D.5%E.47.5%

15.正态曲线下总面积为_E_o

A.95%B.99%C.50%D.1%E.100%

16.抽样误差是由C

A.计算引起B.测量引起C.抽样引起

D.采样结果不准引起E.试剂、仪器未经校正引起

17..在抽样研究中,均数的标准误。B

A.比标准差大B.比标准差小C.与标准差无关

D.比均数大E.与标准差相等

18.配对设计t检验的统计假设为B

A.两样本来自同一总体B.差数的均数来自〃=0的总体

C.差数的均数来自〃K0的总体D.差数的均数来自〃20的总体

E.差数的均数来自〃40的总体

19.假设检验的步骤是A

A建立假设、选择和计算统计量、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

B建立无效假设、建立备择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C确定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选择t检验或u检验、估计I类错误和II类错误

D计算统计量、确定P值,做出推断结论

E以上都不对

20.在比较两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中,结果t=3.24,t0.05(v)=2.086,t0.01(v)=2.845»正确的

结论是E

A两样本均数不同

B两样本均数差异很大

C两总体均数差异很大

D两样本均数来自同一总体

E两样本均数来自不同总体

21.区间X±2.585_的含义是D

X

A.99%的总体均数在此范围内B.样本均数的99%可信区间

C.99%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D.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

22.通常可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来减小抽样误差。C

A.减小样本标准差B.减小样本含量

C.增大样本含量D.以上都不对

23.关于假设检验,卜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是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的

C.检验结果若P值大于0.05,则接受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用u检验进行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时,要求方差齐性

24.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下列何者所取第二类错误最小

A.a=0.05B.a=0.01C.a=0.10D.a=0.20

25.甲、乙两人分别从随机数字表抽得30个(各取两位数字)随机数字作为两个样本,

求得夕则理论上

A.Xi=X2,S;=S;

B.作两样本t检验,必然得出无差别的结论

C.作两方差齐性的F检验,必然方差齐

D.分别由甲、乙两样本求出的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很可能有重叠

26.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I检验时,正确的理解是:

A.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B.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小。

C.统计量t越大,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D.P值就是a

E.P值不是a,且总是比a小。

27.将90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A、B和C方法治疗,以服药前后血

压的差值为疗效,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正确的是一。

A.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t检验B.作三个差值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

C.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D.作两两比较的t检验

E.以上都不对

28.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检验的结果:—.

A.完全等价且F=t.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检验结果更准确.D.完全等价且t=J万

E.以上都不对

29.方差分析中

A.F值可能是负数

B.F值不可能是负数

C.组间离均差不会等于组内离均差

D.组间离均差不会小丁•组内离均差

E.组间离均差不会大于组内离均差

30.方差分析的目的:

A、比较均分B、比较标准差C、比较均方

D、比较离均差平方和E、比较变异系数

31.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A、SS组内<SS组间

B、SS组间<SS组内

C、SS总=55组内+SS组间

D、MS总=乂5组内+MS组间

E、MS组内<MS组间

32.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中,获得P>0.05时,结论是

A.证明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B.证明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C.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D.可认为各总体均数相等

E.以上都不是

33.完全随机设计、随机配伍组设计的总变异分别可分解成几个部分?

A2,2B2,3C3,3D3,4E3,2

34.方差分析要求一。

A.各个总体方差相等B.各个样本均数相等

C.各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D.各个总体均数相等

E.两样本方差相等

35.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表示一。

A.表示全部变量值的变异大小

B.仅仅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

C.仅仅表示处理作用的大小

D.表示处理作用与抽样误差两者的大小

E.以上都不对

36.方差分析中,对3个样本均数比较,获得P<0.05时,结论是—

A.说明3个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B.说明3个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C.说明3个样本均数都不相等

D.说明3个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E.以上都不是

37.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A.麻疹易感儿数B.麻疹患儿人数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阳转人数E.阳性人数

