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诊断及综合治理ppt_第1页
复件 诊断及综合治理ppt_第2页
复件 诊断及综合治理ppt_第3页
复件 诊断及综合治理ppt_第4页
复件 诊断及综合治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件诊断及综合治理ppt

一、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1、田间观察:观察病害分布的普遍性和病害的严重性;病害的扩展速度;病害的症状特点等。生理性病害有以下特点:A

在病害分布上,生理性病害往往是成片的,且有一定规律,与地形地势有一定关系。B发病时间与气候条件变化有关。病害发生突然,一开始就大面积发生;没有从少数到多数,从局部到全体的过程。

2、症状的鉴别:A发病部位没有病征出现。(真菌细菌病害的发病初期;病毒、类菌质体等病害也没有病征。)B发病部位比较固定;引起的症状变色部位与健康部位没有明显的界限。(向阳面的日灼病)

3、病因的确定:已怀疑是生理性病害的,要进一步确定病因。A

化学诊断法:如土壤的化学分析以确定缺素症。B人工诱发:C治疗诊断:如喷洒某种元素的盐类,可使症状减轻。

二、

传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1田间观察: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往往都是分散的,具有明显的由点到面的过程,即由中心向四周扩展的过程。春季的气候条件对侵染性病害的影响。2症状鉴别:虽然侵染性病害的种类很多,引起的症状也各异,但有很多病害的症状都有其特殊点。如病毒引起花叶;类菌质体引起丛枝;真菌一般有子实体等。3、

病原鉴定:A病原真菌的鉴定:引起斑点、溃疡、枯萎等症状,症状上有霉状物、粒状物、丝状物等出现,即可初步判定为真菌病害,并可在显微镜下可以鉴定到种。

B细菌病害:症状,斑点病有晕圈;腐烂病,面积大而且传播快;枯萎病,横切面上有黑点。显微镜看细菌溢确定细菌病害。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有斑点、溃疡、萎蔫、瘤肿等。共同特点是病组织呈水渍状,在潮湿条件下,从生病部分的伤口、气孔、皮孔等向外溢出细菌粘液。取新鲜病组织切开,在显微镜下可见切口处有细菌菌液流出。C病毒病害:症状分析(变色;坏死;畸形);传染性诊断:汁液接种。D类菌质体病害:症状分析(丛枝、矮化、黄化);四环素治疗诊断。E线虫病害:症状分析(肿瘤,枯萎等);线虫分离。

4.

柯赫法则:Kock’sPostulates一种新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的鉴定。病斑上有真菌子实体,但不一定病斑上所有的真菌都是致病菌,应经过分离培养和接种证实才能确定。包括四点: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相同。

三、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

1.病害标本的采集(一)采集工具(1)标本夹(2)标本纸(二)采集方法与要求(1)掌握适当的采集时期,症状要有典型性。(2)有转主寄主的病害要采集2种寄主上的症状。(3)每一种标本只能有1种病害。(4)在采集标本时,应同时进行野外记录,包括寄主名称、环境条件、发病情况及采集地点、日期、采集人等。2病害标本的制作(一)干制标本的制作(二)浸渍标本的制作(1)普通防腐浸渍液(2)绿色标本浸渍液(3)黄色和橘红色标本浸渍液(4)红色标本浸渍液(5)标本瓶的封口3病害标本的保存(1)干制标本的保存纸制标本盒牛皮纸袋标本橱(2)浸渍标本的保存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1.生理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是什么?2.细菌性病害的简易诊断要点是什么?3.科赫法则4.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方法有哪些?第五章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自从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机农药以来,有机农药的广泛使用在控制植物病虫害、草害和鼠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农药的长期使用和滥用,造成了有害生物的抗性、再增猖獗和农药的残留问题。

