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信息》基础教程概念篇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1.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一词最早出现在1970年,由瓦尔特?肯尼万给它下了一个定义:“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高登?戴维斯才给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在中国出现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据中国的特点,许多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最早的学者给管理信息系统也下了一个定义:“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朱镕基主编的《管理现代化》一书上定义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械(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它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它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它实测企业的各种功能情况,它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以期达到企业的长远目标。”这个时期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几条功能:(1)准备和提供统一格式的信息,使各种统计工作简化,使信息成本降低。(2)及时全面地提供不同要求不同细度的信息,以期分析解释现象迅速,及时产生正确的控制。(3)全面系统地保存大量的信息,并能迅速地查询与综合,为组织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4)利用数学方法和各种模型处理信息,以期预测未来,并进行科学的决策。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1.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机器包含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软件包括业务信息系统、知识工作系统、决策和经理支持系统),各种办公机械及通信设备;人员包括高层决策人员,中层职能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由这些人和机器组成一个和谐的配合默契的人机系统。1.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各部件的构成框架,由于对部件的不同理解就构成了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1.3.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管理信息系统——(1)市场子系统(2)财会子系统(3)人事子系统(4)生产子系统(5)供运子系统1.3.3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各个职能子系统的简要职能如下:(1)销售市场子系统(2)生产子系统(3)后勤子系统(4)人事子系统(5)财务和会计子系统(6)信息处理子系统(7)高层管理子系统1.3.4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1)主机中心结构;(2)客户服务器的结构1.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性质的工作,一般的系统工程均要有三个成功要素,这就是:(1)合理确定系统目标;(2)组织系统性队伍;(3)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领导者推动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委员会;二是在信息系统委员会的领导下要建立一个系统规划组或系统分析组,简称系统组;三是组成队伍后,则应首先进行全系统的规划,系统规划是全面的长期的计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就可以进行一个个项目的开发;四是系统规划制定完成以后,就可根据规划的要求组织一个个项目的开发。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目标的确定、解决目标的方式的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的确定、信息系统主要结构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确定及可行性研究等。(1)系统分析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图的确定以及系统方案的确定等。(2)系统设计包括计算机系统流程图和程序流程图的确定、编码、输入输出设计、文件设计、程序设计等。(3)系统实现包括机器的购买、安装、程序调试、系统的切换以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4)系统的评价包括建成时的评价和运行后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系统更新的请求等。在这些步骤中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系统分析占了很大的工作量,有人对各阶段所耗人力及财力作了个描述。(2)开发信息系统不应当把买机器放在第一位,因此只有在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后,才知道要不要买计算机,买什么样的计算机。(3)程序的编写要在很晚才进行。1.5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内容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本世纪20年代,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出现。第二阶段是本世纪30年代,出现“行为科学学派”。第三阶段是40年代,出现“数学管理学派”。第四阶段是5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管理学派”。第五阶段是70年代,出现了“系统工程学派”。第二章管理知识基础2.1管理的定义和性质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关于管理性质的争论已延续了几个世纪。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管理是艺术还是科学,有人过分强调它是艺术,有人过分强调它是科学。我们说它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其次,遇到的问题是定性还是定量,我们说这个问题和上面问题有关,当我们对一个事物不了解时只能定性。管理的第三个问题是它是文科,理科还是工科?在国际上,管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今年也已把管理学当成一个学科门类,这意味着理、工、农、医、文、法、管都是平行的学科。2.2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法约尔他提出了以下对主观人员的品质要求和训练:体质方面:健康,有活力,有风度。智力方面:学习,判断,适应和智能活力。精神方面:干劲,负责,坚定,忠诚。机智,尊严,创新精神。教育方面:相关知识的广博。技术方面:本职工作的熟练掌握。法约尔提出了14条一般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职权职责,权责相关。(3)纪律,尊重协议,服从,尽力,重视声誉。(4)命令统一,一个上级。(5)计划统一,指导统一。(6)个别服从总体利益。(7)报酬公平。(8)集中程度。(9)等级清晰。(10)程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11)公道工整。(12)使用期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2.3管理的组织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的重要问题。由于它和信息技术(IT)相互影响又相互支持,所以和管理信息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U型组织(2)M型组织(3)H型组织第三章信息基础知识3.1管理信息的定义和性质信息系统中常用的信息可以定义如下: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信息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属性:(1)事实性(2)等级性管理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信息对应的分为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①战略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命运和全局的信息;②策略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③执行级信息是关系到企业业务运作的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来源上说,战略信息多来自外部;执行信息多来自内部;而战略信息有内有外。