38.已知佛山市和中山市两地肺癌各年龄别死亡率及两地总的死亡率,欲比较两地总死亡率

的高低,应正确选用的分析方法是

A.直接比较两地总的死亡率B.分别比较各年龄别死亡率

C.计算标化率比较D.不能进行比较

E.以上都不对

39.欲描述疾病发生水平,适宜的指标是

A.发病率B.死亡率C.病死率D.治愈率E.2年生存率

40.标准化率反映了事物发生的o

A.实际水平B.相对水平C.绝对水平D.真实状态E.研究总体的水平

41.标准化率适用于。

A.比较两地的年龄别死亡率

B.比较两矿山年轻人的患病率

C.比较两工厂老工人的死亡率

D.欲比较两医院的总治愈率,但两医院的重病号人数比率不相同

E.欲比较两医院的粗治愈率,但两医院的医疗水平不相同

42.对合计率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一。

A.消除内部构成的差异,使率具有可比性

B.将率变成实际水平

C.使大的率变小,小的率变大

D.使率能够在任意两组中对比

E.以上都不对

43.已知深圳市和广州市两地胃癌各年龄别死亡率及总死亡率,欲比较两地胃癌死亡的高低,

最好的分析方法是

A.宜接比较两地总死亡率

B,分别比较各年龄别死亡率

C.选用间接标化法计算标化率比较

D.选用直接标化法计算标化率比较

E.进行两地总死亡率差异的假设检验

44.经调查获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均为4/105,经统一年龄构成后,甲地标化率为

4.5/10\乙地为3.8/IO-因此认为:

A.甲地人群较乙地年轻.B.乙地人群较甲地年轻

C.甲地的诊断较乙地准确.D.乙地的诊断较甲地准确

E.标化率符合实际

45.某医师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1例有效,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有效率为50%.

B.最好用绝对数表示

C.必须用率表示时,应同时给出其可信区间

D.分母太小,用相对数不可靠.

E.不能得知总体有效率

46、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的相对数主要包括

A、构成比、率、相对比

B、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

C、百分比、千分比、万分比

D、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

E、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率

47.调查某地居民1600人,得蛔虫感染率为50%,则其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为:

A.47.55〜52.45%.

B.48.75〜51.25%

C.45〜55%.

D.49.68〜50.32%

E.据此资料不可推知

48.B区胃癌总死亡率高于A区,但标化后A区高于B区,这是因为

AA区总人口多于B区所致

BB区总人口多于A区所致

CA区老龄人构成较B区多所致

DB区老龄人构成较A区多所致

E总死亡率与年龄别人口构成无关

49.平均发展速度实质是发展速度的表示。

A.中位数B.均数C.几何均数D.众数E.以上都不对

50.对分类资料作分析时,正确的是

A.一组资料内各类构成比之和为100%,而率无此关系

B.比较两组样本构成比的差异,须作假设检验

C.比较两组样本率的差异,须作假设检验

D.某病年龄别患病率30岁为39.5%。,60岁为20.6%。,可认为30岁比60岁

患病严重

E.某病年龄构成30岁为39.5%,60岁为20.6%,可认为30岁比60岁患

病严重

51、根据下述资料,则

甲疗法乙疗法

病情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

轻型403690605490

重型604270402870

合计10078781008282

A、乙疗法优于甲疗法

B、甲疗法优于乙疗法

C、甲疗法与乙疗法疗效相等

D、此资料甲、乙疗法不能比较

E、以上都不对

52对于二项分布的资料符合下面哪种情况时,可借用正态分布处理

A.样本含量n足够大,以致np(p为样本率)与n(l-p)都较大时

B.样本含量n足够大,样本率p足够小时

C.样本率p=0.5时

D.样本率p接近1或0时

E.样本率p足够大时

53.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正态分布各有几个参数:

A1,1,1

B2,2,2

CI,1,2

D2,2,1

E.2,1,2

54.假定某细菌的菌落数服从Poisson分布,今观察得平均菌落数为9,问菌落数的标准差

为:

A18B9C3D81E36

55.以下分布中,均数与方差相等的是

A二项分布BPoisson分布C正态分布Dt分布E对称分布

56.对四格表资料作卡方检验时,若有一个实际数字为0,则

A.不能作卡方检验

B.必须用校正卡方检验

C.还不能决定是否可计算卡方统计量作检验

D.不必计算校正卡方统计量

E.还不能确定是否需要作校正

57.两个四格表,一个力2〉%2O3,另一个72>,2005,可认为:

A.前者两个的百分数相差大.B.后者两个的百分数相差大

C.前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D.后者更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

E.尚不能下结论

58.几个样本率比较的力2检验,得p<0.05可推论为

A几个样本率不全相等

B几个总体率不全相等

C几个总体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每两总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每两个样本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9.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如果实际频数有变化,则理论频数: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E.随A格子实际频数的变化而变化

60.某省观察了三个地区的花生黄曲霉素B1污染的情况,将资料整理成3X2的行X列

表,在进行卡方分析时,发现有只一个格子理论频数小于5,须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直接用公式/=〃(£二_一1)计算

