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1T 113.3-2021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规范第3部分:业务规范_第1页
DB3711T 113.3-2021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规范第3部分:业务规范_第2页
DB3711T 113.3-2021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规范第3部分:业务规范_第3页
DB3711T 113.3-2021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规范第3部分:业务规范_第4页
DB3711T 113.3-2021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规范第3部分:业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160CCSA00日3711DB3711/T113.3—2021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工作规范 5.1事权清单 5.2流程图 5.3业务指导书 5.4综合检查工作手册 5.5综合检查表 6监管事项 6.1行政处罚 6.2行政强制 6.3行政检查 6.4行政调解 6.5行政指导 6.6其他事权 附录A(资料性)市场监管所事权建议清单 4附录B(资料性)业务指导书清单 附录C(资料性)综合检查工作手册清单 9附录BA(资料性)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处罚业务指导书 附录BB(资料性)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强制业务指导书 附录BC(资料性)市场监督管理所投诉举报处理业务指导书 附录BD(资料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书 附录BE(资料性)计量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书 52附录BF(资料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业务指导书 附录BG(资料性)认证认可日常检查业务指导书 58附录BH(资料性)广告检查业务指导书 附录BI(资料性)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工作业务指导书 附录BJ(资料性)登记事项/企业公示信息抽查业务指导书 DB3711/T113.3—2021附录BK(资料性)不正当竞争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书 79附录BL(资料性)网络交易行为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书 82附录BM(资料性)商标、专利、特殊标志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书 86附录BN(资料性)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工作规范业务指导书 88附录BO(资料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业务指导书 附录BP(资料性)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业务指导书 附录BQ(资料性)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业务指导书 附录BR(资料性)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业务指导书 附录BS(资料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后处理业务指导书 附录BT(资料性)药品零售企业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书 附录BU(资料性)药品使用单位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书 附录BV(资料性)医疗器械经营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书 附录BW(资料性)化妆品经营监管现场检查业务指导书 218附录BX(资料性)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检查业务指导书 223附录BY(资料性)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检查业务指导书 225附录BZ(资料性)价格违法行为检查业务指导书 228附录CA(资料性)超市/便利店综合检查工作手册 230附录CB(资料性)农贸市场综合检查工作手册 242附录CC(资料性)大型卖场综合检查工作手册 247附录CD(资料性)药店综合检查工作手册 255附录CE(资料性)一级及一级以下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工作手册 270附录CF(资料性)学校综合检查工作手册 284附录CG(资料性)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综合检查工作手册 291附录CH(资料性)工业品专业市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手册 300附录CI(资料性)农资市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手册 306附录CJ(资料性)物流市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手册 312DB3711/T113.3—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为DB3711/T113《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第3部分。DB3711/T11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基本要求;——第2部分:标识规范;——第3部分:业务规范。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日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日照市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丰雪、张燕良、张敏、韩红美、薄海燕、刘贤斌、马德学、刘庆国、袁兆龙。DB3711/T113.3—2021为规范和指导我市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的标准化建设和业务的开展,统一外观形象,提升市场监督管理所的运行管理效率、监管效能和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我市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提出制定DB3711/T113《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规范》系列标准。DB3711/T113拟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1部分:基本要求。目的在于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设施设备、管理要求和监督考核等。——第2部分:标识规范。目的在于统一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室内外标识。——第3部分:业务规范。目的在于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所的业务工作,厘清市场监督管理所的事权清单,明确工作规范和监管事项。本文件的制定对于我市市场监督管理所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1DB3711/T113.3—2021市场监督管理所标准化建设规范第3部分:业务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市场监督管理所(简称“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规范和监管事项等。本文件适用于市场监管所业务工作的开展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4.1市场监管所应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时限法定、信息公开、文书规范的原则开展业务。4.2市场监管所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4.3市场监管所应按照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要求,采取技术监测、现场检查、书面检查、委托专业机构检查等方式,对网络市场和实体市场开展日常监管。4.4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调解、行政指导和其他事权类别,对辖区内市场监管所承担的事权事项进行梳理。4.5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县(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梳理各事权事项工作流程,明确启动和终止条件、工作步骤、过程节点、环节时限、参与人员、判断依据等,并编制各类别事权事项的流程图。纳入到事中事后监管平台的事权事项,其流程应与系统中流程有效衔接。4.6市场监管所应按照业务指导书、综合检查工作手册中的要求开展业务工作并保留记录,实现各项业务工作运行全程留痕、可供追溯。其中,综合检查表应逐步实现模块化、信息化要求,为数据上传共享奠定基础。规范化和网格化有效融合,建立网格化市场监管模式。5工作规范5.1事权清单5.1.1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据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意见,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和县(区)政府的相关要求,根据县(区)实际情况确定本辖区市场监管所的事权清单(见附录A)。5.1.2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市场监管所业务能力进行评估,并对事权事项开展风险评价,在评估、评价的基础上对事权清单进行动态管理。