抗性指的是生物长期接受药剂处理使其后代产生抗药性。

再增猖獗指的是生物群落中原处于自然控制下,不需要采取控制的生物种群,因为农药控制别的有害生物而杀伤了该种群的天敌,亦即消除了该种群的自然控制因素,使该种群很快重新增长,以致形成猖獗为害。再增猖獗与抗药性常相伴而生。因产生抗药性,而加大用药量,进一步杀伤了天敌,导致更大的再增猖獗。如是形成恶性循环。

残留指的是化学农药在农产品上的残留。一些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自然降解或生物降解的内吸性农药,残留问题尤为严重。有些农药对人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人们不仅因直接接触农产品而受其害;例如,水果、蔬菜不在安全采收期、在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下就采摘上市,供人们食用;同时还通过食物链间接摄入农药;农药随食物链逐级富集,所含浓度越来越大,因而越来越富有危险性。产生抗药性,加大用药量,残留量更大,所以二者是密切相关的。第一节综合治理的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9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20世纪40年代,由于人工合成了有机杀虫剂,随后又合成了杀菌剂等,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污染环境,并且诱发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完善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的防治策略,并成为控制植物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方法。

一、综合治理的含义早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在于使用各种控制措施,并有简单的协调。而在60年代末期提出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思想,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并具有了系统思想。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召开的“有害生物综合控制”专家讨论会上,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的概念:“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与其环境间关系的一种管理系统,尽可能协调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使有害生物种群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我国在1975年春季农林部召开的“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确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我国的植保工作方针。并作了如下解释:“把防作为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从内容上看,我国提出的“综合防治”与国际流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含义是一致的。

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是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即以农业生态全局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利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综合治理不是彻底干净消灭病虫害,而是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综合治理并不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措施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水平上。

我们要尽可能地协调运用栽培园林控制技术、物理机械控制技术、生态控制技术和生物控制技术。在使用化学控制技术时,合理使用农药,包括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控制指标用药;严格针对控制对象选择最适农药;尽可能使用选择性农药;尽可能更替农药;注意安全用药;掌握适当浓度和用量;掌握用药时机;选用最适合的剂型和施药方式;选择用药部位等。

近年来,提出的“无公害园林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观点是一致的。在“无公害园林产品”生产中,规定了允许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的化学合成农药的种类、使用次数,规定了一整套的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和操作规程。“绿色食品”中的A级食品生产中,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的化学合成农药的种类;在AA级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因此,“无公害园林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将大大丰富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实践。

二、综合治理的原则(一)从农业生态学观念出发

植物、病原(害虫)、天敌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它们同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又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发生和消长又与共同的生态环境的状态密切相关。综合治理就是在园林植物播种、育苗、移栽和管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节生态系统中某些组成部分,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天敌的生存,不利于病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二)从安全的观念出发

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关系密切,要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又考虑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协调选用一种或几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栽培管理、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药剂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各项措施协调运用,取长补短,又要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三)从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病虫害的观念出发

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要从病虫害、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的选择及合理的使用农药,特别要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和利用天敌,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四)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观念出发

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危害程度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即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根据经济允许水平确定防治指标,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要及时防治。

三、综合治理方案的主要类型(一)以一种主要有害生物为对象,进行综合治理。如针对葡萄黑痘病,采取铲除越冬菌源、喷药保护和加强栽培管理措施等综合治理措施。

(二)以1种植物所发生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进行综合治理。如在大棚的特殊环境下,非洲菊上多种病害发生,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综合治理的方案。

(三)以整个园田为对象,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如对某个地区的园田为对象,制定各种主要园林植物的重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将其纳入整个园林生产管理及整个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去,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园林病害的防治要执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原因A、防比治容易,成本低。B、植物病害治疗比较困难,单一方法很难奏效。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寄主、病原、环境。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植物检疫措施,园林技术措施,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一、植物检疫植物检疫也称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的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第二节综合治理的方法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依靠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我国确定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是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植物检疫工作的范围就是根据国家所颁布的有关植物检疫的法令、法规、双边协定和农产品(园林产品)贸易合同上的检疫条文等要求开展工作。对植物及其产品在引种运输、贸易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目的是达到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地区间或国家间传播蔓延。

