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疾病防控技术_第1页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_第2页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_第3页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_第4页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讲题目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控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魏拣选高级兽医师.5.16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页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控技术一、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二、规模化肉牛场主要传染病和寄生生虫病防控技术三、规模化肉牛场普通病防治技术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页

一、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页

(一)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存在问题1.选址不合理。有些肉牛场是利用废旧厂房、旧校舍、废弃农宅等改建而成;有些肉牛场是由农民在自己家耕地上建设而成.在建设过程中几乎没有专业人员设计,不考虑选址问题;加之本身资金有限,在建设过程中能省就省,这些肉牛场就存在着很大疾病发生风险。

2.布局不合理。多数肉牛场占地面积小,生产区、隔离区、饲料配制区存在于同一个环境下;利用废旧厂房、旧校舍、废弃农宅等改建而成肉牛场在改建初没有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自己随意改造;有些新建肉牛场在初建时没有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没有按自己肉牛场地势进行生活区、生产区、隔产离区、饲料配制区等区域布局,而是盲目模仿其它肉牛场布局。。一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页(一)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存在问题3.喂养管理不科学。肉牛在不一样生长阶段都有不一样营养需求和环境要求。许多肉牛场没有将肉牛按生长阶段进行喂养管理;有些肉牛场没有饲喂程序和标准,喂养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往往是依据市场和饲料供给情况随意进行饲喂,有啥喂啥;有些肉牛场没有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管理混乱,不是以制度管人,管理随意性大;肉牛属于草食动物,有些肉牛场没有贮备足够、丰富粗饲料,长久饲喂单一或劣质粗饲料往往会造成肉牛体质下降,造成疾病乘机而入;有些肉牛场没有门卫制度或门卫形同虚设,外来车辆、人员随意出入,消毒池没有消毒液等。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5页(一)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存在问题4.防病观念落后。因为许多肉牛场管理者防病观念落后,重治不重防,只有在疾病发生时才感到担心,盲目大量使用药品治疗,造成了严重后果;许多肉牛场没有兽医人员;有些肉牛场兽医人员得不到重视,日常工作仅限于注射疫苗和诊治病牛,不能参加肉牛场管理;有些肉牛场兽医人员素质不高;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6页1.科学选址。肉牛养殖场选址应该利于运输和疾病防制。牛场对物资环境尤其是水源需求与厂房、民宅有着极大不一样,就算需要经过旧厂房、旧校舍、民宅改建以节约资金,也需要全方面地考虑。养殖场基本要求是避风、向阳、地势高、平坦、易于排水。养殖场需要远离交通要道、生活饮用水源地、屠宰加工场、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500m以上,这么选址能够很好地降低疾病相互传染风险。(二)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对策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7页

(二)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对策2.布局合理。肉牛养殖场常需包含饲草饲料储备及供给区、人员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患病动物处理区及污染物处理区等。不过在实际生产中对于中小规模肉牛养殖场,因为资金场地等多方面限制,不可能细分这些区域,不过一个肉牛养殖场不论规模大小都必须含有三个区域。即生产区、患病动物处理区及污染物处理区。生产区需要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患病动物处理区应设在生产区下风地势较低处,与生产区保持200m以上距离.假如能够加绿化隔离带则更为理想。污染物处理区应处于生产区下风地势最低位置,方便于集中养殖场排放物。新建肉牛场在初建时、利用废旧厂房、旧校舍、废弃农宅等改建肉牛场时要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进行规划。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8页

(二)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对策3.科学喂养管理。首先需要明确是肉牛许多疾病(尤其是普通病)很大程度是因为喂养管理不妥造成。按生长阶段进行喂养管理。必须要做到肉牛营养物质均衡供给,精饲料和粗饲料搭配合理,需要做到定时定量。同时在保障营养同时有适当运动,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促进牛群健康,从而降低和预防消化道疾病和四肢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9页

(二)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对策建立严格科学肉牛场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建立科学饲喂操作程序和标准,并严格执行;做好档案统计做好青贮饲料、秸秆饲料、青干草等粗饲料加工、贮存工作,预防霉变变质。做好牛群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和冬季防寒保暖工作。做好配种工作,建立健全繁殖档案,防止近亲繁殖。建立健全肉牛场防疫和疾病诊治档案。建立严格门卫制度。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0页