B.不满足行X列表公式使用条件,最好增加样本例数以增大理论频数

C.删去上述理论频数小于5的行

D.将理论频数小于5所在的行与性质相近的邻行实际频数合并

F.删去上述理论频数小于5的列

61.卡方的连续性校正使得校正前的卡方值与校正后的卡方值有如下关系,应用时应注意其

适用条件。

A校正前的卡方值大于校正后的卡方值

B校正前的卡方值小于校正后的卡方值

C校正前的卡方值等于校正后的卡方值

D不确定

E校正前的卡方值等于校正后的卡方值+0.5

62.对三行四列表资料作卡方检验,自由度等于

A.1B.2C.3D.12E.6

63.四格表卡方检验的无效假设H0是

A.两个构成比相等

B.两个样本率相等

C.两个总体率相等

D.两个总体构成比相等

E.总体构成比相等

64.在两组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实验组的观察值为0,3,7,14,32,对照组的观察植为0,

0,2,4,4,8。编秩中零值的秩应编为

A.1;2,3B.3;1.5,1.5C.2;2,2D.1;2.5,2.5E.不参加编秩

65.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时,如果H值没有校正,则

A.提高检验的灵敏度

B.会把无差别的总体推断为有差别

C.会把有差别的总体推断为无差别

D.第一、二类错误概率不变

E.第一、二类错误概率都变

66.作符号秩和检验时,记统计量T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

A.T值越大P值越小

B.T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0

C.P值与T值毫无联系

D.T值越小P值越小

E.以上都不对

67.在符号秩和检验出现两个差值为零,编秩时,它们的秩应为

A.-1,+2B-1.5,+1.5C.-2,+lD.-1,+1E不参加编秩

68.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

At检验.Bu检验.C秩和检验.D卡方检验E.方差分析

69.符合t检验的数值变量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不拒绝H0时

A.第一类错误增大

B.第二类错误增大

C.第一类错误减少

D.第二类错误减少

E.第二类错误不变

70.在作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已知nl、n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极度偏态的资料宜

A.卡方检验B.秩和检验C.t检验D.u检验

71.两小样本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

A.t检验或秩和检验均可B.用秩和检验

C.用t检验D.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条件

72.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中,得到回归系数为-0.30,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说明

A.X对Y的影响占Y变异的30%

B.X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减少30%

C.X增加个单位,Y平均减少0.30个单位

D.Y增加一个单位,X平均减少30%

E.Y增加一个单位,X平均减少0.30个单位

73.求得r值后可推论为

A.两变量间有相关关系

B.两变量间无相关关系

C.Irl大时就有意义

D.n大时就有意义

E.对r值作假设检验后才能推论

74.作两变量X和Y的直线相关分析时,,正确的理解是

A.作散点图是多余的

B.IrI大表示相关密切

C.r<0表示Y随X增大而增大

D.r>0时可不作假设检验

E.以上都不对

75.对于相关系数和线性回归系数,下列有几句论断是正确的

相关系数越大回归系数也越大。

两总体回归系数相等两总体相关系数也相等。

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符号一致。

相关描述关联关系;回归描述因果关系。

A0句B1句C2句D3句

76.在相关分析中,得到相关系数为0.83,不可能的解释是

A.X与Y有因果关系

B.X与Y有伴随关系

C.X与Y有函数关系

D.X与Y的总体相关系数为零

E.X与Y的总体相关系数不等于零

77.由样本算得相关系数r=0.88,说明

A.两变量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B.r来自高度相关的总体

C.r来自总体相关系数为大于0的总体

D.r来自总体相关系数不为0的总体

E.以上都不一定对

78.从样本得到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匚0.92,则

A.X与Y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B.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其回归系数是正值

C.若对此份资料作回归分析,其回归系数是负值

D.表明总体相关系数pH。

E.表明总体相关系数p=0

79.根据样本算得两个随机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r,经t检验,P<0.01,可认为

A.X与Y间密切相关

B.总体相关系数p很大

C.总体相关系数p=0

D.总体相关系数

E.总体相关系数p>0

80.直线回归中,如果散点分布呈直线趋势,X增加时Y减少,则可初步判断

A,两变量呈正相关关系

B.两变量呈负相关关系

C.两变量呈无相关关系

D.b>0

E.b<0

81.两组资料,回归系数b大的那一组

A.相关系数r也较大

B.相关系数r较小

C.两变量相关较密切

D.两组相关系数大小无一定关系

E.以上都不对

82.最小二乘法是指

A.各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和最小

B.各点到x轴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各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各点到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E.各点到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大

83.两变量(x和y)作相关分析时,算得=0.95,可以说

A.x和y有关,因r值较大

B.x和y相关,可认为x和y有因果关系

C.x利y相关不很密切,因r值不到1

D.不能确定x和y的相关程度,因不知n的大小

E.可以认为x和y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84.两变量(x和y)作相关分析时,算得00.38,可以说

A.x和y无关,因r值较小

B.x和y相关不很密切,因r值不到1

C.不能确定x和y的相关密切程度,因不知n的大小

D.虽然x和y相关,但不能认为x和y有因果关系.

