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_第1页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_第2页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_第3页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_第4页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邻居”“懊悔”“劝说”等词语的意思。

3、熟悉“只要……就”,“假如……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予、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日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缘由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留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索: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其次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沟通:

⑴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留意“窿”读轻声。

②“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同学书写“窟窿”。

③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第三句讲了丢羊的缘由,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邻居劝说,他不听:

①“邻居”就是──(邻居),留意“坊”读轻声。

②邻居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说的语气。

③引导评议,齐读。

④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你看,好心的邻居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说。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指名读,评议。

⑦老师说提示语,同学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说的结果:

⑴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齐读第4节。

⑷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假如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留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争论沟通:

⑴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懊悔之情。

⑸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假如……就……)

⑹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今,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从今”是什么意思?指导同学用“从今”造句。

⑼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说过他的邻居刚巧路过,想想邻居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假如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消失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沟通。(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常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地窖”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留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南辕北辙。

教学设计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爱好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沟通,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沟通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争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依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叙述故事。留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伴侣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

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说软硬狼群法则懊悔盘缠叼走邻居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12个生字。能够娴熟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猜谜语等识字方法。

2、力量目标:训练同学练习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力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寓言故事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训练。

教学预备: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师板课题:《亡羊补牢》,同学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学习生字。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理解“亡”和“牢”的意思。

2、要求同学依据课文内容解词。(板书:亡:丢失、牢:羊圈)

3、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4、讲解生字:

(1)、寓: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遇”,走之旁换成宝盖头,就是“寓”。在本课中还有哪些字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小组内谈论一下。

同学回答:“诲”,把言字旁换成竖心旁,就是“悔”。

(2)、则: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贝+刂=则。谁能再找出本课中类似的生字?同组共同完成。

同学回答:

窟(穴+屈)、窿(穴+隆)、狼(犭+良)、叼(口+刁)、劝(又+力)

(3)、猜谜语:“行”字分东西,两土在当中。打一生字。

谜底是:“街”。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识记生字。老师再让大家猜几个。可以相互帮忙的哟!

“贝”后有刀。

待在洞“穴”里很委“屈”。

“隆”隆炮声响,洞“穴”里面藏。

“又”用“力”推。

这些字谜的答案谁能猜出来?

(则、窟、窿、劝)

4、老师小结: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加强记忆,盼望大家能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5、讲解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范写指导,同学临摹。

6、检查读书状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二)、请大家快速扫瞄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邻居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邻居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说的语气。

2、邻居真诚的劝说,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演一演:一人当邻居,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

(三)、养羊人为什么又丢失一只羊?让我们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去那里查找答案。

1、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窟窿,要留意读好轻声,齐读。全班一起读这两句话。

2、理解词语:从“原来”、“又”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个词说明再次丢养的缘由及不补羊圈的后果。

(四)、养羊人连续丢了两次羊,那么他醒悟了吗?他心里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最终一自然段,找出文中句子。

2、比较句子的不同,理解养羊人的悔意。

理解“抓紧”,思索争论:能不能去掉“抓紧”?

3、这时原来劝说过他的邻居刚巧路过,想想邻居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养羊人这样做,对吗?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沟通。

四、老师小结:

今日学的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仔细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常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寓言更是从简洁的故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大道理。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要让同学多读,多说,在读中同学会有收获,在说中同学会有顿悟。在初读课文之后我有所重点地讲解了几个生字,其他的生字让他们自主学习,在经受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练习之后,孩子们做的有模有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习,总结方法。孩子们已经慢慢可以自己完成生字学习了,我真正做到了放手。

但是由于生字学习时间较长,后面的课文内容学习就有点仓促了,应当让同学再多读一下课文,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寓言的道理,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的形式让同学进行寓言故事大赛,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沟通一下,就会有所得,有所感。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3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好玩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支配,首先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争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现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老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力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班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好玩的动画片,这个好玩的故事,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信任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同学汇报自己预习所得,沟通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信任大家确定会读,谁情愿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羊圈劝说邻居窟窿结牢固实叼走懊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订正。最终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信任这些词语同学们确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熟悉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索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订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终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邻居的劝说,其次天又丢了羊。他懊悔没有听邻居劝说,抓紧把羊圈修好,从今,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其次次丢羊---最终---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具体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不补其次次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认真读读文章,查找他丢羊的缘由。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邻居却焦急了。他劝说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留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查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其次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说,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终。他懊悔了,听了邻居的劝说,把羊圈修得结牢固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牢固实的。从今,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争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由于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方在受到损失后想方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仔细改正,并不算晚。)