2DB3711/T113.3—20215.2流程图5.2.1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需要会同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选取关键重要事权类别和事权事项编制通用的工作流程图,为指导书、工作手册的编制提供流程指引。5.2.2事权事项流程图应层次分明、环节合理、接口清晰、闭环运行,同类事权事项且运行流程基本相同的,可绘制通用流程图;有关键性差异的,单独绘制流程图。5.2.3对涉及同级两个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实施的事权事项,其流程图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接口,以及前置和后置关系。5.2.4对涉及上下级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实施的事权事项,其流程图应明确各层级行政机关所承担部分工作的内容、程序、时限要求等内容。5.3业务指导书5.3.1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牵头编制并发布相关业务指导书(见附录B),为市场监管所开展具体业务活动提供可操作性文件。5.3.2业务指导书一般应包括工作依据、工作流程与程序、工作内容与要求、工作文书等要素。5.4综合检查工作手册5.4.1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业务指导书编制综合检查工作手册,为市场监管所开展综合性检查工作提供可操作性文件。5.4.2综合检查工作手册应包括适用范围、工作依据、工作内容与要求、综合检查表、执法文书等要素(见附录C)。工作手册各要素内容应明确具体、可操作,体现跨专业融合的特点。5.5综合检查表5.5.1市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在市场监管所业务指导书、综合检查工作手册的基础上,针对日常市场监管重点,如大型卖场、医疗卫生机构、药店、食品生产企业等监管对象,编制综合检查表。5.5.2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辖区工作需要,增加综合检查表。6监管事项6.1行政处罚6.1.1市场监管所实施行政处罚及其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序执行。6.1.2市场监管所应按行政处罚业务指导书(参见附录BA)的要求实施行政处罚,并使用统一的执法文书。6.2行政强制6.2.1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负责核准确认市场监管所实施行政强制的法定职权和职权范围。6.2.2市场监管所应按行政强制(查封扣押)业务指导书(参见附录BB)的要求实施行政强制,并使用统一的执法文书。6.3行政检查6.3.1市场监管所应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相关要求开展行政检查工作。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抽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对投诉举报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等情况的市场主体,要加大随机抽查力度。DB3711/T113.3—20216.3.2市场监管所应按相关业务指导书、综合检查工作手册的要求实施行政检查,应优先考虑各重点监管对象类别,整合自身人力物力资源,实行多专业合并检查,提高检查效率。6.3.3市场监管所组织开展或参与专项检查,应根据自身职能定位、职责关系与职权边界,进行内外部的协调配合、有效衔接,协同共管、信息互通。6.3.4市场监管所组织开展行政检查应与行政审批证后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其他事权事项密切结合,实现行政检查与其他事权事项类别的衔接配合。6.4行政调解6.4.1行政调解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以公正公平为原则,并与民事调解和诉讼调解紧密结合。6.4.2市场监管所应对上级分送和自行接收的投诉、举报和咨询案件,按投诉与举报业务指导书(参见附录BC)的要求进行处理回复。6.5行政指导6.5.1对可能影响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可能对某一特定区域、某一特定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组织专项行政指导,并对指导效果开展后评估。6.5.2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市场监管所行政指导监督检查制度,预防和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指导行为。6.6其他事权6.6.1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核准确认市场监管所行使行政职权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奖励、行政裁决、行政备案等,市场监管所应严格限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履职。6.6.2市场监管所行使行政职权应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给出的要求和程序。4DB3711/T113.3—2021市场监管所事权建议清单市场监管所事权建议清单见表A.1。表A.1市场监管所事权建议清单1违反市场监督管理领域违法行为的处罚(见山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中的12131415162718191211对粮食经营活动中的无照经营等扰乱市场秩序和违法违规交1111对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过程中12221122225DB3711/T113.3—2021表A.1市场监管所事权建议清单(续)22对制造、修理、销售、进口和使用计量器具,以及计量检定等相关计量22222121组织重大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211122222222222应请求对注册商标、世界博览会标志、奥林匹克标志、特殊标志侵权22222指导市场主办方建立“红黑榜”2对食品流通、餐饮经营者在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规范行26DB3711/T113.3—2021表A.1市场监管所事权建议清单(续)222对食品生产者在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规范行2对药品零售企业在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规范行2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规范行22211222对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2222食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212222受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以及产地范围内的生22222227DB3711/T113.3—2021(资料性)业务指导书清单B.1通用业务指导书清单通用业务指导书清单见表B.1。表B.1通用业务指导书清单123B.2专业业务指导书清单专业业务指导书清单见表B.2。表B.2专业业务指导书清单1234567898DB3711/T113.3—2021表B.2专业业务指导书清单(续)9DB3711/T113.3—2021(资料性)综合检查工作手册清单综合检查工作手册清单见表C.1。表C.1综合检查工作手册清单123456789DB3711/T113.3—2021(资料性)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处罚业务指导书BA.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市场监管所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现场检查、立案与调查、审核与告知、报批与决定、执行与结案等行政处罚案件处理活动。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县(区)市场监管局)所属执法机构参照本规定执行。BA.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罚没财物管理办法》《市场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市场监管行政处罚听证办法》《山东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扣押、没收物品管理和处理办法》(试行)BA.3工作流程与程序市场监管行政处罚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其流程见图BA.1,其他未尽事宜应依照《市场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执行。DB3711/T113.3—2021图BA.1市场监管行政处罚程序流程图BA.4工作内容与要求(行政处罚普通程序)BA.4.1案件办理BA.4.1.1现场检查BA.现场检查,应由两名以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实施。BA.现场检查回避情形:——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回避;——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县(区)市场监管局应当依法审查,由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决定。决定作出之前,不停止调查。BA.实施现场检查应通知当事人到场,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执法人员应在笔录中载明情况,不影响现场执法检查的进行。BA.执法人员在实施现场检查前应向当事人或当事人的委派人出示行政执法证,告知当事人检查的内容、要求以及相关的权利与义务。BA.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可釆取抽样的方法。抽样取证时,应通知当事人到场,并制作抽DB3711/T113.3—2021样取证文书,对样品加贴封条,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在抽样取证文书上签名或者盖章。BA.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对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并应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BA.