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实证研究(论文)11000字】_第1页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实证研究(论文)11000字】_第2页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实证研究(论文)11000字】_第3页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实证研究(论文)11000字】_第4页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实证研究(论文)11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实证研究目录TOC\o"1-3"\h\u317521.绪论 .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社会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换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的转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升高,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互联网报告(2019)》显示,多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降。从宏观上看,大学毕业生群体压力导致就业率持续下降,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行研究。从微观角度看,在众多关于毕业生心理压力的研究中,就业压力已成为本科毕业生群体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这关系到我国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的合理配置。作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一个分支,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近年来被提出了很多。如今已是互联网的时代,随着高科技的进步,有很多人力的工作将会由机器人来完成,很多人会面临下岗,失业。而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是逐年增加的,而就业被视为高校培养人才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与就业压力相关的研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大学本科教育的投入加大,每一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具体分析各维度,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前三名是专业供求矛盾、自我认识定位、就业心理预期,可以看出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的数量与要求不匹配成为了就业压力的一大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均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息息相关,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择业以及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值得我们深入讨论研究。在早期的研究中,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会受到学生居住地,学生专业类别等的影响,一些学者的研究表示,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本研究则主要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在性别,是否独生,家庭收入等变量上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国内外探讨就业压力来源和影响因素的文献比较多,关于职业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比较多。但针对两者的关系的研究,有一部分学者做过此类研究,但数量上相对较少。就业压力是否会对职业延迟满足产生影响,怎样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相关的理论繁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并且关于如何解决就业压力的问题,也还没有学者给出明确的建议和措施,因此,本文就探究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相关性,为丰富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相关理论做出贡献。1.2.2实践意义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均与大学生在未来的求职生活相关,值得我们深入讨论研究。但两者具体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职业过程,两者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国内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相对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在调查大学生就业压力及职业延迟满足的现状情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两个概念的关系,从而为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应对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做一定理论意义上的贡献,同时也为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与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就业压力的研究现状 如今已是互联网的时代,随着高科技的进步,有很多人力的工作将会由机器人来完成,很多人会面临下岗,失业。而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是逐年增加的,而就业被视为高校培养人才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与就业压力相关的研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苌云莉(2020)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就业的心理压力有显著相关性,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惑。刘芷含(2019)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负向预测就业压力,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如果要降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提升主观幸福感。舒晓丽(2006)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学生读什么样的学校有很大的关系,重点大学的学生就业压力显著低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专科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最大。