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一是国内或当地尚未发现或局部已发生而正在消灭的;二是一旦传入对植物危害性大,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尚无高效、简易控制方法的;三是繁殖力强、适应性广、难以根除的;四是可人为随种子、苗木、农产品、园林产品及包装物等运输,作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植物检疫分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对内检疫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和消灭通过地区间的物资交换、调运种子、苗木及其他农产品、园林产品贸易等而使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故又称国内检疫。对外检疫是国家在港口、机场、车站和邮局等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植物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和过境应放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和处理,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输出。具体的检疫对象都是由检疫部门确定的。对外检疫的对象:栎枯萎病、榆树枯萎病、柑橘干枯病、栗疫病、橡胶南美叶疫病、咖啡美洲叶斑病、杨树细菌性溃疡病、椰子致死黄化病等对内检疫的对象:柑橘溃疡病、桑萎缩病、苹果锈果病及柑橘黄稍病

二、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园林控制技术是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来压低有害生物的数量,提高植物抗性,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园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发生与为害的方法。

其优点是贯穿在整个园林生产环节中进行,不需要过多的额外投入就能达到目的,且与其他控制措施,如化学控制、生物控制、生态控制、物理控制等措施相配套,易于推广。但也有局限性,如控制效果慢,对暴发性病虫害的控制效果不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常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等。

A场圃卫生状况:及时清除病残体(枯枝落叶等)。B合理修剪、整形:剪除病枝,注意植物通风透光。剪口要消毒。C合理施肥和排灌:施肥时间,量和肥料种类。注意排灌。D植物的合理布置:桧柏和梨(海棠)混栽易发生锈病。E注意轮作:病原积累而加重病害。

加强栽培管理

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不同的植物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差异很大,所以可以利用抗病品种的栽培达到防病的目的。尤其对那些用其他防治方法难以奏效,防治上比较困难的病害。利用抗病品种往往可以解决问题。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的植物病害,往往是针对那些寄生性强的病原菌,而对于弱寄生菌效果不大。1.抗病品种可以通过引种、选种和育种来获得。

A引种:引进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优良品种,经过驯化后推广利用。即引进其他地区已经存在的或人家已经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这一方法最为简单。B选种:在严重发病的地区,往往存在一些不感病或感病较轻的抗病单株,经过进一步筛选和培育就可利用。C育种:通过杂交的方法,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植物的遗传基因发生改变,基因重组后的植物可能出现比较抗病的品种。这一方法比较费事。2.植物抗病性的鉴定鉴定方法:有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两种抗性标准:发病率,潜育期的长短、过敏反应、病斑扩展的速度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以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杀死或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有益动物治虫昆虫激素治虫以菌治病

生物防治在园林病害中的应用用野杆菌放射菌株84防治细菌性根癌病是世界上有名的生防成功事例。用枯草杆菌防治香石竹茎腐病、立枯丝核菌、齐整小菌核菌、腐霉属等病菌引起的病害。木霉属的真菌常用于病害的防治,如哈茨木霉用于茉莉白绢病的防治;绿色木霉用于多种根部病害。用少孢节丛孢制剂防治线虫有效;

拮抗作用的机制

自然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有些可彼此共生,有些可相互制约,相互抑制。这些机制是多方面的,有竞争、寄生、抗生、捕食和交叉保护等。

A竞争:主要为营养和空间的竞争。如大隔孢伏革菌,野杆菌放射菌株84的防病机制。B寄生:一种生物寄生于另一种生物上面。如立枯丝核菌常被木霉属真菌所寄生。C抗生:细菌、真菌等可以分泌一些抗菌物质,这些抗菌物质可以对某些病原物起作用。如哈次木霉分泌的抗生素防治白绢病。D捕食:真菌、食肉线虫能捕杀病原线虫;有些线虫可捕食真菌。E交叉保护:病毒病害的防治。五、物理机械防治