(二)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对策定时对牛舍及运动场清扫和消毒。(彻底清扫后再消毒、定时更换消毒药)定时驱虫,针对当地域肉牛体内外寄生虫发病情况做好预防工作。制订科学合理免疫程序,每年进行牛口蹄疫(炭疽、牛出败、魏氏梭菌病、流行热)等传染病免疫接种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标准,建立行之有效防疫制度,对发生疫病牛只及时隔离必要时进行扑杀等无害化处理。对牛群定时检疫(结核、布病)。对新引进牛只隔离喂养(专员、用具专用)30~60天,确认健康无病时方可混群喂养。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1页

(二)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对策4.转变观念,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肉牛场管理者必须转变传统以治疗为主兽医防治观念,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治”防病观念。实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兽医学和重视保健、改进管理生产兽医学,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必须亲密配合,采取综合性防制办法,努力为牛群创造良好生长和繁育条件,提升牛群整体健康水平,从而到达控制牛病、提升牛场生产水平目标。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2页

(二)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对策培训员工。让员工明了喂养管理与疾病之间关系,全员参加牛病防制。牛群发病后,应从喂养管理情况、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改变及牛场免疫情况等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做出较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必要办法控制疫病发展;同时采集病料(最好是病、死牛)进行试验室检验。早确诊是控制疫病前提。防止盲目用药。牛群发病后,应把防制重点放在预防大群发病方面。切莫将重点放在治疗病牛方面,造成疫情扩大。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3页

(二)我国规模化肉牛场疾病防制工作对策肉牛场兽医天天上、下午要进入牛群进行查巡,发觉疾病及时诊治。肉牛场兽医应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保持长久技术联络,主动参加学术活动,提升业务水平,加强同当地疫病防检部门联络,随时掌握疫病流行信息,方便对本场牛群疫病防控起到预警作用。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4页

二、规模化肉牛场主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控技术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5页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引发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一个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动物以急性死亡为主,其特征为脾脏高度肿大、皮下和浆膜下有出血性胶冻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尸僵不全。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6页

炭疽(一)病原

炭疽杆菌是一个不运动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在血液中单个或成对存在,少数呈3--5个菌体组成短链,菌体两端平截,有显著荚膜;在培养物中菌体呈竹节状长链,伹不易形成荚膜;体内菌体无芽胞,伹在体外接触空气后很快形成芽胞。伹该菌之芽胞抵抗力则尤其强,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0年,在土壤中可存活30年;煮费1时尚能检出少数芽胞,加热100℃,2小时才能全部杀死。消毒药杀芽胞效果为:乙醇对芽胞无害;3%一5%石炭酸1—3天;3%一5%来苏儿12~24小时;4%碘酊2小时;据报道20%漂白粉或10%氢氧化钠消毒作用显著。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7页

炭疽(二)流行特点

各种家畜均可感染,其中牛、马、绵羊感受性最强;山羊、水牛、骆驼和鹿次之;试验动物与人亦具感受性。本病主要传染源为病畜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炭疽杆菌芽孢形成疫源地普通难以根除。该病人侵路径主要是消化道,也有经皮肤及呼吸道感染。该病多为散发,常发生于夏季(多雨、洪水泛滥)。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8页

炭疽(三)症状

依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型。病牛多呈急性经过,病初体温高达41—41℃,呼吸增速,心跳加紧;食欲废绝,有时可见瘤胃膨胀;可视黏膜有出血点或出棘;有时精神兴奋,行走摇摆;炭疽痈常发生于颈、胸、腰及外阴,有时发生于口腔,造成严重呼吸困难;发生肠痈时,下痢带血,肛门浮肿。最急性型常在放牧或使役中突然倒毙,无经典症状;炭疽痈多在亚急性型时出现。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19页

炭疽(四)病理改变

牛炭疽常呈败血型。

1.败血型(全身型)炭疽尸僵不全,尸体极易腐败而致腹部膨大;从鼻孔和肛门等天然孔流出不凝固暗红色血液;可视黏膜发绀,并散在出血点;因机体缺氧、脱水和溶血,故血液黑红、浓稠、凝固不l呈煤焦油样;剥开皮肤可见皮下、肌肉及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脾脏显著肿大,较正常大2—3倍,脾体暗红色.软如泥状;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黑红色。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0页

炭疽(五)诊断

依据患病动物临诊表现(鼻和肛门等天然孔出血、血液黑色、凝固不良,如煤焦油样、尸僵不全)初步疑似为炭疽病例,禁止剖检,采血液送检。血液涂片细菌检验时发觉炭疽杆菌即可确诊。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1页