行政执法人员制作现场笔录,应载明现场检查情况,由执法人员、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必要时,可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现场情况,也可邀请第三方作为见证人。BA.4.1.2立案BA.立案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立案查处:——有证据初步证明存在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据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属于本部门管辖;——在给予行政处罚的法定期限内。决定立案的,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由办案机构负责人指定两名以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办案人员负责调查处理。BA.立案期限县(区)市场监管局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投诉、举报、移送、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应自获得线索或者收到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组织核查并决定是否立案;特殊情况下,经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检测、检验、检疫、鉴定以及权利人辨认或者鉴别等所需时间,不计入前款规定期限。BA.立案决定拟决定立案的.承办人员应填写《立案审批表》,附相关证据材料,由市场监管所负责人签署拟处理意见,报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予以立案。BA.不予立案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填写《不予立案审批表》,附相关证据材料,由市场监管所负责人签署拟处理意见,报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不予立案。BA.移送承办人员查办过程中发现立案查处的案件不属于本局管辖的,应提出移送建议,报市场监管所负责人审核,经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将材料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市场监管局或其他部门;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报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移送司法机关。BA.4.1.3调查取证BA.案件调查,应指定两名以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作为案件承办人员。BA.首次向当事人收集证据时,承办人员应向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委托人出示证件,告知其有申请回避、陈述申辩等权利。调查内容应制作《询问笔录》,予以详细记载。BA.案件办理理应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地调查,合法、有效、充分地收集有关认定事实的证据。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收集证据时,告知其有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回答询问、协助调查的义务。BA.调查取证的案件事实主要包括:a)当事人的基本情况;b)违法行为是否存在;c)违法行为是否为当事人实施;d)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后果等情形;e)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BA.承办人员应依法收集、制作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书证;b)物证;DB3711/T113.3—2021c)视听资料;d)电子数据;e)证人证言;f)当事人的陈述;g)鉴定意见;h)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上述证据,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关于证据的规定,并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BA.案件调查终结后,承办人员应撰写《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调查终结报告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件来源、调查经过及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况;——调查认定的事实及主要证据;——违法行为性质;——处理意见及依据;——自由裁量的理由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BA.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9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情况特殊,经延期仍未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由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以及延期期限。案件处理过程中,中止、听证、公告和检测、检验、检疫、鉴定、权利人辨认或者鉴别、责令退还多收价款等时间不计入案件办理期限。BA.4.2案件审核BA.4.2.1案件调查终结,办案机构应将调查终结报告和相关材料送审核机构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a)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b)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c)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d)定性是否准确;e)适用依据是否正确;f)程序是否合法;g)处理是否适当。BA.4.2.2审核机构应及时向办案机构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并将相关案卷材料退还办案机构。办案机构应将调查终结报告、审核意见、对审核意见的采纳情况以及相关材料,报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审查批准。BA.4.3处罚告知BA.4.3.1《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经批准后,承办人员应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将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内容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权,书面告知当事人。BA.4.3.2对当事人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还应告知当事人未退还的予以没收,以及拟给予的罚款。BA.4.3.3自行政处罚告知书送达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当事人未行使陈述、申辩权,视为放弃。BA.4.3.4承办人员应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口头提出的,应制作《陈述申辩笔录》;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由承办人员进行复核。BA.4.3.5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属于听证范围的,承办人员应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听证权利。组织开展行政处罚听证活动,适用《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听证办法》。BA.4.4法制审核BA.4.4.1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下列案件,在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的;DB3711/T113.3—2021——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法制审核的其他情形。BA.4.4.2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的案件,在听证程序结束后进行法制审核。BA.4.5行政处罚决定BA.4.5.1决定作出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应根据调查终结报告、审核意见、复核意见、听证报告等材料,依法作出给予行政处罚或者其他处理决定。对于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应由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集体讨论决价格违法行为存在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应依据价格法律法规的规定责令当事人退还。BA.4.5.2行政处罚决定书BA.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包括:a)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b)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和证据;c)当事人陈述、申辩的采纳情况及理由;d)行政处罚的内容和依据;e)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f)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g)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BA.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加盖县(区)市场监管局的印章。