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的护理资料_第1页
舒适的护理资料_第2页
舒适的护理资料_第3页
舒适的护理资料_第4页
舒适的护理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舒适的护理资料第1页/共45页目录舒适休息睡眠焦虑疼痛第2页/共45页

一、舒适与不舒适舒适的概念

舒适(comfort)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觉。舒适分为四个方面:

1、心理舒适:个体身体上的舒适感觉;

2、心理舒适:信念信仰、自尊、生命价值等精神需求的满足。

3、环境舒适:外在物理环境的舒适感觉。

4、社会舒适:人际关系、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第3页/共45页

不舒适(discomfort)的概念:当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现象、身心负荷过重时,舒适的程度则逐渐下降,直至被不舒适所替代

1、身体因素疾病、姿势和体位不当、活动受限、身体不洁。

2、心理社会因素焦虑、环境陌生、生活习惯的改变、角色改变、自尊受损。

3、环境因素病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线、颜色、声音等。

舒适与不舒适第4页/共45页预防为主,促进舒适护士应熟悉导致不舒适的四个相关因素,对病人从身心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做到预防在先,积极促进病人舒适。加强观察有效沟通,建立信任护士和病人、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满足病人舒适需要的原则第5页/共45页促进舒适的护理措施身体舒适心理舒适环境舒适皮肤的清洁、卧位的调整、适当的活动、平衡的营养、规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提供能够满足病人心理需要的护理措施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第6页/共45页

二、休息

休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放松,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的过程。休息代表了一种宁静、安祥、无焦虑、无拘无束的状态,即在没有任何情绪压力之下,身心感到平静、宽慰和放松。第7页/共45页休息的意义休息的先决条件促进休息的护理措施

二、休息第8页/共45页休息的意义休息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健康人若经历较长时间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后,会出现疲倦、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现象,这些均表明了机体未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之中,若此种状态持续下去,机体的健康水平很容易下降,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疲倦时应立即休息,使身体各部分放松,减轻精神紧张,尽快恢复精力和体力,保持健康的体质,以充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之中。第9页/共45页休息的先决条件

1.心理上放松只有有效减少和控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心理上才能得到放松,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与病人沟通,恰当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减少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人达到身心放松,必要时应提供适宜的个性化护理服务,以减轻病人的紧张和焦虑。第10页/共45页休息的先决条件

2.生理上的舒适生理上的舒适对促进休息非常重要。因此,在休息之前必须把身体的不舒适减至最低程度。护理人员应为病人提供各种舒适服务,如解除或控制疼痛,协助搞好个人卫生,安排相对舒适的体位,保证环境温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和异味的不良刺激,调节睡眠时所需要的光线等。第11页/共45页休息的先决条件

3.充足的睡眠获得休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是充足的睡眠。尽管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有较大的差异,但都有最低的睡眠时数,满足一定的睡眠时数,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一个人若不能满足其最低限度的睡眠时数,常会出现焦虑不安、精神紧张、烦燥易怒、全身疲劳等现象,在此种状态下,很难达到休息的目的。第12页/共45页促进休息的护理措施减轻和消除焦虑提供舒适的环境有计划安排诊疗活动尊重病人休息习惯与方式减少影响睡眠的因素协助病人自我放松第13页/共45页

三、睡眠(一)、睡眠的生理觉醒和睡眠是生理活动必需的过程,是一种昼夜节律性生理活动。觉醒和睡眠昼夜交替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需要睡眠7~9h,儿童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新生儿需要18~20h,而老年人所需的睡眠时间则较少。通过睡眠,人的精力和体力的恢复,睡眠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第14页/共45页睡眠的分期

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一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称为慢波睡眠;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称为快波睡眠。睡眠过程两个时相相互交替。1.慢波睡眠

慢波睡眠分为四个时相。第一时相的睡眠在睡眠时相中是入睡最浅并认为是从清醒到入睡的过渡阶段;第二时相的睡眠常被人们称为“入门阶段”;第三、四时相的睡眠伴有慢眼球运动,肌肉松弛但并非不动。2.异相睡眠

其睡眠特点是眼球转动很快,脑电图活跃,与清醒是极为相似。第15页/共45页

睡眠的周期

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波睡眠,持续80~120min后转入异相睡眠,维持20~30min后,又转入慢波睡眠;整个睡眠过程中约有4~5次交替。在慢波睡眠中机体的耗氧量下降,但脑的耗氧量不变;同时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明显增多,因此慢波睡眠有利于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第16页/共45页睡眠时相周期(SleepCycle)清醒状态NREM第一期NREM第二期NREM第三期