炭疽(六)防治

炭疽病要抓好预防注射和尸体处理两个主要步骤。每年定时注射无毒炭疽芽胞苗1毫升(1岁以内牛o.5毫升)或Ⅱ号炭疽芽胞苗1毫升(不分年纪)。疑似炭疽尸体应禁止剖检、焚烧或深埋。一旦发病,应及时汇报疫情,马上封锁隔离,加强消毒并紧急预防接种。封锁区内牛舍用20%漂白柑或10%氢氧化钠消毒,病牛粪便及垫草应焚烧。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2页

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个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体内各器官组织上,尤其是肺部和淋巴结上形成干酪样、钙化结核结节。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3页

结核病1.病原病原结核分支杆菌。结核杆菌分为3种类型:人型、牛型和禽型。牛型结核杆菌主要侵害牛,其次是人、猪。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4页

结核病牛型结核杆菌短粗且着色不均匀。本菌不产生芽抱和荚膜,也不能运动,为抗酸性、革兰氏阳性菌。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惯用方法为Ziehl一Neelsen抗酸染色法,这种染色法在判别结核杆菌上有主要价值。结核杆菌外面有一层蜡脂样膜,所以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痰液、潮湿地方、粪便、厩肥、土壤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在牛奶中可存活10天;但在直射日光下数小时死亡,痰中结核杆菌煮沸5分钟、乳中菌体在65℃经过15分钟即被杀死。所以,应用巴氏灭菌法消毒牛乳时(62-65℃15-30分钟),可到达灭菌目标。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5页

结核病2.流行病学结核病牛是本病主要传染起源,尤其是经过各种路径(唾液、粪、尿、生殖器官分泌物、乳尤其是病畜咳嗽喷出液体)向外排菌开放性结核患牛。本病主要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也可经胎盘传输、或交配感染。牛对牛型菌易感,其中奶牛最易感,水牛易感性也很高,黄牛和牦牛次之;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普通说来,舍饲牛发生较多。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6页

结核病3.症状潜伏期为16-45天,有可达数月以上,通常呈慢性经过,病状因为受侵器官不一样,临床表现也各不一样。

①肺结核:牛结核以肺部居多。初有短促干咳,以后咳嗽加重,呼吸次数增加,咳出物呈勃性、脓性、灰黄色,呼气带有腐臭味。听诊有罗音,叩诊呈轻浊音。胸膜、腹膜发生结核病灶即所谓“珍珠病”,胸部听诊有摩擦音。病势恶化可发生全身性结核。

②乳房结核:乳房实质部可见大小不等硬固结节,无痛无热,泌乳降低,乳汁稀薄呈灰白色。

③肠道结核:多见于犊牛,起初消化不良,下痢或便秘交替,后经常下痢,粪便半液状,混有砧液和脓,快速消瘦。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7页

结核病

4.病变经典病变是形成结核性结节。结节由针头大至鸡蛋大,灰色或淡黄色,切开后常呈干酪样坏死,有时还有钙盐从容,有见有钙化,切时有沙砾感。牛易发结核病灶部位是肺、胸膜、腹膜、肝、脾、肾、乳房和子宫以及头颈部。

因为结核病过程迟缓,以致病变可能更为复杂,如有坏死组织溶解和液化,排出后形成空洞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8页

结核病5.诊疗本病依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病理改变可做出初步诊疗。确诊深入做病原学诊疗或免疫学诊疗。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为阳性,判为结核病牛。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29页

结核病6.疫情汇报6.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觉疑似病牛,应该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汇报。6.2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汇报并确认后,按《动物疫情汇报管理方法》及相关要求及时上报。隔离喂养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人畜密集地域。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栅栏。对隔离畜群结核病净化,按本规范5.5要求进行。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0页

结核病7.疫情处理7.1发觉疑似疫情,畜主应限制动物移动;对疑似患病动物应马上隔离。7.2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开展试验室诊疗。确诊后,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按以下要求处理: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1页

结核病7.2.1扑杀对患病动物全部扑杀。7.2.2隔离对受威胁畜群(病畜同群畜)实施隔离,可采取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两种方式隔离。隔离喂养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人畜密集地域。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栅栏。对隔离畜群结核病净化,按本规范5.5要求进行。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2页

结核病7.2.3无害化处理病死和扑杀病畜,要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7.2.4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动物进行检测。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3页