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和简单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物理机械防治物理防治机械防治温度处理

光波的利用

射线处理捕杀法

诱杀法

阻隔法

外科手术使用较多的有:1温水处理种子和苗木植物的耐热能力比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物要强。一般情况下,50-55度的温水处理带病的植物,可以杀死大多数病原菌。但有些植物耐热能力较差要注意。2湿热或干热灭菌处理土壤有些土壤里面含有大量的病原物,如有些真菌的菌核、有性孢子等可以在土壤内存活很长时间,对于这些土壤要进行处理。3覆盖薄膜保护植物覆盖薄膜有增产作用,也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4外科治疗对象:古树名木的枝干病害A表层损伤的治疗用高分子化合物-----聚硫密封剂封闭伤口B树洞的修补经过树洞的清理、消毒和树洞的填充两个步骤六、化学防治(一)化学防治的概念

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便,不受地域限制和季节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防治等。具体如下(1)防治对象广,几乎所有植物病虫均可用化学农药防治;(2)防治效果快而高,即可防病虫,又可在病虫害发生之后作为急救措施;(3)使用方法简便灵活;(4)化学农药可以工厂化生产,大量供应,成本低。化学防治的局限性:

使用不当容易引起人、畜中毒;环境污染;杀伤天敌,引起次要害虫再猖獗;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使某些病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等。

1.引起病菌、害虫、杂草等产生抗药性克服措施(1)综合防治(2)交替使用农药(3)合理混用农药(4)使用增效剂2.杀害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克服农药对友谊生物不良影响的途径有以下几个:(1)合理使用农药(2)提倡使用有效低浓度(3)选用合理的施药方法(4)选择适当的施药时期

3.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可以通过生物富集造成食品及人体的农药残留,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主要的预防技术有:(1)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最大限度的利用抗病虫品种和天敌的控制作用,把农药用量控制到最低限度。(2)开发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及新型无公害的农药新品种;(3)改进农药剂型,提高制剂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4)严格遵照农药残留标准和制定农药的安全间隔期;(5)认真执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普及农药与安全保护知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注:安全间隔期即从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收获期之间的相隔日期。(二)农药的类别

按化学成分无机农药有机农药生物农药按用途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三)农药的剂型农药剂型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

颗粒剂微胶囊缓释剂(四)农药的使用方法喷粉灌根

毒谷及毒饵

浸种及浸苗

拌种喷雾使用方法A种苗处理:可杀死种子苗木表面或潜藏在内的病原物,内吸杀菌剂还可在苗期起保护作用。方法有种子及球茎等器官的浸泡,或浸根处理。B土壤处理;可采用土表撒粉,药液浇灌等手段把农药施入土壤,杀死和抑制土壤中的病原物。C植株处理:对植株的地上部分用杀菌剂喷粉,喷雾等。植株处理的关键是防止农药流失。所以用油雾剂或在农药里面加入黏着剂。D外科治疗:涂抹杀菌剂保护珍贵树木的伤口,防止病原物的侵入。E其他:涂刷树干,注射等。

(五)合理使用农药合理用药正确选药适时施药适量施药轮换用药混合用药(六)安全使用农药安全用药防止药害保护有益生物保护人、畜(七)常用农药品种1.杀虫剂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