REM期NREM第四期

NREM第二期NREM第三期第17页/共45页第18页/共45页.影响睡眠的因素⑴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的时间减少。⑵环境因素睡眠环境的变化,可以改变睡眠状态,在新环境中,个体的适应性下降,而紧张度增加,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影响睡眠质量。⑶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的变化会影响睡眠,如妇女月经前期和月经期,常会感到疲劳,出现嗜睡现象;绝经期妇女常睡眠不好,用激素补充疗法可改变睡眠状况。⑷疾病影响

许多疾病及其症状均可影响正常睡眠,如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均可改变呼吸的节律而妨碍睡眠;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病人,常处于过度的觉醒状态。(二)影响睡眠的因素

第19页/共45页

(二)影响睡眠的因素

⑸药物因素

如长期服用安眠药,停用后往往导致对药物的依赖性或使睡眠障碍更加严重。⑹心理因素

正常人由于工作或学习上的压力,而感到紧张和焦虑,或感情上痛苦均可影响正常睡眠,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失眠。住院病人由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感到焦虑、不安和恐惧,而产生心理压力等,也会影响其睡眠。⑺生活方式

不规律的工作时间,或长途旅行生活以及某些情况下时差变化等,均可使正常人的生物节律失调,造成睡眠紊乱。⑻食物因素

对于睡眠不好的人,应限制咖啡等含咖啡因等饮料,避免在睡前饮用。⑼体育锻炼

临睡前几小时内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产生轻度的疲劳感,有助于肌肉放松和增加睡眠质量。⑽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改变会引起失眠。第20页/共45页(三)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1.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2.满足病人的睡眠习惯,做好就寝前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应尊重病人的睡眠习惯,尽可能地提供方便,如有的病人喜欢临睡前沐浴,而有的病人则喜欢读小说、听广播等。对有心理负担的病人,应予以关心和体贴,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其提高休息与睡眠质量。为使病人舒适入睡,就寝前应做好晚间护理。做好就寝前的常规护理。3.合理安排护理措施执行护理措施时应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常规的护理放在白天。执行护理措施时,做到四轻。4,加强心理护理了解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谈,沟通思想,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第21页/共45页(三)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5.健康教育与病人一起分析有关休息与睡眠的问题,使病人了解休息与睡眠同健康与康复的关系,和使身心放松的意义;睡眠失调的原因及避免其发生的可能方法;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如白天进行适当的活动并限制睡眠时间,睡前不要过度兴奋、不要吃得过饱、饮水不宜过多、不用脑过度、不喝浓茶咖啡,清晨按时起床等,从而使一日的生理节奏得以强化。第22页/共45页(三)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6.合理使用药物安眠药分催眠药和镇静药。小剂量催眠药可产生镇静作用,使病人安静,易于入睡,就为镇静药。两者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只是剂量不同。常用的药物有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最常用的药物是地西泮,其副作用小。催眠药中常用的有水合氯醛。使用安眠药要格外谨慎,护理人员应在所有促进睡眠的方法都无效时才可以使用安眠药。第23页/共45页(三)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7.睡眠中特殊问题的处理对失眠病人,提供诱导睡眠的措施,如睡前喝少量牛奶、进行放松和深呼吸练习、背部按摩、自我催眠等,必要时给予适量的镇静催眠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同时应配合其他促进睡眠的措施,协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对心理障碍引起的睡眠困难,可采用安慰剂治疗;对发作性睡眠病人,选用药物治疗并指导其自我防护,注意发作前兆,减少意外的发生;对睡眠型呼吸暂停的病人,指导其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睡眠过多的病人,指导其控制饮食,减轻体重,鼓励其参加有益和有趣的活动,并限制睡眠时间;对梦游者,注意防护,将卧室中的危险物品移开,必要时关窗、锁门;对遗尿者,睡前应避免过度兴奋,限制饮水并督促其睡前排尿。第24页/共45页四、焦虑焦虑的概念:个体或集体在对一个模糊的、非特异性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和自主神经系统激活状态。第25页/共45页焦虑的诊断依据1、生理方面2、情感方面3、认知方面第26页/共45页焦虑的分级第一级:心神安定第二级:安康状态第三级:轻度焦虑第四级:中度焦虑第五级:重度焦虑第六级:恐慌第27页/共45页减轻和控制焦虑的护理措施(一)帮助病人降低现存的焦虑程度(二)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焦虑(三)减少或消除不利的应对机制(四)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第28页/共45页五、疼痛一、概述一、疼痛的基本概念疼痛是一种令人苦恼和痛苦的感觉,这种感觉大多是由局部特定的神经末梢刺激引起的。疼痛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征象与症状,是病人最痛苦的感受,是不舒适的最高形式。疼痛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综合现象,其在生物方面的功能是激发个体反应,用以逃避外来一切有害的刺激。疼痛是个体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同时经历的感受,是个体的防御功能被破坏所致。身体疼痛是指身体某一部位感觉不舒适;心理疼痛是指精神方面的防御功能被破坏,个体的情绪完整受到伤害。第29页/共45页二、疼痛发生的机制