宋之帅等人(2014)提出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成为影响其就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压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减缓其就业压力。对于就业严峻的形势,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石韶霞(2019)针对大学生就业现状,从高校的角度、政府的角度,用人单位的角度都提出了指导意见。高校应开设与就业相关的培训课程,政府适时调整政策,用人单位调整招聘条件。王迎冬(2020)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积极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希望维度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良好的负向预测作用,韧性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与苌云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样。关于就业的压力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张国梁等人(2020)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于社会压力和学校压力,其中社会压力占主要部分,社会压力中的企业压力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大学生的培养方向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不吻合,企业和毕业生之间出现了“就业鸿沟”。李胜强等人(2011)探讨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压力源,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类型为社会环境压力,个人环境压力,时间压力和个人条件压力。而学者陈婷婷(2010)还对医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行了研究,躯体不适和担心就业前景是主要的压力源。既然就业形势如此严峻,那么原因是什么,有学者做过相关研究,戴园园(2011)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做了总结,客观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度,就业机会增加的同时,就业压力也增大了。主观原因是一些学生的专业选择可能并不符合社会主流,因此造成了就业困难。陈俊(2010)研究发现,就业压力在一些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城市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低于农村的大学生,非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显著低于毕业生,已就业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显著低于未就业的。1.3.2职业延迟满足的研究现状对于国内关于职业延迟满足的研究,延迟满足的种类和概念有很多,职业延迟满足需要一个明确的概念,王忠军等人(2012)主要是对职业延迟满足进行了操作性定义,也对有关职业延迟满足的文献做了十分详细的研究。职业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有个体影响因素,情绪,还有组织与社会的影响。对于职业延迟满足所处的水平,金文霞(2014)对在职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国企非国企及事业单位的人员职业延迟满足均处于中等水平。继续学习、注重关系对职业延迟满足有预测作用。伊秀菊(2009)的研究探讨了成就动机与职业延迟满足两者的关系,发现取得成功的动机与职业延迟满足及其两个维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职业延迟满足则呈负相关。成就动机的总分与职业延迟满足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成就动机低的人相比,成就动机高的人会更愿意进行职业延迟满足。文小辉(2017)基于职业延迟满足视角探析大学生就业,职业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对个人在职业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3.3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罗繁荣(2010)的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示:职业成熟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非常好的预测作用。王忠军(2012)研究了影响职业延迟满足的因素,提到影响职业延迟满足的因素包括了职业生涯阶段和自我生涯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自我生涯管理属于职业成熟度,因此,可以说职业成熟度在自我生涯管理上对职业延迟满足具有一定的影响。既然职业延迟满足与就业压力都会受到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本研究则进一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探讨就业压力来源和影响因素的文献比较多,关于职业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比较多。但针对两者的关系的研究,有一部分学者做过此类研究,但数量上相对较少。就业压力是否会对职业延迟满足产生影响,怎样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相关的理论繁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并且关于如何解决就业压力的问题,也还没有学者给出明确的建议和措施,当然,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国家针对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1.4研究内容与方法1.4.1研究内容本文通过三个研究假设,探究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相关性。首先做出三个假设:(1)大学生就业压力达到了中等以上的水平(2)大学生就业压力及职业延迟满足在性别,城乡,专业类别,家庭收入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着差异(3)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然后通过就业压力以及职业延迟满足的相关量表的进行计量与探究。1.4.2研究方法(1)文献法是通过查看以往学者对债券违约的相关文献来获得资料,结合相关信息,找到与本研究有关的内容、数据以及理论的阐述,对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整理,从而进行完整、确切的认识把握所要研究的问题,为深入研究本案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2)计量分析法本文采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对得出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和分析,用图表和其他形式进行直观的表示,并通过大量文本分析的方式进行整合,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从而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使得研究结果具有真实性、可靠性。