(3)可压缩性无用信息有两种:一种纯属干扰;另一些是冗余的信息。(4)扩散性信息的扩散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另一方面扩散可能造成信息的贬值。(5)传输性(6)分享性(7)增值性(8)转换性信息的价值有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另一种是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V=C+PV——信息产品的价值C——生产该信息所花成本P——利润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认为信息的价值是在决策过程中用了该信息所增加的收益减去获取信息所花费用。3.2信息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信息和其他商品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信息的生命周期是要求、获得、服务和退出。要求是信息的孕育和构思阶段;获得是得到信息的阶段;服务是信息的利用和发挥作用的阶段;退出是信息已经老化,失去了价值,没有再保存的必要,就把它更新或销毁。3.2.1信息的收集信息收集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确定信息需求的问题或者叫做信息的识别。信息识别的方法有三种:(1)由决策者进行识别(2)系统分析员亲自观察识别(3)两种方法结合信息识别以后,下一步就是信息的采集。由于目标不同,信息的采集方法也不相同,大体上说有三种方法:(1)自上而下的广泛收集(2)有目的的专项收集(3)随机积累法采集信息还要说明信息的维数。信息属性的维数是很多的,但从采集出发我们主要关心三维,即阶段维数、层次维数和来源维数。(1)计算维数是说明信息与决策过程的哪个阶段有关,与弄清问题阶段、解决问题阶段有关,还与选择阶段的问题有关。(2)层次维数说明是企业哪级需要的信息,是高层、中层,还是基层。(3)来源维数是内源还是外源,这直接影响到信息的采集方法。3.2.2信息的传输现代的信道形式多种多样,有明线、电缆、无线、光缆、微波和卫星等。无论信道怎么好都可能带来杂音或干扰,它或由自然界雷电形成,或由同一信道中其他信息引起。下面我们再从技术上介绍一下信息传输各环节的原理和指标:(1)信道(2)编码和解码(3)变换总之,我们对一个好的信道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1)信道的容量足够大。(2)干扰尽可能小。(3)传输延时Δt尽可能短。(4)具有双工能力。(5)保密性好。3.2.3信息的加工数据要经过加工以后才能成为信息,其过程如下:Δt1Δt2Δt3Δt4数据→预信息→信息→决策→结果t1<t2<t3<t4<t5数据加工以后成为预信息或统计信息,统计信息再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信息使用才能产生决策,有决策才有结果。每种转换均需要时间,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延迟,这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滞后性。信息的不可避免的滞后性要求我们很好地研究,以便满足系统的要求。3.2.4信息储存信息储存是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应用。数据存储的设备主要有三种,纸、胶卷和计算机存储器。用纸存数据的主要优点是存量大,体积小,便宜,永久保存性好,并有不易涂改性。纸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存数字、文字和图象一样容易。用纸存储的缺点就是传送信息慢,检索起来不方便。胶卷,用它存储文字和数字的主要好处是存储密度大,一平方厘米胶卷上可存1024页16开纸面信息。其缺点是人阅读时必须通过接口设备,不方便,且价格昂贵。计算机存储器的形式很多,按其功能主要分为内存和外存。3.2.5信息的维护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叫信息维护。狭义上说它包括经常更新存储器中数据,使数据均保持合用状态。广义上说它包括系统建成后的全部数据管理工作。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还要保证数据的唯一性。保证信息及时性是说,信息的维护应考虑能及时地提供信息,常用的信息放在易取的地方,各种设备状态完好,各种操作规程健全,操作人员技术熟练,信息目录清楚,不致于一个信息半天找不到。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是,要防止信息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破坏,同时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在万一信息被破坏后,能较容易地恢复数据。信息的保密性是当前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信息越来越成为一种资源,人们也越来越把它当成一种财产来对待,因而被盗的情况也越来越多。3.2.6信息使用信息的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二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的问题。技术方面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高速度高质量地把信息提供到使用者手边。现代的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先进,但远未达到普遍使用的程度。信息价值转化的问题相比之下差得太远。价值转化是信息使用概念上的深化,是信息内容使用的深度上的提高,信息使用深度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提高效率阶段、及时转化价值阶段和寻找机会阶段。信息管理阶段要想很好地使用信息,管理要大大加强,管理内容比以前展宽,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事资源管理(2)硬件、软件管理(3)通信管理(4)办公室自动化(5)规划管理信息管理的广义概念包括三方面:(1)面向开发的项目管理。(2)面向信息系统内部的运营管理。(3)面向未来的规划管理。信息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第四章系统的概念与性质4.1系统的定义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标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4.2系统的分类(1)框架是最简单的系统(2)时钟(3)控制机械(4)细胞系统(5)植物(6)动物(7)人类(8)社会(9)宇宙按照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可把系统分为三类,即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实在系统。(1)概念系统是最抽象的系统。(2)逻辑系统是在概念系统的基础上构造出的原理上可行得通的系统。(3)实在系统也可以叫物理系统。按照系统功能来分类,即按照系统服务内容的性质分,可把系统分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按系统和外界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封闭式系统是说我们可以把系统和外界分开,外界不影响系统主要现象的复现。按系统内部结构分,可把系统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4.3系统性能的评价(1)目标明确(2)结构合理(3)接口清楚(4)能观能控4.4系统的计划与控制计划是一个预定的行动路线,它表示出目标和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控制是测量实际和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校正行动。设置目标是计划的第一步。控制是测量实际和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校正行动的过程。延迟是指输出只比输入落后一段时间,但完全重复输入的情况。惯性环节是指输出要随输入而变化,但有个惯性的过程。振荡环节是最一般的环节,振荡环节至少是两阶的,但也可能是高阶的。为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对系统结构进行一些改变常常是有效的,在信息系统中经常应用的方法有分解、归并和解耦等三种方法。第五章系统的集成5.1集成的概念和重要性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联成大系统。