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社会动机_第1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社会动机_第2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社会动机_第3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社会动机_第4页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 社会动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社会动机第1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第一节动机概述一、什么是动机(一)定义: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人们行动的直接原因。1、活动性:始动功能,引起和推动主体活动的功能2、选择性:具有某种动机的个人,其行为总是指向于某些目的而忽视其他方面,使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方向性。3、强化功能:加强社会活动及活动的力量。第2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行为和动机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1、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①同一动机可以产生不同行为②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所引起

第3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同一行为受多个动机的支配3、个人口头报告的动机往往是不真实的

第4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动机的形成与发展1、初生婴儿就有某种天然的生理需要,逐渐出现初步的动机。2、社会性动机与需要的出现3、社会性需要和动机也相应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第5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动机与需要的关系只有当需要有某种特定目标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从事活动。第6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动机分类(一)按动机性质分自然动机:社会动机:(二)按动机来源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按作用分——主导动机与一般动机*按范围分——广泛的概括的动机与局部的具体的动机

第7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基本内容:人的这五种需要是超越文化、国家、民族、社会形态的,即是人类共有的。生理需要: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希望生活有保障社交的需要:感情、友谊、归属尊重的需要:尊重自己的人格,才华得到赞赏和承认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个人聪明才智、理想与抱负第8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理解要点:①五种需要是逐级上升的,低级的需要满足之后,追求高一级需要成为动力,但并非指100%的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层次是一个固定的系列。②人的行为由优势需要决定③五种需要是人类的共性第9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评价合理性、合乎研究逻辑;局限性:没有考虑特殊人的需要,缺乏定量,是超阶级的人性论,重遗传作用而忽视了社会作用4、我国对马斯洛的研究和评价林方《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第10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动机的特征(一)动机的强度和力量优势动机:决定人们行为并实际发挥作用的动机。指标:持续性与可变性(二)动机的清晰度(三)动机的更替第11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动机挫折1、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阻碍而无法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一种沮丧、失意的情绪状态主观感受:与个人的期望有关2、挫折的起因外在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使个体的动机受到阻碍而无法满足或延迟获得满足的事件内在因素:个人能力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或者个人动机的冲突第12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挫折的反应(挫折的行为表现)自我防御机制:以某种方式缓和和消除情绪的不安和痛苦,或者以某种歪曲的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以求达到心理平衡。第13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①压抑作用:②投射作用:③退行作用:④转移作用:⑤文饰作用:eg.酸葡萄机制、甜柠檬机制⑥补偿作用:⑦升华作用:⑧攻击:第14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4、处理挫折的办法①对受挫折的行为采取宽容态度②创设条件,改变环境③采用合理宣泄“情绪发泄控制室”④心理咨询第15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第二节成就动机定义:

成就动机指对成就的欲求,是一种不断克服困难,力图实现既定的较高目标的内在动力。研究成就动机的代表人物:莫里(Murry,H·A)麦克兰德(MeCllellandD·C)第16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一、成就动机的强度成就动机的强度就是个体敢于为自己确立较为难以达到的目标,并能为达到目标而克服困难付出艰苦的努力,即使做同样的工作也总是争取做得出色。阿特金森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成就动机问题,提出期待——价值模式,即

成就动机强度=f(动机×期待×诱因价)第17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1、动机一般性动机,已成为成就需要或潜在动机,代表一种努力取得成功的相对稳定或持久的倾向。个体如果具有较强的潜在动机,在具备一定外部唤醒条件时,个体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成就动机。一般性动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教育:母亲②人格因素:自我概念和成就二者呈正相关能力、信心焦虑:适当的焦虑促进学习③性别