(3)问卷调查法为获得真实的数据,使用陈宇红2005年编制《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刘晓燕在2007年编制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全国各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大五(医学专业)的学生,一共发放了问卷350份。2.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相关概念2.1就业压力 “压力”的原本含义是困境与挣扎,把它放到现在人类的心理描述中,则表示某一种破坏性力量。如果某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即现实与个体关于学习、生活的理想状态的有落差、不相匹配,就会出现某种失衡的紧张状态。一直以来,在医学界和心理学界都有学者对“压力”进行关注和研究,关于压力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刺激理论,该理论侧重于压力源的探讨;二是反应理论,该理论侧重于人类对压力所产生的反应;三是认知资源转化理论,这个理论侧重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本研究中,就业压力是指一个人在考虑就业问题、并且为获得心仪的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或工作的过程中面临具有威胁性和挑战性的刺激,人的内心所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觉。大学生就业压力可以定义为大学生面临就业情境时,因为激烈的就业竞争等客观的大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相互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2.2职业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派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在这之后关于延迟满足的概念和定义有很多种,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把延迟满足看做心理成熟的特征,即一个人在等待长远利益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的自我克制能力;第二种,外加延迟满足,该理论认为延迟满足来源于外部环境,比如法律和权威的约束;第三种,礼物延迟满足,即一个人能够克制冲动和好奇。国内外目前普遍采用的职业延迟满足的定义为:个体在职业生涯阶段,为了在未来可以得到更高的利益回报,而甘愿放弃目前较低利益回报的一个选择取向,并呈现出在等待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控制、克服困难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成熟度体现,本研究采用的就是该定义。3.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研究3.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来自于全国各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大五(医学专业)的学生,一共发放了问卷350份,回收得到348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326份,实际有效回收率93.6%。见下表:表3-1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构表(N=326)变量项目N%性别男女13319340.859.2是否独生是否17615053.9946.01家庭居住地城市农村17515153.6846.32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19213458.941.1所学专业类别文科理科工科医科116103713635.5831.621.7811.04家庭经济收入高等收入中等收入低等收入1011428330.9843.5625.463.2研究假设(1)大学生就业压力达到了中等以上的水平(2)大学生就业压力及职业延迟满足在性别,城乡,专业类别,家庭收入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着差异(3)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3.3研究工具3.3.1就业压力2008年陈宇红、江光荣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包括70个项目,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1”代表的是没有压力,“2”代表的是压力比较小,“3”代表的是压力中等,“4”代表的是压力比较大,“5”代表的是压力非常大。量表包括6个维度,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1-18题是职业素质评价,19-36为就业竞争压力,37-44是自我认识定位,45-54为就业心理预期,55-65是缺少求职帮助,66-70为专业供求矛盾。总分越高,则说明大学生就业压力越大。其信度系数在0.69-0.90之间。3.3.2职业延迟满足刘晓燕(2007)编制的,包括8个项目的《职业延迟满足量表》,采用李克特4点评分,该量表包含两个维度:工作延迟满足和职业生涯延迟满足,其信度系数分别为0.76、0.71。在8个项目中,前四个项目设涉及的是工作延迟满足,后四个项目涉及的是职业生涯延迟满足。3.4施测方法和程序在2021年2月至3月,大概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用问卷星向35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筛除无效问卷后(如果无效问卷太多,则继续发放问卷)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3.5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范围、相关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使用用SPSS26版本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结果分析4.1研究结果的描述性分析4.1.1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基本情况表4-1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压力自我认识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专业供求矛盾总压力M3.2563.1883.3083.2923.2743.3123.272SD0.6540.6690.7250.7060.7030.7450.618从表3-1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M=3.272),与研究假设一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按照从小到大排序依次是就业竞争压力、职业素质评价、缺少求职帮助、就业心理预期、自我认识定位、专业供求矛盾。其中专业供求矛盾得分最高(3.312),就业竞争压力得分最低(3.188),但总的来说,每一项的得分差距都不大,比较均衡。