BA.4.5.3信息公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按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的规定,及时向社会主动公开。BA.4.5.4不予处罚决定书BA.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制作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不予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并送达当事人。BA.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BA.4.6《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县(区)市场监管局应在7个工作日内按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BA.4.7处罚执行BA.4.7.1履行义务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期限内,予以履行。BA.4.7.2罚没款收缴BA.收缴罚没款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严格执行罚缴分离。BA.除法定当场收缴罚款外,行政承办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BA.当场收缴的罚款,应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BA.4.7.3延期或者分期BA.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批准,可暂缓或者分期缴纳。BA.当事人依法申请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应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有关证明材料,经市场监DB3711/T113.3—2021管所负责人审核后,报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同意当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承办人员应书面告知当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的期限并送达文书。BA.4.7.4加处罚款决定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或者被没收的违法所得的,可依法加处罚款;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应超出应缴罚款。BA.4.7.5处罚催告BA.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既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乂不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的,由承办人员制作《行政处罚决定履行催告书》和《送达回证》,告知并送达当事人。BA.当事人已部分履行行政决定的,《行政处罚决定履行催告书》中应填写未履行部分的行政决定内容。BA.当事人收到催告书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承办人员应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进行记录、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予以采纳。BA.4.7.6申请强制执行BA.《行政处罚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既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又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BA.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承办人员应催告当事人履行。催告书送达10日后,当事人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在法定诉讼期届满后三个月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BA.申请强制执行,由承办人员提出申请,经法制员审核,报市场监管所负责人审核,经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批准后,向县(区)市场监管局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BA.4.7.7终止执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终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因自然人死亡或者法人、其他组织终止,并且无权利义务承受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终止执行的其他情形。BA.4.8结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办案机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填写结案审批表,经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批准后,予以结案:——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的;——案件终止调查的;——确有违法行为,但有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情形的;——违法事实不能成立,不予行政处罚的;——不属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辖,移送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的;——其他应予结案的情形。BA.4.9罚没财物的处置案件承办人员应及时提出罚没财物的处置意见,并填写《行政措施有关事项审批表》、《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由县(区)市场监管局按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扣押、没收物品管理和处理办法(试行)》进行处置。BA.4.10案卷归档案件结案后,承办人员应对案件办理及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立卷归档。案卷应一案一卷,分为正副卷。案卷的归档、保管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DB3711/T113.3—2021BA.5工作内容与要求(行政处罚简易程序)BA.5.1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自然人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减轻处罚后实际处罚的罚种、幅度符合前述规定的.不得当场处罚。当事人对违法事实认定有异议,且当场无法查实的,不适用简易程序。BA.5.2当场处罚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当场查处违法行为,应当场调查违法事实,收集必要的证据,并遵守《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BA.5.3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承办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填写统一制作、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当场行政处罚决定《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处罚种类、罚款数额、时间、地点、救济途径、县(区)市场监管局名称,加盖县(区)市场监管局印章,并由承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场交付当事人,并由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承办人员应注明情况。BA.5.4备案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7个工作日内,承办人员应将案件相关材料报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备BA.6工作文书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2021年修订版)。DB3711/T113.3—2021(资料性)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强制业务指导书BB.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市场监管所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执法机构参照本规定执行。BB.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BB.3工作流程与程序BB.3.1实施查封、扣押的法定情形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BB.3.2查封、扣押批准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BB.3.3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包括:a)两名以上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并出示执法身份证件;b)通知当事人到场;c)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d)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BB.3.4制作现场笔录执法人员必须在查封、扣押现场制作笔录,内容包括查封、扣押现场的状况、实施过程、当事人的异议等情况。