E.可以认为x和y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85.在直线回归分析中,Sy.x(直线回归的剩余标准差)反映

Ay变量的变异度

Bx变量的变异程度

C扣除x影响后y的变异程度

D扣除y的影响后x的变异程度

E回归系数b变异程度

86.有一样本作相关分析,t检验结果为tr=404,若作回归分析,求t„应是

Atb>4.04B0<4.04Ctb=4.04D与#4.04E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87.Y=14+4X是l〜7岁儿童以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的回归方程,若体重换成国际单位

kg,则此方程

A.截距改变

B.回归系数改变

C.两者都改变

D.两者都不改变

88.已知r=l,则一定有

A.b=lB.a=lC.SYX=0D.SYX^0

89.根据某地6至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

A普通线图B半对数线图C直方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

90.表达某地两年几种疾病的患病率可用

A直方图B单式直条图C复式直条图D线图E百分直条图

91.统计表中不应当出现的项目为

A备注B横标目C纵标目D线条E数字

92.欲比较两家医疗机构近15年来床位数的增加速度,应当使用的统计图为

A复式条图B百分条图C线图D半对数线图E统计地图

93.为研究新药“胃灵丹”疗效,在某医院选择50例胃炎和胃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

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胃灵丹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属于

A实验对照B空白对照C相互对照D标准对照E历史对照

94.某医师研究丹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丹参,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的糖丸,这种

时照属于

A实验对照B空白对照C相互对照D标准对照E安慰剂对照

95.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

A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B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

C调查设计可随机分组

D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E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

96.进行配对设计的目的是

A实验的方便

B收集资料的方便

C分析资料的方便

D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效率

E设计简便

97.所谓对样本含量的估计就是要在

A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确定尽可能多的例数

B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确定尽可能多的例数

C可以说明问题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

D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

E能得到拒绝零假设结论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

98.医学研究中,设立对照组的目的是

A分离处理因素的效应

B均衡实验因素

C便于估计总体参数

D减少样本含量

E减少抽样误差

99.几种抽样调查方法,抽样误差最小的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阶段抽样

100.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优点是

A节省时间、人力、物力

B资料分析简单

C能计算发病率

D资料的代表性更好

E统计分析指标少

101.实验设计与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

A调查设计比较简便

B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C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D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

E两者无区别

102.为验证某疫苗在儿童中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500名易感儿童中接种,一段时间后

从中随机抽取200名儿童进行接种后效果考察,得阳性人数178名,则可认为

A该研究的样本是500名易感儿童

B该研究的总体是200名易感儿童

C该研究的样本是178名阳性人数

D阳性率是该研究的一个统计指标

E该资料是计量资料

103.出生率下降,可使

A.婴儿死亡率下降

B.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C.总死亡数增加

D.老年人口数下降

104.计算某年婴儿死亡率的分母为

A年活产总数

B.年初0岁组人口数

C年中0岁组人口数

D.年末0岁组人口数

105.自然增长率是估计一般人口增长趋势的指标,它的计算是

A.出生数一死亡数

B.粗出生率一粗死亡率

C.标化出生率一标化死亡率

D.年末人数一年初人数

106.计算某年围产儿死亡率的分母是

A.同年妊娠28周以上的妇女数

B.同年妊娠28周以上出生的活产数

C.同年围生期死胎数+死产数+活产数

D.同年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数

107.终生生育率是指

A.一批经历过整个育龄期的妇女一生实际的生育的子女数

B.一批妇女按某年的年龄别生育水平计算,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C.--批经历过整个育龄期的妇女某年的平均活产数

D.某年龄段的妇女某年的平均活产数

108.婴儿死亡率是指

A.0岁死亡率

B.活产婴儿在生活一年内的死亡概率

C.某年不满1岁婴儿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总数之比

D.某年不满1岁婴儿死亡数与同年婴儿总数之比

109.某病病死率和某病死亡率均为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两者的关系为

A.病死率高,死亡率一定高

B.病死率高,死亡率不一定高

C.青年人口中,病死率高,死亡率也高

D.女性人口中,病死率高,死亡率也高

110.总和生育率下降,可使老年人口百分比

A.上升

B.下降

C.毫无关系

D.以上答案均不对

111.随访观察某种慢性病1000人的治疗结果,第一年死了100人,第二年死了180人,

第三年死了144人,则该慢性病的3年生存率的算法为

A.(0.9+0.8+0.8)/3

B.1-0.10X0.20X0.20)