5.2系统集成的分类像其他任何对象的分类一样,由不同的角度可以把系统集成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涉及的范围可将系统集成分为技术集成、信息集成、组织和人员集成和形象集成。按照系统优化的程度可将系统集成分为联通集成、共享集成和最优集成。按照具体程度分,可将系统集成分为概念集成、逻辑集成和物理集成。5.2.1优化程度的系统集成分类按优化程度可将系统集成分为联通集成、共享集成和最优集成。(1)联通集成顾名思义就是首先保证设备能互相联通。(2)共享集成是指整个系统的信息能为系统中所有用户所共享。(3)最优集成是最高水平的集成,理想的集成,这是很难达到的集成。5.2.2按照涉及范围的系统集成分类按范围分类,可分为技术集成、信息集成、组织人员集成和形象集成。(1)技术集成主要要达到技术上的联通,解决技术上的问题。(2)信息集成要达到数据共享,要解决数据上的问题。(3)组织人员集成是将系统融合于组织中,成为相互依赖不可缺少的部分,要解决人的问题。(4)形象集成说明将信息系统集成于企业形象之中,成为企业的骄傲。5.2.3按照具体程度的系统集成分类按具体程度可将系统集成分为概念集成、逻辑集成和物理集成。形象地说概念集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逻辑集成是看得见摸不着的;而物理集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5.3集成策略集成策略是进行集成的执行途径。其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共同开发?服务于用户?推向用户?卖给用户?征用用户我们这里指的集成策略包括三阶段的组合:(1)教育用户(2)系统装设(3)应用集成技术篇第六章计算机系统6.1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创始与发展(1)从原始记数法到机械计算机现代计算机的先驱者是英国的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他天才地提出了计算工具至少必须具有五个独立的部分:①输入部分②存储库③运算室④控制器⑤输出部分第一台操作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称为ENIAC由美国宾西法尼大学的JohnMauchly和J.P.Eckert于1946年发明。(2)电子计算机时代第一代是真空电子管计算机,时间大约从1951—1958年。第二代是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时间大约从1959—1963年。第三代是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时间大约从1964—1979年。第四代计算机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时间从1979至今。6.1.2计算机的分类与发展趋势(1)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分类问题变得复杂化了,比如根据用户的需求及一些技术特征,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分成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主干计算机,同样根据应用的分类可以是:主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2)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微型计算机是对终端用户最重要的计算机,微型计算机通常也被称为个人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本身也有很多外形不同的品种,如笔记本式、手提便携式、台式、立式计算机。设计上产生这样大的差异主要是为了使用方便。其应用领域如下:①字处理②决策支持③数据库管理④绘图⑤通信⑥应用开发⑦工程⑧个人与家庭使用(3)小型机及其使用小型计算机无论是形体、重量还是功能,都是介于主干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之间。但这种划分并不精确。小型机价格低于主干机。小型机在科学研究、建设系统、工程分析和工业过程监控领域颇受欢迎。小型机目前也成为部门或办公室受欢迎的共享计算机。(4)主干计算机及其应用主干计算机除了在形态与性能上比小型机、微型机强以外,通常有多个处理机,以达到更快的指令处理速度。大型主干机主要用于处理大型企业集团的组织信息需求,如对成千上万顾客的需求信息处理,企业的销售活动和库存动态管理等。不同规模的企业集团,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主干计算机。(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在特征和能力方面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其主体是向着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性能更强更可靠、购买与维护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6.2计算机的运算基础6.2.1计算机系统原理(1)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的基本思想冯?诺依曼明确提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存储程序和二进制。(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存储程序”原理和“二进制”奠定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的基础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因此计算机不仅是一个完成各类信息处理任务的集合体,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能执行如输入/输出处理、存储和控制这些基本系统任务的、有内在联系的电子部件的结合。因此,计算机是提供给终端用户的功能极强的信息处理工具。输入: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电子鼠标器等。数据处理与控制: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输出: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包括视频显示器、各类打印机等。存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功能由计算机的一级存储单元及二级存储单元组成。6.2.2计算机中数据表示方法(1)进位计数制(2)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3)数值型数据的表示(4)字符型数据的表示(5)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6)音频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6.2.3计算机程序的运行(1)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操作码?一个或几个操作数(2)计算机程序的执行(3)计算机指令系统①数据传送指令②算术运算指令③逻辑运算指令④程序控制指令⑤输入/输出指令⑥其他指令第七章计算机硬件硬件是计算机物理设备的总称,也叫做硬设备。它们通常是电子的、机械的、磁性的或光的元器件或装置。7.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最主要的部件,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7.1.1运算器算术逻辑单元主要用于完成算术、逻辑操作;累加器用于暂存操作数或运算结果;状态寄存器也称标志寄存器,存放算术逻辑单元运算后产生的状态信息,如算术运算中的溢出:其他寄存器为通用寄存器,用于暂存操作数与数据地址。7.1.2控制器控制器从内存中按顺序取出各条指令并执行之。其步骤如下:①将从内存中取到的指令经总线送到CPU的指令寄存器内暂存。②将指令传送到指令译码器,分析指令。③将分析结果传递给微操作控制电路,由它向各功能部件发出操纵控制命令。④当各部件执行完毕,“反馈信息”,使程序计数器地址“+1”(或2),指向下一条指令地址。7.1.3CPU的发展(1)辅助处理器(2)对偶处理器(3)并行处理设计(4)RISC处理器(5)MMX多媒体处理器7.2存储系统7.2.1计算机存储系统及其发展数据储存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一大主要功能。计算机信息系统基本上是依靠一级存储器和二级存储设备来实现存储功能的。随着超大规模集成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上,可以组装几百万个线路元素,大大提高了计算机一级存储的容量。而随着光介质的使用,二级存储的容量也大大扩展。7.2.2主存储器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主要是由半导体存储器组成。半导体存储器的种类繁多,按其性能和用途可以分成两大类:只读存储器即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即RAM。