第18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期待成功可能性和成败的客观概率成就动机与期待成正比,行为者对成败的主观概率受许多因素影响①行为的能力(根据自己的情况)②社会环境或社会心理环境③任务难度成反比④奖励次数成正比第19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诱因价诱因价:指达到目标所具有的魅力成功期待与目标的诱因价成反比难度大的工作取得成就──体验到更强的自豪感。成功后的奖品越多,诱因价越大,第20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成就动机的意义个人意义:是激励自我成就感和上进的心理机机制,高成就动机──生活充实,积极、生气、精力。社会意义: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财富的积思和技术进步。第21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培训培训确实提高了受训者的成就动机培训程序第22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第三节侵犯行为一、侵犯行为的概念(一)涵义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的任何行为。伤害:结果有害或潜在有害。侵犯行为不仅指可见的行为,而且也包括侵犯的意图;有些行为虽有伤害意图,未造成伤害,这种行为应算作侵犯行为。侵犯行为不仅限于身体伤害,也包括语言的伤害,第23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种类1、敌对性侵犯:以伤害他人为主要目的。2、工具性侵犯:侵犯他人是为了达到某种其他目标。第24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侵犯理论(一)生物的本能理论1、本能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死两种本能。生本能:由性本能与自我保存(自爱)本能融合而成,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死本能:不是求生欲望,而是求杀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就成为破坏、损害、征服的动力,表现为侵犯的倾向。第25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习性学习性学是研究动物习性的一门科学,代表人物洛伦兹。认为侵犯行为是动物的基本本能,其作用在于保持本种一定的数量,保持一定地盘和食物供应,释放刺激。3、社会生物学代表人物维尔森,认为许多社会行为都有遗传基础,这种以遗传为基础的行为,如果能加强遗传适应,便会得到保持,侵犯行为有利于保存自己的种族。群居动物第26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共同点:都认为侵犯行为是天生的本能的行为不同点:表现在侵犯行为在何时、何地表现出来。主要错误:把生物学规律硬搬到人类社会中来,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学化的观点。第27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动机理论(“挫折——侵犯”假说)美国耶鲁大学的多拉德(J·Dolard)等提出:目标活动受到干扰和阻碍引起挫折,挫折引起侵犯行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为先决条件的。第28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评价:过于简单化,挫折可能是引起攻击的原因,而不是必然和全面的原因.第29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行为完全是习得的行为,重视侵犯行为习得的环境因素。习得的方法有两种:①工具性学习:指强化的行为倾向在未来出现,既受到奖励的行为在事后会重复出现②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习。第30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学习理论强调:①强化②条件反射:经常与侵犯行为有联系的东西,易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诱发侵犯行为。特纳(Turner)等人的实验第31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③模仿:模仿和强化的关系很重要,榜样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模仿之后是否有强化。社会化的关键问题不是教育儿童永远不能侵犯,而是教导他们什么时候是适宜的,什么时候是不适宜的。第32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总结:各种侵犯理论不是互不相容的,每一个都强调了侵犯行为的一个方面。生物和本能理论强调人的本性,认为挫折为天生的敌对的行为提供了背景。挫折—侵犯理论则强调挫折和攻击反应的直接联系,后来,他们也重视反应者的特点,结实情境以及其它因素。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强调过去的学习和个人如何解释情境。拉文和鲁宾在1983年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总结了过去40年关于侵犯行为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模型,把各种因素都包括进去了。第33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侵犯行为的控制(一)从本能论入手侵犯行为是天生的,不可能消除,但可以疏导。讨论:看侵犯性电视对儿童侵犯行为的影响第34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挫折论者主张尽量减少那些触发侵犯行为的线索

第35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社会学习理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控制,学习不侵犯的榜样。①社会多提供不侵犯的行为榜样。巴伦(Banon)的实验。②如果有过受侵犯的经验,也会抑制侵犯行为。第36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③在看得看和看不见犯者情况下,侵犯行为有所不同。④对侵犯行为不予强化惩罚也可以减少侵犯行为。a.惩罚必须是可预期的b.惩罚的方式是合乎社会规范的第37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认知因素如何解释——如果把某人的侵犯行为解释为该人的失控行为,那么可以减少反击行为

第38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暴力和大众媒体暴力:侵犯行为的极端表现形式暴力和大众媒体的关系:关于暴力电视对侵犯行为第39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第四节利他行为与利他动机一、利他行为的概念(一)定义: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或获得良好印象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的特征:①出于自觉自愿②以利他为目的③不附有任何他人日后报答的期望④利他者本身有所损失第40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与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区别助人行为:泛指有助于他人的行为,不管助人动机和目的。而利他行为不图报,不以回报为目的。亲社会行为:指任何有助于社会、有助于他人的行为。第41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种类1、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特点是无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存在,生活中常碰到。2、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①有伤害生命财产的威胁存在②不寻常,少见的情况。③情境特殊,需特殊手段。④不能预见的,措手不及。eg.1963年发生在纽约的一女子被杀事件第42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一)个人因素1、性别与年龄2、心境:3、激动状态:同情和个人不安4、人格特点:第43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情境因素1、他人在场(旁观者效应)拉坦内和达利(1968)实验

解释:①个人对情境的解释依赖于他人的反应②责任分散集体坐视不救③角色期待2、对情境的解释3、闲暇还是匆忙第44页,共5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三)被帮助者的特点性别:年龄:仪表:(四)社会文化受当地社会文化行为规范的影响社会风气讨论:经济发展与利他的关系第45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