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现场笔录应全面客观地反映查封、扣押现场的有关事实,保证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BB.3.5制作决定书实施查封、扣押应制作并当场交付《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和物品清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a)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b)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据和期限;c)查封、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名称、数量等;d)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e)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查封、扣押物品清单一式二份,由当事人和行政机关分别保存。DB3711/T113.3—2021BB.3.6查封、扣押期限BB.3.6.1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指自然日,下同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BB.3.6.2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BB.3.6.3对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应当明确,并书面告知当事人。BB.3.7查封、扣押财物处理行政机关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后,应当及时查清事实,在《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期限内(一般30日,情况复杂的经批准可延长30日)作出处理决定。对违法事实清楚,依法应当没收的非法财物予以没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销毁的,依法销毁;应当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决定。BB.3.8解除查封、扣押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a)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b)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c)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d)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e)其他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BB.3.9移送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将查封、扣押的财物一并移送,并书面告知当事人。具体流程见图BB.1。DB3711/T113.3—2021图BB.1市场监管行政强制流程图BB.4相关要求BB.4.1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BB.4.2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复查封。BB.4.3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鲜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财物,经当事人书面同意,并经负责人批准,在采取相关措施留存证据后可以采取拍卖或者变卖等措施先行处理。BB.4.4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BB.4.5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BB.4.6解除查封、扣押应当立即退还财物;已将鲜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财物拍卖或者变卖的,退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款项。变卖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补偿。DB3711/T113.3—2021BB.4.7封条是行政执法部门为调查取证、保存证据,或者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等,对场所、物品等采取临时停止使用、禁止销售、转移、损毁、隐匿等措施时使用的文书。封条上应当注明查封日期和期限,并加盖公章。BB.5工作文书见《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2021年修订版)。DB3711/T113.3—2021(资料性)市场监督管理所投诉举报处理业务指导书BC.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市场监管所处理投诉举报业务。BC.2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建立投诉举报快速回应机制的意见》相关法律法规BC.3基本概念BC.3.1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请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解决该争议的行为。BC.3.2举报,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经营者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行为。BC.4工作流程与内容市场监管所应当认真接待公众以电话、传真、信函、互联网或上门等形式进行的投诉、举报,对公众的投诉、举报要进行登记。举报人不愿意透露姓名和表明身份的,应当尊重其意愿。BC.4.1投诉的处理BC.4.1.1投诉处理流程图见图BC.1。DB3711/T113.3—2021图BC.1投诉处理流程图BC.4.1.2受理DB3711/T113.3—2021BC.受理权限投诉由被投诉人实际经营地或者住所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以及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投诉,由其住所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对平台内经营者的投诉,由其实际经营地或者平台经营者住所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下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由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本行政机关收到的投诉的,可以报请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决定。对同一消费者权益争议的投诉,两个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均有处理权限的,由先收到投诉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a)不属于市场监管职责,或者本行政机关不具有处理权限的;b)法院、仲裁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机关、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已经受理或者处理过同一消费者权益争议的;c)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d)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投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被投诉人侵害之日起超过三年e)未提供《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和第十条规定材料的;f)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BC.受理时限市场监管所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投诉人。对于重大、紧急投诉,市场监管所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包括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调解、终止调解等。可能产生群体性消费纠纷、影响公共安全、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重大损害、引发公共突发事件等为重大、紧急投诉举报。BC.4.1.3调解市场监管所经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同意,采用调解的方式处理投诉,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BC.调解方式调解可以采取现场调解方式,也可以采取互联网、电话、音频、视频等非现场调解方式。采取现场调解方式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单位应当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前告知投诉人和被投诉人调解的时间、地点、调解人员等。BC.调解完成调解完成情形:a)经现场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但调解协议已经即时履行或者双方同意不制作调解书的除外。调解书由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并加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印章,交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各执一份,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留存一份归档。b)未制作调解书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做好调解记录备查。BC.