有机氮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特异性杀虫剂

敌敌畏辛硫磷吡虫啉抗蚜威灭扫利天王星阿维菌素BT乳剂

灭幼脲扑虱灵

●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具有触杀、熏蒸和胃毒作用;对人、畜中毒;剂型有50%、80%乳油;可防治蚜虫、蛾蝶类幼虫、介壳虫若虫及粉虱等。▲辛硫磷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对人、畜低毒;剂型有3%、5%颗粒剂,25%微胶囊剂,50%、75%乳油;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及地下害虫。▲乐斯本具触杀、胃毒及熏蒸作用;对人、畜中毒;剂型有40.7%、40%乳油;对鳞翅目幼虫、蚜虫、叶蝉及螨类效果好,也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喹硫磷具触杀、胃毒和内渗作用;对人、畜中毒;剂型有25%乳油、5%颗粒剂;对于鳞翅目幼虫、蚜虫、叶蝉、蓟马及螨类防治效果好。●有机氮杀虫剂▲吡虫啉强内吸杀虫剂;对人、畜低毒;剂型有10%、15%可湿性粉剂,10%乳油;对蚜虫、叶蝉、粉虱、蓟马等效果好,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也有效。▲抗蚜威具触杀、熏蒸和渗透叶面作用;对人、畜中毒;剂型有50%可湿性粉剂、10%烟剂、5%粒剂;能防治多种蚜虫。▲速灭威具触杀、熏蒸及内吸作用;对人、畜中毒;剂型有20%乳油、25%可湿性粉剂、3%粉剂;对防治叶蝉、飞虱等同翅目昆虫有高效;对蜜蜂高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灭扫利(甲氰菊酯)具触杀、胃毒及一定的忌避作用;对人、畜中毒;剂型为20%乳油;可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等害虫及多种害螨;对鱼、蜜蜂高毒。▲天王星(联苯菊酯

)具触杀、胃毒作用;对人、畜中毒;剂型有2.5%、10%乳油;可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等害虫及多种害螨。▲来福灵(顺式氰戊菊酯)具强触杀作用,有一定的胃毒和拒食作用;对人、畜中毒;常见剂型为5%乳油;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的幼虫;对鱼、蜜蜂、蚕高毒。●微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灭虫灵、爱福丁)

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对人、畜高毒;剂型有1.0%、0.6%、1.8%乳油;对于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的斑潜蝇及螨类有高效。▲苏云金杆菌(Bt)具胃毒作用;对人、畜低毒;剂型有可湿性粉剂、Bt乳剂可防治多种鳞翅目幼虫;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特异性杀虫剂▲灭幼脲

具胃毒和触杀作用;对人、畜低毒;剂型有25%、50%胶悬剂;对鳞翅目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定虫隆(抑太保)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对人、畜低毒;剂型有5%乳油;可用于防治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害虫。▲扑虱灵具有胃毒作用;对人、畜低毒;剂型有25%可湿性粉剂;适于防治叶蝉、飞虱等同翅目害虫。

克螨特

四螨嗪

扫螨净

杀螨剂2.杀螨剂★扫螨净(牵牛星、哒螨酮)

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对人、畜中毒;剂型有20%可湿性粉剂、15%乳油;除杀螨外,对飞虱、叶蝉、蚜虫、蓟马等害虫防效甚好。★克螨特(丙炔螨特)

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对人、畜低毒;剂型为73%乳油;对成螨、若螨有效,杀卵效果差;对鱼类高毒。★四螨嗪(阿波罗)

具有触杀作用;对人、畜低毒;剂型有10%、20%可湿性粉剂,25%、50%、20%悬浮剂;对螨卵活性强,对若螨也有一定的活性,对成螨效果差,有较长的持效期。杀菌剂非内吸性内吸性抗生素

菌核净速克灵粉锈宁甲霜灵链霉素多抗霉素3.杀菌剂◆非内吸性杀菌剂★福美双

保护作用;剂型有50%可湿性粉剂;对作物的炭疽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菌核净

具内渗治疗作用;剂型有40%可湿性粉剂;对于白粉病、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好。★腐霉利(速克灵)

具保护、治疗双重作用;剂型有50%可湿性粉剂;对灰霉病、菌核病等防治效果好。★波尔多液是一种广谱的保护剂。残效期较长。能防治多种病害,如芍药的褐斑病、炭疽病等A、波尔多液:(常用配方――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硫酸铜和生石灰各一半水溶解,同时倒入容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