C.1-0.10-0.20-0.20

D.0.90X0.80X0.80

112.老年人口一般是指

A.50岁及以上的人口

B.55岁及以上的人口

C.60岁及以上的人口

D.65岁及以上的人口

113.在寿命表中,若X岁到X+1岁的死亡概率为lqx,X+l到X+2的死亡概率lqx+1,

则X到X+2的死亡概率为()。

A.IqxXlqx+1

B.1-lqxXlqx+1

C.(1-lqx)X(1-lqx+1)

D.1-(1-lqx)X(1-lqx+l)

114.某地某年女性简略寿命表中0岁组的预期寿命是65.5岁,则1岁组的预期寿命为

()。

A.等于65.5岁

B.小于65.5岁

C.大于65.5岁

D.不一定

115.关于寿命表下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可以利用定群寿命表的原理方法研究妇女的生育过程

B.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死亡水平,可以利用现时寿命表

C.现时寿命表是根据某地某年人口的年龄别死亡率编制的

D.编制完全寿命表和简略寿命表均不必考虑观察人口数的多少

E.定群寿命表与现时寿命表均不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

116.寿命表中评价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是:

A.死亡概率B.死亡率C.尚存人数

D.死亡人数E.预期寿命

117.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肺癌发病资料,其中吸烟、慢性支气管炎2个因素都有统计

学意义,由此可认为

A.吸烟与肺癌有因果联系

B.慢性支气管炎与肺癌有因果联系

C.2个因素与肺癌有因果联系

D.以上都不对

118.关于膀胱癌化疗的随访资料做生存分析,可当作截尾值处理的是():

A.死于膀胱癌

B.死于意外死亡

C.死于其它肿瘤

D.B.C都是

119.Cox回归风险率(

A.等于一个常数

B.服从某种分布规律

C.等于基准函数乘上一个比例因子

D.适用于任意肿瘤资料

120生存分析的效应变量是

A.正态的和方差齐性的

B.生存时间和结局变量

C.生存时间

D.结局变量

121.卫生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A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B资料整理、统计描述、参数估计和统计推断

C实验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D资料收集、资料核对、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

E统计设计、统计描述、统计估计和统计推断

122.以下不属于定量资料。

A.体块指数(体重/身高2)

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C.细胞突变率(%)

D.中性核细胞百分比(%)

E.中学生中吸烟人数

123.关于频数表的制作,以下论述是正确的

A.频数表的组数越多越好

B.频数表的下限应该大于最小值

C.频数表的上限应该小于最大值

D.一般频数表采用等距分组

E.频数表的极差是最小值与最大值之和

124.比较身高与坐高两组单位相同数据变异度的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CV)

B.标准差(s)

C.方差(s2)

D.极差(R)

E.四分位间距

125.关于假设检验的以下论述中,错误的是

A.在已知A药降血压疗效只会比B药好或相等时I可选单侧检验

B.检验水准定得越小,犯I型错误的概率越小

C.检验效能定得越小,犯II型错误的概率越小

D.P值越小,越有理由拒绝H0

E.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双侧检验的检验效能比单侧检验低

126.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同一常数后,做两个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

A.t值不变

B.t值变小

C.t值变大

D.t值变小或变大

E.不能判断

127.将90名高血压病人随机等分成三组后分别用A、B和C方法治疗,以服药前后血

压的差值为疗效,欲比较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相同,正确的是

A.作三个样本两两间差值比较的t检验

B.作三个样本差值比较的方差分析

C.作服药前后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方差分析

D.作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E,以上都不对

128.某医师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1例有效,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有效率为50%

B.最好用绝对数表示

C.必须用率表示时应同时给出其可信区间

D.分母太小,用相对数不可靠

E.不能得知总体有效率

129.经调查甲乙两地的冠心病粗死亡率均为4/105,经统一年龄构成后,甲地标化率为

4.5/105,乙地为3.8/1051.因此可认为

A.甲地人群平均年龄较乙地大

B.甲地人群实际冠心病死亡率较乙地高

C.甲地老年人构成较乙地大

D.甲地各年龄别冠心病死亡率都较乙地高

E.甲地人群冠心病平均死亡风险较乙地高

130.不适宜用Poisson分布描述的实例是

A.广深高速公路一定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分布

B.每毫升水样品中大肠杆菌数分布

C.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放射出质点数分布

D.单位空间中某些昆虫数分布

E.一定人群中乙型肝炎病人数分布

131.调查某地居民1600人,得蛔虫感染率为50%,则其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为