7.2.3二级存储器磁带、磁盘和光盘长期以来都是计算机主要的存储介质。磁带属于顺序存取介质,虽然容量大,价格低,但由于只能顺序存取,存取速度慢,已经逐步被淘汰。磁盘属于随机存取介质,也具备容量大、价格低的优点,并且可以直接存取,存取速度快。7.3输入/输出设备外围设备是所有输入/输出设备和二级存储设备的通称。它们通过各种I/O接口与计算机系统的中央处理机连接并通信,因此外围设备皆属联机设备。本节讨论外围设备及其介质。7.3.1计算机键盘与显示终端从技术上定义,任何通过通信连结到计算机的设备都可以称之为终端。最普遍最大量的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是采用键盘输入数据,用视频向用户显示输出,并可在输入到计算机前进行编辑。7.3.2点触式设备这是另一种发布命令、进行决策选择和响应视频提示的较好的设备,这种设备通过移动光标可以让你方便进行菜单或象标选择,目前有电子鼠标器、电子游戏机中常使用的操纵杆。还有一种触摸感应屏幕,允许人通过触摸视频屏幕来使用计算机。当人们触摸屏幕时,将中断电子格栅的信号,计算机感应这个信号,并采取相关的活动。7.3.3计算机笔7.3.4视频输入/输出7.3.5打印输出许多打印机是击打式的。另一种是非击打式的打印机,与击打式打印机相比没有噪音,但一次只有一份拷贝。7.3.6声音识别声音识别系统分析并划分讲话或发声系统的模式,把它们转换成数字代码并存入计算机。声音识别系统用于那些操作者不需键入数据或要求数据输入更快更准确的工作。7.3.7光和磁识别(1)光扫描设备可以读文本和图形,并能将它们转换成数字输入到计算机内。(2)磁性数据输入许多银行业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磁性墨水字符识别技术,阅读磁性化的支票、存单。第八章计算机软件8.1软件的概念8.1.1软件分类信息系统依靠软件资源帮助终端用户使用计算机硬件,将数据资源转换成各类信息产品,软件用于完成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存储及控制信息系统的活动。计算机软件总体上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软件,一类是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当计算机在执行各类信息处理任务时,那些管理与支持计算机系统资源及操作的程序,称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那些综合用户信息处理需求的,直接处理特定应用的程序称之为应用软件。8.1.2软件发展趋势软件的开发不再直接采用二进制或符号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逐步脱离采用独立语句和算法表达式的过程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8.2系统软件8.2.1系统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是指那些管理和支持计算机资源及它的信息处理活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重要的软件接口。系统软件分为三类:(1)系统管理程序(2)系统支持程序(3)系统开发程序8.2.2操作系统(1)重要性(2)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有五大功能:用户界面,资源管理,任务管理,文件管理,实用程序与支持服务。(3)操作系统的类型8.2.3其他系统管理程序(1)数据库管理系统(2)通信管理器(3)系统支持程序8.3程序设计语言8.3.1机器语言(1)采用二进制代码。(2)指令随机器而异,因而不同的计算机有不同的指令系统。8.3.2汇编语言机器语言存在着严重的缺点,表现为:①易于出错,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程序员要熟练地记忆所有指令的机器代码,以及数据单元地址和指令地址,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大。②编程烦琐,工作量大。③不直观,人们不能直观地看出机器语言程序所要解决的问题。8.3.3高级语言三大优点:①高级语言更接近于自然语言,一般采用英语表达语句,便于理解、记忆和掌握。②高级语言的语句与机器指令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一个高级语言语句通常对应多个机器指令,因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短小精悍,不仅便于编写,而且易于查找错误和修改。③高级语言基本上与具体计算机无关,即通用性强。程序员不必了解具体机器指令就能编制程序,而且所编的程序稍加修改或不用修改就能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8.3.4第四代语言8.3.5面向对象的语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最早起源于60年代的Smelltalk。然而,在当前的软件开发中面对象语言已成为主要考虑的使用对象。8.3.6程序设计工具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由一组程序设计语言的指令组成的,例如Basic,Cobol或Pascal,这些程序必须由语言翻译处理器转换成机器语言指令代码后,才可以被计算机执行。第九章通信与网络9.1通信系统9.1.1通信的定义及基本模型(1)通信系统定义所谓计算机通信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2)远程通信模型远程通信是指信息以一定的形式,如语言、数据、文本和映像,使用电或光的传递介质,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远程通信图的基本原理:通信网络是一种随意的排列。远程通信网,它由以下五类基本元素组成:①终端②远程通信处理器③远程通信通道和介质④计算机⑤网络通信控制软件9.1.2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演变和发展(1)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际上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亦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多个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的多个主计算机互连的网络才是我们目前常称的计算机网络。(3)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国际标准化的网络,它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的协议。9.2通信部件及其功能9.2.1通信通道的特征(1)传输速率(2)传输模式(3)传输方向(4)交换选择(5)访问控制方式9.2.2通信介质(1)双绞线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绝缘导线组成。(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也像双绞线那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同轴”形式的构成线对。(3)光纤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它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外加保护层构成。(4)无线传输媒体(5)传输媒体的选择9.2.3通信处理机及其功能(1)调制—解调器(2)多路复用器(3)前端处理机(4)交换机(5)网络互连①中继器②桥接器③路由器④网关或网间连接器9.2.4通信软件(1)通信软件功能①存取功能②传送控制③网络管理④出错控制⑤安全管理(2)新一代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NT(3)网络协议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必须遵循的一组规则,不同的机种如大型机,小型机和微机有不同的协议,网关常被用于解决不同协议的网络间的通信,如果两个网络使用的协议相同则以桥接器相连。①物理层②数据链路层③网络层④传输层⑤对话层⑥表示层⑦应用层9.3通信网络的分类与应用9.3.1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常分为两大类:点到点式及广播式。(1)点到点式网络拓扑结构①星形结构②环行结构③树形结构(2)广播式拓扑结构①总线式②卫星和无线电式9.3.2局域网(1)传统的PC-LAN和Novell网一个典型的NoveellNetware网络结构的主要部件如下:①文件服务器②网络工作站③连网硬件④增值服务(2)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①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②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的优点?支持高平台服务器?支持多种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器?支持多种机型和多种操作系统?网络性能高?前台采用MS-Windows作图形用户的标准界面?