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中英语课改的若干浅识_第1页
对于高中英语课改的若干浅识_第2页
对于高中英语课改的若干浅识_第3页
对于高中英语课改的若干浅识_第4页
对于高中英语课改的若干浅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于高中英语课改的若干浅识

一、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认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和研究语言的发展变化,还要关注和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人教版高中教材模块1第四单元介绍唐山地震这一内容,教师适时地补充了5·12汶川地震的资料,揭示大灾有大爱的主题;在巩固语言知识的教学中,改编台湾遭受莫拉克台风袭击的时事新闻来设计巩固练习。这样安排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知识和生活三个要素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巩固技能,更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设定了4个级别并分别提出了具体内容和标准,而构建各个级别的目标能力要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模块教学中,必须按照对应级别目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如果我们将级别要求、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模块教学内容画成坐标,纵坐标为6~9级目标要求,横坐标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方面,将模块教材有梯度地确定在坐标点上,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就能有效地促使我们杜绝在高中初始年级就强行与高考对接的教学行为。二、对课程四要素关系的认识美国课程论专家施瓦布(J.Schwab)认为,课程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持续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但是,教材只有在成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时,只有满足特定学习情景的问题、需要和兴趣时,才具有课程的意义。教育离不开知识的传授,但只有融入生命的知识,才有价值,才能成为生命构成和发展的营养。教材作为课程的载体,承载着编写者的课程理念。但是,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其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情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需要教师调整知识、补充资源、重组教材。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虽然教材内容总在不断修订,但也保持着相对稳定,这种稳定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形成的反差就需要教师来更新、弥补。其二,教材上的内容是教材编者海选出的精品,隐性或显性地反映了教材编写者所秉持的理论和观念。但教师和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会对同一内容作出不同的解释。在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中,如何通过师生的对话与交流,达成对课程意义的一致性理解,实现“视界融合”,需要教师来弥补。第三,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教材提供的练习形式只能点到为止。如何整合教材中练习的内容、形式和题量,满足语言学习输入量的要求,同样需要教师来弥补。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科知识应是对教材弱点的补充,是在把握课程要素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的“二次开发”。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只有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透彻地解读教材,清晰地把握其选材的立意和传达的信息,才能正确地解读文本作者与教材编者的用意,从而才可能帮助学生完成与教材的对话。其次,教师要运用选择性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性分类,并科学地设计其处理方案。根据布鲁姆的知识分类法,知识可分为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和元认知四类。事实性知识,要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理解、吸收;概念性知识,由教师提供案例进行讲解,其中,教师要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视野并降低教材内容的复杂性;程序性知识,要让学生运用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所培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理解、接受;元认知知识,不能只凭教师的讲解就要求学生掌握,而要引导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不断调整策略,反思自我,从而学会规划、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活动挖掘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使其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建构其知识体系。三、对三个层次的教学方法的认识教学方法具有三个层次:途径(approach)、方法(method)和技巧(technique)。途径就语言本质和规律而言,方法指在某种途径的基础上制订的整体计划、措施和步骤,技巧指在课堂上采取的具体设计和活动。目前,很多英语教师疏于对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关注点仅放在技巧的实践层面,这既不符合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也根本无法实现其教学目标。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都需要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的支撑,都有具体的教学步骤,明确地指明学生学习内容和达成目标。概括地讲,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有讲授模式、直接教学模式和概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解决学习模式和课堂讨论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了在课程功能、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必须改变长期使用单一教学方式授课的现状。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应了解、掌握多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技巧,使教学富于变化;应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中英语教材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样的、相适应的方法来处理不同体裁的文章的教学;对集中在一个单元中的多题材板块内容,也要根据其内容需要进行重组整合,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四、对教学设计流程中板块安排的认识在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他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Whateducationalpurposesshouldtheschoolseektoattain)?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Whateducationalexperiencescanbeprovidedthatarelikelytoattainthesepurposes)?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Howcantheseeducationalexperiencesbeeffectivelyorganized)?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Howcanwedeterminewhetherthesepurposesarebeingattained)?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落实到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运用各种材料、资源和技术使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所掌握,利于组织课程促进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开发教学活动与教学材料并使之序列化,参与并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我认为,课堂教学流程板块由四部分组成,即开始(opening)、新概念(newconcept)的引出、新情景(newcontext)的创设和结束(closing)。在开始板块中,教师要通过热身、预测、头脑风暴或值日报告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背景,将学生先前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兴趣与学习主题联系起来。在新概念引出的板块中,教师要明确哪些知识学生已知,哪些知识学生未知,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哪些知识必须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才能理解;教师要运用选择性策略梳理核心内容,做到教学重点突出,保证重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到位。在新情景的创设板块中,教师要通过例证的收集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抽象概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使他们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此外,还要重视“关于知识的知识”,对新的学习方法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说明。在结束板块,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要有考查,对学习内容要有归纳,对有利于学生对主题理解和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的资源与渠道要有介绍。在完成教学设计之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及其效果进行深刻反思和清醒的评价,诸如:教师每节课给学生的语言信息量是否适度,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能否支撑学生对新内容经验的积极建构,针对教材核心内容所进行的讲、练、用的课时和信息量比例是否合适,对教材内容是否进行了生活化的加工,是否帮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深度建构与学习,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和活动来促使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培养是否到位,是否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内容和方法的支持等一系列问题;也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以上方面所呈现的学习绩效和可能表现出的个人想法予以关注,并设法进行预测。2009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中,特别提出“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强调“把学、思、知、行这四个字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提出的改革目标,就是要让教育赋予人以尊严,赋予人生以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