A.47.55〜52.45%B.48.75〜51.25%C.45〜55%

D.49.68〜50.32%E.据此资料不可推知

132.以下不是卡方检验的用途

A.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之间有无差别

B.交叉分类资料两属性间有无相关关系

C.检验频数分布与理论分布的拟合优度

D.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

E.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

133.在两组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实验组的观察值为0,3,7,14,32,对照组的观察植

为,0,2,4,4,8。编秩中零值的秩应分别编为

A.1;2,3B.3;1.5,1.5C.2;2,2D.1;2.5,2.5E.不参加编秩

134.根据某地6至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

A.普通线图

B.半对数线图

C.直方图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

135.根据样本算得两个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r,经t检验,P<0.01,可认为

A.X与Y间相关密切

B.总体相关系数P=1

C.总体相关系数P=0

D.总体相关系数PW0

E.总体相关系数P>0

136.对药物半衰期较长的某药作不同剂量疗效的临床试验,以下设计不适宜

A.配对设计

B.完全随机设计

C.交叉设计

D.配伍组设计

E.以上设计都不合适

137.现时寿命表的期望寿命

A.受人群数量的影响

B.不能进行不同地区间的比较

C.受人口年龄别构成的影响

D.是各年龄别死亡率的综合反映

E.是死亡年龄的平均数

138.与实验相比

A.调查中对非研究因素控制更为严格

B.调查不对研究对象作人为干预

C.调查结果更为可靠

D.调查设计要遵循随机和均衡的原则

E.调查研究的样本可以更小

139.在某化疗药物治疗肺癌的临床随访研究中,不属于截尾数据的是

A.随访对象死于其它疾病

B.随访对象因在随访期间移民出国

C.随访对象因严重付作用未能完成治疗

D.随访对象到研究结束时仍未死亡

E.随访对象失去联络

140.从〃到〃+1.96S范围外左右两则外正态曲线下的面积是

A.2.5%B.95%C.5.0%D.99%E.52.5%

141.在医学统计学中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是

A样本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B样本是总体中最有特点的一部分

C样本是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D样本是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E样本是总体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部分

142.以下关于概率的定义中错误的是

A.当概率小于0.05,则为不可能事件

B.当概率等于1,则为必然事件

C.当概率在0至1之间时,为随机事件

D.当重复实验次数足够大时,事件发生频率接近概率

E.当概率等于零,则为非随机事件

143.频数表不能

A.反映频数分布的特征

B.方便进一步统计分析计算

C.便于发现异常值

D.精确估计算术均数的值

E.用于分类资料

144.在描述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时,以下论述中错误的是

A.均数适宜于对称分布资料

B.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适宜于正偏倚分布

C.同一正偏倚分布资料,估计的均数值小于中位数值

D.对称分布资料的均数值等于中位数值

E.几何均数特别适宜于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测指标的描述

145.用大量来自同一总体的独立样本对总体参数作估计时,关于95%可信区(CD,

的说法是

A.大约有95%样本的95%CI覆盖了总体参数

B.对于每一个95%CI而言,总体参数约有95%的可能落在其内

C.各个样本的95%CI是相同的

D.对于每一个95%CI而言,有95%的可能性覆盖总体参数

E.以上说法都不对

146.在假设检验中,关于P值与a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值是决策者事先确定的•个可以忽略的、小的概率值

B.P值是在H0成立的条件下,出现当前值以及更极端状况的概率

C.a值并不一定要取0.05,根据实际需要甚至可以取到0.15

D.在同一次假设检验中,作单侧检验时所得P值比作双侧检验时所得P值小

E.a值越小,所得结论越可靠

147.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关系是

A.完全等价且F=t

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检验结果更准确

D.完全等价且t=J万

E.以上都不对

148.下列关于方差分析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方差分析用于比较各组的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B.方差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各样本均数来自同一总体

C.方差分析中判断F值相对应的P值时需查双侧界值表

D.方差分析得到的F值越大,表明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E.方差分析得到的F值越小,越没有理由怀疑H0成立