调解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调解:a)投诉人撤回投诉或者双方自行和解的;b)投诉人与被投诉人对委托承担检定、检验、检测、鉴定工作的技术机构或者费用承担无法协商一致的;c)投诉人或者被投诉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调解,或者被投诉人明确拒绝调解的;d)经组织调解,投诉人或者被投诉人明确表示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DB3711/T113.3—2021e)自投诉受理之日起四十五个工作日内投诉人和被投诉人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f)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受理投诉后,发现存在《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的;g)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终止调解的其他情形。BC.4.1.4反馈、告知BC.市场监管所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投诉BC.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投诉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并视情形告知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其他途径。BC.终止调解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作出终止调解决定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告知投诉人和被投诉人。BC.调查处理结束后,将办理结果以书面或其他适当形式反馈投诉人,采取口头、电话、音视频等非书面形式告知的,应当做好记录备查,并注明反馈时间、使用的电话号码、反馈人员姓名、及受话人姓名。BC.4.1.5违法线索核查处置市场监管所在调解中发现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线索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核查,并按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特殊情况下,核查时限可以延长十五个工作日。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对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调解不免除经营者依法应当承担的其他法律责任。BC.4.1.6归档对已办结的投诉,将相关法律文书、证据材料等按照业务类型、接收时间、受理渠道、办理结果进行分类存档。BC.4.2举报的处理BC.4.2.1举报处理流程图举报流程图见图BC.2。DB3711/T113.3—2021图BC.2举报处理流程图DB3711/T113.3—2021BC.4.2.2管辖BC.一般管辖规定一般管辖规定包括:a)举报由被举报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在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权限范围内以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名义处理举报,法律、法规、规章授权以派出机构名义处理举报的除外。b)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和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举报,由其住所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举报,由其实际经营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住所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先行收到举报的,也可以予以处理。c)对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布违法广告的举报,由广告发布者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广告发布者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对异地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的举报有困难的,可以将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的举报移送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对互联网广告的举报,广告主所在地、广告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先行收到举报的,也可以予以处理。对广告主自行发布违法互联网广告的举报,由广告主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d)两个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因处理权限发生争议的,应当自发生争议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指定处理机关。BC.特殊管辖规定特殊管辖规定主要包括:a)针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举报,如属于研制、生产环节的问题,由省级药监局受理(无法办理的,上报国家药监局);如属于流通、消费环节的问题,由县(区)级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无法办理的,上报地市市场监管部门)。b)涉及日照市广播电视台、《日照日报社》播出、刊登违法广告举报的处置,应由日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受理。c)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反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的,按照《信访条例》有关规定处理,不适用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程序。如果是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在规定的行政事业收费标准外乱收费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应按投诉举报程序受理。BC.4.2.3受理BC.形式要求举报人应当提供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线索,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举报人采取非书面方式进行举报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当记录。实名举报的,应当提供姓名或名称、联系方式,无法联系的,视为匿名举报。BC.不予受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受理:a)不属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辖范围,举报人同意自行向其他有管辖权部门举报的;b)无具体明确的被举报对象或涉嫌违法行为的;c)举报已经受理且仍在调査处理过程中,举报人就同一事项重复举报的;d)举报的事项已被依法处理完毕,举报人无正当理由重复举报的;e)涉嫌违法行为已经超过法定追诉时限;f)其他不应受理的情形。举报中同时含有应当受理和不应当受理的内容,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对不予以受理的内容不予受理。DB3711/T113.3—2021BC.4.2.4办理BC.处理时限处理时限包括:a)举报人实名举报的,有处理权限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作出是否立案决定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b)对重大、紧急举报,承办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核查。对经核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履行立案程序,举报人实名举报的,应当及时告知举报人;c)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举报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应当自发现线索或者收到材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核查,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是否立案;特殊情况下,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个工作日。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检测、检验、检疫、鉴定等所需时间,不计入规定期限;d)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当在24小时内办理;e)适用一般程序办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因案情复杂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案情特别复杂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决定继续延期的,应当同时确定延长的合理期限。BC.告知告知事项包括:a)市场监管部门收到举报后,对举报内容作出不予受理、立案或不予立案(包括移送等)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告知实名举报人,不予受理或不予立案的说明理由;b)收到举报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具备处理权限的,应当告知实名举报人直接向有处理权限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c)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举报处理结果告知实名举报人或者对举报人实行奖励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告知或者奖励;d)因举报人提供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等不明确而无法联系的,视为匿名举报,不予告知;e)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BC.4.2.5信息保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将举报人个人信息、举报办理情况等泄露给被举报人或者与办理举报工作无关的人员,但提供的材料同时包含投诉和举报内容,并且需要向被举报人提供组织调解所必需信息的除外。