四、赐予提纲,叙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关心,自己先练习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觉少了一只。

……

其次天早上,他去放羊,发觉又少了一只

……

从今,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叙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不迟

第一次不补错

其次次修补改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熟悉“补、牢、叼、街、坊、修、堵、丢、悔”等9个生字,会写“亡、补、叼、夜、丢”5个生字,学习新偏旁“鱼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个人有了错,只要仔细改,就不算晚,并能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亡、补、叼”。

3、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准时改正。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小伴侣们,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20课的其次则寓言《亡羊补牢》

2、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生书空,齐读课题

3、熟悉生字“亡、补”

(1)“亡”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你能给他组个词吗?

(2)“补”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它的部首是“衤”,是由“衣”变形而来的。

(3)师演示变形过程

4、师:亡羊补牢也是一个成语,每个字都有它的意思,文中已由了答案。只要你仔细读,就能在文中找到每个字的意思。只有弄懂了每个字的意思,才能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

二、初读寓言,理解题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抓紧打开课本81页,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1)指名读

(2)理解“邻居”:你有邻居吗?邻居就是邻居。

(3)齐读

3、指名读自然段

师:生字词读好了,那课文呢?课文由5个自然段,我请小伴侣来读一读,其他的小伴侣认真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

4、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扫除了生字的障碍,那么现在请小伴侣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索,亡羊补牢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用“————”划下来。生:亡是丢了的意思,我在第3自然段找到的;

生:补是修一修的意思,我在第2自然段找到的;

生:牢是羊圈的意思,我在第1自然段找到的

5、小结:小伴侣们真会读书,通过朗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了,让我们一起走人课文去学习吧!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学习第1、4自然段(明确丢羊的缘由是由于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羊是怎么丢的呢?赶快扫瞄课文,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读一读生:第1和第4自然段

(1)男生读第1自然段,边听边思索,羊是怎么丢的?

生汇报,师画窟窿

(2)出示课件:填一填

师:你能用“由于……所以……”把羊丢失的缘由说一说嘛?

(3)小结:原来狼从这个窟窿钻进羊圈,把羊叼走了,羊少了一只

板书:少了一只

(4)女生读第4自然段,边听边思索,羊是怎么丢的?

师:谁能用“由于……所以……”把羊丢失的缘由说一说。

板书:又少了一只

小结:是啊,接连两天,养羊人丢了两只羊,狼都是从这个破了的窟窿钻进羊圈叼走了羊。故事读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丢了两次羊才修羊圈?第一次丢羊时不修呢?

师:是啊,你们和他的邻居想法一样,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对养羊人说的吧。

3、学习第2、3自然段

(1)出示邻居的话

①谁来读一读?

②理解“劝”:我觉得你没读好,看看邻居是怎么跟他说的,有个“劝”字。你知道什么是“劝”?你什么时候“劝”过别人?

生汇报

小结:对。像这样,犯了错,别人用道理说服他,使他改正错误,这就是“劝”。那么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把邻居的话读一读。

③指导朗读

你读书时强调了“赶快”,能告知我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你特殊加重了“修一修”,能说说是为什么嘛?

小结:是啊,邻居可焦急了,由于到了晚上羊还会被狼叼走。邻居好心相劝,可他却说———

(2)出示养羊人的话

①谁来读一读?

②师范读,这句话什么意思?(理解养羊人的想法,就算补好了羊圈,丢失的样也找不回来了)

(3)同桌练读,指名读

师:同桌两个人练习读一读吧!

小结:就是这样,正是他不听别人劝说,不情愿修补羊圈,难怪他丢了一只羊,其次天又丢了一只羊。

3、学习第5自然段

(1)师:在事实面前,他懊悔了,心想———

(2)理解“现在修还不晚”

为什么说“现在修还不晚”?