149.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

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

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

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

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

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150.Poisson分布独有的特征是

A.离散型分布

B.参数是总体均数

C.方差等于均数

D.当样本较小时是偏倚分布

E.当样本足够大时近似正态

151.在比较两个率时,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

A.使两个率之间的差异减小

B.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实际水平

C.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相对水平

D.任两个率进行比较都必须先进行标准化

E.代替假设检验发现两个率之间的差别

152.用A法和B法分别检测100名确诊的癌症病人,A法的阳性率为pA,B法的阳性

率为pB。检验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的方法应采用

A.检验两样本率是否相等的u检验

B.检验两总体率是否相等的u检验

C.检验两样本率是否相等的x2检验

D.检验两总体率是否相等的x2检验

E.两非独立样本的总体率是否相等的x2检验

153.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判定为

A.T越大,P越大

B.T越大,P越小

C.T值在界值范围内,P小于相应的

D.T值在界值范围内,P大于相应的

E.以上都不对

154.关于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符号秩和检验中,差值为零不参加编秩

B.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中,各组混合编秩

c.当符合正态假定时,非参数检验犯II类错误的概率较参数检验大

D.当样本足够大时:秩和分布近似正态

E.秩和检验适用于检验等级资料、可排序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差异

155.为比较某地两年几种疾病的患病率,可采用

A.直方图

B.复式直条图

C.线图

D.构成比直条图

E.圆图

156.回归分析是研究

A.两变量X,Y变化的关联性

B.两变量X,Y变化的方向性

C.因变量依赖自变量变化的数量关系

D.两变量变化的紧密程度

E.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相关比例

157.为减少测量顺序对比较新药与常规药治疗结果的影响,作统计设计时最好应采用以下

哪项措施

A.设对照组B.随机化安排C.增加实验次数D盲法E.以上都不行

158.关于寿命表,以下正确的陈述是

A.现时寿命表资料来自对特定人群某时点的调查

B.定群寿命表资料来自对特定人群某时点的调查

C.期望寿命又称平均寿命,指所有调查对象死亡时年龄的平均值

D.随访某特定人群的死亡情况所得资料可做现时寿命表分析

E.因期望寿命受人群年龄构成的影响,不能直接比较不同地区的期望寿命

159.关于随机抽样,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

A.单纯随机抽样适合大规模的抽样调查

B.当学生学号按入学成绩编排时:评价学生成绩的抽样调查可采用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的优点是抽样误差较小

D.分层抽样可以通过分层控制非研究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E.在一次抽样调查中只能采用一种抽样方法

160.以下指标谁的分母不是用平均人口数

A.死因别死亡率B.粗死亡率C.某疾病发病率D.婴儿死亡率E.以上都不是

多选题

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设计

B.搜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E.统计推断

2、以下属于数值变量资料的是

A.性别编码B.红细胞计数C脉搏次数D.血糖含量E.职业编码

3.卫生统计工作中的统计资料主要的来源有:

A.统计报表

B.定量资料

C.经常性工作资料

D.专题调查或实验

E.分类资料

4.编制频数表时,正确的作法是一

A.先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B.组段间不得重叠

C.常用等距分组

D.极差等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E.分组数越少越好

5下列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A.均数总是大于中位数

B.均数总比标准差大

C.样本均数大时,标准差也一定会大

D.样本量增大时,极差一定增大

E.变异系数没有量纲

6.作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正确的是

A.均数用于描述集中趋势

B.均数、中位数和几何均数可随意选用

C.标准差是常用的描述变异程度的指标

D.变异系数=均数/标准差

E.四分位数间距和变异系数也是变异程度的指标

7.对95%正常值范围或参考值范围的正确理解是

A.在此范围之外者可能为异常

B.在此范围内者一定正常

C.尚有5%的正常人在此范围之外

D.95%的正常人在此范围内

E.此范围外者95%不正常

8.作两组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时,若得到P<0.05,则

A.按0.05的检验水准,可认为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

B.按0.05的检验水准,可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C.按0.05的检验水准,可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D,如果实际上两总体均数没差别,那么碰巧出现现有两样本均数的差异甚至更大的差异的

可能性小于0.05

E.按0.05的检验水准,可认为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比较小

9.关于检验假设,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检验假设是对总体作的某种假定

B.检验假设是对样本作的某种假定

C.检验假设包括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D.检验假设与备择假设是对立的

E.检验假设与备择假设地位是相等的

10.可提高假设检验的把握度(1—6)的有:

A.增大I类错误B.增大II类错误C.增大样本含量

D.增大标准差E.增大变异系数

11.当样本含量增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差会变小

B.均数标准误会变小

C.均数标准误会变大

D.标准差会变大

E.可同时减小I类错误和II类错误

12.关于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以下正确的有

A.都是单峰对称分布

B.均数都为0

C.二者的界值都与自由度有关

D.当样本含量较大时,二者很接近

E.前者图形不可能比后者“瘦高”