结核病7.2.5消毒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喂养场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养畜场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取2%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喂养场饲料、垫料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以及其它对应有效消毒方式。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4页

结核病7.2.6发生重大牛结核病疫情时,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相关要求,采取对应疫情扑灭办法。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5页

结核病8.预防办法

1.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结核检疫工作,发觉阳性牛要马上隔离,出现阳性牛牛群,每隔30-45天检疫一次,连续三次检疫不再发觉阳性反应牛时,才认为是健康牛群。对健康牛群要加强预防,预防重新感染这种病。

2.不从不安全单位引进牛只。引进时要先经过检疫,证实没有结核才能引进。

3.对新引进牛要隔离观察1-2个月,经临床和结核菌素试验,证实没有病才能混进本厂牛群。

4.患结核病人不要靠近牛群。牛场内也不要养鸡,以免患有结核病鸡对牛造成威胁。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6页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输一个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顿,泌乳停顿,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

牛焦虫病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7页

牛焦虫病传输媒介牛焦虫病传输媒介是蜱,俗称“草爬子”、“瞎爬子”。蜱是一个体外寄生虫,是焦虫病中间宿主,也是焦虫病唯一传输媒介,当蜱在牛体吸血时,其体内虫体由口进入牛体内,在牛体内分裂繁殖,当到达一定数量时引发牛发病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8页

牛焦虫病

流行病学牛焦虫病流行季节为夏季,蜱在3月时开始活动,爬到牛体上吸血,把虫体带到牛体内,我国北方多在4~9月份发生,以6~9月份最严重。本病多发生于1~3岁牛只,成年牛发病较少,外购牛发病率高于当地牛,奶牛发病率高于黄牛。感染过焦虫牛可对同种虫体产生带虫免疫,但不一样焦虫之间没有交叉免疫现象。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39页

牛焦虫病临床症状该病经典症状为高度贫血、黄疸和高热,最终可因缺氧和营养高度不良或肝脏功效障碍而死亡。潜伏期8~15天不等。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达40.5℃~42℃,呈稽留热,连续1~5天,泌乳量急剧下降。患畜喜卧阴凉处,鼻镜干燥,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降低或停顿。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0页

牛焦虫病巴贝斯焦虫感染患牛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尿,尿液呈淡红色或棕红色。可视黏膜由潮红逐步转变为苍白甚至黄染。粪便黄棕色,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发病季节以5~9月最多,死亡率较高。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1页

牛焦虫病试验室检验①从静脉采血作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为特征。②从静脉采血制成涂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用姬姆萨氏染色液染色,油镜观察,以检验出虫体为准。③淋巴结穿刺,吸收淋巴液涂片、染色、镜检,以检验出石榴体为准。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2页

牛焦虫病诊断

首先要作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气候环境、自然条件、喂养方式等;临诊检验:发烧、贫血、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无菌采静脉血、抹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内有环形、逗点形、杆状形虫体,一个红细胞内有虫体1~4个,染虫率达70%以上。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3页

牛焦虫病血抹片镜检时注意区分不一样虫体(病原):如牛泰勒焦虫特点:虫体呈杆状、竹芽状,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特点: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染色质有团块状、双梨子型虫体以其尖端相连呈锐角;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4页

牛焦虫病边虫镜检特点:虫体80%以上位于红细胞边缘,圆形,边缘整齐。一个红细胞能够附着1~16个虫体,甚至更多,个体较小。当它在繁殖阶段时,虫体呈多样性,有圆形、三角形等,但在带虫阶段普通呈圆形。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5页

牛焦虫病

附红体镜检特点:镜检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或星状,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色虫体,折光性很强,除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还可寄生在血浆中,且姬氏染色中环行体较多见。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6页

牛焦虫病镜检时应逐一视野、逐一细胞地进行观察,如细胞染虫率不高,通常一个视野中只有极少几个染虫细胞,还要正确区分虫体和杂质,切不可操之过急,草率做出结论,以免漏诊或误诊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7页

牛焦虫病治疗应尽可能做到早确诊早治疗,针对病情给予对症治疗,除使用抗焦虫药品外还应依据详细情况采取强心、补液、调理胃肠及输血等,并加强喂养管理。要从患畜实际出发,病急治标、病缓治本,标本兼治。

1.贝尼尔:用量为5毫克/千克体重,用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作臀部深层肌肉注射或用生理盐水配成0.2%溶液迟缓静注。隔1天1次,连续3次。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8页

