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前解析】关注背景资料:1952年初,朝鲜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粉碎了敌人的夏季攻势,以美帝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不甘心失败,又开始向北侵犯,占据了平康与金化之间的391高地,严重威胁志愿军防守阵地的安全。391高地在平康以南10公里,是联合国军东侧前哨阵地的主要支撑点,也是敌方设在我阵地前的一颗硬“钉子”。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岭战役,而要取得战役胜利,须先炸掉敌军增援必经的康平桥;要炸掉康平桥,则必须先拿下391高地。敌军为扼守要地,在391高地的半山腰布置了一个加强连,不仅火力强大,还构筑了坚固的地堡。从我军阵地到391高地之间,有着长达三公里的开阔地,是敌军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攻击,必然带来很大伤亡。为了缩短攻击距离,出奇制胜,打敌人个措手不及,上级决定在发起总攻前一天的夜里,把主攻部队八十七团三营的3个连分别潜伏在敌人阵地的一侧。关注作者:李元兴,四川营山县人,1951年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九连副班长。1952年10月,他们连接受反击391高地的任务后,他被编入爆破组。12日,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猛攻。在突破口上敌人有一座巨型暗堡,他用一个大炸药包将暗堡炸毁,使部队顺利突入纵深,全歼守敌。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他是邱少云的副班长,亲眼见证了邱少云壮烈牺牲的全过程。关注人物: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他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后邱少云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关注插图:课文的插图是孙国岐绘制的油画《邱少云》。画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烈火中一动也不动。熊熊的烈火,紧抿的嘴唇,深陷泥土的手指,坚定的目光,衬托出邱少云坚定不屈的意志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自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3.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进行自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2.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读课题,创设情境。1、教师导入: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朝鲜、为祖国、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我的战友邱少云!(生齐读课题)出示课件1、2:二、通读全文,强化感知。1、同学们,邱少云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英雄,这篇文章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出示课件3: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倾听同学的朗读。3、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随机点拨。预设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抗美援朝时期,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不暴露目标,毅然选择在烈火中纹丝不动,英勇牺牲的故事。出示课件4:预设2:“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此时邱少云犹如这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烈火中一动也不动。他的心里只有战友的安危,只有整个战斗的胜利,所以他选择了忍受烈火灼烧的痛苦,选择了牺牲自己,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设计意图:使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所述事件及人物形象有大致了解。)三、细读词句,体悟主旨。(一)品读文眼,把握情节。1.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谈了体会,但语文学习不能仅仅浮于表面,更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品味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让我们再次拿起课本,边读边想,找出课文中最能反映邱少云英雄形象的词语。出示课件5:2.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预设1:纹丝不动。预设2:千斤巨石。预设3: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3.教师总结:不管是“千斤巨石”还是“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邱少云的“纹丝不动”。为什么要纹丝不动?从邱少云在烈火中的“纹丝不动”你又体会到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词句,读懂这个词语。出示课件6:4.自读赏析,小组合作,交流分享。预设1:“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从这里我了解了邱少云“纹丝不动”的原因,部队潜伏的地方离敌人这样近,稍有不慎,就有被敌人发现的危险。教师引导:是的,这处环境描写揭示出潜伏任务的危险!如果你就潜伏在这条山沟里,面对这样的敌情,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名读这段课文)(板书:潜伏隐蔽——处境危险)出示课件7:预设2:“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这段文字使我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只有邱少云在烈火中保持“纹丝不动”,才能避免被敌人发现,因为一旦被发现,我们的部队将会遭受重大损失,这次作战计划也会落空。出示课件8:教师引导:你说得一点没错,这次作战计划一旦落空,391高地这颗毒牙还能拔掉吗?391高地这颗毒牙不能拔掉,我们这次战争还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如果你是在邱少云旁边一起潜伏的战友,当你意识到这么严重的后果时,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名读这段课文)(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纹丝不动”,使学生勾连起文章的前因后果,重点分析环境描写,为后文分析邱少云的英雄形象做铺垫。)(二)分析心理,感受真情。1.教师引导:一面是不容被发现的严峻形势,另一面是烈火中苦苦煎熬的、朝夕相伴的战友。此刻近在咫尺的“我”内心是如何煎熬呀!请同学们重点读11、12自然段,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情感。出示课件9:2.同桌互读所选句子,并交流感受。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预设1:“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赏析:这处心理描写告诉我们,当时邱少云可以自救,“我”和他旁边的战友也可以救他,但是邱少云没有那样做,我们也不能那样做,这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严守纪律的伟大精神。出示课件10:预设2:“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赏析:烈火把邱少云整个包围了,“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忍受不住痛苦,“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这样这个潜伏任务就失败了!(板书:内心担忧)出示课件11:预设3:“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赏析:“我”不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为战友的处境而担心,忍不住不看!这种充满矛盾的内心活动,既包含着对战友的一片真情,也从侧面反映出此时此刻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正经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煎熬!(板书:极度矛盾)出示课件12:预设4:“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赏析:看到与自己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炙烤着,这种感觉像刀一样在绞痛着“我”的心;战友近在咫尺,自己明明能救,却为了战斗胜利而不能去救,这种矛盾和痛苦像刀一样在绞着“我”的心。(板书:心如刀绞泪眼模糊)出示课件13:“我”的心情是担心的、矛盾的,又是极其痛苦的……让我们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齐读第12段!(设计意图:分析“我”的心理活动,从侧面使学生体会邱少云的伟大与坚毅。)(三)分析形象,体悟精神。1.教师引导:看着在烈火中坚守着的邱少云,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像刀绞一般痛苦!那么,烈火中的邱少云,他又是怎么表现的?出示课件14:2、讨论探究,分享交流。预设1:“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将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表现出邱少云的意志如巨石一般坚定,在烈火灼烧的折磨中一动不动!真是太伟大了!(板书:烈火烧身纹丝不动)出示课件15:预设2:“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半个多钟头”说明邱少云在烈火中灼烧的时间很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突出了邱少云顽强的意志,以及为了保证战斗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精神品质。(板书:英勇牺牲未出一声)出示课件16:3、同学们,烈火中的邱少云如磐石一般一动不动,一声不吭,这需要多么坚定的毅力啊!让我们一起,怀着对邱少云烈士无限的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课文。(板书:严守纪律意志顽强)四、活读文本,直抒胸臆。1.一个邱少云倒下去,千万个邱少云站起来!黄昏时候,391高地上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生齐读第14自然段)(板书:英勇冲锋永远难忘)出示课件17:2.教师引导:战斗结束了,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出示课件18:预设1:邱少云,你永远活在中朝人民的心中!
预设2: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预设3:祖国的骄傲,邱少云!我们永远怀念你!
预设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3.同学们,这是董必武同志为所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们写下的一句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出示课件19:4、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颂扬!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五、布置作业1.课下观看影片《邱少云》。2.运用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介绍你身边的一位同学。出示课件20:六、板书设计我的战友邱少云起因:潜伏隐蔽——处境危险经过:烈火烧身纹丝不动邱少云严守纪律、意志顽强英勇牺牲未出一声“我”内心担忧、极度矛盾担心战友心如刀绞泪眼模糊结果:英勇冲锋,永远难忘出示课件21:【课后反思】《我的战友邱少云》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中最后一篇自读课文。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篇较易读懂的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阅读提示中出现的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语段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我”发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后的内心活动和深切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所受到的煎熬。为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如“心紧缩着”“刀绞一般”“不忍看”“忍不住不看”等,使学生真切地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