BC.4.2.6归档对已办结的举报案件,将相关法律文书、举报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等按照业务类型、接收时间、受理渠道、办理结果进行分类存档。BC.4.3其他BC.4.3.1平台数据录入各渠道接受的投诉举报咨询件需归集录入到全国12315平台统一运行处理,以实现线上线下数据一体化。录入时要按照全国12315平台中设定的各项指标,详实准确地录入数据资料。BC.4.3.2行政约谈经营者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对其开展行政约谈:a)被投诉举报数量较多的;b)被投诉举报且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c)被群体性投诉的;d)对投诉举报敷衍塞责、消极应付,不配合调查的;e)其他需要约谈的情形。DB3711/T113.3—2021BC.5文书样式统一使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文书样式》,详见《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投诉举报文书样式的通知》(国市监网监[2019]242号)。DB3711/T113.3—2021(资料性)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书BD.1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等BD.2工作流程与程序特种设备现场监督检查程序主要包括:出示证件、说明来意、现场检查、作出记录、交换检查意见、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等。BD.2.1关于检查程序的说明现场检查应当至少有1名持有安全监察员证和1名持有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参加,可以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共同作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决定,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专家参与现场检查。BD.2.2关于整改及复查检查提出整改要求的,检查人员应当在被检查单位提交整改报告后5个工作日之内,或者被检查单位未提交整改报告、整改期限届满后3个工作日之内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复查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材料核查等形式实施。BD.2.3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现场检查时发现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时,应当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被检查单位立即或者限期整改。BD.2.4关于查封扣押检查发现特种设备或其主要部件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应当予以查封或者扣押:——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使用应当予以报废的特种设备的;——使用超期未检、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且限期未整改的或复检不合格特种设备的;——有证据表明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含主要部件)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使用经责令整改而未予整改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当场能够整改的,可以不予查封、扣押。对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或扣押前,检查人员应当事先向本监管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取得同意。当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本监管部门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天。因案情复杂等情况,需要延长查封、扣押期限的,经监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天。DB3711/T113.3—2021BD.3工作内容与要求BD.3.1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情况检查BD.3.1.1是否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根据使用的设备种类,应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管理人员,其中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查阅使用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定岗的相关文件,查看使用单位管理机构或人员实际运行情况。BD.3.1.2是否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定期检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以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校验、检修、更换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各类特种设备操作规程。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将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查阅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查看有关规定的签发、颁布等工作见证。BD.3.1.3是否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有演练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根据特种设备种类、品种以及风险大小程度,应制定各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对预案应定期演练并做好记录。查阅使用单位制定的各类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查看实际应急演练记录。BD.3.1.4是否建立特种设备档案,档案是否齐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应涵盖所有在用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应当包括:a)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b)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c)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d)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e)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查阅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抽查有关记录,并与特种设备实际情况进行核对。BD.3.1.5所抽查特种设备是否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内查看抽查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特种设备应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特殊情况:如有延期未检的,应查看延期未检的报批工作见证;如已经检验还未取得检验报告的,可以查看检验意见通知书(应有公章)。抽查现场在用特种设备,核对其定期检验报告,并查看检验有效期限。BD.3.1.6所抽查的设备是否按规定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或者定期自行检查并有记录查看使用单位设备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记录,其中电梯的维护保养必须由有电梯制造单位或取得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单位进行,其他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由使用单位依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具体见各类设备检查要求。抽查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或自行检查记录,对照有关规定,核对记录内容。BD.3.1.7抽查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其作业项目应与实际岗位相符且在有效期内,同时应有聘用记录。对证件、项目等有疑问的,应查询本市特种设备动态信息系统,或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核对。作业项目和作业代号应符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查看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核对证件编号、姓名、作业项目、有效DB3711/T113.3—2021期限和用人单位聘用记录。BD.3.1.8是否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如本单位无能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可以委托相应专业培训机构,专业培训机构出具的培训记录应有培训人数、时间、内容、课时等信息。查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记录。