牛焦虫病2.咪唑苯脲:每千克体重2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在选取杀虫药品治疗同时,还应该采取对症疗法,才能收到更加好效果,有条件,可应用输血疗法,效果更加好。咪唑苯脲使用方便,副作用小,而且经济实惠,深受广大养殖户青睐。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49页

牛焦虫病输血疗法:对于疾病中期和部分病危牛,采取输血疗法,有显著疗效。输血量犊牛500~1000毫升,成年牛~3000毫升,同时结合药品进行治疗,可取得很好疗效。中药疗法:

复方首乌散能够辅助治疗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十全大补汤对牛焦虫病贫血期含有很好疗效。青蒿治疗牛泰勒焦虫病效果佳。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50页

牛焦虫病预防(1)有蜱地域应定时灭蜱,牛舍用溴氰菊酯喷雾杀虫。(2)对牛体表蜱要定时喷药或药浴。(3)不要到有蜱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时药品预防,如注射咪唑苯脲。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51页

牛焦虫病小结

1.牛焦虫病防治关键是加强喂养管理,定时驱虫,发病及时进行治疗,在治疗时采取综合疗法可加速痊愈;在高发季节尽可能不从外地引进牛;同时在放牧早期牛群中,假如发觉眼结膜和阴道黏膜苍白、发烧、排红色尿等症状牛时,应该首先怀疑本病。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52页

牛焦虫病2.治疗时要使病牛保持绝对平静,在放牧场要尽可能减轻不良环境刺激。对污染放牧场使用喷粉法或喷雾法定时喷撒杀蜱药剂同时,应该注意改良放牧场和整理环境,使蜱难以生存。另外,非感染放牧场必须注意不能轻易地从污染牧场引进牛只。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53页

三、规模化肉牛场普通病防治技术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54页

瘤胃臌气

瘤胃膨气是牛吃了大量易发酵饲料,在瘤胃内发酵,快速产生并积聚大量气体不能以嗳气排出,致使瘤胃容积急剧增大,胃壁发生急性扩张,并展现反刍和嗳气障碍一个疾病。

1.病因

原发性

主要是因为采食大量轻易发酵饲料而引发。如饲喂大量多汁、幼嫩青草和豆科植物(如苜蓿)以及易发酵甘薯秧、甜菜等;或饲喂含蛋白质高而又未经浸泡饲料(如大豆、豆饼等);或饲喂发霉变质或经雨淋潮湿饲料、干草;或食入大量豆腐渣、青贮饲料等都可引发瘤胃臌气。

继发性

常见于食道阻塞、瘤胃积食、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胃壁及腹膜粘连等疾病。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55页

瘤胃臌气2.症状

原发性

发病急,病牛表现不安,回头顾腹,张口呼吸,伸舌吭叫,食欲废绝,眼结膜发绀,充血,眼球突出,口色青紫,心跳亢进,腹围增大,左肷窝部隆起而高于髋关节,严重者全身出汗,治疗不及时很快会窒息死亡。

继发性发病迟缓,病牛食欲降低,左腹膨胀,通常膨气呈周期性,有时展现不规则间歇膨胀。

3.诊疗

原发性瘤胃臌气,可依据经典临床表现症状给予确诊,慢性或继发性臌气,则应依据病牛其它症状综合分析。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56页

瘤胃臌气4.治疗

标准是排气减压,阻止发酵,恢复瘤胃正常生理功效。(1)严重病例应马上采取抢救办法。用胃管排出瘤胃气体,也可有用套管针在左肷窝部穿刺放气,穿刺前后要严密消毒,以防局部感染,放气应迟缓进行。待气体放完后经过胃管(或套管针注入)灌入消胀、制酵、缓下剂,如:消气灵10毫升×3瓶;液体石蜡油500毫升×1瓶,加水1000毫升;菜油300毫升~500毫升,加水500~1000毫升;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57页

瘤胃臌气

5.预防预防牛采食过量易发酵饲料,如多汁、幼嫩青草、豆科植物(如苜蓿)、甘薯秧、甜菜等;不在雨后或带有露珠、霜等草地上放牧;

禁喂霉败饲料和品质不良青贮饲料;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第58页

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也叫急性瘤胃扩张,中兽医称为宿草不转。是因为瘤胃内积滞过多食物,使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并引发前胃机能紊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