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易于升级9.3.3广域网(1)DQDB网分布队列双总线DQDB网(2)X.25公用网(3)Internet/Intranet(4)综合服务数字网络(ISDN)ISDN发展迅速,目前已有一些ISDN的标准化产品,其主要应用如下:①局域网的扩展与互连②文件传送③三金工程④声像管理⑤零售业的经营管理POS⑥音像会议9.4通信管理9.4.1通信网络在管理中的应用(1)LAN与WAN通信网络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但从用户的地域观点来看,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广域网,另一种是局域网。(2)电子通信的应用电子通信的应用为组织和终端用户提供了有效的能力与效益。(3)传送处理和快速反应电子通信网络允许事务处理的数据能立即被联机终端捕捉到,并从许多远程终端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4)查询响应系统(5)分布与协同处理(6)办公自动化与终端用户计算(7)公用信息服务9.4.2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1)网络发展的趋向(2)行业趋向(3)技术趋向(4)应用趋势(5)通信网络产生的附加值9.4.3开发通信网络决策第十章数据资源管理技术10.1文件组织10.1.1数据组织的层次数据的逻辑组织一般有四个基本的逻辑元素组成:数据项、记录、文件和数据库。(1)数据项数据项是组成数据系统的有意义的最小基本单位。(2)记录与数据处理的某一对象有关的一切数据项构成了该对象的一条记录。(3)文件相关(同类)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4)数据库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逻辑相关的文件集合形成数据库。10.1.2文件分类若按存储介质分类,可以有光盘文件、磁盘文件、磁带文件、打印文件等。若按文件在信息系统中所执行的功能分类,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主文件、事务文件、报告文件、工作文件和程序文件。10.1.3数据的物理储存与传送(1)文件存储介质磁带、磁盘和光盘都是现代主要的存储设备。(2)数据的逻辑组织与物理组织(3)数据传送10.1.4文件组织方式(1)顺序文件组织(2)索引文件具有索引表(简称索引)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3)链表文件(4)倒排文件倒排文件的结构是对每个辅关键字都设立一个索引,每种关键字值对应一个索引项。将具有相同关键字值记录地址都保存在相应的索引项中。10.2数据库技术10.2.1传统的文件处理和数据库处理(1)传统文件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①数据冗余与数据不一致性②数据结构的不一致性③缺少数据字典(2)数据库处理系统①数据库②数据库处理10.2.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计算机程序,控制组织和用户的数据库的生成、维护和使用。(1)数据库开发(2)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含有管理数据定义的数据库,其内容包括组织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元素及其他特征。(3)数据库查询(4)数据库维护(5)应用与开发10.2.3数据库的类型(1)企业数据库的种类①操作数据库②管理数据库③信息仓库④分布式数据库⑤用户数据库⑥外部数据库(2)文本数据库(3)多媒体数据库10.2.4数据库模型与数据库组织结构(1)数据库模型网络型、层次型和关系型。(2)数据库组织结构①数据库三级组织结构这三级结构以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三个层次描述数据库。?模式又称概念模式,即数据模型?外模式是数据库的外层,也是与用户相联系的一层。?内模式又称数据的存储模式,具体描述了数据如何组织并存入外部存储器上。②三个层次之间的两种映射上述三种模式中,只有内模式是真正储存数据的,模式与外模式仅是一种逻辑性表示数据的方法,而外模式则是根据用户需求,将数据以逻辑方式组织起来,并显示用户面前。这就依靠DBMS的映射功能来实现的。一是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映射,这种映射把概念级数据库与用户级数据库联系起来,另一种映射是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这种映射把概念数据库与物理数据库联系起来。(3)数据存取过程10.2.5数据库设计(1)信息的转换(2)E-R信息模型的设计(3)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具体方法是:①如果两实体间是1:n联系,就将“1”方的关键字纳入“n”方实体对应的关系中作为外部关键字,同时把联系的属性也一并纳入“n”方的关系中。②如果两实体间是M:N联系,则需对联系单独建立一个关系,用来联系双方实体,该关系的属性中至少要包括被它所联系的双方实体的关键字,如果联系有属性,也要归入这个关系中。③如果两个实体间是1:1联系,表示两实体间联系,联系本身并无属性,转换时只要在“工厂”的关系中增加“厂长”的关键字作为属性项,就能实现彼此间1:1联系。应用系统篇第十一章应用系统分类11.1信息系统角色的演变1950—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1960—1970年管理报告系统1970—1980年决策支持系统1980—1990年战略和终端用户支持系统11.2应用系统分类我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空间有五维。(1)技术维(2)信息支持维(3)层次维(4)职能维(5)组织维11.3应用系统的多维模型这个模型战士了信息系统另三维,即层次、技术和职能维。第十二章层次信息系统12.1业务员信息系统业务员信息系统是供基础人员使用的系统,又叫业务处理系统。业务处理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叫业务处理周期,它包括五个步骤或活动:①数据输入;②业务处理;③文件和数据库处理;④文件和报告产生;⑤查询处理活动。数据输入12.1.2业务处理分为批处理和实时处理。批处理是定期的周期性的收集源文件,然后进行成批的处理。批处理活动包括:?收集源文件?把源文件录入到输入媒体?把源文件排序,排序应根据某个关键次,一般这个关键次和主文件的相同。?将源文件和主文件合并处理,建立一个新主文件,并输出一些文件,这些文件如发票、支票等。?定期地将业务文件成批地送往远方的中央计算机保存和进一步处理。实时处理在处理业务时是及时的,立刻的,处理完这笔业务后,主文件已经进行了更新,因而这时的统计数据就反映现时的真实情况。实时处理也叫做联机处理。12.1.3数据库的维护12.1.4文件和报告的产生?行动文件?信息文件?周转文件12.1.5查询处理无论批处理和实时处理均可提供查询功能。由于IT的技术的发达,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实时查询和远距离查询。远距查询就像应用查询语言那样描述要查内容即可得到远距响应。一般响应应是以固定的事先设计好的格式在终端屏幕上显出,也可以用打印机打出。12.2终端用户系统终端用户系统一般是供中层知识工作者使用的系统。直接使用计算机终端的用户叫终端用户。使用终端用户系统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以前依赖于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所提的要求信息中心3—5年也完不成,只好自己动手及早实现。终端用户运算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数据和网络资源。终端用户的网络资源可能是局域网,广域网或企业的INTRANET和外部的INTERNET。最多的方式是通过局域网,或通过线直接联到服务器。对于通信要求高的可视会议,其网络的传输速率也要求很高,要求使用ISDN或DDN。12.3主管信息系统实现EIS确有很多困难,主要在于:①经理信息的松散定义使得经理的信息需求的确定变得十分困难。②经理和员工的面对面的交流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流言、情绪等信息,而这种“软信息”对经理决策是很有用的。信息系统难以支持它。③经理的决策是非结构化的,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而当前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远没达到艺术的水平。④一般来说经理驾驭计算机的能力是较弱的,缺少学习时间。⑤经理的思想和行为又是千变万化的,多种多样的,每个经理均不相同,很难有一种经理信息系统是通用结构。(1)经理信息系统(2)经理支持系统(ESS)是加入附加能力的EIS要开发好一个EIS是不容易的,其关键成功因素如下:?顶层经理亲自参加开会,描绘出信息系统未来的蓝图,给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以委托。?了解数据源,为使EIS成功,事先改善现有的信息系统的信息源是必要的。?集中于重要问题,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例外报告、深挖信息的能力是EIS的关键重要的。?