4.2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职业延迟满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4.2.1性别表4-2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性别差异男女t职业素质评价53.368±13.16158.782±10.761-0.311就业竞争压力57.812±12.77157.098±11.5560.525自我认识定位26.722±5.91326.295±5.7350.652就业心理预期32.939±7.49432.912±6.7780.035缺少求职帮助36.271±7.44535.845±7.9500.488专业供求矛盾16.519±3.78316.596±3.701-0.183总压力228.632±45.311227.529±41.3000.228工作延迟满足11.827±2.20011.269±2.2002.249*职业生涯延迟满足11.526±2.48211.953±2.285-1.601职业延迟满足23.353±4.18423.223±3.8620.290*P<0.05**P<0.01从表4-2的结果来看,可以发现就业压力和职业延迟满足在男女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各个维度在性别上都无显著差异;职业延迟满足各维度中,工作延迟满足男生显著大于女生(t=2.249,p=0.025),职业生涯延迟满足则无显著差异。4.2.2是否独生表4-3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独生非独生t职业素质评价58.267±12.47959.020±10.934-0.575就业竞争压力56.903±13.22557.960±10.528-0.788自我认识定位26.063±6.12626.947±5.379-1.373就业心理预期32.438±7.78833.493±6.093-1.346缺少求职帮助35.631±8.27736.473±7.057-0.980专业供求矛盾16.358±3.93616.807±3.469-1.083总压力225.659±47.341230.700±37.032-1.057工作延迟满足11.801±2.10311.140±2.2932.713**职业生涯延迟满足11.761±2.50311.800±2.219-0.146职业延迟满足23.563±4.07022.940±3.8811.406*P<0.05**P<0.01从表4-3的结果来看,可以发现就业压力和职业延迟满足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就业压力的各个维度在是否独生上都无显著差异;职业延迟满足各维度中,工作延迟满足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713,p=0.007),职业生涯延迟满足则无显著差异。4.2.3家庭居住地表4-4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在家庭居住地上的差异城市农村t职业素质评价58.320±12.21558.954±11.290-0.484就业竞争压力56.589±12.95858.318±10.878-1.293自我认识定位25.960±6.10527.059±5.392-1.711就业心理预期32.737±7.66933.139±6.318-0.511缺少求职帮助35.314±8.47236.834±6.728-1.774专业供求矛盾16.229±3.77416.954±3.650-1.756总压力225.149±46.464231.258±38.291-1.283工作延迟满足11.697±2.21411.265±2.1991.763职业生涯延迟满足11.851±2.48911.695±2.2360.592职业延迟满足23.549±4.15222.960±3.7841.329*P<0.05**P<0.01从表4-4的结果来看,可以发现就业压力和职业延迟满足在家庭居住地上差异不显著,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就业压力的各个维度在家庭居住地上都无显著差异,职业延迟满足的各维度在家庭居住地上也没有显著差异。4.2.4是否担任班干部表4-5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的差异担任班干部不担任班干部t职业素质评价58.245±12.71359.142±10.326-0.676就业竞争压力57.479±13.01657.261±10.5670.160自我认识定位26.875±5.99225.888±5.4901.514就业心理预期33.047±7.69332.746±6.0840.377缺少求职帮助36.469±7.97235.373±7.3751.259专业供求矛盾16.619±3.88516.485±3.5070.320总压力228.734±46.408226.896±37.4940.380工作延迟满足11.719±2.24311.179±2.1412.177*职业生涯延迟满足11.880±2.57711.634±2.0470.920职业延迟满足23.599±4.24022.813±3.5671.754*P<0.05**P<0.01从表4-5的结果来看,可以发现就业压力和职业延迟满足在是否为担任班干部上差异不显著,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就业压力的各个维度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都无显著差异;职业延迟满足各维度中,工作延迟满足担任班干部显著高于不担任班干部(t=2.177,p=0.03),职业生涯延迟满足无显著差异。4.2.5专业类别表4-6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文科理科工科医科F职业素质评价58.155±12.26758.320±10.71760.464±12.14557.277±12.4470.817就业竞争压力56.827±12.34557.650±11.67958.493±12.70356.277±11.0830.398自我认识定位26.310±5.90126.048±5.17027.112±6.33426.916±6.1980.570就业心理预期32.422±7.13332.844±6.90533.549±7.60233.527±6.3310.470缺少求职帮助35.137±8.15036.165±7.32437.126±7.53636.250±7.9221.009专业供求矛盾16.241±3.78616.961±3.42916.960±3.97716.222±3.8920.805总压力225.094±44.954227.990±39.493223.436±46.048226.472±39.8230.570工作延迟满足11.4052±2.19011.466±2.18611.788±2.32911.305±2.1750.571职业生涯延迟满足11.534±2.31611.835±2.60111.788±2.29912.388±2.1011.225职业延迟满足22.939±3.79523.301±4.18423.577±4.15323.694±3.7780.541*P<0.05**P<0.01以专业类别为自变量,就业压力,职业延迟满足及其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压力,职业延迟满足在专业类别上均无显著差异,就业压力的各维度无显著差异,职业延迟满足的各维度也无显著差异。4.2.6家庭收入表4-7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在家庭收入上的差异高等收入中等收入低等收入F职业素质评价61.564±12.29156.352±11.30058.891±11.2545.985就业竞争压力60.306±13.14854.831±11.72958.216±10.2886.572自我认识定位27.851±5.97025.338±5.93026.722±4.9865.810就业心理预期34.534±7.43331.366±6.98333.626±6.2326.709缺少求职帮助37.970±7.55434.464±7.72636.301±7.4956.330专业供求矛盾16.970±3.70216.084±3.79316.891±3.5982.108总压力239.198±45.502218.436±42.649230.650±36.4327.403工作延迟满足12.118±2.12711.450±2.05110.819±2.3948.254职业生涯延迟满足12.029±2.45511.732±2.33611.554±2.3330.963职业延迟满足24.148±4.21923.183±3.68122.375±4.0384.679*P<0.05**P<0.01以家庭收入为自变量,就业压力,职业延迟满足及其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压力存在家