生:由于修好了羊圈,羊就不会再丢了

生:假如现在还不修补羊圈,他养的那几只羊还有可能再丢

……

小结:是啊,课文第一句话告知我们“他养了几只羊”,现在他只丢了两只,假如还不修补羊圈,他还会丢第3只、第4只羊

(4)师:于是他———把羊圈———,从今,他的羊———

四、回归课题,理解寓意

1、当他修补好羊圈,又和当日劝他修补羊圈的邻居相遇,他会对邻居说什么呢?邻居又会怎么回答他呢?同桌两人想一想,说一说

2、指名说

3、是啊,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准时改正,就不算晚

板书:准时改正

就不算晚

4、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5、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和养羊人一样的经受呢?

五、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1、指名读

2、指名说如何正确规范地写好这个字

3、指名书写笔顺

4、老师范写

5、同学练写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5

活动目标:

1.会说成语:亡羊补牢;理解成语的意思。

2.知道做错事要准时改正。

3.能依据自己的理解共性化的进行人物的表现。

活动预备:

《亡羊补牢》ppt图片、牧羊人、老农、狼和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激发幼儿的爱好,理解成语的意思

小伴侣们,今日老师给你们预备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请小伴侣们仔细听,听完了我要提问的哦。

(1)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亡羊补牢)

(2)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进去把羊给叼走了。)

(3)他的邻居对他说了什么?牧羊人有没有这么做,他说了什么?(邻居说: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牧羊人没有这么做,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4)后来他有没有懊悔?最终他怎么做的?(他很懊悔没有听邻居的话,最终他把羊圈修好了)

(5)亡羊补牢不仅是这个故事的名字,它还是一个成语,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二、师幼一起完整叙述,熟识故事中各角色的台词

1.邻居说的什么?应当用什么语气说话?

2.牧羊人羊丢了他的心情怎么样?应当要怎么说?

3.你们生气时会怎么表现,那牧羊人生气时候的语气应当怎么表现?

4.完整叙述故事。

三、出示头饰,幼儿自选角色表演,老师以导演的身份介入嬉戏

1.今日导演要来选择最佳小演员,最棒的将获得最佳演员奖。

2.演员上台第一步应当做什么?(演员自选头饰,介绍自己)

3.老师提问台词,重点指导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

四、师幼共享点评

1.小伴侣你们最喜爱谁的表演?为什么?

2.我们下次表演嬉戏应当留意哪些问题?

五、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要紧,只要准时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同学为主体,让同学自主地去学习。本课我是采纳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绽开的。为了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同学朗读水平,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同学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加了合作精神。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还是有缺陷的,让孩子读的时间不够,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向其他有阅历的`老师学习,学会大胆创新,让自己的课堂放光荣。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行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板书课题,简介寓言

老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予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寓言简洁来说呢,就是“小故事,大道理”。“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也就是说,我们今日学习的就是两个说明深刻道理的小故事。

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

1、读题思索: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同时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成长”的“长”,不是“长短”的“长”。

2、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课文图片资料,引导同学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让同学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相互争论。

二、合作沟通

1、识记生字词语

全班沟通生字词语的识记。老师充分鼓舞同学沟通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嬉戏巩固识字。采纳“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同学识记生字。

2、分段指读课文,订正字音。想想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领读

1、引导同学朗读自己最喜爱段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老师相机引导同学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同学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老师借机启发、指导同学进行感情朗读。

(1)第一自然段:

启发同学思索:种田人为什么要关心禾苗生长?

种田人盼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在同学沟通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盼望”一词,老师指导同学读出着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2)其次自然段:

启发同学思索:种田人想出了什么方法关心禾苗生长呢?

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通过思索,指导同学理解“最终,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同学读出“着急而又疲乏”的感觉。

3、引导同学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同学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说明:抓住事情进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亮的对比。从剧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育了同学的阅读理解力量和思维力量。

四、巩固延长

(一)深化感悟

启发同学思索: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当怎样做?引发同学争论,老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说明: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同学的对文本的共性解读,在沟通中培育同学的语言表达力量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