主管经理要有信息意识和适当的计算机水平,会用鼠标、屏幕等。?开发队伍,要不断学习,使用开发工具是关键。?要有灵活性,以利于不断跟踪经理的需求变化。?持续支持EIS,要连续支持,不断改善系统。未来的EIS应当是什么样的系统,才能使它获得广泛的应用。我们感到应有以下几点:?具有原来的EIS的信息查询和模型处理的能力。?具有原来的EIS一样的使用简单的界面。?具有更强的通信能力,支持有线和无线的通信,支持ISDN,DDN,能通E-mail,Fax和VedioConference。?具有更强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如能摄像、录音和文字识别等。?体积更小,便于像一样携带。?不仅能支持经理决策,提高效益,而且能支持经理日常办公提高效率,能支持经理学习培训提高水平,甚至可以支持一些休闲活动,如游戏、下棋以调节经理的情绪。第十三章职能信息系统13.1市场信息系统13.1.1销售预测它包括短期和长期的销售预测。短期预测包括一周、一月、最多一年的预测,也有短至一天的预测。长期预测则是短为一年可能2—3年,5年甚至十几年。预测方法有经验综合法、内因直接预测法和外因间接预测法。经验综合法是根据干部的估计综合起来。内因直接预测法,用自己过去的历史数据预测自己的未来。预测子系统一般应有如下功能:?收集和整理数据,滤除不合理的历史数据。?选择好的预测模型,以准确表达需求行为,从而改善预测精度。?用产品的寿命曲线修正长期预测,增加长期预测和新产品预测的精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预先知道的外界影响,调整模型。?使用模型维护技术,减少历史数据的存储量。?使用监控手段,保证现行预测模型延续使用,减少人工干预。?根据企业外部的经济因素不断发展预测模型。13.1.2广告和促销用信息系统帮助进行广告和促销有几方面:①选择好的媒体和促销方法。②分配财务资源。③评价和控制各种广告和促销手段的结果。13.1.3产品管理13.1.4定价子系统13.1.5销售渠道管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13.1.6市场情报和市场研究子系统市场情报子系统是公司和环境间的接口。13.2财务信息系统财务是企业中四大职能之一,它实际上包括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会计,一部分是财务。会计主要的任务记账,使资金的运作不发生差错。而财务则更多关心如何运作好资金,使其产生效益。13.2.1会计信息系统(1)定货处理(2)会计应收应支系统(3)库存系统库存系统包括采购和库存处理系统两大部分。(4)总账系统一是总账更新系统,一是报告准备系统。13.2.2财务信息系统内部审查子系统实际上也是会计功能。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和运营审计。财务情报子系统向股票持有者(股东)、财务社团以及政府机构提供信息,帮助了解公司经济环境。输出子系统是财务系统的主要系统,它们能帮助公司进行财务决策。预测子系统所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系统相同。资金管理子系统可以说是财务系统的最重要的子系统。它帮助企业实现两个目标:①保证收入流大于消耗支出流。②保证这个条件在全年是稳定的。财务控制系统要控制一些支出和控制一些企业性能的参数。现金比率=当前资产/当前负债库存周转率=售货总费用/平均库存值13.3生产信息系统13.3.1MRP系统MRP-Ⅱ被称为“制造业全面资源计划与控制系统”13.3.2主生产计划子系统13.3.3库存控制子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计算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时间、需求数量和需求地区。?配合作业控制,使仓库和车间管理人员对物料运送、设备和工具需求等事宜及早安排准备。?及时采购原材料,避免库存积压。?计划和控制产品加工全过程,使其准时交货。13.3.4成本计划与控制子系统(1)直接劳动成本的计划与控制(2)材料成本计划与控制(3)管理费的处理(4)计划和控制资产消耗13.4人事信息系统过去的人事部门所干的事情就只有:①维护人事档案;②考核人员的晋升;③调整工资。而现在的人力资源部的任务远比这个宽广。除了上述职能外,还包括:?招聘、选择和雇用。?岗位设置。?业绩评价。?雇员酬劳分析。?培养和发展。?健康、保安和保密。13.4.1输入子系统?记账子系统?人力资源研究子系统?人力资源情报子系统13.4.2输出子系统?人力计划子系统?招聘子系统?人力管理子系统?酬劳子系统?津贴子系统?环境报告子系统第十四章组织信息系统14.1政府机关信息系统14.2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不同行业显然有不同的信息系统,例如制造业企业就和纺织业很不相同,服务业和制造业也更不相同。即使在一个行业内,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信息系统需求。14.3某外貌进出口公司的信息系统第十五章决策支持系统15.1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一个含有知识型程序的系统,它利用捕捉人们在有限范围的知识或经验去解决一个有限范围的问题。专家系统有以下共同的特点:?它们能进行某些人们求解的工作。?它以规则或框架的形式表示知识。?它可以和人进行相互对话。?它们能同时考虑多个假设。15.1.1专家系统如何工作它由四个部分组成:知识库、开发队伍、开发环境和用户。人类知识的表达有三种方法:规则、语义网络和框架。15.1.2专家系统的开发开发队伍首先包括一些专家,这些专家粗略的知道知识库的指令。其次是一个或多个知识工程师。工具外壳是专家系统的开发环境。专家系统中最有兴趣的地方是推理机制。专家系统的开发不像信息系统有明确的生命周期,它取决于用户,因开发队伍和开发工具相互之间的关系而组成不同的开发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接买成品的专家系统,或off-the-shelfsystem。第二种方式是买一个外壳,用户要向它输入知识。第三种方法是自己建造。15.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概念的深化,是在管理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但是至今对什么是决策支持系统仍争论不休。也就是说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大致上有两种极端的说法。一种认为“只要对决策有某些支持的系统就是决策支持系统”。一种则认为“能帮助决策者利用数据和模型去解决非结构化的问题的交互式计算机基的系统”才是决策支持系统。(1)数据库?支持记忆?支持数据的压缩?变化细度,变化精度。?宽的时间范围?多源?功用或私有库?集合运算能力?随机存取能力。?响应时间。?支持各种关系和视图?和DSS其他部件有好的接口,和终端用户有好的接口关系数据库有以下五大优点:?容易了解,和人们常用的表格相似?支持集合运算。?增加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有严密的运算理论基础?数据库和字典结合紧密,运算性能也比别的库好。(2)模型库缺陷:?需要的数据和参数常不合用,或难以产生。?模型的输出难以使用。?对复杂问题的大的模型难建,又难维护。?大的模型难懂,难以相信。?决策者和模型的交互很少。为了使模型库很好工作,要求有以下组成部分:?一个模型库和管理它的一组软件。?集成模型库和数据库的部件。?集成模型库和会话部件的部件。在模型库中存放模型有三种形式,即语句存储,子例程子程序方式存储,以及像数据一样存储。(3)会话部件现有的会话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提问回答方式②命令语言对话③菜单对话方式④输入表格对话方式⑤在输出图形的思路中进行输入15.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将计算机用于要求知识、感知、推理、理解和识别的场所。为了达到此目的,计算机必须做到:?懂得共同的感觉。?懂得事实和加工非定量资料。?涉及概念和不连续性。?懂得事实间的关系。?以自由格式的形式与人进行接口。?能基于自学习,了解新情况。人工智能可以定义为:使机器能做到像人那样做智能工作的科学。人工智能系统自然而然的关心事实、知识的再生产和显示。人工智能由一组相关的技术组成,这些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人。第四篇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第十六章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规划是信息系统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也是现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16.1什么是战略规划战略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其中包括:?组织的使命和长期目标?组织的环境约束及政策?组织当前的计划和计划指标的集合战略规划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区分:(1)时间区段(2)特殊性(3)聚焦点(4)度量16.1.2战略规划的特点(1)目标明确(2)可执行性良好(3)组织人事落实(4)灵活性好16.1.3战略规划的内容(1)方向和目标(2)约束和政策(3)计划与指标16.1.4战略规划的实现战略规划的实现和操作,存在着两个先天性的困难:?