庭收入上的显著差异(F=7.403,p=0.01),职业延迟满足存在家庭收入上的显著差异(F=4.679,p=0.010);对各维度的方差分析,发现就业压力中的职业素质评价(F=5.985,p=0.003)、就业竞争压力(F=6.572,p=002)、自我认识(F=5.810,p=0.003)、就业心理预期(F=6.709,p=0.001)、缺少求职帮助(F=6.330,p=0.002)五个维度存在家庭收入上的显著差异;职业延迟满足中的工作延迟满足(F=8.254,p=0.000)在家庭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4.3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分析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之间的关系表4-8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相关性分析工作延迟满足职业生涯延迟满足职业延迟满足职业素质评价.310**.309**.356**就业竞争压力.286**.258**.313**自我认识定位.287**.296**.335**就业心理预期.292**.262**.318**缺少求职帮助.340**.342**.392**专业供求矛盾.327**.294**.356**总压力.342**.328**.385***P<0.05**P<0.01从表4-8中可以看出,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其各维度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了就业压力越大,职业延迟满足的水平也会比较高。5.分析与讨论5.1大学生就业压力基本情况的分析与讨论 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水平(M=3.272)比起罗繁荣(2010)得出的就业压力水平(M=2.84),刘玥(2013)的就业压力水平(M=3.18)又提高了许多,这也说明了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大学本科教育的投入加大,每一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具体分析各维度,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前三名是专业供求矛盾、自我认识定位、就业心理预期,可以看出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的数量与要求不匹配成为了就业压力的一大主要原因,其次,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不明确,就业心理预期过高也是产生就业压力的两个原因。因此,在刚开始选择大学专业时需要慎重,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与培养,需要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上有清晰的认识与定位,保持适中的心理期望,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这方面,高校可以开展心理调适的课程。5.2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的人口特征变量的分析与讨论5.2.1性别根据4.2.1的结果,大学生就业压力在男女性别上差异并不显著,这与刘玥(2013)的研究相符,说明无论男女,都有较高的就业压力。本研究中大学生的职业延迟满足总分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刘玥的研究有所出入,在刘玥的研究中男生的职业延迟满足显著高于女生,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选择更广泛,更多样,男女生都更倾向于职业延迟满足。发现在压力源中,各个维度在性别上都无显著差异;职业延迟满足各维度中,工作延迟满足男生显著大于女生,说明男生比女生更愿意在工作上进行前期的经验积累,比起眼前利益,更在乎长远利益。5.2.2是否独生根据4.2.2的结果,可以发现就业压力和职业延迟满足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并不显著,这与刘玥(2013)的研究相符。发现在压力源中,各个维度在是否独生上都无显著差异;职业延迟满足各维度中,工作延迟满足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说明独生子女在工作中更加注重长远利益,更愿意延迟满足。5.2.3家庭居住地根据4.2.3的结果,可以发现就业压力在家庭居住地上差异并不显著,在压力源中,各个维度在家庭居住地上都无显著差异。这与陈俊(2010)的研究不相符,在陈俊的研究中,城市的学生就业压力显著低于农村的学生。说明随着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城乡差距越来越小,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都没有太多的差距,但总体上就业压力都有所上升。5.2.4是否担任班干部根据4.2.4的结果,可以发现就业压力和职业延迟满足在是否为担任班干部上差异并不显著,发现在压力源中,各个维度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都无显著差异;职业延迟满足各维度中,工作延迟满足担任班干部显著高于不担任班干部,说明在大学期间有担任班干部经历的同学在工作上更加在乎长远利益,更愿意进行前期投入。5.2.5专业类别根据4.2.5的结果表明:就业压力在专业类别上均无显著差异,压力源的各维度无显著差异,与刘玥(2013)的研究相符。本研究中职业延迟满足的总分在专业类别上无显著差异,而在刘玥的研究中,关于职业延迟满足,理科生显著高于工科生,工科生显著高于文科生。说明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无论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会面临比较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选择权,都愿意进行职业延迟满足。5.2.6家庭收入根据4.2.6的结果表明:就业压力存在家庭收入上的显著差异,在就业压力上,高等收入>低等收入>中等收入,说明高等收入家庭对孩子投入的精力与金钱多,同时期望也会更高,且同辈压力会更大,学生对自己有着高要求,所以会产生比较大的就业压力。而低等收入家庭,需要学生大学毕业后尽快工作,以减轻家里负担,所以就业压力也比较大。职业延迟满足存在家庭收入上的显著差异,高等收入>中等收入>低等收入,说明低等收入家庭需要学生尽快就业,减轻家里负担,只能为了解决眼前的难题,放弃延迟满足;发现就业压力中的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压力、自我认识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五个维度存在家庭收入上的显著差异;职业延迟满足中的工作延迟满足在家庭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5.3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关系的分析与讨论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一些研究有不符的地方,比如前人的一些研究,刘玥(2013)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是呈负相关,而在本文中,得出的结果是就业压力与职业延迟满足成正相关(P<0.01),两者的各维度之间也均呈正相关(P<0.01)。这也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于就业的看法不一样了,大学生在刚毕业时,通常会有比较高的就业心理预期,但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实际上就业时的工作选择和薪资达不到心理预期,就会通过一些方式,来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