BD.3.2锅炉使用情况检查BD.3.2.1锅炉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参数,并通过对外输出介质的形式提供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正常水位容积大于或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额定功率大于或等于0.1MW的有机热载体锅炉。BD.3.2.2现场作业人员是否具有有效证件查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持证情况:a)现场作业人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b)作业项目应在有效期内;c)聘用记录中的“用人单位”“聘用项目代号”“聘用起止日期”应填写完整,法定代表人一栏应经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其授权人签字或盖章;d)锅炉运行操作时的作业人员应持有司炉作业项目和水质处理作业项目;e)司炉、水质处理作业项目可以由同一作业人员持有。作业项目代号:特种设备安全管理A,工业锅炉司炉G1、电站锅炉司炉G2、锅炉水处理G3。BD.3.2.3是否有使用登记证,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查看锅炉使用登记证及定期检验报告:a)应有锅炉使用登记证;b)使用登记证应悬挂或者固定在锅炉房或者集控室显著位置;c)使用登记证上应粘贴有效期内的检验标志(核对定期检验报告中的有效期限)。BD.3.2.4液位(面)计是否有最高、最低安全液位标记查看锅炉使用现场:a)锅炉液位计应完好无破损;b)锅炉液位计应便于观察;c)锅炉最高、最低安全液位标记应清晰。BD.3.2.5安全阀是否有有效的校验报告或标记查看安全阀上的校验标记,校验标记应在有效期内,如果校验标记由于现场客观条件无法查看的,应查看安全阀校验报告,校验报告应在有效期内。BD.3.2.6压力表是否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标记查看压力表上的检定标记,检定标记应在有效期内,如果检定标记由于现场客观条件无法查看的,应查看压力表检定证书,检定证书应在有效期内。BD.3.2.7水位、压力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查看锅炉使用现场:a)锅炉液位计显示的水位应在最高、最低水位之间;b)锅炉本体上的压力表显示的压力与锅炉检验报告确定的允许工作压力进行对比,压力表显示压力应等于或低于允许工作压力。DB3711/T113.3—2021BD.3.2.8是否及时填写运行记录查看锅炉运行记录:a)使用单位应对锅炉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记录;b)运行记录内容应包括:锅炉工作压力、水位等参数,锅炉运行故障、事故以及应急处置等情况,符合交接班规定的交接班记录(应签名确认)等;c)运行记录时间不提前、不延后。BD.3.2.9是否有水(介)质化验记录和定期水质化验报告查看锅炉水(介)质化验记录和定期水质化验报告:a)对于锅炉总额定蒸发量大于或等于1t/h的蒸汽锅炉、锅炉总额定热功率大于或等于0.7MW的热水锅炉的使用单位,每班至少进行1次水质记录分析;b)检验机构对使用单位抽样检验锅炉水质,至少每年1次,对抽样检验不合格的单位应当增加抽样检验次数。BD.3.2.10是否有锅炉能效测试报告查看锅炉能效测试报告,每两年委托第三方开展1次能效测试。BD.3.3压力容器使用情况检查BD.3.3.1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等于30L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等于150mm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BD.3.3.2现场作业人员是否具有有效证件查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持证情况:a)现场作业人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b)作业项目应在有效期内;c)聘用记录中的“用人单位”“聘用项目代号”“聘用起止日期”应填写完整,法定代表人一栏应经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其授权人签字或盖章。作业项目代号:特种设备安全管理A,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R1、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R2、氧舱维护保养R3。BD.3.3.3是否有使用登记证,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检查要求:a)压力容器应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b)使用登记证应悬挂或者固定在压力容器显著位置,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时,可存放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中,同时将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在压力容器产品铭牌或者其他可见部位;c)使用登记证上应粘贴有效期内的检验标志;d)查看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应在有效期内。BD.3.3.4安全阀是否有有效的校验报告或标记首先查看安全阀上的校验标记,校验标记应在有效期内,如果校验标记由于现场客观条件无法查看的,应查看安全阀校验报告,校验报告应在有效期内。BD.3.3.5压力表是否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标记查看压力表上的检定标记,检定标记应在有效期内,如果检定标记由于现场客观条件无法查看的,应查看压力表检定证书(非校准证书),检定证书应在有效期内。DB3711/T113.3—2021BD.3.3.6是否按规定进行月度、年度检查查看设备的月度检查记录、年度检查报告,对使用的压力容器应每年至少进行1次年度检查,年度检查工作可以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经过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年度检查报告应当有人员签字、单位盖章。年度检查由使用单位自行实施时,年度检查报告应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或者授权的安全管理人员审批。BD.3.4压力管道使用情况检查BD.3.4.1压力管道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蒸汽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且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的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和设备本体所属管道除外。其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监督管理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实施。BD.3.4.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具有有效证件查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情况:a)现场管理人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b)作业项目应在有效期内;c)聘用记录中的“用人单位”“聘用项目代号”“聘用起止日期”应填写完整,法定代表人一栏应经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其授权人签字或盖章。作业项目代号:特种设备安全管理A。BD.3.4.3是否有运行、检修和日常巡检记录查看记录,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压力管道运行、检修和日常巡检记录。BD.3.4.4是否开展年度检查查看年度检查报告,年度检查由使用单位进行,使用单位也可将年度检查工作委托给具有压力管道检验资格的机构。主要检查管道在运行条件下是否有影响安全的异常情况,一般以外观检查和安全保护装置检查为主,必要时进行壁厚测定和电阻值测量。年度检查每年至少1次。BD.3.4.5安全阀是否有有效的校验报告或标记检查安全阀上的校验标记和校验报告,校验标记和校验报告应在有效期内。抽查现场安装在压力管道上的安全阀,安全阀应有铅封标记及有效期,并抽查安全阀校验报告。BD.3.4.6压力表是否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标记检查压力表上的检定标记和检定证书,检定标记和检定证书应在有效期内。抽查现场安装在压力管道上的压力表,压力表应有铅封标记及有效期,并抽查压力表证书。BD.3.5电梯使用情况检查BD.3.5.1电梯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BD.3.5.2管理人员是否具有有效证件DB3711/T113.3—2021查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情况:a)现场管理人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b)作业项目应在有效期内;c)聘用记录中的“用人单位”“聘用项目代号”“聘用起止日期”应填写完整,法定代表人一栏应经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其授权人签字或盖章。作业项目代号:特种设备安全管理A。BD.3.5.3是否有使用登记标志,并按规定固定在电梯的显著位置,是否在下次检验期限内检查要求:a)电梯应有使用登记标志;b)电梯使用登记标志应固定在电梯的显著位置;c)电梯应在下次检验期限内使用。d)电梯轿厢内是否张贴96333标识牌。BD.3.5.4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是否置于易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检查要求:a)在用电梯应在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b)乘客和载货电梯一般置于电梯轿厢内,杂物电梯一般置于电梯层门旁,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一般置于出入口。BD.3.5.5电梯内设置的报警装置是否可靠,联系是否畅通试验电梯内的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应畅通并能有效应答。BD.3.5.6抽查呼层、楼层等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