这种规划一般均是一次性的决策过程,它是不能预先进行实验的。?参加规划的专家多为企业中人员,他们对以后实现规划负有责任。为了执行好战略规划,应当做到:(1)做好思想动员(2)把规划活动当成一个连续的过程(3)激励新战略思想16.2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一般应包括以下一些步骤:第一,规划基本问题的确定。第二,收集初始信息。第三,现存状态的评价和识别计划约束。第四,设置目标。第五,准备规划矩阵。第六,第七,第八,第九,是识别上面所列出的各种活动,是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性质的活动,还是一种重复性的经常进行的活动。第十,是给定项目的优先权和估计项目的成本费用。16.3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和企业系统规划法。其他还有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产出/方法分析、投资回收法、征费法、零线预算法、阶石法等。16.3.1关键成功因素法16.3.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这个方法的第一步是识别组织的战略集,第二步是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MIS战略,MIS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16.3.3企业系统计划法16.3.3信息系统规划(ISP)与企业过程再工程(BPR)BPR定义: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当代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BPR实现的手段是两个使能器:一个是IT(信息技术),一个是组织。BPR在利用IT技术简化过程上有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启发我们做到过程简化。这些原则包括:(1)横向集成(2)纵向集成(3)减少检查、校对和控制(4)单点对待顾客(5)单库提供信息(6)一条路径到达输出(7)并行工程(8)灵活选择过程联接16.5信息系统规划(ISP)和企业形象系统(CIS)企业的形象系统是企业精神和物质的表现,它不仅有神,也有形,达到形神的统一。企业文化各式各样,但总起来可粗略的分为两大类:有些企业是进取型的,有些企业是稳健型的。16.6目标优先权和项目优先序16.6.1目标优先权的设置16.6.2项目优先序的选择第十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17.1概述系统开发方法有三种:一种生命周期法;一种原型法;还有一种面向对象的方法。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①面向处理方法。②面向数据方法。③面向对象的方法。17.2一般公用阶段的说明17.2.1问题的识别17.2.2可行性研究(1)目标和方案的可行性(2)技术方面的可行性?人员和技术力量的可行性?基础管理的可行性?组织系统开发方案的可行性?计算机硬件的可行性?计算机软件的可行性?环境条件以及运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3)经济方面的可行性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效益;二是间接效益。(4)社会方面的可行性17.2.3系统开发的原则?领导参加的原则?优化与创新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原则?实用和时效的原则?规范化原则?发展变化的原则17.2.4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1)基础准备工作?管理工作要严格科学化,具体方法要程序化、规范化。?做好基础数据管理工作,严格计量程序、计量手段、检测手段和数据统计分析渠道。?数据、文件、报表的统一化。(2)人员组织准备?领导是否参与开发是确保系统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建立一支由系统分析员、管理岗位业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制开发队伍。?明确各类人员(系统分析员、企业领导、业务管理人员、程序员、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人员、数据录入员和系统操作员等)的职责。17.2.5系统开发策略与开发计划(1)接收式的开发策略(2)直接式的开发策略(3)迭代式的开发策略(4)实验式的开发策略17.3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17.3.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17.3.2结构化开发方法的特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主要强调以下特点:(1)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2)用户至上(3)深入调查研究(4)严格区分工作阶段(5)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6)开发过程工程化17.3.3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阶段17.3.4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优点: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缺点:它的起点太低,所使用的工具落后,致使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17.4原型方法17.4.1原型方法的工作流程17.4.2原型方法的特点(1)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原型方法更多地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普遍接受。(2)原型方法将模拟的手段引入系统分析的初期阶段,沟通了人们的思想,缩短了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结构化方法中最难于解决的一环。(3)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软件工具,摆脱了老一套工作方法,使系统开发的时间、费用大大地减少,效率、技术等方面都大大地提高。17.4.3软件支持环境?一个方便灵活的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一个与RDBS相对应的,方便灵活的数据字典,它具有存储所有实体的功能。?一套与RDBS相对应的快速查询系统,能支持任意非过程化的组合条件查询。?一套高级的软件工具用以支持结构化程序,并且允许采用交互的方式迅速地进行书写和维护,产生任意程序语言的模块。?一个非过程化的报告或屏幕生成器,允许设计人员详细定义报告或屏幕输出样本。17.4.4适用范围作为一种具体的开发方法,原型方法不是万能的,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17.4.5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原型方法是在信息系统研制过程中的一种简单的模拟方法,与最早人们不经分析直接编程时代以及结构化系统开发时代相比,它是人类认识信息系统开发规律道路上的“否定之否定”。17.5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17.5.1OO方法的基本思想对象是OO方法的主体,对象至少应有以下特征:(1)模块性(2)继承和类比性(3)动态连接性17.5.2OO方法的开发过程按照上述思想,可将用OO方法开发的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2)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3)整理问题(4)程序实现17.5.3OOA方法(1)处理复杂问题的原则①抽象②封装③继承④相关⑤消息通信⑥组织方法⑦比例⑧行为范畴(2)OOA方法在用OOA具体地分析一个事物时,大致上遵循如下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确定对象和类。第二步,确定结构。第三步,确定主题。第四步,确定属性。第五步,确定方法。17.5.4OOD方法(1)对象定义规格的求精过程(2)数据模型和数据库设计(3)优化17.5.5OO方法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17.6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17.6.1CASE方法的基本思路CASE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前面所介绍的任何一种系统开发方法中,如果自对象系统调查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应关系的话,那么就完全可以借助于专门研制的软件工具来实现上述一个个的系统开发过程。CASE环境的特点:①在实际开发一个系统中,CASE环境的应用必须依赖于一种具体的开发方法。②CASE只是一种辅助的开发方法。