13.关于方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差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各组总体方差是否相同

B.方差分析的组间均方仅仅表示抽样误差大小

C.各组数据呈严重偏态时,也可以作方差分析

D.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可用t检验,也可以用方差分析

E.方差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各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14.关于成组设计方差分析,正确的说法是

A.要求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B.要求各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

C.各样本含量可以不同D.要求各总体方差相等

E.查F界值表时的自由度分别为组间自由度和组内自由度

15.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一。

A.资料服从正态分布B.各总体方差相同C.各样本方差相同

D.各总体均数不等E.各样本均数和方差都相同

16.关于率的标准化,正确的是:

A.直接法标化率实质上是年龄别死亡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标准人口的年龄别人口数

B.粗死亡率实质上是年龄别死亡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所考察地区的年龄别人口数

C.若所考察地区与标准人口的年龄别人口构成

D.比较两地的胃癌死亡率,如果两地的年龄别人口构成相同,则不必进行标化

E.比较两地的胃癌死亡率,标准人口的选取不影响标化的结果

17.一次腹泻的爆发调查表明:发病者中有90%在甲饭馆就餐,有10%在乙饭馆就餐,则

错误的是

A.可认为传染源来自甲饭馆

B.经过作率是否相等的假设检验,若结论是拒绝H0,则可认为传染源来自甲饭馆

C.这里,90%与10%是粗发病率,要进行比较,需先进行标准化

D.还不能认为传染源来自甲饭馆,需进一步调查分别在两饭馆就餐的人数

E.90%与10%都是比率,分别反映了在甲、乙饭馆就餐者发病的可能性大小

18.下面关于率的说法正确的有

A,若一项调查显示某地省级医院的肺癌病死率高于基层医院,则可以认为前者的医疗水平

不如后者

B.调查100名“皮痒”病人,发现他们中98%的人常用X牌蚊香,据此可认为这种蚊香

很有可能是引起“皮痒”的原因

C.若某地老年人的比重比标准人口的老年人比重大,则该地标准化后的死亡率比原来的粗

死亡率高

D.某区一年内死亡200人,其中10人因肺癌死亡,则该地当年肺癌死亡率为5%

E.发病率时一种“率"指标,反映了发病的机会大小

19.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广东省甲乙两地的钩虫感染率,但甲地人

口女多于男,而乙地人口男多于女,欲作总的比较,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A.分性别进行比较

B.对调查得到的两地钩虫感染率进行x2检验

C.不具可比性,无法比较

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作比较

E.以上都不对

20关于Poisson分布,正确的是:

A.总体均数与总体标准差相等

B.其概率函数图不可能出现负偏峰的图形

C.假定每10分钟内记录到的放射性脉冲数服从Poisson分布,若在某10分钟内记录值

为X,则2X可看成是20分钟内记录到的放射性脉冲数,根据Poisson分布的可加性,

它也服从Poisson分布

D.若变量X服从Poisson分布,则它不可能取0值

E.Poisson分布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1.适应用Poisson分布分析的实例是

A.广深高速公路一定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分布

B.每毫升水样品中大肠杆菌数分布

C.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放射出质点数分布

D.单位空间中某些昆虫数分布

E.一定人群中结核病人数分布

22.以下哪些是卡方检验的用途:

A.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之间有无差别

B.交叉分类资料两属性间有无相关关系

C.检验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

D.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

E.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

23.测得1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14例健康人尿中17酮类固醇的排出量(mg/dl),

两组标准差接近,分析尿17酮类固醇排出量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否有关,可作

A.相关分析B.两组t检验C.配对t检验D.方差分析E卡方检验

24.作等级资料行义列表的卡方检验,若理论数小于5的格子数多于1/5总格子数,则

正确的做法是:

A.改做秩和检验,不做卡方检验

B.改做u检验

C.加大样本后再作分析

D.作合理的合并后再作分析

E.改做t检验。

25.关于行X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正确的是

A:不能用于四格表资料的分析

B:只能用于多个样本率的比较

C:可用于交叉分类资料两种属性间关联性分析

D:对多个样本率作比较若拒绝H0,表明任两个总体率不相等

E:能用于多个构成比的比较

26.关于卡方检验,正确的是

A.可用于两个率比较的假设检验

B.可用于四格表资料的假设检验

C.可用于行X列表资料的假设检验

D.用于比较两个几何均数的假设检验

E.可用于两类构成比比较的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