疼痛的发生机制是十分复杂的。研究认为痛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其他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达到一定强度时,可引起组织释放致痛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氢离子、钾离子、前列腺素等,这些物质作用于游离的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冲动并迅速沿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通过脊髓丘脑束和脊髓网状束上行传至丘脑,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一定部位,引起疼痛。痛觉感觉器对疼痛刺激反应敏感度随其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密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皮肤表面的神经末梢比较密集,对疼痛最敏感;其次为动脉管壁、肌肉、关节、肌腱筋膜等;其他大部分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只有稀疏的神经末梢分布,对疼痛的敏感度较弱。疼痛固然是一种生理过程,但其过程也受药物和心理情感因素等的影响。第30页/共45页三、疼痛的原因

1.温度刺激

身体的体表接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损伤组织,受伤的组织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2.物理损伤

刀切割、针刺、碰撞、挤压、手术、身体组织受牵拉、肌肉受压等,均可使局部组织受损,刺激痛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大部分物理性损伤引起的组织缺血、缺氧、瘀血等都可使组织释放致痛物质,从而加剧疼痛并使疼痛的时间延长。第31页/共45页四、影响疼痛的因素

1.年龄

年龄是影响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个体对疼痛的敏感程度随年龄变化而不同。婴儿不如成年人对疼痛敏感,随着年龄增长,对疼痛敏感度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又逐渐下降。2.个人经历包括个体以往对疼痛的经验,及个体对疼痛原因的理解和态度。个体对任何一种单独刺激所产生的疼痛,都会受到以前类似疼痛经验的影响。疼痛经验是个体自身对刺激体验所获得的感觉,并再从行为中表现出来,而个人对疼痛的态度则直接影响其行为表现。3.社会文化

病人所处的社会和环境文化背景,可影响对疼痛的认知评价,进而影响对疼痛的反应。第32页/共45页4.个体心理特征差异

疼痛程度和表达方式常因个体的性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自控力及自尊心较强的人常能忍受疼痛;善于情感表达的病人主诉疼痛的机会较多。病人单独处在一个环境中,常能忍受疼痛;如果周围有较多的人,特别是有护士陪伴时,对疼痛的耐受性则明显下降。5.情绪积极的情绪如愉快、兴奋、自信可以减缓疼痛,消极的情绪如沮丧、恐惧、焦虑、失望可加剧疼痛。6.注意力当注意力集中在别的事件时,痛觉可以减轻甚至消失。松弛疗法、手术后听音乐、看电视、愉快交谈等均可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而减轻疼痛。某些精神治疗镇痛,就是利用分散注意力可以减轻疼痛的原理。7.疲乏病人疲乏时对疼痛的耐受性下降,痛觉加剧。当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疼痛感觉可减轻。第33页/共45页四、疼痛的分类

(一)按疼痛的病程分类1、急性痛2、慢性痛(二)按疼痛的程度分类1、微痛2、轻痛3、甚痛4、剧痛(三)按疼痛性质分类1、钝痛2、锐痛3、其他描述(四)按疼痛的部位分类(五)按疼痛的器官分类第34页/共45页五、疼痛的评估

1.

评估内容⑴疼痛的部位;⑵疼痛的时间、规律;⑶疼痛的性质;⑷疼痛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程度分为四级。1级(轻度疼痛):有疼痛感但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物。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到干扰,需要用镇痛药物。⑸疼痛时病人的反应⑹疼痛中伴随症状⑺疼痛对病人的影响⑻区别生理性疼痛与心理性疼痛第35页/共45页2.疼痛评估工具⑴询问病史⑵观察和体验⑶疼痛评估工具①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s,NRS):用数字代替文字疼痛的程度。在一条直线上分段,按0~10分次序评估疼痛程度。0分时表示无痛,10分时表示剧痛,中间次序表示疼痛的程度,请病人自己评分。此评分法宜用疼痛治疗前后效果测定对比。第36页/共45页②文字描述评分法(verbaldescriptorsscale,VDS):把一直线等分成五份,每个点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0=无痛,1=微痛,2=中度疼痛,3=重度疼痛,4=剧痛,不能忍受。请病人按照自身疼痛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描述。第37页/共45页③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用一条直线,不作任何划分,仅在直线的两端分别注明不痛和剧痛,请病人根据评估时自己对疼痛的实际感觉在线上标记疼痛的程度。这种评分法使用灵活方便,病人有很大的选择自由,不需要仅选择特定的数字或文字。④面部表情测量图第38页/共45页六、疼痛的护理措施1.

缓解、消除疼痛(1)药物止痛:仍然是目前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理知识,了解病人身体状况和有关疼痛治疗的情况,正确运用镇痛药物。镇痛药物种类甚多,在诊断未明确之前,不能随意使用镇痛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