③由于CASE环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开发系统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得利用CASE开发一个系统时,在考虑问题的角度、开发过程的做法以及实现系统的措施等方面都与传统方法有所不同,故常有人将它称之为CASE方法。17.6.2CASE的特点?解决了从客观世界对象到软件系统的直接映射问题,强有力地支持软件/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使结构化方法更加实用。?自动检测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软件的质量。?使原型化方法和OO方法付诸于实施。?简化了软件的管理和维护。?加速了系统的开发过程。?使开发者从繁杂的分析设计图表和程序编写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软件的各部分能重复使用。?产生出统一的标准化的系统文档。?使软件开发的速度加快而且功能进一步完善。17.7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1)原型方法(2)面向对象法(3)CASE方法第十八章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18.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实事求是地全面调查是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也就是说这一步工作的质量对于整个开发工作的成败来说都是决定性的。18.1.1需求分析方法(1)自顶向下全面展开(2)弄清它存在的道理再分析有无改进的可能性(3)工程化的工作方式(4)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结合(5)主动沟通和亲和友善的工作方式18.1.2详细调查的范围①组织机构和功能业务。②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③工艺流程和产品构成。④数据与数据流程。⑤业务流程与工作形式。⑥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的管理方法。⑦决策方式和决策过程。⑧可用资源和限制条件。⑨现存问题和改进意见。18.2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18.2.1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系的树状结构图。18.2.2组织/业务关系分析18.2.3业务功能一览表18.3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18.4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18.4.1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①本系统输入数据类,即今后下级子系统或网络要传递的内容。②本系统内要存储的数据类,它们是今后本系统数据库要存储的主要内容。③本系统产生的数据类,它们是今后本系统输出和网络传递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对每一类数据进行如下三项分析:①汇总并检查数据有无遗漏。②数据分析,即检查数据的匹配情况。③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1)数据汇总①将系统调查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业务过程进行分类编码,按处理过程的顺序排放在一起。②按业务过程自顶向下地对数据项进行整理。③将所有原始数据和最终输出数据分类整理出来。④确定数据的字长和精度。(2)数据分析①U/C矩阵。②数据正确性分析。③数据项特征分析。18.4.2数据流程分析现有的数据流程分析多是通过分层的数据流程图来实现的。其具体的做法是:按业务流程图理出的业务流程顺序,将相应调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数据处理过程,绘制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流程图,一边整理绘图,一边核对相应的数据和报表、模型等。如果有问题,则定会在这个绘图和整理过程中暴露无疑。(1)基本图例符号(2)方框图图形符号18.5功能/数据分析18.5.1U/C矩阵及其建立18.5.2正确性检验(1)完备性检验(2)一致性检验(3)无冗余性检验18.5.3U/C矩阵的求解18.5.4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1)系统逻辑功能的划分?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和功能。?小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C”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块之内。划分后的小方块即为今后新系统划分的基础。(2)数据资源分布18.6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新系统逻辑方案指的是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因它不同于计算机配置方案和软件结构模型方案等实体结构方案,故称其为逻辑方案。新系统的逻辑方案主要包括: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对数据及数据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各个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应建立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18.6.1新系统信息处理方案(1)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2)确定合理的数据和数据流程(3)确定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分布18.6.2新系统可能涉及到的管理模型(1)综合计划模型①综合发展模型主要是用来反映企业的近期发展目标,它包括利税发展指标、生产发展规模等等。②资源限制模型主要是反映企业现有各类资源和实际情况对综合发展模型的限制情况。(2)生产计划管理模型①生产计划大纲的编制主要是安排与综合计划有关的生产量指标。②生产作业计划是要具体给出产品生产数量、加工路线、时间安排、材料供应以及设备生产能力负荷平衡等方面。(3)库存管理模型①库存物资的分类法②库存管理模型(4)财会管理模型(5)成本管理模型①成本核算模型②成本预测模型③成本分析模型(6)经营管理决策模型(7)统计分析模型(8)预测模型18.6.3系统分析报告(1)组织情况简述(2)系统目标和开发的可行性(3)现行系统运行状况(4)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第十九章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另一个重要阶段。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及模块功能的设计。19.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要根据系统分析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4403T454-20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技术指引
- 化学纤维的绿色抗菌处理技术考核试卷
- 家庭清洁小窍门快速去除咖啡渍考核试卷
- 搪瓷制品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信息系统的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考核试卷
- DB11-T 1764.2-2021 用水定额 第2部分:蔬菜和中药材
- 刑法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卷)
- 2021惊喜课件教学课件
- 员工职业化培训方案
- 国开(黑龙江)2024年《网络行为分析》终结性考核答案
-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一二单元语文试卷
-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常规检查登记表(定)
- DL-T5142-201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有答案)
- 老年友善医院创建汇报
- 科学素养培育及提升-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消防设施操作员报名工作证明(操作员)
- 素描教案之素描基础
- 2024-2030年中国丝苗米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JTJ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